華文網

從礦區拉動到尋求新生,江西最“大”的城市路在何方?地球知識局

(⊙_⊙)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NO.330-江西贛州

作者:冷夜寒星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大綠

這裡是四分之一個江西,這裡是珠江、贛江的發源地,這裡是辛棄疾詞中鬱孤台下的清江水畔,這裡是全國最大的臍橙產區,這裡是世界鎢都,這就是贛州。

江西省最南端的贛州

在江西省11個地級市中,贛州轄18個縣市區的規模,跟省內轄兩三個縣市區的新餘、鷹潭相比簡直就是巨人。這規模甚至堪比僅有22個縣市區的寧夏回族自治區。可這巨人般的贛州,偏偏成為了江西今日發展最沉重的包袱。

今天的文章將帶你仔細考察江西贛州這座城市。

月明渡口漳江靜

雲散城頭贛石高

贛州,位於江西省南部,山地與丘陵占其總面積的80.98%,這樣的地形使整個區域顯得相當封閉。

東面的武夷山脈,是江西與福建的省界;南面的九連山脈和大庾嶺構成了江西與廣東的界線;西面羅霄山脈中的諸山又天然地將江西與湖南分隔開來;北面的雩山等山嶺又將贛州與省內的吉安和撫州分隔開。

江西-贛州與江西及其他諸省

除了贛江連通江西中北部地方外,大庾嶺上的梅關和瑞金的大嶺隘是近代以前贛州兩條主要的對外通道。

從贛州通向潮汕地區與珠三角的通道

而在贛州行政區域內部,贛江源頭的章水、貢水兩大水系像經脈一般串聯起了贛州絕大部分縣市區。章水、貢水匯流之處便是贛州城最早的發跡之地,這兩條河匯流後便成了奔騰不息的贛江。

贛州諸水系

區域內其他重要的城市也大多像贛州城一樣處在河流幹支流的匯合處。

上猶江匯入章水處的南康,梅江匯入貢水處的於都,西河匯入桃江(貢水支流)處的信豐,綿水匯入貢水處的會昌,濂江、渥江匯入桃江處的龍南,這些河道節點城市與贛州城聯動,在古代共同構成了贛南地區的內河航運交通網。

如果你找到瑞金

就知道他到底有多偏遠了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這讓古代贛州的興衰和區域中心的演變與江西內河航運經濟的興衰有著密切聯繫。

三國之前的贛南地區,由於遠離中央王朝核心地區,社會經濟落後,贛南開發程度低。直到西晉分廬陵郡(今吉安)置南康郡,才奠定了今天贛州行政區劃的雛形,南康郡的建制一直延續到隋代。

隋朝時

組成現代江西的諸郡

(有沒有覺得已經頗為相似)

在唐代道州兩級行政格局中,南康郡被改為虔州。而從隋唐以來,隨著京杭大運河的修建、安史之亂後經濟中心南移和人口的南遷,江西開始迎來快速發展期。

從京師長安、洛陽出發的大運河—長江—贛江—大庾—廣州的水運交通幹線逐漸興起,並在中國古代社會的後期成為最重要的南北通道。

贛州有幸成為這條國內

南北通道上的重要一環

扼守此通道的大庾嶺梅關地位開始變得愈發重要。宋淳化元年(990年)從虔州分出南康、大庾、上猶3縣置南安軍,治在大庾。至此章、貢水流域分治于南安軍和虔州的格局形成,並延續至清代。

北宋時期的江西南部

由於戰略上的重要地位

據有梅關的章水流域

建立了新的行政區

現存全長3664米的贛州宋城牆,便是誕生于經濟文化相對繁榮的宋代。它是目前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北宋磚砌石城牆。

而城牆西北方向的賀蘭山上(當地人稱之為賀蘭山,不是寧夏那個),一座鬱孤台留下了蘇東坡、辛棄疾、文天祥、郭沫若等古今文人多少雋永的哲思。

贛州宋城牆

鬱孤台

在經歷了中原漢民向南方的五次大遷徙以後,贛州成了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如今除了主城區章貢區和信豐縣一帶外,贛州全境幾乎都是客家語地區。

地跨數省的客家文化

贛州也成為中國客家文化的搖籃之一,分佈在龍南、安遠、信豐等縣的客家圍屋達千餘座,其中建于清道光年間的安遠東生圍還是中國最大的方形客家圍屋。

圓形客家圍屋

安遠東生圍的方形客家圍屋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寧都升格為府級的寧都州,贛南地區終於形成了贛州府、南安軍和寧都州三個府級(地級)行政區。在清代廣州一口通商的情況下,途徑贛州的南北黃金水道和自身自給自足的農業條件延續著它在封建社會晚期最後的繁榮。

