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07—2017,國產影視十年演變,在變革進步中,走向未來

如果有人問你十年前,你最愛看的影視內容是什麼?你一定可以輕易說出來吧。

畢竟,十年前的2007年我們還處在一個影視內容的生長期,電視依然是我們普通百姓最直接的觀看管道。

影院一個城市沒有幾家、視頻網站更是剛剛興起不久。

還記得那年,最火的國產片是《集結號》《投名狀》《色·戒》。

《集結號》是馮小剛嘔心瀝血創作的一部嚴肅題材電影,放棄了原有的京式幽默和插科打諢。走向人性反思,啟用非明星演員陣容,最終奉獻了一部內地電影史上驚豔的主旋律大片。

將“穀子地”這個人物形象樹立在觀眾心中,將為了信念義氣、永不放棄的精神傳達給每位觀眾。

《投名狀》作為香港電影人北上的里程碑之作,是陳可辛和他的背後的香港電影人本土化的摸索嘗試。放棄小情小愛的小製作,

操作起大投資大場面的大製作。把一部融合了戰爭、社會、友情、愛情的華語電影拍出了前所未有的商業質感,值得點贊。

《色戒》更是我們少見的華語電影類型,李安導演將政治、黑暗、人性、情☆禁☆欲雜糅到一部意蘊濃郁的言情片中。震驚了內地觀眾,

更引發了軒然大波的爭議。直到現在,這部電影和王佳芝仍被很多影迷時常熱議。

2007年的前後兩年,華語電影在藝術貢獻上亦是百花齊放。

2005的時候,王小帥的《青紅》在坎城奪得評委會獎,同年顧長衛的《孔雀》在柏林捧回一尊銀熊。

2006年在威尼斯的第63屆電影節上,賈樟柯以一部《三峽好人》拿下最佳影片金獅獎。

2007年王全安導演的電影《圖雅的婚事》則獲得2007年柏林電影節的金熊獎。對了,姜文還上映了他最具藝術思辨的電影之一,魔幻現實感的《太陽照常升起》。

商業片類型拓展,創新活力湧現;藝術片關注百姓日常,展現藝術品質。

那一年,我們老百姓街頭巷尾議論的電視劇是《士兵突擊》,是《金婚》,是《奮鬥》,是《恰同學少年》。

《士兵突擊》裡沒有一個大明星,也沒有一個女性主角,更沒有卿卿我我的兒女情長。但卻靠著王寶強、陳思誠、段奕宏、張譯、李晨這群男人托起一部年度軍旅勵志大戲。

“有意義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有意義。”

“不拋棄、不放棄。”

“不要混日子,小心日子混了你。”

這些經典臺詞深入人心,和許三多、史今、成才一起融入到觀眾的內心,至今再無一部劇可以超越。

《金婚》則展現了一對平民夫妻50餘年的生活,把家長里短、夫妻感情、兒女關係作為劇情主線。貼近平民、貼近生活、貼近現實,磕磕絆絆五十年,感動了萬千觀眾。

《奮鬥》則把頗具爭議的80後一代作為主角,展示陸濤、夏琳、向南、米萊、楊曉芸、華子等一群80後青年面臨事業、愛情、家庭、人生的掙扎、選擇和奮鬥。刻畫了生動的一代群像和時代風貌。

《恰同學少年》更是第一次把偉人的青少年時代生動拍攝出來,為青少年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號召青少年銳意進取,滿懷理想。激揚文字,揮斥方遒,書寫無悔青春。

2007年,我們的綜藝節目還很有限,央視、湖南衛視、東方衛視、浙江衛視等幾家大台卻掀起了選秀節目的風潮。《快男》《超女》《加油!好男兒》《我型我秀》等數十檔節目引發觀眾的追捧。除此之外,更多的是一些室內唱歌、跳舞的綜藝節目,吸引力寥寥。

那一年,網路視頻方興未艾,優酷、酷6、6間房、爆米花、暴風影音、PPlive、PPS、搜狐、新浪、網易、騰訊等數十上百家平臺上線視頻內容,爭奪內容資源,摩拳擦掌準備展開激烈競爭。但主要的內容來源依然是電視臺、製作機構為主,尚無內容造血能力。

2007年,是中國影視內容變革、前進、演變的一個節點,一個切面。但依然映照著國產影視文娛內容的變化。

從2007年,再到如今的2017年,國產影視內容的現狀,有了更大的變化。內容的量越來越多,質卻良莠不齊;類型越來越豐富但側重點卻不一樣;平臺管道多樣但也集中。

2017年,我們國產片一年幾百部,賣座的電影變成了《戰狼2》《羞羞的鐵拳》《功夫瑜伽》《西遊伏妖篇》《大鬧天竺》。

《戰狼2》是現象級的主旋律軍事動作片,將愛國主義和個人英雄夢想融為一體,充分燃燒了觀眾的愛國熱情和觀影激情。56億的票房成績,是每個愛國愛影的觀眾一張一張電影票積攢起來的。

