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賣腎整容”,她為什麼要這樣做?

“賣腎整容”與消費者歧視華說

前些天,一則女大學生“賣腎整容”的消息引來一陣“圍觀”。

是悲劇:25歲的徐州姑娘小倩因為相貌醜陋,從小被人嘲笑為“豬八戒”,遭人歧視,沒有朋友。醫學院畢業後去應聘一家公司的人事部經理,因為相貌因素,這家公司拒絕了她。受此打擊,小倩把自己關在家裡三個月之後,決定賣腎整容,希望以此改變命運。小倩在和記者交談中不斷重複的一句話,將內心深處的痛苦表露無遺:“我要像你們正常人一樣生活。

在當下的社會,整容早已不是什麼新鮮的話題。整容熱在神州大地的興起,已經頗有些年頭了。如今,不僅僅是女性,亦有男子加入其間。而從年齡來看,也有日趨年輕化的態勢。走在都市的大街上,滿世界的“帥哥”和“美女”,在這中間,人造的大不乏人。如是背景下,倘若一個女孩宣稱要去整容,是不會令旁人為之驚訝的。然而小倩因為家境貧寒,不惜“賣腎整容”,則表現得極端而誇張,

於是乎聳人耳目。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倘若一個人的容顏能夠自己做主,則這世界上,女子大抵一個個地“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男子呢,則無一例外地貌若潘安或者宋玉。然而現實無情,人所共知,容顏這東東,“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是天生的,是宿命的,令人徒呼奈何。這樣看,那些熱衷於整容的人們,其實是“不向命運低頭”的勇士。自然,以現在的技術,大抵也只能做些小修小補的玩意,

離“改頭換面”的夢想尚有“孫悟空翻一個跟鬥”的距離。

但是,不是說“外貌只能誇耀一時,真美方能百世不殞”麼?不是說“你可以從外表的美來評論一朵花或一隻蝴蝶,但你不能這樣來評論一個人” 麼?事實上,打小開始,我們不是就被灌輸這樣的教育麼:容貌美是外在的,心靈美才是真正的美。翻譯成當下炙手可熱的網路語言,容顏美只是“浮雲,一切都是浮雲”。

然則何以人們舍本求末,孜孜矻矻地追求外在的修飾,而不致力於內心的修養?何以人們不惜重金,不懼風險,在原本渾然天成的臉上動刀子?倘若說這是虛榮,則何以如此之多的人執著於虛榮,以致于以健康乃至生命為代價亦一往無前?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這個問題的答案是簡單的。因為美麗有價。因為漂亮是一種資產,能夠帶來收益。這收益,不僅僅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諸如內心的愉悅、滿足、自信等方面精神享受,

更包括能夠帶來實實在在的金錢收入!

聽起來似乎有些荒誕,但經濟學家們確實對漂亮與收入之間的相關性作過研究。美國經濟學家丹尼爾•哈莫米斯與傑夫•比德爾曾經對有關美國人和加拿大人的一項有趣調查進行過考察。這項調查要求調查者對每個被調查者進行打分。丹尼爾•哈莫米斯與傑夫•比德爾考察了這些被調查者的工資與其受教育程度、工作經驗以及具體長相等多種因素之間的關係。考察的結果的發現,漂亮與收入具有正相關性。那些肯定更有吸引力的人也就是漂亮的人平均比相貌平常的人收入高出5%;而那些相貌平常的人比那些“被認為一般人吸引力小的人”——非常拗口,直白地說就是難看或者醜陋的人收入要高出5%-10%。非常有意思的是,這方面,男女平等——男人和女人都得出了類似的結論。

這樣的結論,其實並不令人感到驚訝的,因為它與我們的日常經驗相符。譬如說罷,一個面容姣好、身材苗條的女子,無論是在社會交往,還是在就業,還是談婚論嫁時,大抵都會比相貌平平的女性佔有優勢。這是天天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的可以觀察到的事實。雖然天生麗質不可期,但在醫學發達的今天,人工改造卻為愛美之人打開了另一條通往漂亮的道路。想到漂亮帶來的收益是如此的實實在在,倘若條件允許,一個理性之人焉能不仿而效之!當下整容熱的興起,只是一個開頭。

