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三問共用單車野蠻生長 管理措施何時能跟上

停在體育場路上非機動車停車區域內的Hellobike“小白車”。

時至今日,共用單車早已不能稱之為“新鮮事物”。以杭州為例,按照目前各共用單車公司公佈的資料,未來在杭州的投放總量預計超過30萬輛。然而,爆發性“野蠻生長”的共用單車雖解決了“最後一公里”難題,但也造成道路混亂,影響了市容環境。如何科學佈局,不僅是企業的需要思考的,也需要政府部門的協調與規劃。有專家呼籲,如果政府部門不儘早規範管理共用單車的“野蠻生長”,

反而選擇繼續觀望,勢必會造成更多社會資源浪費,無論是公共道路資源,還是行政管理成本。

相關閱讀

《專用區域屢遭“霸佔” 杭州公共自行車“隔空喊話”共用單車》《超30萬輛共用單車將殺入杭州 “何處安放”問題至今無解》

一問

“野蠻生長”方便了誰又困擾了誰

在共用單車殺入杭州之前,杭州的城市公共自行車已經運營多年。目前,杭州擁有3770處公共自行車服務點,85800輛公共自行車,

日均使用人次超過30萬。

相比之下,共用單車無樁的停放形式、即走即停的使用體驗,給市民的日常生活帶來很多方便,這也成為共用單車流行的重要原因。然而,共用單車公司無序投放、使用者隨意停放等問題,嚴重影響市容環境和交通秩序。為此有人提出疑問:“野蠻生長”的共用單車,方便了誰,又困擾了誰?

據不完全統計,從2017年初至今,共用單車“霸佔”公共自行車車位已經發生過不下2000次;前不久,

多種共用單車因為投放時佔用盲道等原因被杭州市西湖區城管部門責令整改;上周,杭州打鐵關地鐵口又有幾十輛共用單車被雜亂地堆放到一起……眼下,共用單車的違停成了城市亟待解決問題。杭州市公共自行車交通服務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國雄就告訴記者,公共自行車的工作人員每天都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處理共用單車“占地”問題,
以保障市民正常使用公共自行車。

他認為,無論是從便民的角度還是其他角度,城市公共自行車和共用單車是可以相互學習的,但都應該以不影響彼此的正常運營為前提。

二問

共用單車企業多種管理措施何時兌現

作為杭州本土互聯網企業,騎唄單車在進入市場前,曾向杭州公共自行車公司請教過運營經驗。當時公共自行車公司給出的答覆是,合規合法經營,

不影響正常交通秩序。

對於目前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各共用單車企業也有自己的思考和探討,特別是集中在如何規範投放和規範使用者行為。

騎唄單車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騎唄單車有專門負責車輛投放的運營團隊。每次在投放車輛前,都會與當地城管部門進行溝通。在騎唄單車主要投放地杭州濱江區,當地城管部門也證實,騎唄單車投放前會提前與城管部門溝通布點情況,城管中隊會與騎唄單車投放人員一起現場查看,確定不會佔用盲道、綠化帶,同時也不會影響正常的交通秩序。

對於使用者不規範停車甚至惡意損毀等行為,在騎唄單車工作人員核實後,用戶的芝麻信用上會有不良記錄,甚至直接被拉入騎唄單車黑名單。對於非使用者損壞車輛的情況,希望能借助政府部門的力量來監督破壞車輛的不文明行為。

其他幾家共用單車公司也提到了類似的做法。小鳴單車市場總監張恒表示,亂停放是各家共用單車普遍存在的問題,小鳴單車工作人員線上下巡查,也會發現一些不按規定停放的行為。

哈羅單車公司的一位市場經理說,他們計畫平均每500輛車配備一名巡查管理員,目前已經招聘了六七十名。如果按照該公司預計的“4月份在杭州投放量達到8萬”,巡查管理員的數量還遠遠不夠。

而設立電子圍欄,也是幾家企業“不約而同”的想法,只不過電子圍欄何時可以在杭州落地,目前還是個未知數。

哈羅單車方面表示,已經在福建廈門試點劃定專門區域設置電子圍欄,按規定停放到電子圍欄的使用者可以得到相應獎勵。目前杭州這方面工作正在與政府部門積極溝通。小鳴單車方面也提到,因為涉及劃定區域等問題,目前還在跟政府部門進行溝通,等條件成熟了會發佈消息。

至於投放時佔用公共自行車專用區域等問題,共用單車企業都表示已經與公共自行車公司方面溝通好。

杭州新推出的蜂窩式輪胎公共自行車(林雲龍汪馳超/攝)

