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日照祭海錄

“講好山東故事”徵稿要求請看:

時間仿佛靜止了,人們仰頭觀看。

廣場上,群龍舞動,鑼鼓喧天。一對“漢代美女”款款登臺,長舒廣袖、身姿婀娜地跳起了《敖龍呈祥》舞……

//

日照祭海錄

散文

作者/ 王川

01

一片低矮的法桐和平展的草坪之間,萬平口巨大的的廣場南端已經擠滿了人。大紅色的吹氣拱門彩虹般架在人群中,掛著條幅的氣球升在半空。拱門之間一條紅地毯,一直鋪到同樣是紅色的舞臺前。舞臺後面就是一望無際、被低垂的霧氣籠罩的大海。

四周的空曠稀釋了人聲,沒有拂面南風,聽不見沖刷海灘的潮汐。幾位身著紅色唐裝、腰纏紅絲絛的男子,從小貨車的拖斗裡將齊整地擺在白色塑膠方盤上的香蕉、饅頭、黃花魚取下,放到石板地上。廣場西南角,更多的人從幾輛箱式貨車裡搬下纏著黃色膠帶的塑膠發泡箱,三排緊挨著在地上一字排開,像長長的俄羅斯方塊。每只箱子裡滿是盛著海水的塑膠袋,

每個袋子裝有二百隻剛孵化不久的大菱鮃,比指甲蓋大不了多少,扁扁的,後面拖著根小尾巴。車廂裡卸下來的大菱鮃據說有四萬尾,或者還多。我以為這是一項“放生”活動,但他們說是“增殖放流”。

主辦方發放著幾百條杏黃色的長絲巾,人們將絲巾像哈達一樣繞過脖頸,

搭在胸前。藍色的塑膠水槽伸進海水,塑膠袋打開,魚苗順流而下,擁擠著、跌跌撞撞地向大海遊去,有的粘附在水槽上,被人用手指捏起,丟入浪花之中。各地來的攝影記者繞著水槽來回擁擠、奔跑,尋找最佳視角,快門哢哢地響成一片。

小孩子興奮地尖叫,大人拎了綠色塑膠桶,將魚苗倒進去,交到孩子手中。很多年輕人光腳入水,直接將袋中的魚苗撒入大海。

我拎了一袋子魚苗走近漾動著的海水。將塑膠袋的封口打開,定睛看著最前排的水線湧至腳前,立即俯身把魚苗倒入其中。多數魚苗毫不猶豫地煽動鰭片直入大海,瞬間消失;有幾尾沒能趕上快速退去的潮水,粘附在金色的沙灘上,我用手小心翼翼地撿起,將它們一一丟入無邊的浩渺和動盪的波瀾。

有人告訴我,為保證成活率,平時的“增殖”作業,是用船把魚苗運到深海放流,今天是海神節,為了展示祭海盛況並讓人們參與,才改為海灘放流。

“增殖放流”是祭海的序幕,對節日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創意。人與海洋的關係,體現於祭海的民俗中,不止是對大自然的敬畏,還有沉澱於集體潛意識中那須臾不可分離的親密之感。

頭頂的無人機在嗡嗡地盤旋,拍攝著這個熱鬧而莊重的場面。我看到,更遠處,茫茫大海在水天間劃出一條直線,沙灘與直線間是層疊的細浪,腳下是泛著碎玉般泡沫的海水。身邊,人聲鼎沸;遠處,海天杳渺。

02

廣場東側的舞臺前站著一排手持長龍的隊伍。幾條龍脊在他們手中波浪起伏,像剛剛睡醒的寵物,弓縮著身子,安靜地伏在主人身邊。龍分五彩,華美豔麗,紅的、金的、杏黃的;龍頭張著大嘴,口含璀璨金球,凸透鏡般能照出人影晃動;兩根龍鬚各結著一顆糖葫蘆般的絨球,似乎故意逗弄著自己那兩顆圓睜的眼珠;顎下還有一叢濃密的黃色鬍鬚。

