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紙牌屋4》:木下總統與妻子克雷爾的雙雄會

作為網飛揚名“大殺器”,《紙牌屋》自2013年開播至今,爛番茄始終維持85%高新鮮率。

最主要是——

成功將一班頂尖精英拿下。

骨灰粉奧巴馬——

明日事項:《紙牌屋》,求不劇透

他曾調侃,可否先睹為快。

正準備總統大選的希拉蕊·克林頓,也被《國會山報》爆出——

追《紙牌屋》追得停不下來

《紙牌屋》為何如此魔性。

片名暗藏玄機。

House of Cards,又譯作“撲克塔”。

即在不使用任何粘合劑,不破壞撲克牌的情況下,把撲克堆疊起來。

一種無實物支撐、搖搖欲墜的、隨時有崩塌危險的組織和結構。

整部劇講述的,是一個美國南部出生的寒門小子弗蘭西斯·安德伍德,求學哈佛,迎娶白富美,出任白宮主人,從底層攀上權利巔峰的故事。

整個過程,危如累卵。

一步走錯,可能全盤皆輸。

這是一部關於政治寓言的百科全書。

它精確地展現了一幫心懷鬼胎的人是如何玩弄權術,又最終被權術玩弄。

在《紙牌屋》中,人不是人。

是籌碼。

比如——俄亥俄州參議員迪恩·奧斯丁。

他能幫我們搞定兩個重要的搖擺州

立場中立,極少樹敵

他們最看重的,是全國步槍協會的老朋友

一旦價值消失,立刻被甩。

問題是我們能找誰來代替他

敵與友、分與合,完全由利益主導。

而木下總統的厲害,就在於能最大化發揮每張牌的價值。

籠絡——

恐嚇——

因為我們就是那麼擅長讓東西,消失。

殺害——

我們很少在主流劇中見過如此沒人性的主角。

對基督神像吐口水

也正因為它拋棄了庸俗的道德感,讓整部劇能心無旁騖地聚焦權謀交易。

拍出了政治劇必須的冷與硬。

——你要我做的,幾乎是叛國。

——幾乎,也就是政治。

到了第四季,更如《蘇格蘭報》所言——

展現了從未有過的熟稔、暗黑和驚悚。

在這一季,權力重心發生轉移。

木下的獨角戲,變成他與妻子克雷爾的雙雄會。

海報就能見端倪。

第一季海報,男主木下一人獨享大位,雙臂打開,以睥睨之勢俯視鏡頭。

第二季,男主依然穩坐權位,但背後女人首次入鏡。

兩人一前一後,一正一側,強弱懸殊分明。

呈微妙的角度相背靠,也暗示兩人在謀權路上互為靠山。

第三季,就變成了兩人並肩同行。

當然,男主仍然佔據視覺中心。

而到了第四季,女人上位之勢呼之欲出。

雖然兩人都以半臉入鏡,看似勢均力敵。

其實——

女主肩膀已經前於男主。

誰盛誰衰,不言而喻。

坦白說,當Sir把四季故事連貫出來時,有種“圖窮匕見”的不寒而慄。

這根本不是一個寒門小子命運逆襲的勵志美國夢。

而是一個權力養成記。

一個原本無害的,位於政治邊緣的女人,是如何在權力勾引中,在支配謊言的過程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快樂,最終踢開老公,取而代之的奪權故事。

