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來北京,還有這些有味道的胡同、書店、花卉市場值得一去

想要短時間體會北京的文化的確不容易,因為值得去的地方太多了。這裡我們不再說故宮、後海這種大家都會想起來的地方,還是推薦幾條小眾些的路線給大家吧!

想要短時間內體會到一座城市的文化與特色,

我們還是建議「用走的」。走在尋常的街巷,邂逅曾經的歷史,尋找有趣的小店,聆聽背後的故事……如果你對這樣的旅行方式感興趣,也有半天到一天的時間,不妨試試下面這三條路線。

第一條路線

老北京的城南舊事 | 從大柵欄到楊梅竹斜街

這裡是作為北京老百姓生活核心的南城。

從元朝到民國,老北京最活躍、最有生活氣息的地界,就在前門,這裡也集中反映了這座城市的傳統與變遷。在這片區域,有老北京最獨特的數條胡同,步行穿梭,逐一發掘,在深藏的建築裡尋找曾經的故事,望著舊城上空的鴿群,感歎古都的滄桑變遷。

前門地鐵站

這是老北京內外城的交匯點,因為它獨特的地理位置,

讓這裡成為多種文化、多個歷史事件交匯的地點。一方面,可以在前門看到老北京近代的歷史變遷;另一方面,你也能感受到改造的痕跡在此重重疊疊。

正陽門箭樓

清代,正陽門與箭樓之間有甕城連接。箭樓前有河道,現在西河沿大街就是以前的河岸。在這裡,對比中國木構、磚構建築的不同做法,理解城牆的防禦原理,不如再聊聊一位久被遺忘的古建保護學者——朱啟鈐。

錢市胡同

在進入修繕一新的大柵欄前,先鑽一條北京最窄的胡同。錢市胡同全長 55 米,平均寬僅 0.7 米,最窄處僅 0.4 米,兩人對面走過都要側身而行,或者需要得有一人先退入胡同中的門樓。它不僅是早期金融市場的雛形,也是未經改造胡同的參考樣本。

大柵欄主街

大柵欄主街每個店鋪都是按照民國時代的形象改造的,卻沒有統一的風格。路過時可以注意下瑞蚨祥、謙祥益等老字型大小的裝潢,考考眼力,看哪些是老,哪些是新,最後眼前是大觀樓,不知你是否也能憶起那些歎為觀止的銀幕往事。

楊梅竹斜街

日本建築師原研哉帶隊設計,對胡同進行了微更新式改造,讓這裡既有原住民的人氣兒,也有老胡同的韻味。各式創意店鋪以及設計機構見縫插針地參與到胡同的演變與活化中,正緩慢地改變著這條胡同的生態。你可以仔細尋找,看看設計團隊為這條胡同做了什麼,創意店鋪帶來了什麼,而歷史為這裡留下了什麼。

內盒院

住在老北京四合院,意味著沒有暖氣,沒有廁所,連廚房也不方便使用?年輕建築師力圖改變這一困境,在前門片區做起了四合院改造探索。進入這座斬獲國際大獎的改造項目,可以試圖去理解建築設計與社會問題的交互探索。

Berry Beans+彼伏

好的城市掩藏著無數秘密花園。推開一扇不起眼的小門,探訪八大胡同的青樓老屋,閱讀現代設計的故事。一杯咖啡,一瞬午後。

也許這些點在你看來有些零散?有點地方則連一些導航地圖上都找不到?

沒關係,也許我們的這張地圖能有點用:

第二條路線

四合院裡看北京 | 史家胡同漫步行

都知道老北京有胡同和四合院,但相比於人頭湧湧、開滿店鋪的南鑼鼓巷,不如去逛史家胡同。「東富西貴,南賤北貧」,東城的史家胡同,依然留存著老北京最富裕家庭修建的院落與花園。連英國王子都專程來參觀,咱豈能錯過?

史家胡同博物館

藏在胡同裡的小博物館,到底又怎樣的魅力,連英國王子都專程來此,讚歎不已?