舞龍者身著絲綢質地的大紅唐裝,胸前、兩肩、帽子上鑲著純黑或潔白的祥雲圖案,脖頸上系著杏黃絲帶。一群準備演出的年輕人,在舞臺東側等候著。孩子們在追逐,歡笑。

鋪著紅地毯的舞臺(祭台)兩側,整豬犧牲早已擺好。台下,穿著紅色馬甲的小夥子,已經高擎起圓頂垂幔的幡幢與雲龍旗幡。

裴家村漁民節已經舉辦了21屆,是當地漁民的固定節日。據說,每年農曆的六月十三是海神龍王生日,漁民們都殺豬宰羊到龍王廟裡祭海神龍王,船長們請來道士做法事,請戲班子在廟門前紮戲臺唱三天大戲。附近村莊和幾十裡路以外的漁民也都趕來祭拜。歷經多次演變,祭海內容也更加豐富,除開光外,還有敬龍旺、拿行、敬海神娘娘、跳水族舞等等。

沿海漁民常年與大海打交道,惡劣的天氣令他們刻骨銘心。於是,人們將風雨如晦、昏天黑地、惡浪滔天、危機四伏的惡劣氣象附會了一個傳說:曾經,海洋裡有一隻非常罕見、體型碩大、異常兇殘、興風作浪又壽命極長的大魚,名曰“鰩”,此怪物修行2000年後化而成精,危害四方,使沿海漁民百姓不得安寧。

為生存,他們不得不每年用豐厚貢品祭拜“鰩”精,但怪物仍不滿足,擾得百姓四處躲避、流離失所。此事驚動了龍王,秉奏玉帝,奉旨伏鰩。為謝龍王保佑,沿海漁民每年都開始祭拜,祈求神靈保佑的祭海活動漸成習俗。

可以想見,祭海儀式成型的明洪武至清光緒年間,石臼所、裴家村、濤雒鎮、嵐山頭的一代代漁民那聲勢浩大的祭海場面——在海天浩渺與大地蒼茫的無邊岑寂中,他們望眼欲穿的點點帆影突然躍出了海平線,於是,撕心裂肺的呼喊劃破了長空,歡呼、雀躍伴隨著淚水長流,人們揮動根本不會被船上的魚佬看到的手臂,匯合成悲欣交集、瘋狂湧動的另一片海洋……破嗓的呼喊與渺小的人群被使勁擂響的鼓聲吞沒,被騰起的焰火和鞭炮的煙霧吞沒……那些生死未蔔、“失蹤”了十天半月甚至更長的親人們啊,終於活著回來了,而且,一定——船艙裡的魚裝得滿滿當當,甚至還活蹦亂跳著。

節日真的開始了!那一刻,最終凝固成一年一度的祈盼和歡樂。

03

鼓聲驟然響起,雨點般密集。舞臺上,八位頭戴花飾、身著藍色孔雀裙的姑娘分成兩排,手持鼓槌,俯身擊打身前的花鼓,鼓上那魚鱗狀的浪花圖案湧若噴泉。她們肢體擺動、俯仰,綻放著美麗容顏,像剛剛從浪花裡躍出的美人魚,盡情揮灑著青春的律動。這些姑娘們,是祭海大典的第一串歡快的音符,驚豔的視覺是這座城市特別展示的意象:年輕、浪漫、奔放、活力四射。

緊接著,十位頭系杏黃色包巾、身著杏黃色馬甲與燈籠褲的壯碩漢子開始打鼓、敲鑼。這是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鑼鼓敲打樂《斤求兩》。“斤”“兩”之間,大抵包含著收穫的稱量與計算,這音樂的節奏就是按照傳統的計量口訣進行的,繁複,密緻,充滿智慧。

碼頭上,持續不斷的鑼鼓,迎接親人和滿載而歸的漁船,一筐筐的海貨抬下來,堆積在沙灘。買賣雙方嘴中的口訣夾雜著鑼鼓,分不清是鑼鼓的節奏還是口訣的節奏,彼此相和著、糾纏著,形成了富於誇張的歡樂,那混響的韻律有著一張與海浪搏擊後的勝利與滿足的表情。當年那熱鬧、嘈雜、歡樂、肌肉與力量交織而成的場面,已經沉落進歷史的時空,展現在眼前的鼓樂,則是純然的動感、青春、時尚,若金色的陽光,若金色的海岸,若無有休止的奔騰樂章。

