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網警闢謠|微信群二維碼將取消、微信頭像1年只能改5次?這些謠言你信了幾條

微信頭像即日起1年只能改5次?

近日,網上流傳一張“騰訊官方公告”稱,從11月1日起騰訊旗下QQ和微信的頭像、昵稱等資料一年之內只能修改5次。

騰訊通過在知乎上的官方機構號回應網友:“此為謠言!截圖為PS。請大家不信謠不傳謠。由於系統維護,相關功能將於近期恢復。”

微信群的無限期將取消,保存群二維碼後下次直接入群?

與此同時,近期還有一條消息傳出,如下圖:

那麼,關於這個消息又是真的嗎?

對此,公眾號“謠言篩檢程式”回應稱:

◆ 所謂“微信群的無限期將取消”純屬子虛烏有!用戶一旦建群,只要不刪除則長期有效。

◆ 群二維碼每次提取時,會自動設定一個7天的識別有效期,過期需重新提取。所謂“保存二維碼到手機後可隨時直接加入”的說法也是謠言。

其實,這樣的謠言2016年就出現過,

這次不過是換了個時間而已,

換湯不換藥。

以下這些關於微信的謠言

你見過幾個?

1.“微信公開課pro版”連結會盜號

謠言內容

“此前在朋友圈有人傳播如下資訊:玩了一個打開連結微信公開課PRO版之類的東西,可以看到資料。可是我朋友說這個連結是會盜號的。

如果這幾天我的微信發不對勁的資訊給你,那肯定是被盜號了。一切以手機號聯繫為准。有事請急call我手機。”

真相

2.微信綁卡會傾家蕩產

謠言內容

一標題為“微信綁定了銀行卡的,一定要看,不然小心傾家蕩產”的文章稱,重慶市民范先生和女朋友在電影院看電影,期間他收到了幾條短信。短信顯示,他的銀行卡向自己的微信帳號轉帳了共5000元。而且,他還接到了朋友電話,

說范先生的微信號發來紅包,並要求給陌生的手機號碼充話費。文章還附有范先生朋友的手機截圖,這讓范先生懷疑自己的微信帳號被盜。還以自己的經歷提醒大家,不要將大額存款銀行卡綁定微信。

真相

該消息並不屬實,標題過於聳人聽聞,且文不對題。范先生銀行卡被盜其實是手機中毒,不是因為微信綁卡。由於木馬病毒可以偽裝成WIFI、二維碼、連結、文檔、軟體等吸引使用者下載執行,

一旦用戶點擊,不法分子就可以控制用戶手機,從而任意竊取用戶的微信、手機銀行等重要帳號資訊。微信團隊查證後發現,范先生在公司電腦上連接手機並傳過照片,而那台電腦平常使用的人較多,難免會有些軟體或U盤中藏有木馬程式,這才使他的手機資訊被人竊取。

3.微信刪12人就能節省94M空間

謠言內容

" 又刪了12個人,節約了94M的空間!不要讓拉黑你的人佔用你的空間,您也試試吧!複製我的消息,找到微信裡的設置,通用,群發助手,全選,複製粘貼消息發送就行,誰的名字變色了,刪掉就行。"

真相

微信官方表示:微信好友數和手機記憶體空間並沒有關係,而決定佔用空間記憶體多少的,是聊天消息和朋友圈緩存。

另外,就算群發消息後,非好友的名字顏色也不會變色。手機越用越卡是因為手機可用空間越來越少,定期清理微信緩存資料可以讓微信使用更順暢,如果重要資料不能清理,可以先進行資料備份。

5個方法,幫你輕鬆判定微信朋友圈謠言

1、看微信公眾號名字,準確率90%

打開微信文章,標題下面出現的就是發佈者的名稱,這是重要的第一關。媒體是一個專業度細分程度很高的行業,比如一個科學親子的公眾號,討論一下兒童該不該吹空調是可以的,但是跑去討論股市大盤就胡扯了。同樣的,如果一個叫做什麼“XX地產”、“XX通訊”、“XX矽藻泥”的公眾號,發一篇《這些孩子最喜歡的食物都有毒》的文章,90%的可能是謠言。因為這些公眾號是沒有專業知識給出這樣的建議的,你憑什麼信一個地鐵口貼膜的人給你的營養學建議呢。

2、看文章語氣,準確率95%

區別專業建議和謠言的另外一個方法就是看語氣。如果一篇文章是出自專業人士的手筆,語氣會帶著習以為常的平淡感。就跟醫生看病一樣,哪怕是絕症也不會大驚小怪。所以,如果一篇文章裡面充斥著各種嘆號、語氣詞、形容詞,感覺跟剛丟了手機一樣憤怒,那寫這篇文章的人,八成不瞭解自己說的這個問題。