接下來需要追問的是,為什麼漂亮的人會比相貌平平之人有更好的機會,更高的收入?是誰給了他們更好的機會和更高的收入?是雇傭他們的企業?似乎是。因為企業直接招錄他們,並且直接支付工資。但企業只是一個中間環節,企業生產的產品和服務,最終是要賣給消費者的。對了,答案在這裡:是消費者決定了漂亮的人會比相貌平平之人有更好的機會,更高的收入。消費者是誰?是組成這個社會的每一個人,包括在不同場合口口聲聲批評指責追求外表美是虛榮的你我他。

不難明白,作為對利潤孜孜不倦的追求者,企業對利潤的關心高於一切。招聘或者雇傭的員工漂亮與否,必然讓位於該員工是否能給企業帶來最大收益的考量。因此,在一個競爭性的市場上,內在地包含了消除企業“以貌取人”的力量。舉例說罷,甲企業只喜歡招聘金髮美女,而其他生產同樣產品或者服務的乙企業則對任何女性求職者一視同仁。因為金髮美女供給缺乏,甲企業必須支付足夠高的工資才能招聘到所需要的員工;而具有同樣技能、工作經驗的女性求職者供給遠遠大於金髮美女,因此,乙企業支付的工資會低於甲企業。顯而易見,在市場競爭中,甲企業會敗給乙企業,最終沒有生存之地。由於對利潤的關心以及市場上的競爭,企業本身對求職者的外貌歧視“不感興趣”。這是說,現實中企業招聘時出現的“外貌歧視”現象,其源頭並不是來自企業,而是來自其他方面。換言之,現實中企業之所以喜歡招聘漂亮之人,顯然是因為漂亮之人能夠比相貌平平之人帶來更多的利益。

那麼,是什麼力量在背後推動著企業這麼做?外貌歧視的最終源頭在哪裡?一般而言,有兩種最重要的力量會左右企業的選擇。一是政府政策,一是消費者偏好。很明白,在這方面,政府的法律法規並沒有出臺或者規定歧視性的限制措施,來界定漂亮之人與不漂亮之人之間的不平等。結論是明顯的,在現實中存在的“以貌取人”現象,是消費者偏好在作祟。為什麼漂亮的人有更好的機會,更高的收入?為什麼企業喜歡招聘漂亮之人?因為消費者喜歡!企業對消費者“投其所好”,而消費者也願意為此支付高價格(相對於相貌平常之人)。這就是外貌歧視在現實中得以持續的根本力量。

理想是那麼圓潤,而現實又是那麼粗糙。在現實中討生活的人們,必須無時不刻地直面那無處不在的歧視。外貌歧視只是其中小小的一例罷了。高談“外表美只是一時,心靈美才是一世”自然是容易的,但大抵“迂闊而不知事情”。那以香水、化妝品、時裝為代表的美容美體產業的興起和膨脹,難道是來修煉心靈世界的?非也,那全是為了修飾人的外表!明乎此,則對整容醫院的門庭若市,對女大學生“賣腎整容”的想法,應有同情地理解。因為前面的分析已經指出,不客氣地說,正是作為消費者的你我他將她們逼上了整容之路。一邊在餐廳裡享受著漂亮女招待提供的服務,一邊道貌岸然地指斥追求外在美為“虛榮”,其實倒分明地顯示著自己才是“虛”字輩的人物,大名曰:“虛偽”。

2010-10-20

考察的結果的發現,漂亮與收入具有正相關性。那些肯定更有吸引力的人也就是漂亮的人平均比相貌平常的人收入高出5%;而那些相貌平常的人比那些“被認為一般人吸引力小的人”——非常拗口,直白地說就是難看或者醜陋的人收入要高出5%-10%。非常有意思的是,這方面,男女平等——男人和女人都得出了類似的結論。

