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掌控的好泡茶細節 才能喝出茶本身的“香味”

如果能掌控的好泡茶其中的各種細節,更能喝出茶本身的“香味”。

今天就給茶友們介紹一些茶的沖泡細節,大家一同來“細”嗅“茶”香!

根據測定,茶葉沖泡時最容易浸出的物質是氨基酸和維生素C;其次是咖啡鹼、茶多酚、可溶性糖等。一般來說,綠茶沖泡第1次時,茶中的可溶性物質能浸出50%左右;沖泡第2次時,能浸出30%左右;沖泡第3次時,能浸出約10%;越到後面越少,因此沖泡3次為佳。

▌白茶沖泡細節

白茶的香味清鮮純正,滋味鮮美、酵爽、清甜。但沖泡白茶需要注意以下細節,才能沖泡出一被好的白茶:

水溫不宜過高。白茶較之其他茶葉,其茶芽纖長細嫩,所以水溫不宜過高,90度左右即可;若是沖泡壽眉或老白茶餅,則需沸水。

沖泡方法應採用沿杯泡法。白茶在沖泡時,熱水直沖茶芽會損傷茶芽,

使茶芽脫毫,正確做法應當沿杯(或壺)壁沖入。

沖泡時間不宜過久。白茶茶芽細嫩纖巧,故沖泡白茶時不宜燜泡太久。

還有一個泡白茶可是嘗試一下留根泡,每回往外分茶湯,不可全倒空,留湯底約三分之一,這樣,續過新水之後,茶湯還能沿承原來韻味。

掌握以上個沖泡細節,才能沖泡出一杯毫香濃郁、淡雅清鮮的白茶。

▌花茶的沖泡細節

其實花茶可以沖泡的次數較少,多次沖泡之後的營養成分也大大減少,建議大家喝花茶儘量不要多次沖泡。向茶盞沖入沸水,通常宜提高茶壺,使壺口沸水從高處落下,促使茶葉滾動,利於浸泡。一般倒水至八分滿為宜,沖後加蓋,以保茶香。

▌高香烏龍茶沖泡細節

朱泥壺是泡高香類烏龍茶的首選。

因為朱泥具有高收縮率的特點,所以用其沖泡如清香型鐵觀音類,揚香力更高、更清揚,茶湯也緊結柔滑,回甘強、回韻悠長。朱泥壺很適合沖泡輕發酵、高香氣的烏龍茶。

▌傳統烏龍茶沖泡細節

傳統烏龍茶,特徵是發酵度高,足火炭焙,俗稱“熟香型”,

因此品飲鑒賞需細心體味水香,熟練多喝,方能品其真諦。

用水:輕質礦泉水,每一道茶湯必用100°滾水沖泡,並且從頭至尾保持好這個水溫。

比例:一般1:20左右為宜,即1克幹茶20ML水,比如常用120ML的蓋碗6-7克幹茶即可。無論用壺還是用蓋碗,水要衝滿,利於保持水溫且宜於刮茶沫,第一泡開湯潤茶要用二沸之水懸壺高沖,沖時以45 度斜角沖向茶杯內壁,使茶隨水流在杯內打蓮花轉。達到醒茶的目的後應儘快把開湯水傾盡,以免浸泡太久造成養分大量流失。第二泡要大流量低沖水,儘量避免熱量散失。每次沖泡都必須及時出湯(不座杯)並把茶湯控淨 (不積湯)。座杯或積湯都會造成茶湯苦澀。

出湯:浸泡時間的長短,因茶而異。精茶,火功高者,一般只要10-20秒左右,火功低些可略長。二三泡後可視個人可味輕重依次延長浸泡時間。此外,可根據品種、條索粗細、口味濃淡靈活掌握。

▌紅茶的沖泡細節

紅茶澤最好用蓋碗或者紅茶器,飄逸杯,沖泡。水溫視茶而定。越是細嫩的水溫越低高檔金駿眉要求不超過85度水溫沖泡。滇紅等大葉種紅茶責要95-100度沖泡。

一般將茶水比控制在1:50左右。200毫升的一隻蓋碗或一把茶壺,放上3克左右的茶,沖水至七、八成滿,就成了一杯濃淡適宜的茶湯了。

把軟水注入容器輕輕搖晃,或用兩個容器來回倒騰幾次,使水的含氧量增加。 “活水還須活火烹”,說明沖茶煮水火要旺。水一燒開即可沖茶,切忌把水燒得太老。泡茶燒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剛煮沸起泡為宜,用軟水煮沸泡茶,茶湯香味更佳。如水沸騰過久,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揮發殆盡,即古人所稱之“水老”。沖水時要懸壺高沖,使茶葉“歡樂狂舞”。

茶葉沖泡時間和次數,差異很大,與茶葉種類、老嫩程度、水溫、茶葉用量、飲茶習慣等都有關。水溫之高低和茶用量的多寡,也連帶影響沖泡時間之長短。水溫高,用茶多,沖泡時間要短;反之則沖泡時間要長。但是,最重要的是,以適合飲用者之口味為主。

出湯時要出盡,直到控盡“最精華的最後一滴”。

▌普洱茶的沖泡細節

置茶量:用茶刀順茶餅(沱、磚)分層處輕輕撬取,可按飲茶人數多少以及個人口味決定取茶數量。一般1~2人以3~5克茶葉為宜,若人多,可取普洱茶8~10克,甚至15~20克不等。

