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末代皇帝溥儀貼身收藏的國寶,現成為北京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

眾所周知溥儀是清朝最後一位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因此常常被稱為末代皇帝。溥儀在被袁世凱逼迫退位後還繼續留在紫禁城生活,並且宮女太監一應俱全,

所有的開銷由北洋政府承擔。但是1924年馮玉祥再次率軍進京後徹底的將他趕出了紫禁城。

溥儀在被驅除出皇宮的時候偷偷的帶走了很多奇珍異寶,其中有一件寶貝雖然很小,但卻及其珍貴。溥儀把這件寶貝藏在衣服裡,在以後的很多年裡溥儀輾轉多地,

但是這件寶貝始終帶在身上。溥儀秘密收藏的這件寶貝就是乾隆皇帝的私人印章,叫“乾隆田黃三連印”,也叫“乾隆田黃三連璽”,是由三枚很小的印章組成的。

田黃三連印的三枚印章中兩個是方形的,一個刻有“乾隆宸翰”,一個刻有“惟精惟一”,

另外一枚是橢圓形的刻有“樂天”字樣。惟精惟一”、“樂天”都出於儒家學說,乾隆皇帝想以此來表明自己精益求精、專一其心、不偏不倚的施政思想和樂天知命的處世態度。

“乾隆宸翰”和“樂天”璽文,被處理為印章的凸起部分,“惟精惟一”則是印章的凹陷部分,

這兩種刻印方式都是篆刻中所說的:“陽文”與“陰文”。在佈局上“乾隆宸翰”採用的是傳統標準格式;“樂天”印則是字畫結合,在字的的兩邊增加了螭文修飾,使整個印璽充滿了動感靈性。

從1924年11月5日溥儀被驅除出宮到1945年8月15日抗日戰爭勝利,在20年裡溥儀從皇宮帶出來的許多珍寶,

字畫都已經流失,而這枚“乾隆田黃三連印”卻被溥儀貼身保護,因此躲過了一次次流落海外的命運。

1950年7月溥儀從撫順戰犯管理所釋放回到北京,當時正值新中國成立,百廢待興之際,社會各界紛紛捐錢捐物支持新中國建設。溥儀經過再三考慮,

同時也為了證明自己改造好的決心,最終將“乾隆田黃三連印”獻給了國家。自此輾轉多年的“乾隆田黃三連印”結束了顛沛流離的命運,終於又回到了故宮博物院。如今“乾隆田黃三連印”已成為故宮的鎮館之寶,人們透過明亮的櫥窗,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件稀世國寶,看到它巧奪天工的製作工藝,感受它從大清的鼎盛到滅亡,再到新中國的成立所經歷的200多年的歷史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