在一座座朱紅的大門和院落中穿梭,在四合院博物館裡逗逗八哥,溜溜彎,一瞬間就被蟬鳴和叫賣聲帶回了百十年前的老北京。

四合院的門

你知道老北京的四合院大門都是有講究的嗎?聽說懂行的人光是看門,就能知道哪家是做官的,哪家是經商的;哪家曾經富裕而後衰敗,哪家是民國時期的後起之秀。

六公主府

如果不提醒你,你很難想像這片平平無奇的四合院,曾經是最氣派的皇親國戚的院落。如今這裡已經塞滿了民房,如同一個巨大的迷宮,穿行于狹窄的行道中,用心去看,還是能發現無數精緻的角落與曾經的風韻。要想一睹北京四合院的真容就是現在了!

祿米倉

明清北京城,眾多的人口仰仗著江南的糧食糊口。沿大運河而北上的糧船行抵通州,就只能換船為馬,陸路進程。朝陽門,就成了專走糧車的一座城門。朝陽門內,自然是“糧山糧海”,曾儲存著讓全北京城人得吃食的祿米倉。

智化寺

穿過祿米倉胡同,來到智化寺。這個始建于明朝的廟宇,隱藏在小巷深處,絕對是許多北京人都不知道的寶地。雍和宮、潭柘寺人頭攢動,來這裡卻沒人打擾。看琉璃屋簷,千佛藏經閣,精美的雕花藻井和壁畫,整齊的青磚,朱紅的廟宇,再聽一場 500 年前的京音樂……別忘了帶上相機,留下這裡的回憶!

這條線路沒有上面的那條曲折,不過我們也附上地圖供大家參考一下:

第三條路線

帝都的國中國 | 東交民巷

人物和事件交織,這應該是北京最有故事的胡同了。

這裡不僅僅是一條街巷,它還是一部凝重的史書,近現代中國的變化,大多與坐落在東交民巷的帝國主義列強各國使館的密謀策劃緊密相關,作為曾經的國中之國,這裡發生過許多驚心動魄的事件。哪怕現在巷子裡一個不起眼的小賣鋪,一處破敗的民居,沒准以前某個決定著中國命運的條約就在那裡簽訂。要瞭解中國近現代史,逛東交民巷,是最好的選擇。

這裡是北京僅存的 20 世紀西洋風格建築群。兩邊使館林立,大門做成三角山花狀的日本公使館,展現中國衙門遺風的法國使館,以棕黃色大理石作牆體的西班牙使館,不同風格的使館只是東交民巷的一部分,這裡還有精緻的聖彌厄爾天主教堂,門洞入口處為花崗石套口的法國郵局,混合了西洋與日本兩種古典風格的正金銀行,乾淨的步行道和一排排整齊的梧桐樹。每次來到東交民巷,手中的相機舉起後就再不願意放下。

東交民巷所在的位置實在難得,很難想像這麼一個人少車少安靜舒適的地方,不遠處就是崇文門、王府井,它闡釋了最美妙的鬧中取靜。它並不孤單,正陽門就在它的西口處,大柵欄、前門更在附近,要是逛完東交民巷還意猶未盡,周邊多的是值得去的地方。

何不挑一個明媚閒適的上午,來靜靜傾聽那些百年洋樓訴說曾經的滄桑變幻?

阿東照相館

北京的很多新奇事物,一般最早出現在東交民巷。

在清末民初,照相館還是很稀罕的場所,而坐落在東交民巷的阿東照相館之所以能名震當時的攝影圈,一來是因為他們的女經理海達·莫理循出於對北京的熱愛,為帝都留下了很多珍貴照片,二來是因為不少著名的歷史照,如《毛澤東在陝北》,就是由這家照相館沖洗出來的。如今這個地方雖幾度易主,但依然保留著當時“上家下店”的格局。

聖彌厄爾天主教堂

這是北京最後一座天主教堂,同時又是最精緻的一座,最大的看點是立于教堂前方的天使聖彌厄爾,他意味著「誰如天主」,是絕對正義的化身。

法國使館

展現中國衙門遺風的法國使館,為何會成為當時柬埔寨國家元首西哈努克親王的避難所?門前那對石獅子,其實是想偷偷告訴路人,使館的前身可是最顯赫的王府。

法國郵局

這裡是東交民巷最有人情味的地方,不管是使館人員還是軍人,都在這裡寄出他們對家人的思念,只是沒想到這裡後來成為受人追捧的川菜館,如今正在整修,靜候下一任主人。

正金銀行

正金銀行可謂是東交民巷的地標,紅白相間的建築設計特別引人注目,作為當時日本橫濱銀行在北京的支行,這棟建築既能體現江戶時代吸取荷蘭風格的偏向,又體現日式風格的魅力。

最高人民法院

曾經的俄國使館如今已經變成了最高人民法院,只是讓人不解的是,院裡那棵看似普通的皂角樹,為何當時為了保護它,審判大樓的樓基後退了五米?

