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瞭解過搜狐CEO張朝陽的創業史嗎?

文 /蘇勇

張朝陽——鮮活閃亮、執著專注的反思者

主持人: 秦 朔 

中國商業文明研究中心CEO

訪談物件: 張朝陽 

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訪談時間: 2016.09.12

訪談地點: 北京 搜狐媒體大廈

秦 朔

今天早上9點鐘在過來的路上,我看到你在千帆APP上做直播。我蠻吃驚的。你為什麼做這樣的事,很享受嗎?

張朝陽

有三個原因,第一個是我想把自己的英語再提高一個水準,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當一個老師。這樣的話,我每天早上可以花一段時間來瞭解天下,看一些當天的重要新聞,因為我要把它講出來,所以就會特別地用心關注,而且在講的過程中我還需要不斷重複,

這樣我的英語就會提高得挺快。這是其中一個原因。

第二,我確實想把原汁原味的國際新聞分享給大家,特別是當下每天發生的事。我描述的這個事,實際覆蓋的話題非常廣泛,這樣大家學得也非常有效,學到的都是非常實用的英語,也是興奮點、關注點,同時,還能帶來原汁原味的國際新聞。

秦 朔

我們的攝製組在路上還讓我點評了一段,當時我說了一句話跟你剛才的表達有相似之處,

我說看起來張朝陽是用一種目前最先進的、最流行的方式跟大家互動,但是我看到了你還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面。我今天早上也跟你學了幾句。事實上,你在這裡面想傳達的一些是知識或者人文,包括你今天點評的兩條新聞。我們認識這麼長時間,我一直覺得你可能是所有的“互聯網英雄”裡面把技術、商業和人文或者說社會責任、價值觀這樣一些調調搭得最特別狀態的一位元。
如果現在我們回到20年前,那時候你剛剛回來,創辦的公司還不叫搜狐,叫愛特信,兩年以後才有了搜狐。你從美國回來就已經確定在互聯網上開始接下來的整個創業嗎?

張朝陽

在1993年讀研究生以及1994年讀博士後的時候,我就看到了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同時受到美國主流媒體的影響,包括前美國副總統戈爾的資訊公路之說,所以說我是想做互聯網的。

我是陝西人,對賺錢這件事始終不是特別感興趣,但是對做成一件事感興趣。互聯網創業這個事情對我來說當時不是把它作為一個賺錢或者賺很多錢的手段,而是我覺得這個事情非常有趣,我認為它可能是人類未來的一個方向。

秦 朔

現在的年輕人可能對於搜狐這個LOGO、這個品牌是怎麼來的已經不清楚了,能不能也講一講?

張朝陽

當時我在麻省理工學院看到互聯網的趨勢,

就想創業,想做互聯網。我在哈佛結識了一個美國朋友,他一年以後融資辦了公司,我在美國沒有那些資源,就在學校繼續做一些工作。因為工作跟中國有關,經常回國,就想回國做。一開始是給美國朋友的公司當中國代表,考察了一年後我說要自己創立公司,就創辦了ITC,意思是Internet technologies China。後來,我融到了一些風險投資。

當時國內有很多叫網路的公司,最著名的是張樹新的瀛海威,但瀛海威的做法其實是弄一些伺服器撥號上去。而我理解的互聯網是開放平臺,人們在上面建東西。我當時先建網站,然後第一個到北京電信託管了一個伺服器,自己先往裡面發送內容,吸引線民來訪問,比如《小說月報》《精品購物指南》。線民給我發送電子郵件,我再放上去,特別累。後來我把國內出現的有限的SP的連結放到網上,發現流量都去那兒了,因為那些是動態的,別人的ISP經常更新,而我的《小說月報》《精品購物指南》還得輸入,過程比較複雜。這樣我就有了一個想法,互聯網是一個超連結的概念,幫別人找東西,導航更重要。後來我在美國看了一本書《互聯網的第一個1000天》,裡面講了互聯網1000天以來的很多模式,其中有雅虎模式,就是把連結進行導航,很火。我說我就要做這個事情,做導航搜索,引導別人找東西,比我往上面發送內容事半功倍,更省勁。