當《紙牌屋》原著作者多布斯稱“要創造一個角色,一個存在於政治黑暗面的角色”時。

我們都以為他說的是安德伍德。

到了第四季,才知道——

這個人,是克雷爾。

第十集這場克雷爾演講的重頭戲,是本季最大的高☆禁☆潮的之一。

某種程度,也是《紙牌屋》系列一分為二的分水嶺。

党代會選舉總統副總統提名大會。

兩位演講者,分別是國務卿杜特蘭,副總統候選人克雷爾。

在此之前,杜特蘭的野心被掐滅,決定退出競選。

而克雷爾則剛剛“幫”母親走完生命最後一程,還沉浸在喪母之痛中——

讓我們來看看《紙牌屋》是如何用電影級別的凝練語言,揭開這場權力更替。

杜特蘭出場,幾秒全身鏡頭,走位就被入鏡的觀眾迅速切斷。

而克雷爾,全程腳踏鮮花和掌聲。

演講過程中,杜蘭特或是正面遠景。

無法看清臉部。

或是側面近景。

人的頭頸部位甚至被遠處的國旗邊切斷——國務卿地位被“故意”消解。

而輪到克雷爾演講,鏡頭不僅以正面為主。

近景時,角度更不差分毫地居中端正。

從導演對這兩場演講的區別性處理。

就傳遞出一個重要資訊:副總統候選人克雷爾勝券在握。

這是明線。

暗線則是克雷爾對丈夫安德伍德的“提攜”。

在黨代會之前,木下總統已民心大失。

克雷爾演講至關重要。

一開始,木下總統作為旁觀者,在演講過程中,一直處於黑暗之中——

頂光突出了他的神秘感

演講結束,民心大振。

木下夫婦,一起獲得提名。

當他滿是讚賞地望著妻子克雷爾時——

克雷爾卻始終盯著正在上演好戲的舞臺,即使低頭,也避開對方視線。

女人對權力渴慕,能比男人去得更盡。

最後兩人攜手,由暗向明。

是克雷爾將丈夫帶回聚光燈下。

畫面,也是以她為中心——木下總統的身子被樓梯遮擋了。

這場戲不言而喻地點出了——

檯面,克雷爾提名副總統。

台下,Sir一點不懷疑——

下一季,她是總統。

事實上,從著裝,已可看出本季女強男弱的氣場。

服裝設計師Tom Broecker很清楚——

克雷爾是個戰士,衣服要像盔甲一樣保護她

她常見兩件海軍藍半袖連體裙,都在肩部墊襯加寬,如同鎧甲,威嚴而權勢。

左裙下擺的金屬色銅扣,其堅硬的質感象徵人物性格剛毅一面。

奧巴馬的衣櫥也以海軍藍和黑色系為主

夫婦兩人閒暇時的穿著,更暴露出克雷爾對權力的渴望,已經漫溢。

木下總統身穿柔軟的V領毛衫,坐姿隨意舒適。

但克雷爾依然一套黑色長裙,排扣粒粒緊扣,正襟危坐,全副武裝。

再聯想到前幾季中,克雷爾以“女上男下”的姿勢幫老公重振雄風。

相比,安德伍德對女記者佐伊完全是佔據主導的後入。

是不是想起木下說的:生活中一切都和性有關,除了性本身,性關乎權力

至此,走到第四季的《紙牌屋》,終於揭開它最大一張牌——

克雷爾,才是這個故事的真正BOSS

我受夠了試圖贏取人心

我們來攻擊人心吧

通向權力的道路由虛偽和犧牲鋪就,永遠不要後悔

政客與其它物種的區別就在於,政客願意淹死一窩小奶貓來換十分鐘的黃金時段

所有這些暗黑的政治智慧,都濃縮在了季尾這一鏡——

人質被恐怖分子處決時,所有人不忍直視。

鏡頭拉近,木下總統在偷偷觀察人們的恐懼。

而第一夫人,面部冷峻,不見表情。

最後,夫妻一起打破第四堵牆——

我們不對恐怖低頭,我們製造恐怖。

木下夫婦,終於由“政治暗黑”進化到“政治驚悚”。

不講人心,講玩弄人心。

不講雞湯,講毒雞湯。

你無法忽略這部負量滿滿的政治劇,因為——

生活中,政治無處不在。

殺害——

我們很少在主流劇中見過如此沒人性的主角。

對基督神像吐口水

也正因為它拋棄了庸俗的道德感,讓整部劇能心無旁騖地聚焦權謀交易。

拍出了政治劇必須的冷與硬。

——你要我做的,幾乎是叛國。

——幾乎,也就是政治。

到了第四季,更如《蘇格蘭報》所言——

展現了從未有過的熟稔、暗黑和驚悚。

在這一季,權力重心發生轉移。

木下的獨角戲,變成他與妻子克雷爾的雙雄會。

海報就能見端倪。

第一季海報,男主木下一人獨享大位,雙臂打開,以睥睨之勢俯視鏡頭。

第二季,男主依然穩坐權位,但背後女人首次入鏡。

兩人一前一後,一正一側,強弱懸殊分明。

呈微妙的角度相背靠,也暗示兩人在謀權路上互為靠山。

第三季,就變成了兩人並肩同行。

當然,男主仍然佔據視覺中心。

而到了第四季,女人上位之勢呼之欲出。

雖然兩人都以半臉入鏡,看似勢均力敵。

其實——

女主肩膀已經前於男主。

誰盛誰衰,不言而喻。

坦白說,當Sir把四季故事連貫出來時,有種“圖窮匕見”的不寒而慄。

這根本不是一個寒門小子命運逆襲的勵志美國夢。

而是一個權力養成記。

一個原本無害的,位於政治邊緣的女人,是如何在權力勾引中,在支配謊言的過程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快樂,最終踢開老公,取而代之的奪權故事。