員警博物館

作為最深得小孩心的又酷又帥的員警博物館,它的前身是由著名建築師墨菲設計而成的花旗銀行,裡面螺旋式水泥磨石樓,老式的鐵柵電梯,都在向我們訴說過去的故事。

瑞金銀行

在洋行林立的東交民巷西口,瑞金銀行最吸引人的地方莫過於解放後這裡曾經是《新民報》的館址,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國內最走紅的作家張恨水以前就在這上班,相信《春明外史》、《金粉世紀》、《啼笑因緣》這些膾炙人口的上說會讓你憶起最美的少年情懷。

東交民巷最動人的地方,是感受它曾經的喧鬧,過去的心酸,現在的寂靜與莊重。花一上午的時間,走一走老巷子,感受這獨一份的老北京西洋建築裡曾經留下的故事。

論名頭,我們推薦的這三條路線也許沒法和樓上知友們推薦的清華北大、三裡屯、北海這些地方相媲美,但要說故事、文化、北京特色,卻完全不會遜色。如果你怕自己沿著路線走卻領略不到這些建築背後的故事,也可以提前看看書、做做準備。

住在老北京四合院,意味著沒有暖氣,沒有廁所,連廚房也不方便使用?年輕建築師力圖改變這一困境,在前門片區做起了四合院改造探索。進入這座斬獲國際大獎的改造項目,可以試圖去理解建築設計與社會問題的交互探索。

Berry Beans+彼伏

好的城市掩藏著無數秘密花園。推開一扇不起眼的小門,探訪八大胡同的青樓老屋,閱讀現代設計的故事。一杯咖啡,一瞬午後。

也許這些點在你看來有些零散?有點地方則連一些導航地圖上都找不到?

沒關係,也許我們的這張地圖能有點用:

第二條路線

四合院裡看北京 | 史家胡同漫步行

都知道老北京有胡同和四合院,但相比於人頭湧湧、開滿店鋪的南鑼鼓巷,不如去逛史家胡同。「東富西貴,南賤北貧」,東城的史家胡同,依然留存著老北京最富裕家庭修建的院落與花園。連英國王子都專程來參觀,咱豈能錯過?

史家胡同博物館

藏在胡同裡的小博物館,到底又怎樣的魅力,連英國王子都專程來此,讚歎不已?

在一座座朱紅的大門和院落中穿梭,在四合院博物館裡逗逗八哥,溜溜彎,一瞬間就被蟬鳴和叫賣聲帶回了百十年前的老北京。

四合院的門

你知道老北京的四合院大門都是有講究的嗎?聽說懂行的人光是看門,就能知道哪家是做官的,哪家是經商的;哪家曾經富裕而後衰敗,哪家是民國時期的後起之秀。

六公主府

如果不提醒你,你很難想像這片平平無奇的四合院,曾經是最氣派的皇親國戚的院落。如今這裡已經塞滿了民房,如同一個巨大的迷宮,穿行于狹窄的行道中,用心去看,還是能發現無數精緻的角落與曾經的風韻。要想一睹北京四合院的真容就是現在了!

祿米倉

明清北京城,眾多的人口仰仗著江南的糧食糊口。沿大運河而北上的糧船行抵通州,就只能換船為馬,陸路進程。朝陽門,就成了專走糧車的一座城門。朝陽門內,自然是“糧山糧海”,曾儲存著讓全北京城人得吃食的祿米倉。

智化寺

穿過祿米倉胡同,來到智化寺。這個始建于明朝的廟宇,隱藏在小巷深處,絕對是許多北京人都不知道的寶地。雍和宮、潭柘寺人頭攢動,來這裡卻沒人打擾。看琉璃屋簷,千佛藏經閣,精美的雕花藻井和壁畫,整齊的青磚,朱紅的廟宇,再聽一場 500 年前的京音樂……別忘了帶上相機,留下這裡的回憶!

