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文明祭掃才是清明的正確打開方式

清明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古書《歲時百問》解釋清明節:“萬物生長此時,

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草長鶯飛之時,掃墓祭祖、緬懷英烈、寄託哀思,既是一種節日儀式,也是一種沿襲千年的社會心理。從民間到官方、從傳統節日到法定節日,清明節越來越被看重。這種看重,本質上是海內外炎黃子孫內心愈加深厚的根脈之思、愈加清晰的文化認同。

過去,每逢清明,人們習慣用燒紙錢、放鞭炮等方式祭掃。傳統的祭掃方式固然是自悠遠的文化中積澱而來,

有著深厚的心理基礎。但比這些形式上的祭掃更重要的是靜思懷想和心誠意至。孔子論祭,說“祭如在”。意思是祭祀祖先,當如祖先真正在場一樣,滿懷敬重。思故舊、念親恩,豈能固執於嘈雜熱鬧?更何況,陵園墓地仍屬公共場合,焚香放鞭攪擾他人凝思,更污染環境、威脅安全,也有悖公德,實不足取。

如何正確打開清明節,戳圖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