當《紙牌屋》原著作者多布斯稱“要創造一個角色,一個存在於政治黑暗面的角色”時。

我們都以為他說的是安德伍德。

到了第四季,才知道——

這個人,是克雷爾。

第十集這場克雷爾演講的重頭戲,是本季最大的高☆禁☆潮的之一。

某種程度,也是《紙牌屋》系列一分為二的分水嶺。

党代會選舉總統副總統提名大會。

兩位演講者,分別是國務卿杜特蘭,副總統候選人克雷爾。

在此之前,杜特蘭的野心被掐滅,決定退出競選。

而克雷爾則剛剛“幫”母親走完生命最後一程,還沉浸在喪母之痛中——

讓我們來看看《紙牌屋》是如何用電影級別的凝練語言,揭開這場權力更替。

杜特蘭出場,幾秒全身鏡頭,走位就被入鏡的觀眾迅速切斷。

而克雷爾,全程腳踏鮮花和掌聲。

演講過程中,杜蘭特或是正面遠景。

無法看清臉部。

或是側面近景。

人的頭頸部位甚至被遠處的國旗邊切斷——國務卿地位被“故意”消解。

而輪到克雷爾演講,鏡頭不僅以正面為主。

近景時,角度更不差分毫地居中端正。

從導演對這兩場演講的區別性處理。

就傳遞出一個重要資訊:副總統候選人克雷爾勝券在握。

這是明線。

暗線則是克雷爾對丈夫安德伍德的“提攜”。

在黨代會之前,木下總統已民心大失。

克雷爾演講至關重要。

一開始,木下總統作為旁觀者,在演講過程中,一直處於黑暗之中——

頂光突出了他的神秘感

演講結束,民心大振。

木下夫婦,一起獲得提名。

當他滿是讚賞地望著妻子克雷爾時——

克雷爾卻始終盯著正在上演好戲的舞臺,即使低頭,也避開對方視線。

女人對權力渴慕,能比男人去得更盡。

最後兩人攜手,由暗向明。

是克雷爾將丈夫帶回聚光燈下。

畫面,也是以她為中心——木下總統的身子被樓梯遮擋了。

這場戲不言而喻地點出了——

檯面,克雷爾提名副總統。

台下,Sir一點不懷疑——

下一季,她是總統。

事實上,從著裝,已可看出本季女強男弱的氣場。

服裝設計師Tom Broecker很清楚——

克雷爾是個戰士,衣服要像盔甲一樣保護她

她常見兩件海軍藍半袖連體裙,都在肩部墊襯加寬,如同鎧甲,威嚴而權勢。

左裙下擺的金屬色銅扣,其堅硬的質感象徵人物性格剛毅一面。

奧巴馬的衣櫥也以海軍藍和黑色系為主

夫婦兩人閒暇時的穿著,更暴露出克雷爾對權力的渴望,已經漫溢。

木下總統身穿柔軟的V領毛衫,坐姿隨意舒適。

但克雷爾依然一套黑色長裙,排扣粒粒緊扣,正襟危坐,全副武裝。

再聯想到前幾季中,克雷爾以“女上男下”的姿勢幫老公重振雄風。

相比,安德伍德對女記者佐伊完全是佔據主導的後入。

是不是想起木下說的:生活中一切都和性有關,除了性本身,性關乎權力

至此,走到第四季的《紙牌屋》,終於揭開它最大一張牌——

克雷爾,才是這個故事的真正BOSS

我受夠了試圖贏取人心

我們來攻擊人心吧

通向權力的道路由虛偽和犧牲鋪就,永遠不要後悔

政客與其它物種的區別就在於,政客願意淹死一窩小奶貓來換十分鐘的黃金時段

所有這些暗黑的政治智慧,都濃縮在了季尾這一鏡——

人質被恐怖分子處決時,所有人不忍直視。

鏡頭拉近,木下總統在偷偷觀察人們的恐懼。

而第一夫人,面部冷峻,不見表情。

最後,夫妻一起打破第四堵牆——

我們不對恐怖低頭,我們製造恐怖。

木下夫婦,終於由“政治暗黑”進化到“政治驚悚”。

不講人心,講玩弄人心。

不講雞湯,講毒雞湯。

你無法忽略這部負量滿滿的政治劇,因為——

生活中,政治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