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同濟科研團隊確定:貴州羅甸玉屬於“和田玉”一支

【新民晚報·新民網】同濟大學寶石學專家、博士生導師廖宗廷教授領銜的科研團隊經過多年考察,

近日發表專著確定:發現于貴州羅甸地區的羅甸玉屬於“和田玉”的一支。

中國人采玉已有近萬年曆史,在歷史上曾經發現和使用過數十種玉石材料,其中以和田玉為傑出代表。和田玉古代稱為玉或真玉,是“石之美者”。近十年來,因市場對其趨之若鶩,原有國內礦藏已經枯竭。2009年,貴州省地質礦產中心實驗室在進行岩石礦物鑒定研究時,

發現來自羅甸縣境內的部分樣品存在以透閃石為主要成分的地質體,其物質構成、物理化學性質、結構構造等與和田玉相似。

羅甸玉是否屬於和田玉,近年來業界頗有爭議。從2011年開始,廖宗廷教授率領一支團隊,深入貴州南部和廣西西部進行勘查,從寶石學特徵、礦物岩特徵、礦床成因機理等各個方面尋找證據,最後確認羅甸地區存在大型和田玉礦的事實。

廖宗廷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很多人都對和田玉存在誤讀,以為只有新疆和田產的玉才叫‘和田玉’,然而按照國家標準《珠寶玉石·名稱》,‘和田玉’不是產于新疆和田地區的玉,而是泛指具有‘和田玉’組成成分、結構構造特徵、物理化學性質和寶石學特徵的玉材。”

他介紹說,比如中國,以前和田玉的重要產地在青海,而現在市場上很多的和田玉產品,其實出自俄羅斯,被稱為“俄料”,

還有出自韓國、澳大利亞的,也都是和田玉一支。廖宗廷認為,在貴州地區發現資源較大的和田玉礦產供給基地,對於確保中國玉石行業和中國傳統玉文化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