這就是搜狐的前身,最早這個項目叫“賽博空間”,後來又叫“指南針”。1997年9月我去了一趟美國,跟楊致遠見了一面。雅虎給我的印象很深,所以1997年年底確定了搜狐的名字,1998年2月正式推出。

秦 朔

這段歷史對我們的讀者來說很新鮮,我覺得這是你對自己的總結,你把自己在搜狐分成三個階段或者幾個階段,一開始是什麼,中間調整、沉寂、重新出發。我看到很多對你的評價,說你是早期最重要的“互聯網英雄”的代表。我認識一些做公司治理的人,他們都認為張朝陽那一代代表了新的公司構成方式,因為人力資本跟風險資本可以結合,可以辦公司,但以前沒有這樣的模式。在早期剛剛開始創業的第一個階段,今天回想起來,你覺得那時候已經開始有一些管理一個公司的意識了嗎?或者那時候你是怎麼去把搜狐給管起來的,或者那時候的搜狐在互聯網整個產業發展當中的地位究竟是什麼樣的?

張朝陽

那個時期分兩個階段,從1996年註冊公司到1997年,我花了一年時間研究模式,到1998年年初推出搜狐。一方面是對模式的研究以及做什麼業務;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大量時間都花在融資上面。第一輪在1996年年底融到了第一筆22萬美元左右資金,到了1998年3月那輪英特爾兩百多萬美元資金到位,建立了正式的董事會。到1999年年底奮鬥了一年多的時間上市,上市前一輪3000萬美金,整個時期都在融資。1996年我碰到的第一個律師,也是現在我們公司的律師。一開始,搜狐就是按照一個美國公司的一切規矩建立起來的,從資本引進到董事會建立到聘請律師等構架,那時候跟國內公司比起來完全是兩種概念。從資本層面來說,後來包括上市以及一直到2003年,尤其是英特爾資金進來之後投資人非常複雜。早期的投資人對中國的互聯網市場和我們這些出來創業的學生不信任,所以導致了在董事會上有很多的鬥爭和爭論。創始人很危險,隨時可能被換掉,當時有這個流行趨勢,創始人在公司上市之後應該被趕走,包括王志東,其實丁磊當時走了一段時間,周鴻禕當時也招來外面的空降兵做CEO。

從1997年到2003年都在融資,與董事會的爭論和保護自己的地位占了我50%以上的精力,另外百分之二三十的精力用來研究商業模式,管理方面花的時間比較少,而且最初我並不知道怎麼來管理一個高科技企業。做得比較成功的地方,可以說我是以美國的唐納德·特朗普為學習榜樣。20世紀80年代他在美國已經非常有名,很多想到美國去幹一番事業的中國人把他當成榜樣,我也是其中一個。當時他寫的書非常流行,他書裡有句名言我至今印象深刻:“好的知名度比壞的知名度好,壞的知名度比沒有知名度好。”此外,我在美國看了兩屆總統競選,對於市場,我是深得美國創造知名度和競選總統制造感知的體會。別看我是理工科出身的,但是對市場方面確實吸收了很多經驗。那些年,第一個階段在市場上一直是做得很好,經常出奇兵,媒體宣傳、製造事件比如後來雪山秀等系列,所以在早年我是很享受我出名的狀態。

本文摘自企業管理出版社的熱門書籍——《改變世界(二):中國傑出企業家管理思想精粹》,標題及小標題為編輯所加。

《企業管理》雜誌,國務院國資委主管,中國企業聯合會主辦。統一刊號:CN11-1099/F ,郵發代號:2-650,每月5日出版,全彩印刷;全年12期,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