這條線路沒有上面的那條曲折,不過我們也附上地圖供大家參考一下:

第三條路線

帝都的國中國 | 東交民巷

人物和事件交織,這應該是北京最有故事的胡同了。

這裡不僅僅是一條街巷,它還是一部凝重的史書,近現代中國的變化,大多與坐落在東交民巷的帝國主義列強各國使館的密謀策劃緊密相關,作為曾經的國中之國,這裡發生過許多驚心動魄的事件。哪怕現在巷子裡一個不起眼的小賣鋪,一處破敗的民居,沒准以前某個決定著中國命運的條約就在那裡簽訂。要瞭解中國近現代史,逛東交民巷,是最好的選擇。

這裡是北京僅存的 20 世紀西洋風格建築群。兩邊使館林立,大門做成三角山花狀的日本公使館,展現中國衙門遺風的法國使館,以棕黃色大理石作牆體的西班牙使館,不同風格的使館只是東交民巷的一部分,這裡還有精緻的聖彌厄爾天主教堂,門洞入口處為花崗石套口的法國郵局,混合了西洋與日本兩種古典風格的正金銀行,乾淨的步行道和一排排整齊的梧桐樹。每次來到東交民巷,手中的相機舉起後就再不願意放下。

東交民巷所在的位置實在難得,很難想像這麼一個人少車少安靜舒適的地方,不遠處就是崇文門、王府井,它闡釋了最美妙的鬧中取靜。它並不孤單,正陽門就在它的西口處,大柵欄、前門更在附近,要是逛完東交民巷還意猶未盡,周邊多的是值得去的地方。

何不挑一個明媚閒適的上午,來靜靜傾聽那些百年洋樓訴說曾經的滄桑變幻?

阿東照相館

北京的很多新奇事物,一般最早出現在東交民巷。

在清末民初,照相館還是很稀罕的場所,而坐落在東交民巷的阿東照相館之所以能名震當時的攝影圈,一來是因為他們的女經理海達·莫理循出於對北京的熱愛,為帝都留下了很多珍貴照片,二來是因為不少著名的歷史照,如《毛澤東在陝北》,就是由這家照相館沖洗出來的。如今這個地方雖幾度易主,但依然保留著當時“上家下店”的格局。

聖彌厄爾天主教堂

這是北京最後一座天主教堂,同時又是最精緻的一座,最大的看點是立于教堂前方的天使聖彌厄爾,他意味著「誰如天主」,是絕對正義的化身。

法國使館

展現中國衙門遺風的法國使館,為何會成為當時柬埔寨國家元首西哈努克親王的避難所?門前那對石獅子,其實是想偷偷告訴路人,使館的前身可是最顯赫的王府。

法國郵局

這裡是東交民巷最有人情味的地方,不管是使館人員還是軍人,都在這裡寄出他們對家人的思念,只是沒想到這裡後來成為受人追捧的川菜館,如今正在整修,靜候下一任主人。

正金銀行

正金銀行可謂是東交民巷的地標,紅白相間的建築設計特別引人注目,作為當時日本橫濱銀行在北京的支行,這棟建築既能體現江戶時代吸取荷蘭風格的偏向,又體現日式風格的魅力。

最高人民法院

曾經的俄國使館如今已經變成了最高人民法院,只是讓人不解的是,院裡那棵看似普通的皂角樹,為何當時為了保護它,審判大樓的樓基後退了五米?

員警博物館

作為最深得小孩心的又酷又帥的員警博物館,它的前身是由著名建築師墨菲設計而成的花旗銀行,裡面螺旋式水泥磨石樓,老式的鐵柵電梯,都在向我們訴說過去的故事。

瑞金銀行

在洋行林立的東交民巷西口,瑞金銀行最吸引人的地方莫過於解放後這裡曾經是《新民報》的館址,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國內最走紅的作家張恨水以前就在這上班,相信《春明外史》、《金粉世紀》、《啼笑因緣》這些膾炙人口的上說會讓你憶起最美的少年情懷。

東交民巷最動人的地方,是感受它曾經的喧鬧,過去的心酸,現在的寂靜與莊重。花一上午的時間,走一走老巷子,感受這獨一份的老北京西洋建築裡曾經留下的故事。

論名頭,我們推薦的這三條路線也許沒法和樓上知友們推薦的清華北大、三裡屯、北海這些地方相媲美,但要說故事、文化、北京特色,卻完全不會遜色。如果你怕自己沿著路線走卻領略不到這些建築背後的故事,也可以提前看看書、做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