3、看排版,準確率80%

文章的排版是和語氣類似的另外一個標準,專業人士的文章也不會有各種新奇特的排版修飾。對於專業型作者來說,加粗和底線,再用點底色就不錯了,不會用更多的修飾來弱化自己的專業形象。這是大學寫論文落下的毛病,部分人是改不掉的。一篇花裡胡哨的文章,發佈者的專業性就是非常值得懷疑。

4、看證據和專家,準確率90%

當然最差勁的謠言貼是根本沒有證據的,它只會告訴你“XXXX是劇毒”、“XXXX吃了就死人”。這種謠言貼會佔據謠言總量的一大半。如果你看到一個隻說有毒,卻連有毒物質名稱都說不出的,這就是最懶的謠言類型。稍微不那麼懶的謠言,則會和科普貼、新聞一樣,會有各種專家和研究報告作為證據來取信於人。如果你發現文章背後標上各種參考文獻,這樣的文章作者,八成以上就是一個被教授洗腦的學院派,文章可信度就會高很多。

5、看結論嚴重度,準確率95%

最後也最關鍵的一種方法是,牢記一點:所有嚇唬你的文章,默認都是謠言。結論越是絕對、越嚇人,越可能是謠言。這個世界上很難突然從石頭裡面跳出來一條爆炸性的嚇人新聞,即便有,這條新聞你第一次看到是在微信上的可能性更低。

蜀黍在這裡再次提醒大家:

微信相關功能或規則的變更,請以微信官方資訊為准,切勿信謠傳謠!

您也試試吧!複製我的消息,找到微信裡的設置,通用,群發助手,全選,複製粘貼消息發送就行,誰的名字變色了,刪掉就行。"

真相

微信官方表示:微信好友數和手機記憶體空間並沒有關係,而決定佔用空間記憶體多少的,是聊天消息和朋友圈緩存。

另外,就算群發消息後,非好友的名字顏色也不會變色。手機越用越卡是因為手機可用空間越來越少,定期清理微信緩存資料可以讓微信使用更順暢,如果重要資料不能清理,可以先進行資料備份。

5個方法,幫你輕鬆判定微信朋友圈謠言

1、看微信公眾號名字,準確率90%

打開微信文章,標題下面出現的就是發佈者的名稱,這是重要的第一關。媒體是一個專業度細分程度很高的行業,比如一個科學親子的公眾號,討論一下兒童該不該吹空調是可以的,但是跑去討論股市大盤就胡扯了。同樣的,如果一個叫做什麼“XX地產”、“XX通訊”、“XX矽藻泥”的公眾號,發一篇《這些孩子最喜歡的食物都有毒》的文章,90%的可能是謠言。因為這些公眾號是沒有專業知識給出這樣的建議的,你憑什麼信一個地鐵口貼膜的人給你的營養學建議呢。

2、看文章語氣,準確率95%

區別專業建議和謠言的另外一個方法就是看語氣。如果一篇文章是出自專業人士的手筆,語氣會帶著習以為常的平淡感。就跟醫生看病一樣,哪怕是絕症也不會大驚小怪。所以,如果一篇文章裡面充斥著各種嘆號、語氣詞、形容詞,感覺跟剛丟了手機一樣憤怒,那寫這篇文章的人,八成不瞭解自己說的這個問題。

3、看排版,準確率80%

文章的排版是和語氣類似的另外一個標準,專業人士的文章也不會有各種新奇特的排版修飾。對於專業型作者來說,加粗和底線,再用點底色就不錯了,不會用更多的修飾來弱化自己的專業形象。這是大學寫論文落下的毛病,部分人是改不掉的。一篇花裡胡哨的文章,發佈者的專業性就是非常值得懷疑。

4、看證據和專家,準確率90%

當然最差勁的謠言貼是根本沒有證據的,它只會告訴你“XXXX是劇毒”、“XXXX吃了就死人”。這種謠言貼會佔據謠言總量的一大半。如果你看到一個隻說有毒,卻連有毒物質名稱都說不出的,這就是最懶的謠言類型。稍微不那麼懶的謠言,則會和科普貼、新聞一樣,會有各種專家和研究報告作為證據來取信於人。如果你發現文章背後標上各種參考文獻,這樣的文章作者,八成以上就是一個被教授洗腦的學院派,文章可信度就會高很多。

5、看結論嚴重度,準確率95%

最後也最關鍵的一種方法是,牢記一點:所有嚇唬你的文章,默認都是謠言。結論越是絕對、越嚇人,越可能是謠言。這個世界上很難突然從石頭裡面跳出來一條爆炸性的嚇人新聞,即便有,這條新聞你第一次看到是在微信上的可能性更低。

蜀黍在這裡再次提醒大家:

微信相關功能或規則的變更,請以微信官方資訊為准,切勿信謠傳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