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馬延明:打造紀檢“鐵軍”要念好“六字訣”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上再次發出“打鐵還需自身硬”的號令,要求各級紀委建立起一支讓黨放心、人民信賴的紀檢監察幹部隊伍,為全黨全社會樹立起嚴格自律的標杆。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基層紀檢監察機關的每一名幹部都必須要對照忠誠乾淨擔當的標準,念好“忠、守、德、學、正、奉”六字訣,用實際行動回報党的信任和人民的期盼。

“忠”,即為忠誠。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同志、忠於工作。“天下之德,莫過於忠。

”人民與黨骨肉相連、魚水情深。忠於黨,就要待黨像待自己的母親一樣,乾乾淨淨做官、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忠於人民,就是要做“俯首甘為孺子牛”的人民公僕,要嚴肅查處人民身邊的不正之風,共同為黨的各級組織提供強大的政治保證。忠於同志,就是要團結拼搏、積極向上,形成韌勁、勇往直前,凝聚幹勁、奮力追趕超越。忠於工作,就是要以天下為己任,勇於擔當,用一顆“良心”體現為民負責;要懂得知足和珍惜,
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勤勞幹好每一項工作,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廉德宣導勤儉艱苦;要學會善待一切,認真對待工作,克服觀望等待,抑制“麻痹思想”肆意滋生蔓延。

“守”,即為守紀。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常態下,基層紀檢監察幹部肩負著更艱巨的使命,既要懲治“蠅貪”,又要防止“燈下黑”。執紀者必先守紀,說人就要如人,在執紀過程中,

要堅持紀法分開,紀嚴于法、紀在法前。進一步強化黨員意識,帶頭守紀律,把牢政治方向,明確政治責任,帶頭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這樣才能當好維護黨紀党規權威的“守門員”,挺起全面監督執紀問責的政治擔當。

“德”,即為尚德。古語雲,“君子以厚德載物。”“吾聞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無福而服者眾,必自傷也。”厚德載物,雅量容人。作為紀檢監察幹部,要做到尚德,必須在“勤”字上下功夫,

在“潔”字上抓落實。常思“一粒一飯”來之不易,抑制個人貪念、欲望,吸“德”之精髓,潤澤別人更潤澤自己,做“上善若水”之人,唯厚德受多福,無福必自傷。

“學”,即為學習。“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博學多聞,做一個多才多藝之人,有才就有聰明,有藝就有能力。要學有所用、學以致用,學會治病救人,更會刮骨療傷。知之者則明,識蛇者才能“撥草尋蛇”,要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扶貧攻堅專項治理等工作,

深入學習黨規黨紀和業務知識,做到用時脫口而出、信手拈來。

“正”,即為正義。“君子義以為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這都是中華民族歷來宣導的民族氣節,也是為人的正義所在。從反腐敗鬥爭的工作實踐看,哪裡有腐敗發生,哪裡有“四風”張揚,哪裡的正義就會受到扭曲。而反對腐敗、狠刹四風、維護正義,正是紀檢監察機關義不容辭的責任。紀檢監察幹部處在反腐敗鬥爭的最前沿,要始終堅持把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敢於擔當,有腐必反、有貪必肅,不做貪官的“守護神”,不開天窗、不留暗道,敢邁“人情檻”,不斷剷除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不折不扣嚴格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加大源頭治理不正之風力度,以實際成效取信於民,全力維護公平正義。

“奉”,即為奉獻。作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是共產黨員的奮鬥承諾,在執紀為民中講求奉獻,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只有無私奉獻,才能體會到做人的樂觀,做人的尊嚴和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紀檢監察工作大多比較辛苦,而且效果往往是隱性的,難以引人注意。因此,做好紀檢監察工作要有不計得失、淡泊名利、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精神,擼起袖子加油幹的鼓勁,實現屬於紀檢監察幹部的追趕超越。要始終保持艱苦樸素、不懈奮鬥、奮發向上的作風,牢記“奉獻”兩字,惟有奉獻,才能推動党的事業向前發展。

【作者:中共吳起縣委常委、紀委書記 馬延明】

正是紀檢監察機關義不容辭的責任。紀檢監察幹部處在反腐敗鬥爭的最前沿,要始終堅持把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敢於擔當,有腐必反、有貪必肅,不做貪官的“守護神”,不開天窗、不留暗道,敢邁“人情檻”,不斷剷除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不折不扣嚴格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加大源頭治理不正之風力度,以實際成效取信於民,全力維護公平正義。

“奉”,即為奉獻。作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是共產黨員的奮鬥承諾,在執紀為民中講求奉獻,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只有無私奉獻,才能體會到做人的樂觀,做人的尊嚴和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紀檢監察工作大多比較辛苦,而且效果往往是隱性的,難以引人注意。因此,做好紀檢監察工作要有不計得失、淡泊名利、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精神,擼起袖子加油幹的鼓勁,實現屬於紀檢監察幹部的追趕超越。要始終保持艱苦樸素、不懈奮鬥、奮發向上的作風,牢記“奉獻”兩字,惟有奉獻,才能推動党的事業向前發展。

【作者:中共吳起縣委常委、紀委書記 馬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