沖泡器具選擇:有玻璃杯、蓋碗、土陶瓷壺和紫砂壺等。初學者最好選用玻璃杯或蓋碗來沖泡。因為其硬度和能見度較好,能客觀公正的顯示其茶性,宜於觀看茶湯,鑒其好壞。到達一定程度的玩家要享受普洱茶時則可因人而宜,選擇土陶瓷壺或紫沙壺等等。

普洱茶沖泡的用水和水溫:用水原則上應選用軟水,如礦泉水或純淨水,也可用自來水(最好先沉澱一下,以減少漂白粉的氣味);水溫要求以100℃的沸水為佳。

普洱茶,如餅茶、沱茶、磚茶等,沖泡前要做好幹醒、濕醒工作。

對於有一定陳化時間的普洱茶老茶、陳茶,幹醒後,第一泡茶除了溫潤茶葉,還有醒茶的作用,一般都會倒掉。

▌細碎茶沖泡細節

細碎的茶,沖泡時置茶量要比正常狀況者少一些,浸泡時間相對的也要縮短。如原應放1/4壺的散茶,細碎後只能放1/5,若仍然放1/4,第一泡在縮短時間後倒出,還可以得出標準濃度的茶湯,但第二泡即使馬上沖馬上倒,茶湯仍然會太濃。減少了置茶量,設定三至四泡較為實際。

▌沖泡水質細節

水的硬度影響著茶葉有效成分的溶解度。軟水中含其它溶質少,茶葉有效成份的溶解度高,故茶味濃。硬水中含有較多的鈣、鎂離子和礦物質,茶葉有效成份的溶解度低,故茶味淡。最好不使用硬水泡茶。

以免浸泡太久造成養分大量流失。第二泡要大流量低沖水,儘量避免熱量散失。每次沖泡都必須及時出湯(不座杯)並把茶湯控淨 (不積湯)。座杯或積湯都會造成茶湯苦澀。

出湯:浸泡時間的長短,因茶而異。精茶,火功高者,一般只要10-20秒左右,火功低些可略長。二三泡後可視個人可味輕重依次延長浸泡時間。此外,可根據品種、條索粗細、口味濃淡靈活掌握。

▌紅茶的沖泡細節

紅茶澤最好用蓋碗或者紅茶器,飄逸杯,沖泡。水溫視茶而定。越是細嫩的水溫越低高檔金駿眉要求不超過85度水溫沖泡。滇紅等大葉種紅茶責要95-100度沖泡。

一般將茶水比控制在1:50左右。200毫升的一隻蓋碗或一把茶壺,放上3克左右的茶,沖水至七、八成滿,就成了一杯濃淡適宜的茶湯了。

把軟水注入容器輕輕搖晃,或用兩個容器來回倒騰幾次,使水的含氧量增加。 “活水還須活火烹”,說明沖茶煮水火要旺。水一燒開即可沖茶,切忌把水燒得太老。泡茶燒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剛煮沸起泡為宜,用軟水煮沸泡茶,茶湯香味更佳。如水沸騰過久,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揮發殆盡,即古人所稱之“水老”。沖水時要懸壺高沖,使茶葉“歡樂狂舞”。

茶葉沖泡時間和次數,差異很大,與茶葉種類、老嫩程度、水溫、茶葉用量、飲茶習慣等都有關。水溫之高低和茶用量的多寡,也連帶影響沖泡時間之長短。水溫高,用茶多,沖泡時間要短;反之則沖泡時間要長。但是,最重要的是,以適合飲用者之口味為主。

出湯時要出盡,直到控盡“最精華的最後一滴”。

▌普洱茶的沖泡細節

置茶量:用茶刀順茶餅(沱、磚)分層處輕輕撬取,可按飲茶人數多少以及個人口味決定取茶數量。一般1~2人以3~5克茶葉為宜,若人多,可取普洱茶8~10克,甚至15~20克不等。

沖泡器具選擇:有玻璃杯、蓋碗、土陶瓷壺和紫砂壺等。初學者最好選用玻璃杯或蓋碗來沖泡。因為其硬度和能見度較好,能客觀公正的顯示其茶性,宜於觀看茶湯,鑒其好壞。到達一定程度的玩家要享受普洱茶時則可因人而宜,選擇土陶瓷壺或紫沙壺等等。

普洱茶沖泡的用水和水溫:用水原則上應選用軟水,如礦泉水或純淨水,也可用自來水(最好先沉澱一下,以減少漂白粉的氣味);水溫要求以100℃的沸水為佳。

普洱茶,如餅茶、沱茶、磚茶等,沖泡前要做好幹醒、濕醒工作。

對於有一定陳化時間的普洱茶老茶、陳茶,幹醒後,第一泡茶除了溫潤茶葉,還有醒茶的作用,一般都會倒掉。

▌細碎茶沖泡細節

細碎的茶,沖泡時置茶量要比正常狀況者少一些,浸泡時間相對的也要縮短。如原應放1/4壺的散茶,細碎後只能放1/5,若仍然放1/4,第一泡在縮短時間後倒出,還可以得出標準濃度的茶湯,但第二泡即使馬上沖馬上倒,茶湯仍然會太濃。減少了置茶量,設定三至四泡較為實際。

▌沖泡水質細節

水的硬度影響著茶葉有效成分的溶解度。軟水中含其它溶質少,茶葉有效成份的溶解度高,故茶味濃。硬水中含有較多的鈣、鎂離子和礦物質,茶葉有效成份的溶解度低,故茶味淡。最好不使用硬水泡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