荷蘭人約翰·尼霍夫

于清朝時所繪的贛州風景圖

濤頭寂寞打城還

章貢台前暮靄寒

隨著列強侵略和不平等條約的簽訂,沿海和長江幹流港口先後開埠通商。加之太平天國運動對江西社會經濟的破壞,大運河—長江—贛江—大庾—廣州的水運交通幹線開始衰落。

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1936年粵漢全線通車,徹底終結了這條中國古代內陸交通線的命運,贛州的輝煌似乎大勢已去。

粵漢鐵路舊圖

在交通運輸衰敗和傳統產業發展受限的情況下,鎢礦的發現卻為贛南地區來了新的機遇。1907年,中國首座鎢礦在大庾西華山被發現。新中國成立後,贛州成立了九大國有統配礦山、16個地方國營礦山和20多個集體坑口,成為全國乃至世界最主要的鎢原料產地。

為服務鎢的開採、冶煉和加工,南方冶金學院等一批高校在贛州建成。贛州逐漸發展成為除南昌外省內第二大科教重鎮。

圖為江西理工大學

感慨南方冶金學院雖升格為大學

但是“南方”縮成“江西”總有降級的意味

但是本世紀以來,贛州經濟發展交出的成績單卻並不亮眼。雖然2016年贛州GDP以2194.34億元,居於江西省第二,但是在854萬龐大人口基數下,其人均GDP卻居於江西省倒數第一。

差距有點大

贛州發展的相對落後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長期交通落後和封閉地理環境阻礙了經濟的外向聯繫。

1996年京九鐵路通車前,贛州無一寸鐵路。2006年贛州通往福建的贛龍鐵路(單線)才建成通車。贛州經大余至廣州的贛韶鐵路(單線)2015年才修好。

贛州雖說毗鄰珠三角、閩東南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交通建設滯後卻讓這種優勢淪為紙上談兵。新建線路的低標準似乎也很難滿足贛州重新崛起的需要。

贛州通向東南沿海的數條鐵路通道

二是贛州的礦業對經濟的貢獻越來越可疑。

贛州至今仍然依賴的鎢礦開採、冶煉加工產業拉動經濟。但是這種礦業資源利用水準偏低、產品附加值低,在國際有色金屬製品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下,對經濟發展的貢獻越來越有限。一些礦山環保設施較差,廢石、廢水、尾砂隨意排放,對贛州新興產業和投資的引進是致命打擊。

江西南部有著眾多的礦業小鎮

礦區+1

三是缺乏產業聯動與承接的次級城市。

在江西省21個國家級貧困縣中,贛州就占了8個。與其說贛州擁有龐大的經濟腹地,倒不如說贛州背著個沉重的脫貧帽子。即使吸收了南康市和贛縣為市轄區,贛州市轄區仍然找不到足夠強的次級城市。唯有瑞金佔據了紅色旅遊業資源,且在交通和政策扶持上有所優勢。將來能否有所突破,值得期待。

閃爍著紅色光芒的瑞金...

四是贛州新興產業,尤其是旅遊業的滯後。

作為贛江和珠江的源頭,贛州絲毫不缺山水旅遊資源。但是在贛東龜峰、大覺山等開發較晚的景區都創國家5A景區成功時,贛州還是只有瑞金的共和國搖籃景區。就連這唯一的5A景區,相關的服務業等也是佈局落後,難以令人滿意。

介個樣子,你想去不?

在民俗方面,明明是客家土樓等客家風情旅遊最密集的地區,遊客的聚焦點卻被隔壁福建龍岩和廣東梅州搶去。

雖然共用了客家文化

但是提到客家和圍樓

人們基本首先想到福建和廣東

你先想到哪個省?