這樣的結論,其實並不令人感到驚訝的,因為它與我們的日常經驗相符。譬如說罷,一個面容姣好、身材苗條的女子,無論是在社會交往,還是在就業,還是談婚論嫁時,大抵都會比相貌平平的女性佔有優勢。這是天天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的可以觀察到的事實。雖然天生麗質不可期,但在醫學發達的今天,人工改造卻為愛美之人打開了另一條通往漂亮的道路。想到漂亮帶來的收益是如此的實實在在,倘若條件允許,一個理性之人焉能不仿而效之!當下整容熱的興起,只是一個開頭。

接下來需要追問的是,為什麼漂亮的人會比相貌平平之人有更好的機會,更高的收入?是誰給了他們更好的機會和更高的收入?是雇傭他們的企業?似乎是。因為企業直接招錄他們,並且直接支付工資。但企業只是一個中間環節,企業生產的產品和服務,最終是要賣給消費者的。對了,答案在這裡:是消費者決定了漂亮的人會比相貌平平之人有更好的機會,更高的收入。消費者是誰?是組成這個社會的每一個人,包括在不同場合口口聲聲批評指責追求外表美是虛榮的你我他。

不難明白,作為對利潤孜孜不倦的追求者,企業對利潤的關心高於一切。招聘或者雇傭的員工漂亮與否,必然讓位於該員工是否能給企業帶來最大收益的考量。因此,在一個競爭性的市場上,內在地包含了消除企業“以貌取人”的力量。舉例說罷,甲企業只喜歡招聘金髮美女,而其他生產同樣產品或者服務的乙企業則對任何女性求職者一視同仁。因為金髮美女供給缺乏,甲企業必須支付足夠高的工資才能招聘到所需要的員工;而具有同樣技能、工作經驗的女性求職者供給遠遠大於金髮美女,因此,乙企業支付的工資會低於甲企業。顯而易見,在市場競爭中,甲企業會敗給乙企業,最終沒有生存之地。由於對利潤的關心以及市場上的競爭,企業本身對求職者的外貌歧視“不感興趣”。這是說,現實中企業招聘時出現的“外貌歧視”現象,其源頭並不是來自企業,而是來自其他方面。換言之,現實中企業之所以喜歡招聘漂亮之人,顯然是因為漂亮之人能夠比相貌平平之人帶來更多的利益。

那麼,是什麼力量在背後推動著企業這麼做?外貌歧視的最終源頭在哪裡?一般而言,有兩種最重要的力量會左右企業的選擇。一是政府政策,一是消費者偏好。很明白,在這方面,政府的法律法規並沒有出臺或者規定歧視性的限制措施,來界定漂亮之人與不漂亮之人之間的不平等。結論是明顯的,在現實中存在的“以貌取人”現象,是消費者偏好在作祟。為什麼漂亮的人有更好的機會,更高的收入?為什麼企業喜歡招聘漂亮之人?因為消費者喜歡!企業對消費者“投其所好”,而消費者也願意為此支付高價格(相對於相貌平常之人)。這就是外貌歧視在現實中得以持續的根本力量。

理想是那麼圓潤,而現實又是那麼粗糙。在現實中討生活的人們,必須無時不刻地直面那無處不在的歧視。外貌歧視只是其中小小的一例罷了。高談“外表美只是一時,心靈美才是一世”自然是容易的,但大抵“迂闊而不知事情”。那以香水、化妝品、時裝為代表的美容美體產業的興起和膨脹,難道是來修煉心靈世界的?非也,那全是為了修飾人的外表!明乎此,則對整容醫院的門庭若市,對女大學生“賣腎整容”的想法,應有同情地理解。因為前面的分析已經指出,不客氣地說,正是作為消費者的你我他將她們逼上了整容之路。一邊在餐廳裡享受著漂亮女招待提供的服務,一邊道貌岸然地指斥追求外在美為“虛榮”,其實倒分明地顯示著自己才是“虛”字輩的人物,大名曰:“虛偽”。

201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