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變味的競爭,深藏功與名的家長

綜合自:搜狐新聞用戶端,新京報,南方都市報等

“ 不知妻美劉強東;普通家庭馬化騰;悔創阿裡傑克馬一無所有王健林……”

吃瓜群眾們在仰望大佬的同時,卻忽略了高手在民間。一個家委會成員競選,

炸出了一群深藏功與名的隱形富豪。

一顆深水炸彈,大佬紛紛現形

上海、杭州等地一些小學的家委會競選,引得家長們“競折腰”:

“本人××大學學士學位,××大學研究生碩士學位,××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

“本人就職於××集團,任副總經理……”

“本人在知名外企做HRD,工作時間相對自由,也有一定資源……”

誰能想像得到,這些是小學班級家委會競選過程中湧現出來的簡歷。將這些“精英”爸媽聚合起來,

分分鐘可以打造一支產學研一體的創業團隊。

相比各種秀學歷的家長們,土著土豪簡單粗暴地讓你們見識下什麼是真正的“壕氣沖天”。上來就給你一頓暴擊,殺傷力至少在一萬以上:浦東新區25套房,寶山15套房。

來看看什麼叫有錢就是任性:

不屑一顧的家長,有點看不下去了:你們玩吧,我棄權,臨走也含沙射影的留下狠話。你們別欺負我們家小國寶,孩子他爸手握35億,敢動我們,小心把你們的股票砸停,包括茅臺。

真所謂: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山還比一山高。見識到了嗎?不過35億就想砸停茅臺,

還真是想多了,起碼後面得再加個零!

這位小國寶的爸爸是誰?網友做了一番推測:

你認為網友推測出的“基金經理王義克”是小國寶的家長嗎?王總能來認領一下嗎?

不過話說回來,一家管理35億資產的公募基金,真能砸動茅臺嗎?公募基金用的可是廣大基民的錢啊,能這麼胡來嗎?

估計這位家長要不就是開玩笑,要不就是真的不懂常識。

至於家長的履歷,有幾分真幾分假,我們也無從知曉,不過看目前這種架勢,恐怕多少會摻有攀比的成分吧。

“你看看,都是別人的家長”。

段子手出手了

如果上半場是家長們的自嗨,

那麼下半場則是段子手的天下,被演繹出了無數個版本:

馬爸爸版:

大家好,我是馬寶寶的爸爸,畢業于杭州師範學院英語專業。阿裡巴巴集團主要創辦人、阿裡巴巴集團主席兼CEO。我知道,你們也都喜歡叫我爸爸。有空在這瞎咧咧,不如快去搶雙11爸爸給你們發的紅包!乖~

深圳版:

大家好,我是小國寶的媽媽。嗯,我和他爸爸都是從海外回來的,具體什麼學校就不想說了,他爸爸之前在美國的合作夥伴都是臉書的紮克伯克、特斯拉的馬斯克等一班朋友。我現在沒什麼工作,主要是為了照顧我家的小國寶,但我這幾年在家裡也拿了一兩個億出來玩玩理財,收益還不錯。小國寶他爸就沒這個閒工夫了,他現在深圳一家全家最牛的互聯網科技公司裡當高管,忙得很。我雖然有時間,但我不競選家長委員會,因為我要把更多的時間花在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上,比如看看書、旅旅遊之類的,但我想警告一下各位家長,千萬別欺負小國寶,否則小國寶的爸爸有的是辦法與科技手段,具體是什麼手段我不說了,你們想像去吧。

當然,還開創了家長介紹體:

段子手一出手,絕對不同凡響~

爭相篩簡歷,只為當“雷鋒”?

早在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就明確要求“建立中小學家長委員會”,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但目前一些學校的家委會卻被詬病為“收錢會”、“聯誼會”,形同虛設。

有家長表示,名校裡,尤其是名校的“重點班”裡,大部分家長是單位的幹部,或是老闆,或是學習成績特別好的學生家長,這些家長的班級管理參與意識特別強。

有些家長比較坦誠,他們說“幫老師做事,其實也是為了孩子”,“我就是希望能通過為班級做事,給孩子加印象分”。

家長為班級服務,孩子也要為“為班級服務”吧。

如此說來,有些家長為了競選而做“戲精”,也有不得已的成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得自己多搶點戲嘛。不過凡是都要有度。

當然,家委會職責的無限擴大,不能說全是家長的問題,有些學校校方和老師也在推波助瀾——他們有意無意把家委會當成資源互換平臺。

家長們,快收了神通吧!

您所看的內容來源於德林社,我們還有一個微信公眾號德林社(ID:delinshe),在那裡每天都有有趣、有料、有爆點的財經內容,致力於提供更多內幕和更有價值的資訊,邀請您關注。投資是一種修行,炒股是一條寂寞的路,在德林社遇見專業有趣的人,一起做好投資。

他爸爸之前在美國的合作夥伴都是臉書的紮克伯克、特斯拉的馬斯克等一班朋友。我現在沒什麼工作,主要是為了照顧我家的小國寶,但我這幾年在家裡也拿了一兩個億出來玩玩理財,收益還不錯。小國寶他爸就沒這個閒工夫了,他現在深圳一家全家最牛的互聯網科技公司裡當高管,忙得很。我雖然有時間,但我不競選家長委員會,因為我要把更多的時間花在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上,比如看看書、旅旅遊之類的,但我想警告一下各位家長,千萬別欺負小國寶,否則小國寶的爸爸有的是辦法與科技手段,具體是什麼手段我不說了,你們想像去吧。

當然,還開創了家長介紹體:

段子手一出手,絕對不同凡響~

爭相篩簡歷,只為當“雷鋒”?

早在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就明確要求“建立中小學家長委員會”,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但目前一些學校的家委會卻被詬病為“收錢會”、“聯誼會”,形同虛設。

有家長表示,名校裡,尤其是名校的“重點班”裡,大部分家長是單位的幹部,或是老闆,或是學習成績特別好的學生家長,這些家長的班級管理參與意識特別強。

有些家長比較坦誠,他們說“幫老師做事,其實也是為了孩子”,“我就是希望能通過為班級做事,給孩子加印象分”。

家長為班級服務,孩子也要為“為班級服務”吧。

如此說來,有些家長為了競選而做“戲精”,也有不得已的成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得自己多搶點戲嘛。不過凡是都要有度。

當然,家委會職責的無限擴大,不能說全是家長的問題,有些學校校方和老師也在推波助瀾——他們有意無意把家委會當成資源互換平臺。

家長們,快收了神通吧!

您所看的內容來源於德林社,我們還有一個微信公眾號德林社(ID:delinshe),在那裡每天都有有趣、有料、有爆點的財經內容,致力於提供更多內幕和更有價值的資訊,邀請您關注。投資是一種修行,炒股是一條寂寞的路,在德林社遇見專業有趣的人,一起做好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