叵耐一雙窮相眼

不堪花卉在前頭

在國家中部崛起戰略、江西省蘇區振興戰略下,贛州也想在新時代謀求趕超進位。

首先是建設所謂“兩城兩穀一帶”。

“兩城兩谷一帶”建設,即新能源汽車科技城、南康現代傢俱城、中國稀金穀、青峰藥穀以及贛粵電子資訊產業帶。

贛州力爭通過上述舉措,實現當地主攻工業的強勢突破。這些項目的推進不僅有利於贛州的產業升級換代,還能推進贛州各市縣脫貧致富的進程。

贛州對外鐵路通道

其次是補齊基礎設施短板。

目前昌吉贛高鐵建設正酣,贛深高鐵廣東河源段已先期開工,加上已經擴能改造可4小時動車通達廈門的贛瑞龍鐵路複綫,贛州未來將成為“人”字形高鐵樞紐。

同時還在推進的有瑞金至梅州鐵路、南豐至瑞金城際鐵路等專案的前期工作。而贛州黃金機場的擴建和其他高速公路的開建將進一步破除地理環境的限制。

最後是打造旅遊業的“一核三區”。

“一核”即打造以章貢區、南康區、贛縣為主體的宋城文化旅遊核心區,“三區”即紅色旅遊區、客家文化旅遊區、生態休閒度假區。

位於贛州城東北隅古城牆上的八境台

北宋嘉祐年間建造,距今已近千年

章江與貢江在八境台下匯合成贛江

在其上,贛州八景一覽無餘,故名八境台

贛州古城牆中的建春門

旅遊資源是有的,但更重要的還是,事在人為。

在新時代下,贛南如何發展振興是每個贛州人都應該關注的重點。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每一個在外的贛州人,向人介紹起自己的家鄉時,說出的將不單單是興國米粉魚的噴香、南安板鴨的脆爽、寧都肉丸的嚼勁、贛南臍橙的香甜,還有這座城市令人稱道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END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這讓古代贛州的興衰和區域中心的演變與江西內河航運經濟的興衰有著密切聯繫。

三國之前的贛南地區,由於遠離中央王朝核心地區,社會經濟落後,贛南開發程度低。直到西晉分廬陵郡(今吉安)置南康郡,才奠定了今天贛州行政區劃的雛形,南康郡的建制一直延續到隋代。

隋朝時

組成現代江西的諸郡

(有沒有覺得已經頗為相似)

在唐代道州兩級行政格局中,南康郡被改為虔州。而從隋唐以來,隨著京杭大運河的修建、安史之亂後經濟中心南移和人口的南遷,江西開始迎來快速發展期。

從京師長安、洛陽出發的大運河—長江—贛江—大庾—廣州的水運交通幹線逐漸興起,並在中國古代社會的後期成為最重要的南北通道。

贛州有幸成為這條國內

南北通道上的重要一環

扼守此通道的大庾嶺梅關地位開始變得愈發重要。宋淳化元年(990年)從虔州分出南康、大庾、上猶3縣置南安軍,治在大庾。至此章、貢水流域分治于南安軍和虔州的格局形成,並延續至清代。

北宋時期的江西南部

由於戰略上的重要地位

據有梅關的章水流域

建立了新的行政區

現存全長3664米的贛州宋城牆,便是誕生于經濟文化相對繁榮的宋代。它是目前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北宋磚砌石城牆。

而城牆西北方向的賀蘭山上(當地人稱之為賀蘭山,不是寧夏那個),一座鬱孤台留下了蘇東坡、辛棄疾、文天祥、郭沫若等古今文人多少雋永的哲思。

贛州宋城牆

鬱孤台

在經歷了中原漢民向南方的五次大遷徙以後,贛州成了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如今除了主城區章貢區和信豐縣一帶外,贛州全境幾乎都是客家語地區。

地跨數省的客家文化

贛州也成為中國客家文化的搖籃之一,分佈在龍南、安遠、信豐等縣的客家圍屋達千餘座,其中建于清道光年間的安遠東生圍還是中國最大的方形客家圍屋。

圓形客家圍屋

安遠東生圍的方形客家圍屋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寧都升格為府級的寧都州,贛南地區終於形成了贛州府、南安軍和寧都州三個府級(地級)行政區。在清代廣州一口通商的情況下,途徑贛州的南北黃金水道和自身自給自足的農業條件延續著它在封建社會晚期最後的繁榮。

荷蘭人約翰·尼霍夫

于清朝時所繪的贛州風景圖

濤頭寂寞打城還

章貢台前暮靄寒

隨著列強侵略和不平等條約的簽訂,沿海和長江幹流港口先後開埠通商。加之太平天國運動對江西社會經濟的破壞,大運河—長江—贛江—大庾—廣州的水運交通幹線開始衰落。

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1936年粵漢全線通車,徹底終結了這條中國古代內陸交通線的命運,贛州的輝煌似乎大勢已去。

粵漢鐵路舊圖

在交通運輸衰敗和傳統產業發展受限的情況下,鎢礦的發現卻為贛南地區來了新的機遇。1907年,中國首座鎢礦在大庾西華山被發現。新中國成立後,贛州成立了九大國有統配礦山、16個地方國營礦山和20多個集體坑口,成為全國乃至世界最主要的鎢原料產地。