但瀛海威的做法其實是弄一些伺服器撥號上去。而我理解的互聯網是開放平臺,人們在上面建東西。我當時先建網站,然後第一個到北京電信託管了一個伺服器,自己先往裡面發送內容,吸引線民來訪問,比如《小說月報》《精品購物指南》。線民給我發送電子郵件,我再放上去,特別累。後來我把國內出現的有限的SP的連結放到網上,發現流量都去那兒了,因為那些是動態的,別人的ISP經常更新,而我的《小說月報》《精品購物指南》還得輸入,過程比較複雜。這樣我就有了一個想法,互聯網是一個超連結的概念,幫別人找東西,導航更重要。後來我在美國看了一本書《互聯網的第一個1000天》,裡面講了互聯網1000天以來的很多模式,其中有雅虎模式,就是把連結進行導航,很火。我說我就要做這個事情,做導航搜索,引導別人找東西,比我往上面發送內容事半功倍,更省勁。

這就是搜狐的前身,最早這個項目叫“賽博空間”,後來又叫“指南針”。1997年9月我去了一趟美國,跟楊致遠見了一面。雅虎給我的印象很深,所以1997年年底確定了搜狐的名字,1998年2月正式推出。

秦 朔

這段歷史對我們的讀者來說很新鮮,我覺得這是你對自己的總結,你把自己在搜狐分成三個階段或者幾個階段,一開始是什麼,中間調整、沉寂、重新出發。我看到很多對你的評價,說你是早期最重要的“互聯網英雄”的代表。我認識一些做公司治理的人,他們都認為張朝陽那一代代表了新的公司構成方式,因為人力資本跟風險資本可以結合,可以辦公司,但以前沒有這樣的模式。在早期剛剛開始創業的第一個階段,今天回想起來,你覺得那時候已經開始有一些管理一個公司的意識了嗎?或者那時候你是怎麼去把搜狐給管起來的,或者那時候的搜狐在互聯網整個產業發展當中的地位究竟是什麼樣的?

張朝陽

那個時期分兩個階段,從1996年註冊公司到1997年,我花了一年時間研究模式,到1998年年初推出搜狐。一方面是對模式的研究以及做什麼業務;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大量時間都花在融資上面。第一輪在1996年年底融到了第一筆22萬美元左右資金,到了1998年3月那輪英特爾兩百多萬美元資金到位,建立了正式的董事會。到1999年年底奮鬥了一年多的時間上市,上市前一輪3000萬美金,整個時期都在融資。1996年我碰到的第一個律師,也是現在我們公司的律師。一開始,搜狐就是按照一個美國公司的一切規矩建立起來的,從資本引進到董事會建立到聘請律師等構架,那時候跟國內公司比起來完全是兩種概念。從資本層面來說,後來包括上市以及一直到2003年,尤其是英特爾資金進來之後投資人非常複雜。早期的投資人對中國的互聯網市場和我們這些出來創業的學生不信任,所以導致了在董事會上有很多的鬥爭和爭論。創始人很危險,隨時可能被換掉,當時有這個流行趨勢,創始人在公司上市之後應該被趕走,包括王志東,其實丁磊當時走了一段時間,周鴻禕當時也招來外面的空降兵做CEO。

從1997年到2003年都在融資,與董事會的爭論和保護自己的地位占了我50%以上的精力,另外百分之二三十的精力用來研究商業模式,管理方面花的時間比較少,而且最初我並不知道怎麼來管理一個高科技企業。做得比較成功的地方,可以說我是以美國的唐納德·特朗普為學習榜樣。20世紀80年代他在美國已經非常有名,很多想到美國去幹一番事業的中國人把他當成榜樣,我也是其中一個。當時他寫的書非常流行,他書裡有句名言我至今印象深刻:“好的知名度比壞的知名度好,壞的知名度比沒有知名度好。”此外,我在美國看了兩屆總統競選,對於市場,我是深得美國創造知名度和競選總統制造感知的體會。別看我是理工科出身的,但是對市場方面確實吸收了很多經驗。那些年,第一個階段在市場上一直是做得很好,經常出奇兵,媒體宣傳、製造事件比如後來雪山秀等系列,所以在早年我是很享受我出名的狀態。

本文摘自企業管理出版社的熱門書籍——《改變世界(二):中國傑出企業家管理思想精粹》,標題及小標題為編輯所加。

《企業管理》雜誌,國務院國資委主管,中國企業聯合會主辦。統一刊號:CN11-1099/F ,郵發代號:2-650,每月5日出版,全彩印刷;全年12期,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