“人海和諧,興我家邦。”隨著主持人一聲“……讓我們共同期待接下來的祭海大典”,音樂響起,身著漁家服飾的男女端著託盤,從台下緩緩走來。豬頭、雞鴨魚、美酒、饅頭、桃、杏、香蕉、蘋果等祭品整齊地擺在鋪著金黃色絲綢的長條桌案上。

禮儀官誦讀祭海文。台下,筆直地站立著十幾位準備上香的漢子,黑西褲、白襯衫,胸前搭著杏黃絲帶。

一位寸頭、方臉的中年漢子走上台。主持人道:“上香——佑國逢盛世、四海安康、港城逢春、歲歲嘉祥!”漢子將一炷高香插進了香爐。幾位男人緊接著一起上臺。“再上香——佑耕海牧漁、乘風破浪、人福安康、百業興旺!”

進入敬酒環節。主持人道:“樂動絲竹、酒獻佳釀、漁香節慶、源遠流長!敬——”)漢子們齊刷刷跪下,雙手擎酒碗於胸前,頷首執禮,灑酒於地,伏地叩首,直身抱拳,如是三次。

20位裴家村船長登臺上香。香分五波,主持人朗聲念道——

“一炷香,佑龍驤鵬舉、國富民強、齊魯名城、聲名遠揚!”

“再炷香,佑日照港城、黃海漁鄉、人海相諧、情緣深長!”

“三炷香,佑魚蝦豐碩、海鷗翱翔、虯龍世界、生命故鄉!”

“四炷香,佑歲月輪回、閱盡滄桑、深承恩澤、惠賜寶藏!”

“五炷香,壯哉大海、偉在大洋、五百春秋、日月興旺!”

祭拜的漢子們恭行大禮。“跪——一叩首,大道如虹、雲帆遠航、旅遊勝地、滿目風光!再叩首,海天鼓震、金灘歌揚、旌旗獵獵、禮炮鳴響!三叩首,碧海丹陽、節日盛裝、賓客紛至、漁財興旺!”周圍鞭炮齊鳴,電光閃爍。

“祭海大典,禮成!起——”鞭炮聲中,禮炮炸響,淹沒了所有的聲音。藍、白、紫的條狀彩焰騰向天空,顫動、擴散,在一團巨大的白煙之上,慢慢暈染成一片斑斕的帷幕。

文章作者

王川

1965年9月生於山東省濟南市,1988年畢業于山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現供職于《聯合日報》。在《青年作家》《文藝報》《中國教育報》《山東文學》《當代小說》《海燕·都市美文》《現代語文》《書屋》等雜誌報刊發表文學藝術評論、詩歌、隨筆、散文600餘篇。作品入選《2007-2008詩歌選》《精美散文詩讀本》《21世紀中國文學大系:2009詩歌》《21世紀中國文學大系:2010詩歌》《中國詩歌年選2011年選》《美華華文文學論》《濟南文學大系》《2016齊魯文學作品選》等多種文集;著有《唐詩選》、《紹興背影:品讀周作人》。

主辦:山東省旅遊發展委員會

承辦:山東海岱傳統文化研究發展中心

活動總策劃:于鳳貴 劉德龍

策劃:王建華 衣向東 趙桂琴

敬請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徵文大賽專屬網頁

“講好山東故事”徵文大賽投稿郵箱:sdhdctwh@sina.com

頭頂的無人機在嗡嗡地盤旋,拍攝著這個熱鬧而莊重的場面。我看到,更遠處,茫茫大海在水天間劃出一條直線,沙灘與直線間是層疊的細浪,腳下是泛著碎玉般泡沫的海水。身邊,人聲鼎沸;遠處,海天杳渺。