三問

政府部門何時介入規範管理

關於共用單車,交通部部長李小鵬曾表示,政府部門要主動作為、超前謀劃、創造條件、加強監管,推動新的事物能夠更好地發展。

但至少到目前,杭州市級層面尚未對共用單車有統一的管理、規範措施。

如今,共用單車企業和公共自行車公司都在期待政府的聲音,基層執法機構也在等待上級部門釋放信號,以便更好地介入共用單車的管理。杭州濱江區城管部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因為沒有明確的政策,現在一邊觀察、一邊在職能範圍內對共用單車進行管理。

與此同時,專家學者也在關注共用單車給城市管理帶來的影響。

“不是說每出現一個‘新生事物’就一定要專門出臺一部新法規,共用單車的管理就是這樣,因為現在的法律、法規都已經有非常明確的規定。”在浙江工業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杭州改革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吳偉強看來,無論是“互聯網+”還是共用經濟,發展的前提都是合法。共用單車作為一種商業形式,未經審批佔用非機動車道本身就是非法占道經營行為,職能部門就應該介入整治。

作為公共管理專家,吳偉強同樣關心社會資源的浪費問題。按照幾家共用單車企業公佈的資料,杭州的共用單車總量已經達到十幾萬輛。“為什麼不去調查和研究一下,杭州究竟需要多少輛自行車?現在共用單車的利用率究竟有多少?” 吳偉強表示,杭州作為一個開放的城市,並非不允許共用單車發展,政府部門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儘早對共用單車進行規範和管理。(浙江線上記者 張冰)

城管中隊會與騎唄單車投放人員一起現場查看,確定不會佔用盲道、綠化帶,同時也不會影響正常的交通秩序。

對於使用者不規範停車甚至惡意損毀等行為,在騎唄單車工作人員核實後,用戶的芝麻信用上會有不良記錄,甚至直接被拉入騎唄單車黑名單。對於非使用者損壞車輛的情況,希望能借助政府部門的力量來監督破壞車輛的不文明行為。

其他幾家共用單車公司也提到了類似的做法。小鳴單車市場總監張恒表示,亂停放是各家共用單車普遍存在的問題,小鳴單車工作人員線上下巡查,也會發現一些不按規定停放的行為。

哈羅單車公司的一位市場經理說,他們計畫平均每500輛車配備一名巡查管理員,目前已經招聘了六七十名。如果按照該公司預計的“4月份在杭州投放量達到8萬”,巡查管理員的數量還遠遠不夠。

而設立電子圍欄,也是幾家企業“不約而同”的想法,只不過電子圍欄何時可以在杭州落地,目前還是個未知數。

哈羅單車方面表示,已經在福建廈門試點劃定專門區域設置電子圍欄,按規定停放到電子圍欄的使用者可以得到相應獎勵。目前杭州這方面工作正在與政府部門積極溝通。小鳴單車方面也提到,因為涉及劃定區域等問題,目前還在跟政府部門進行溝通,等條件成熟了會發佈消息。

至於投放時佔用公共自行車專用區域等問題,共用單車企業都表示已經與公共自行車公司方面溝通好。

杭州新推出的蜂窩式輪胎公共自行車(林雲龍汪馳超/攝)

三問

政府部門何時介入規範管理

關於共用單車,交通部部長李小鵬曾表示,政府部門要主動作為、超前謀劃、創造條件、加強監管,推動新的事物能夠更好地發展。

但至少到目前,杭州市級層面尚未對共用單車有統一的管理、規範措施。

如今,共用單車企業和公共自行車公司都在期待政府的聲音,基層執法機構也在等待上級部門釋放信號,以便更好地介入共用單車的管理。杭州濱江區城管部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因為沒有明確的政策,現在一邊觀察、一邊在職能範圍內對共用單車進行管理。

與此同時,專家學者也在關注共用單車給城市管理帶來的影響。

“不是說每出現一個‘新生事物’就一定要專門出臺一部新法規,共用單車的管理就是這樣,因為現在的法律、法規都已經有非常明確的規定。”在浙江工業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杭州改革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吳偉強看來,無論是“互聯網+”還是共用經濟,發展的前提都是合法。共用單車作為一種商業形式,未經審批佔用非機動車道本身就是非法占道經營行為,職能部門就應該介入整治。

作為公共管理專家,吳偉強同樣關心社會資源的浪費問題。按照幾家共用單車企業公佈的資料,杭州的共用單車總量已經達到十幾萬輛。“為什麼不去調查和研究一下,杭州究竟需要多少輛自行車?現在共用單車的利用率究竟有多少?” 吳偉強表示,杭州作為一個開放的城市,並非不允許共用單車發展,政府部門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儘早對共用單車進行規範和管理。(浙江線上記者 張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