為服務鎢的開採、冶煉和加工,南方冶金學院等一批高校在贛州建成。贛州逐漸發展成為除南昌外省內第二大科教重鎮。

圖為江西理工大學

感慨南方冶金學院雖升格為大學

但是“南方”縮成“江西”總有降級的意味

但是本世紀以來,贛州經濟發展交出的成績單卻並不亮眼。雖然2016年贛州GDP以2194.34億元,居於江西省第二,但是在854萬龐大人口基數下,其人均GDP卻居於江西省倒數第一。

差距有點大

贛州發展的相對落後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長期交通落後和封閉地理環境阻礙了經濟的外向聯繫。

1996年京九鐵路通車前,贛州無一寸鐵路。2006年贛州通往福建的贛龍鐵路(單線)才建成通車。贛州經大余至廣州的贛韶鐵路(單線)2015年才修好。

贛州雖說毗鄰珠三角、閩東南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交通建設滯後卻讓這種優勢淪為紙上談兵。新建線路的低標準似乎也很難滿足贛州重新崛起的需要。

贛州通向東南沿海的數條鐵路通道

二是贛州的礦業對經濟的貢獻越來越可疑。

贛州至今仍然依賴的鎢礦開採、冶煉加工產業拉動經濟。但是這種礦業資源利用水準偏低、產品附加值低,在國際有色金屬製品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下,對經濟發展的貢獻越來越有限。一些礦山環保設施較差,廢石、廢水、尾砂隨意排放,對贛州新興產業和投資的引進是致命打擊。

江西南部有著眾多的礦業小鎮

礦區+1

三是缺乏產業聯動與承接的次級城市。

在江西省21個國家級貧困縣中,贛州就占了8個。與其說贛州擁有龐大的經濟腹地,倒不如說贛州背著個沉重的脫貧帽子。即使吸收了南康市和贛縣為市轄區,贛州市轄區仍然找不到足夠強的次級城市。唯有瑞金佔據了紅色旅遊業資源,且在交通和政策扶持上有所優勢。將來能否有所突破,值得期待。

閃爍著紅色光芒的瑞金...

四是贛州新興產業,尤其是旅遊業的滯後。

作為贛江和珠江的源頭,贛州絲毫不缺山水旅遊資源。但是在贛東龜峰、大覺山等開發較晚的景區都創國家5A景區成功時,贛州還是只有瑞金的共和國搖籃景區。就連這唯一的5A景區,相關的服務業等也是佈局落後,難以令人滿意。

介個樣子,你想去不?

在民俗方面,明明是客家土樓等客家風情旅遊最密集的地區,遊客的聚焦點卻被隔壁福建龍岩和廣東梅州搶去。

雖然共用了客家文化

但是提到客家和圍樓

人們基本首先想到福建和廣東

你先想到哪個省?

叵耐一雙窮相眼

不堪花卉在前頭

在國家中部崛起戰略、江西省蘇區振興戰略下,贛州也想在新時代謀求趕超進位。

首先是建設所謂“兩城兩穀一帶”。

“兩城兩谷一帶”建設,即新能源汽車科技城、南康現代傢俱城、中國稀金穀、青峰藥穀以及贛粵電子資訊產業帶。

贛州力爭通過上述舉措,實現當地主攻工業的強勢突破。這些項目的推進不僅有利於贛州的產業升級換代,還能推進贛州各市縣脫貧致富的進程。

贛州對外鐵路通道

其次是補齊基礎設施短板。

目前昌吉贛高鐵建設正酣,贛深高鐵廣東河源段已先期開工,加上已經擴能改造可4小時動車通達廈門的贛瑞龍鐵路複綫,贛州未來將成為“人”字形高鐵樞紐。

同時還在推進的有瑞金至梅州鐵路、南豐至瑞金城際鐵路等專案的前期工作。而贛州黃金機場的擴建和其他高速公路的開建將進一步破除地理環境的限制。

最後是打造旅遊業的“一核三區”。

“一核”即打造以章貢區、南康區、贛縣為主體的宋城文化旅遊核心區,“三區”即紅色旅遊區、客家文化旅遊區、生態休閒度假區。

位於贛州城東北隅古城牆上的八境台

北宋嘉祐年間建造,距今已近千年

章江與貢江在八境台下匯合成贛江

在其上,贛州八景一覽無餘,故名八境台

贛州古城牆中的建春門

旅遊資源是有的,但更重要的還是,事在人為。

在新時代下,贛南如何發展振興是每個贛州人都應該關注的重點。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每一個在外的贛州人,向人介紹起自己的家鄉時,說出的將不單單是興國米粉魚的噴香、南安板鴨的脆爽、寧都肉丸的嚼勁、贛南臍橙的香甜,還有這座城市令人稱道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