02

廣場東側的舞臺前站著一排手持長龍的隊伍。幾條龍脊在他們手中波浪起伏,像剛剛睡醒的寵物,弓縮著身子,安靜地伏在主人身邊。龍分五彩,華美豔麗,紅的、金的、杏黃的;龍頭張著大嘴,口含璀璨金球,凸透鏡般能照出人影晃動;兩根龍鬚各結著一顆糖葫蘆般的絨球,似乎故意逗弄著自己那兩顆圓睜的眼珠;顎下還有一叢濃密的黃色鬍鬚。

舞龍者身著絲綢質地的大紅唐裝,胸前、兩肩、帽子上鑲著純黑或潔白的祥雲圖案,脖頸上系著杏黃絲帶。一群準備演出的年輕人,在舞臺東側等候著。孩子們在追逐,歡笑。

鋪著紅地毯的舞臺(祭台)兩側,整豬犧牲早已擺好。台下,穿著紅色馬甲的小夥子,已經高擎起圓頂垂幔的幡幢與雲龍旗幡。

裴家村漁民節已經舉辦了21屆,是當地漁民的固定節日。據說,每年農曆的六月十三是海神龍王生日,漁民們都殺豬宰羊到龍王廟裡祭海神龍王,船長們請來道士做法事,請戲班子在廟門前紮戲臺唱三天大戲。附近村莊和幾十裡路以外的漁民也都趕來祭拜。歷經多次演變,祭海內容也更加豐富,除開光外,還有敬龍旺、拿行、敬海神娘娘、跳水族舞等等。

沿海漁民常年與大海打交道,惡劣的天氣令他們刻骨銘心。於是,人們將風雨如晦、昏天黑地、惡浪滔天、危機四伏的惡劣氣象附會了一個傳說:曾經,海洋裡有一隻非常罕見、體型碩大、異常兇殘、興風作浪又壽命極長的大魚,名曰“鰩”,此怪物修行2000年後化而成精,危害四方,使沿海漁民百姓不得安寧。

為生存,他們不得不每年用豐厚貢品祭拜“鰩”精,但怪物仍不滿足,擾得百姓四處躲避、流離失所。此事驚動了龍王,秉奏玉帝,奉旨伏鰩。為謝龍王保佑,沿海漁民每年都開始祭拜,祈求神靈保佑的祭海活動漸成習俗。

可以想見,祭海儀式成型的明洪武至清光緒年間,石臼所、裴家村、濤雒鎮、嵐山頭的一代代漁民那聲勢浩大的祭海場面——在海天浩渺與大地蒼茫的無邊岑寂中,他們望眼欲穿的點點帆影突然躍出了海平線,於是,撕心裂肺的呼喊劃破了長空,歡呼、雀躍伴隨著淚水長流,人們揮動根本不會被船上的魚佬看到的手臂,匯合成悲欣交集、瘋狂湧動的另一片海洋……破嗓的呼喊與渺小的人群被使勁擂響的鼓聲吞沒,被騰起的焰火和鞭炮的煙霧吞沒……那些生死未蔔、“失蹤”了十天半月甚至更長的親人們啊,終於活著回來了,而且,一定——船艙裡的魚裝得滿滿當當,甚至還活蹦亂跳著。

節日真的開始了!那一刻,最終凝固成一年一度的祈盼和歡樂。

03

鼓聲驟然響起,雨點般密集。舞臺上,八位頭戴花飾、身著藍色孔雀裙的姑娘分成兩排,手持鼓槌,俯身擊打身前的花鼓,鼓上那魚鱗狀的浪花圖案湧若噴泉。她們肢體擺動、俯仰,綻放著美麗容顏,像剛剛從浪花裡躍出的美人魚,盡情揮灑著青春的律動。這些姑娘們,是祭海大典的第一串歡快的音符,驚豔的視覺是這座城市特別展示的意象:年輕、浪漫、奔放、活力四射。

緊接著,十位頭系杏黃色包巾、身著杏黃色馬甲與燈籠褲的壯碩漢子開始打鼓、敲鑼。這是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鑼鼓敲打樂《斤求兩》。“斤”“兩”之間,大抵包含著收穫的稱量與計算,這音樂的節奏就是按照傳統的計量口訣進行的,繁複,密緻,充滿智慧。

