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CBA新規則“打蒙”球員,從此戰術犯規行不通了嗎

在籃球賽場上,戰術犯規已經是球迷見慣不驚的一種“戰術”,但在CBA,這樣的套路或許要改改了。

在11月3日晚進行的CBA聯賽中,一度出現了在比賽末段,比分落後的一方“不敢”犯規的一幕。

而這,得“歸功”於CBA本賽季的新規則。

11月3日晚深圳對陣新疆的比賽中,比分落後的深圳遲遲“不敢”使用犯規戰術。

事情的開始,還得從本週三進行的CBA第二輪,新疆對陣遼寧的比賽說起。當時,在比賽僅剩12.6秒時,比分領先4分的遼寧隊球員趙繼偉在防守時拉拽了對方球員亞當斯的手臂,

隨後亞當斯3分命中。

裁判哨響,就在觀眾以為裁判會給新疆隊一個3+1或是兩罰機會時,裁判卻做出了一個有些令人意外的判罰:趙繼偉違反體育道德犯規,新疆隊3分無效,得到兩次罰球機會以及中場擲球入界的球權。

趙繼偉吃到違體犯規在球迷中間引發了討論。

之後一天的京魯大戰中,類似的判罰再次出現。

比賽還剩不到1分鐘時,在山東男籃領先1分的情況下,山東隊小外援勞森在退防中主動犯規,結果被吹違體,令這位前火箭球員一臉困惑。

的確,在籃球賽場,球迷們已經見慣了球員主動犯規,用送給對方罰球機會來換取球權和時間。

不過本賽季CBA,因為新規則的出爐,這樣的“戰術”卻可能行不通了。

根據《2017-18賽季CBA聯賽特殊規定及解釋》中的一條規定,“不在規則的精神和意圖的範圍內合法地試圖去直接搶球,將被吹罰成違體犯規”。換句話說,只要是沖人去而不是沖球去的“戰術犯規”,都會因此變成違體。

如此一來,違體犯規後的懲罰是“兩罰一擲”,被對方罰了球,球權還在對方手裡,這樣的“虧本生意”無疑沒人想做。

據CBA官方透露,新賽季的這一修改,是根據國際籃聯新修改的規則執行的。在賽季初期,CBA公司還專門製作了一段視頻來講解變動後的規則。

從規則來看,趙繼偉和勞森被吹罰違體犯規沒有問題。

不過,這也引發了一些球迷的困惑:難道從今以後,CBA和國際籃聯的比賽就不可以有戰術犯規了?

這一點,就連裁判們自己也有些為難。

據籃球媒體人蘇群透露,一位CBA國際裁判表示,“國際籃聯沒有說不讓戰術犯規,但對這類動作要做到整場統一。如果前38分鐘這個動作沒有判違體,那麼就不判違體。你可以執行這種戰術(犯規戰術),但一定要建立在積極搶球的基礎上”

“然而在執行過程中,一定會有一些新的問題,比如你對輕微的接觸判違體,是不是直接扼殺了我反超的機會?我相信在一些意見回饋上去以後,國際籃聯會出一些規則解釋。”

“然而在執行過程中,一定會有一些新的問題,比如你對輕微的接觸判違體,是不是直接扼殺了我反超的機會?我相信在一些意見回饋上去以後,國際籃聯會出一些規則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