《羞羞的鐵拳》作為一部喜劇片,並沒有那麼優異。套路、簡單、直接,但契合了大部分城市焦慮者的減壓需求,所以才能在國慶檔砍下20多億的票房收入。

其餘幾部影片如《功夫瑜伽》《西遊伏妖篇》《大鬧天竺》等,則大都是喜劇、魔幻類型為主。

如果仔細觀察近些年的票房大爆的電影,會發現喜劇元素的影片是最賣座的類型。投資小,工業化水準要求低,回報率高。

但也側面反映出國產片的進步有限。從當年的品質和票房兼顧,到如今賺錢為主,品質平平。看似類型片有了進步,上映影片數量也多了幾倍。但值得稱道的電影卻寥寥無幾。

不信,可以去看一下近兩年的華語影片在歐洲三大電影節的入圍、獲獎情況。簡直是屈指可數,入圍者不過三兩個,獲獎者更是少的可憐。

院線電影、藝術電影的彼漲此消,當然不能簡單、粗暴的就說國產電影越來越差。畢竟電影作為大眾文化消費的一部分,是需要與大眾的文娛需求相契合的。

雖然這幾年電影品質表現並不樂觀,但值得注意的是國產電影依然每年都會有一些類型佳作出現,譬如《岡仁波齊》《唐人街探案》《湄公河行動》《全民目擊》《烈日灼心》《戰狼》等等。

而類型片的完善是電影發展的必然之路,也是電影工業進步的驅動力。華語電影這十年總體是進步的,從院線建設、藝術電影發展、商業片發展到票房增長,產值增長,都是全世界發展最快的。

電視端內容變化是這十年最小的,電視劇+綜藝+新聞+廣告的模式到現在依然是主要模式。但電視劇播出不再簡單的有片就播,而是有了劇場概念,針對特定時間段,會有特定劇集,甚至有了周播劇,這些都是有益的嘗試。

另外,最大的電視端內容變化,大概是綜藝節目的花樣更多、類型更多,玩法更多。當年大都是室內娛樂節目,如今呢?最受歡迎的是《跑男》《爸爸去哪兒》《極限挑戰》等各種戶外節目。

以往依賴電視內容和內容製作商的視頻平臺,經過十年的江湖紛爭,分分合合,大勢已定。愛奇藝、優酷視頻、騰訊視頻、樂視視頻、搜狐視頻幾家平臺已經佔據95%以上的網路視頻份額。

眾所周知,電腦、手機用戶端看視頻已經成為很多人主流的消費習慣。反而電視所占比重日趨減少。除了網路看視頻更方便之外,還在於視頻網站的內容更加豐富,自主選擇。除了電視平臺輸送的內容之外,網路平臺自製或合作的網劇、網綜、網大在品質和數量上均大幅提升。稱為吸引年輕主流觀眾的一大優勢。

譬如這兩年最火的網綜《奇葩說》《中國有嘻哈》,網劇《白夜追凶》《無證之罪》,網大《哀樂女子天團》《山炮進城》等等,都是優質的成功項目。

網生內容的迅速豐富和崛起,加之短視頻的發展,加上傳統的電影產業、電視劇產業的進步。整個影視娛樂內容的十年變化,讓人驚訝。

就像上文所說,這種變化是雙面的。從好的方面講,內容的呈現形式多樣,數量增多,確實是好事,但量多質自然無法保證。而且整個行業的逐利風氣明顯要比十年前嚴重,唯流量、唯收視、唯票房等不良風氣蔓延開來,影響著行業的健康發展。

不過,這些都是影視文娛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不經歷這些泡沫,怎麼吹盡狂沙始到金。最終看到更加良性的發展景象呢?

伴隨著中國現代化的步履,中國影視文娛行業正在邁向更美好的明天。從當今全球最大電影市場、電視劇年產量最高到成為全球最優質的行業標杆和內容王國。我們有理由相信影視產業的下一個十年會更好。

和許三多、史今、成才一起融入到觀眾的內心,至今再無一部劇可以超越。

《金婚》則展現了一對平民夫妻50餘年的生活,把家長里短、夫妻感情、兒女關係作為劇情主線。貼近平民、貼近生活、貼近現實,磕磕絆絆五十年,感動了萬千觀眾。

《奮鬥》則把頗具爭議的80後一代作為主角,展示陸濤、夏琳、向南、米萊、楊曉芸、華子等一群80後青年面臨事業、愛情、家庭、人生的掙扎、選擇和奮鬥。刻畫了生動的一代群像和時代風貌。

《恰同學少年》更是第一次把偉人的青少年時代生動拍攝出來,為青少年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號召青少年銳意進取,滿懷理想。激揚文字,揮斥方遒,書寫無悔青春。

2007年,我們的綜藝節目還很有限,央視、湖南衛視、東方衛視、浙江衛視等幾家大台卻掀起了選秀節目的風潮。《快男》《超女》《加油!好男兒》《我型我秀》等數十檔節目引發觀眾的追捧。除此之外,更多的是一些室內唱歌、跳舞的綜藝節目,吸引力寥寥。