碼頭上,持續不斷的鑼鼓,迎接親人和滿載而歸的漁船,一筐筐的海貨抬下來,堆積在沙灘。買賣雙方嘴中的口訣夾雜著鑼鼓,分不清是鑼鼓的節奏還是口訣的節奏,彼此相和著、糾纏著,形成了富於誇張的歡樂,那混響的韻律有著一張與海浪搏擊後的勝利與滿足的表情。當年那熱鬧、嘈雜、歡樂、肌肉與力量交織而成的場面,已經沉落進歷史的時空,展現在眼前的鼓樂,則是純然的動感、青春、時尚,若金色的陽光,若金色的海岸,若無有休止的奔騰樂章。

“人海和諧,興我家邦。”隨著主持人一聲“……讓我們共同期待接下來的祭海大典”,音樂響起,身著漁家服飾的男女端著託盤,從台下緩緩走來。豬頭、雞鴨魚、美酒、饅頭、桃、杏、香蕉、蘋果等祭品整齊地擺在鋪著金黃色絲綢的長條桌案上。

禮儀官誦讀祭海文。台下,筆直地站立著十幾位準備上香的漢子,黑西褲、白襯衫,胸前搭著杏黃絲帶。

一位寸頭、方臉的中年漢子走上台。主持人道:“上香——佑國逢盛世、四海安康、港城逢春、歲歲嘉祥!”漢子將一炷高香插進了香爐。幾位男人緊接著一起上臺。“再上香——佑耕海牧漁、乘風破浪、人福安康、百業興旺!”

進入敬酒環節。主持人道:“樂動絲竹、酒獻佳釀、漁香節慶、源遠流長!敬——”)漢子們齊刷刷跪下,雙手擎酒碗於胸前,頷首執禮,灑酒於地,伏地叩首,直身抱拳,如是三次。

20位裴家村船長登臺上香。香分五波,主持人朗聲念道——

“一炷香,佑龍驤鵬舉、國富民強、齊魯名城、聲名遠揚!”

“再炷香,佑日照港城、黃海漁鄉、人海相諧、情緣深長!”

“三炷香,佑魚蝦豐碩、海鷗翱翔、虯龍世界、生命故鄉!”

“四炷香,佑歲月輪回、閱盡滄桑、深承恩澤、惠賜寶藏!”

“五炷香,壯哉大海、偉在大洋、五百春秋、日月興旺!”

祭拜的漢子們恭行大禮。“跪——一叩首,大道如虹、雲帆遠航、旅遊勝地、滿目風光!再叩首,海天鼓震、金灘歌揚、旌旗獵獵、禮炮鳴響!三叩首,碧海丹陽、節日盛裝、賓客紛至、漁財興旺!”周圍鞭炮齊鳴,電光閃爍。

“祭海大典,禮成!起——”鞭炮聲中,禮炮炸響,淹沒了所有的聲音。藍、白、紫的條狀彩焰騰向天空,顫動、擴散,在一團巨大的白煙之上,慢慢暈染成一片斑斕的帷幕。

文章作者

王川

1965年9月生於山東省濟南市,1988年畢業于山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現供職于《聯合日報》。在《青年作家》《文藝報》《中國教育報》《山東文學》《當代小說》《海燕·都市美文》《現代語文》《書屋》等雜誌報刊發表文學藝術評論、詩歌、隨筆、散文600餘篇。作品入選《2007-2008詩歌選》《精美散文詩讀本》《21世紀中國文學大系:2009詩歌》《21世紀中國文學大系:2010詩歌》《中國詩歌年選2011年選》《美華華文文學論》《濟南文學大系》《2016齊魯文學作品選》等多種文集;著有《唐詩選》、《紹興背影:品讀周作人》。

主辦:山東省旅遊發展委員會

承辦:山東海岱傳統文化研究發展中心

活動總策劃:于鳳貴 劉德龍

策劃:王建華 衣向東 趙桂琴

敬請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徵文大賽專屬網頁

“講好山東故事”徵文大賽投稿郵箱:sdhdctwh@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