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寶寶天生會吮吸母乳,但咀嚼吞咽能力不是天生的,是時候訓練啦!

寶寶到了一定月齡需要給引入輔食,來滿足其發育過程中所需要的營養,

但添加輔食的意義不止這些。

在添加輔食過程中,還要訓練寶寶的咀嚼吞咽能力,並逐步實現飲食的過渡。合理的訓練寶寶吃的本領,對寶寶的發音和大腦協調能力都有重要影響。

咀嚼吞咽能力不訓練會怎樣

寶寶天生就會吸吮,但咀嚼能力卻不是天生的。

嬰幼兒時期是訓練咀嚼吞咽的關鍵時期,如果咀嚼能力得不到訓練,會導致寶寶今後飲食過渡困難,

不能很好地向成人飲食模式過渡,或可能影響到成年後的進食速度。

在訓練寶寶咀嚼的過程,有利於牙齒的萌發,如果咀嚼沒有得到訓練,就可能會導致出牙延遲。

訓練寶寶咀嚼的過程,有利於鍛煉口腔的運動能力,包括舌頭的活動、啃咬、咀嚼、吞咽,在這一過程的,有利於其神經心理及語言能力的發展。有的孩子發音遲或發音不准,經過排查發現就是因為輔食添加不當,

寶寶的咀嚼吞咽能力沒有得到訓練,同時也影響到孩子的發音。

訓練咀嚼能力有方法

及時添加輔食

寶寶引入輔食的年齡在6月齡,世界衛生組織對於母乳餵養的寶寶推薦滿6個月以後及時添加輔食。6個月以後的寶寶對不同質地的食物接受較高,輔食添加不遲於6個月。

注意輔食的性狀變化

從6個月添加輔食,就要給寶寶嘗試泥狀食物,把強化鐵的穀物或肉泥等調成泥狀,

並用勺子喂,而不是將這些食物放到的奶瓶裡讓寶寶“喝”下去。

7-9月齡時就要逐步給寶寶嘗試末狀食物,如大顆粒的強化鐵的穀類、肉末菜粥等。

10-12月齡時需要訓練寶寶吃小塊狀的食物,包括麵包片、餅乾、水果塊等。

在嘗試輔食和過渡輔食時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孩子剛開始可能不盡人意,需要多鼓勵孩子,這樣寶寶才能更有信心。

不斷引入“手指食物”

在輔食添加過程中,家長不能一切包辦。當寶寶8個月前後,就要有意識的引入“手指食物”訓練寶寶自己動手的能力。

給寶寶一些煮熟壓扁的豌豆、小塊的西蘭花、水果條等讓寶寶學習用手抓著吃的本領。

剛開始孩子可能拿著這些食物玩,甚至搞得滿身滿地一片狼藉,

但隨著訓練寶寶就能順利的用手拿著吃了,在訓練寶寶咀嚼吞咽的同時,利於培養寶寶對吃的興趣。

寶寶到了1歲以後,就要逐步訓練用勺子自己進食,有的寶寶在1.5歲時就能自己用勺子進食了,通常2歲時寶寶可以獨立吃飯了。

當然,寶寶1歲以後就要斷奶瓶,用吸口杯或杯子喝水。

寶寶的咀嚼能力達標了嗎

寶寶在不同的階段應該訓練吃不同的食物,以便具備不同吃的本領。

如果寶寶與同齡相比,吃輔食的能力明顯落後,如1歲還不會很順利吃輔食,2歲有還不會自己進食,或進食速度過慢等,就要值得警惕。

有的家長擔心孩子吃的食物不消化,把所有食物都打成糊糊給孩子“喝”,結果孩子到了2歲不會吃固體食物,只要一吃幹的食物,就無法下嚥,這可能是有由於寶寶的咀嚼能力沒有得到訓練導致的。

因此,為了訓練寶寶的咀嚼能力, 需要及時引入輔食,並注意輔食的性狀,同時訓練寶寶自己吃輔食的能力和使用餐具吃輔食的能力。

如果寶寶與同齡相比,吃輔食的能力明顯落後,如1歲還不會很順利吃輔食,2歲有還不會自己進食,或進食速度過慢等,就要值得警惕。

有的家長擔心孩子吃的食物不消化,把所有食物都打成糊糊給孩子“喝”,結果孩子到了2歲不會吃固體食物,只要一吃幹的食物,就無法下嚥,這可能是有由於寶寶的咀嚼能力沒有得到訓練導致的。

因此,為了訓練寶寶的咀嚼能力, 需要及時引入輔食,並注意輔食的性狀,同時訓練寶寶自己吃輔食的能力和使用餐具吃輔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