那一年,網路視頻方興未艾,優酷、酷6、6間房、爆米花、暴風影音、PPlive、PPS、搜狐、新浪、網易、騰訊等數十上百家平臺上線視頻內容,爭奪內容資源,摩拳擦掌準備展開激烈競爭。但主要的內容來源依然是電視臺、製作機構為主,尚無內容造血能力。

2007年,是中國影視內容變革、前進、演變的一個節點,一個切面。但依然映照著國產影視文娛內容的變化。

從2007年,再到如今的2017年,國產影視內容的現狀,有了更大的變化。內容的量越來越多,質卻良莠不齊;類型越來越豐富但側重點卻不一樣;平臺管道多樣但也集中。

2017年,我們國產片一年幾百部,賣座的電影變成了《戰狼2》《羞羞的鐵拳》《功夫瑜伽》《西遊伏妖篇》《大鬧天竺》。

《戰狼2》是現象級的主旋律軍事動作片,將愛國主義和個人英雄夢想融為一體,充分燃燒了觀眾的愛國熱情和觀影激情。56億的票房成績,是每個愛國愛影的觀眾一張一張電影票積攢起來的。

《羞羞的鐵拳》作為一部喜劇片,並沒有那麼優異。套路、簡單、直接,但契合了大部分城市焦慮者的減壓需求,所以才能在國慶檔砍下20多億的票房收入。

其餘幾部影片如《功夫瑜伽》《西遊伏妖篇》《大鬧天竺》等,則大都是喜劇、魔幻類型為主。

如果仔細觀察近些年的票房大爆的電影,會發現喜劇元素的影片是最賣座的類型。投資小,工業化水準要求低,回報率高。

但也側面反映出國產片的進步有限。從當年的品質和票房兼顧,到如今賺錢為主,品質平平。看似類型片有了進步,上映影片數量也多了幾倍。但值得稱道的電影卻寥寥無幾。

不信,可以去看一下近兩年的華語影片在歐洲三大電影節的入圍、獲獎情況。簡直是屈指可數,入圍者不過三兩個,獲獎者更是少的可憐。

院線電影、藝術電影的彼漲此消,當然不能簡單、粗暴的就說國產電影越來越差。畢竟電影作為大眾文化消費的一部分,是需要與大眾的文娛需求相契合的。

雖然這幾年電影品質表現並不樂觀,但值得注意的是國產電影依然每年都會有一些類型佳作出現,譬如《岡仁波齊》《唐人街探案》《湄公河行動》《全民目擊》《烈日灼心》《戰狼》等等。

而類型片的完善是電影發展的必然之路,也是電影工業進步的驅動力。華語電影這十年總體是進步的,從院線建設、藝術電影發展、商業片發展到票房增長,產值增長,都是全世界發展最快的。

電視端內容變化是這十年最小的,電視劇+綜藝+新聞+廣告的模式到現在依然是主要模式。但電視劇播出不再簡單的有片就播,而是有了劇場概念,針對特定時間段,會有特定劇集,甚至有了周播劇,這些都是有益的嘗試。

另外,最大的電視端內容變化,大概是綜藝節目的花樣更多、類型更多,玩法更多。當年大都是室內娛樂節目,如今呢?最受歡迎的是《跑男》《爸爸去哪兒》《極限挑戰》等各種戶外節目。

以往依賴電視內容和內容製作商的視頻平臺,經過十年的江湖紛爭,分分合合,大勢已定。愛奇藝、優酷視頻、騰訊視頻、樂視視頻、搜狐視頻幾家平臺已經佔據95%以上的網路視頻份額。

眾所周知,電腦、手機用戶端看視頻已經成為很多人主流的消費習慣。反而電視所占比重日趨減少。除了網路看視頻更方便之外,還在於視頻網站的內容更加豐富,自主選擇。除了電視平臺輸送的內容之外,網路平臺自製或合作的網劇、網綜、網大在品質和數量上均大幅提升。稱為吸引年輕主流觀眾的一大優勢。

譬如這兩年最火的網綜《奇葩說》《中國有嘻哈》,網劇《白夜追凶》《無證之罪》,網大《哀樂女子天團》《山炮進城》等等,都是優質的成功項目。

網生內容的迅速豐富和崛起,加之短視頻的發展,加上傳統的電影產業、電視劇產業的進步。整個影視娛樂內容的十年變化,讓人驚訝。

就像上文所說,這種變化是雙面的。從好的方面講,內容的呈現形式多樣,數量增多,確實是好事,但量多質自然無法保證。而且整個行業的逐利風氣明顯要比十年前嚴重,唯流量、唯收視、唯票房等不良風氣蔓延開來,影響著行業的健康發展。

不過,這些都是影視文娛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不經歷這些泡沫,怎麼吹盡狂沙始到金。最終看到更加良性的發展景象呢?

伴隨著中國現代化的步履,中國影視文娛行業正在邁向更美好的明天。從當今全球最大電影市場、電視劇年產量最高到成為全球最優質的行業標杆和內容王國。我們有理由相信影視產業的下一個十年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