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董卿:我不是女神,入選國家人才工程,獲專家稱號,重回文字世界

近日,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節目主持人董卿,成功入選2017年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

並被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消息經媒體報導後,做為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唯一一名入選者,董卿的出現引起網友們熱議。有人甚至質疑說,一個綜藝節目主持人,憑什麼能跟那些在重點科技領域引領和支持國家重大科技、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高精尖人才媲美?

報導說,主要是因為董卿以製片人、主持人雙重身份成功推出的文化類綜藝節目《朗讀者》才入選的。這是2017年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主打“國家舞臺”戰略,在綜藝節目市場整體呈現下滑形式下,逆勢而上、全面突圍的一次成功嘗試。在節目中嘉賓通過分享人生經歷,朗讀經典文藝作品片段,給觀眾作了一次經典文藝作品的普及。

節目一經播出迅速走紅,掀起一陣收視狂潮,主持人董卿和嘉賓也頻頻登上熱搜榜,成為文化類綜藝節目的典範。

從主持人、評委、製作人、教授到入選國家人才工程,同時被授予專家稱號,董卿獲得的不僅僅是榮譽,更是對她個人乃至整個行業的鞭策。針對這次入選國家人才工程,董卿表示:“謝謝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的培養、信任和推選,我會繼續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為台為頻道做出更大的貢獻。”我平時看綜藝頻道的節目比較多,總覺得董卿身上始終有種從容淡定、不卑不亢,這些年她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所付出的努力有目共睹,

文化的力量與科技的研究同等重要,不吹不黑,這個榮譽對她真是實至名歸。

雖然因為《朗讀者》董卿才入選國家人才工程,但我更喜歡《中國詩詞大會》裡的董卿。有一種知識女性特有的優雅氣質美,

她的詩詞知識儲備量令人折服,熟記於腦海中張口就來,並且隨時能給出的優美解讀,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自信,“前浪還沒死”的調侃,也有對“在場的各位都身懷絕技”的謙遜。聽她在臺上與選手交流非常舒服,她的一舉一動都蘊含著一股對選手的尊重,採訪或傾聽嘉賓講話時,目光集中在嘉賓臉上,表情專注,上身微微前傾;與觀眾說話時,目光轉向觀眾,眼睛時刻帶光,面帶微笑,真誠大方。

文化類節目的主持人,要恰到好處地架起觀眾、嘉賓、選手三者之間的橋樑,光會照著卡片上的臺本念是不行的。董卿的敬業和專業在主持界早就赫赫有名,為了主持好《中國詩歌大會》,董卿的背包裡始終備著新華字典,每次化妝的同時就能拿起來翻閱,有生僻字會認真標注,反復仔細準備稿子。每一句串詞都是經過反復斟酌推敲,精心設計後才定下來的。多少人誇獎她在節目中信手拈來的名言,即興背誦的詩詞,其實都離不開她私底下的認真準備。

董卿自己也說,“經常會7點多鐘坐下去,一直到淩晨兩三點才離開椅子,除了喝水、上洗手間,我一動都不動,我完全沉浸在臺本當中。”《朗讀者》是董卿第一次擔任製作人的節目,她原以為幾個月就能輕鬆上馬。但從開策劃會,寫策劃方案,再彙報到頻道、台編委會,再經過各級審查,立項,組建團隊,尋找投資方與合作公司……是一個極其漫長而艱苦的過程。在籌備過程中,兩年哭的次數,比她過去10年加起來還要多。每一次看似輕鬆的背後,都凝聚著數不清地委屈;每一個人的成功,都有很多外人看不到的辛酸。

隨著《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的走紅,董卿已經成為“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代名詞,這也是董卿多年努力與台前認真準備的結果。出身知識份子家庭的她,從小在父母的影響下就喜歡看書,中學時代已紀讀過國內外大部分名著。雖然熱愛閱讀,但不會反復去讀一本書,她覺得時間有限,應該留給更多新鮮的東西。只有唐詩宋詞是特例,還去華東師範大學進修了中國古典文學,她認為“古典文學是中國文化的精髓,學習古典文化就猶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在那裡你可以望得更遠”。

她的臥室裡沒有電視機、手機和其它電子產品,每晚睡覺前看書是固定流程,工作再忙,每天都會保證一個小時的閱讀時間。關於讀書,她有句名言,“讀書讓我很快樂,假如我幾天不讀書,我會感覺像一個人幾天不洗澡那樣難受”。常說一個人讀過的書,會潛移默化地改變他的氣質,今天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在節目裡出口成章、對答如流,眼裡都是詩情畫意和碧海藍天的董卿,這裡面一定有她曾經受到古典文學浸潤的功勞。

長得漂亮的綜藝節目主持人有很多,有知識內涵、文化底蘊深厚的卻不常有。無論是《朗讀者》,《中國詩詞大會》,還是《中國民歌大會》,董卿都能娓娓道來,不急不燥,她像一盞燈火,帶我們回歸文字的世界。看著董卿一路主持過的多年春晚,作為觀眾的我都老了,而董卿卻越來越有魅力,這可能就是知識賦予女性的一種永恆之美吧。

面帶微笑,真誠大方。

文化類節目的主持人,要恰到好處地架起觀眾、嘉賓、選手三者之間的橋樑,光會照著卡片上的臺本念是不行的。董卿的敬業和專業在主持界早就赫赫有名,為了主持好《中國詩歌大會》,董卿的背包裡始終備著新華字典,每次化妝的同時就能拿起來翻閱,有生僻字會認真標注,反復仔細準備稿子。每一句串詞都是經過反復斟酌推敲,精心設計後才定下來的。多少人誇獎她在節目中信手拈來的名言,即興背誦的詩詞,其實都離不開她私底下的認真準備。

董卿自己也說,“經常會7點多鐘坐下去,一直到淩晨兩三點才離開椅子,除了喝水、上洗手間,我一動都不動,我完全沉浸在臺本當中。”《朗讀者》是董卿第一次擔任製作人的節目,她原以為幾個月就能輕鬆上馬。但從開策劃會,寫策劃方案,再彙報到頻道、台編委會,再經過各級審查,立項,組建團隊,尋找投資方與合作公司……是一個極其漫長而艱苦的過程。在籌備過程中,兩年哭的次數,比她過去10年加起來還要多。每一次看似輕鬆的背後,都凝聚著數不清地委屈;每一個人的成功,都有很多外人看不到的辛酸。

隨著《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的走紅,董卿已經成為“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代名詞,這也是董卿多年努力與台前認真準備的結果。出身知識份子家庭的她,從小在父母的影響下就喜歡看書,中學時代已紀讀過國內外大部分名著。雖然熱愛閱讀,但不會反復去讀一本書,她覺得時間有限,應該留給更多新鮮的東西。只有唐詩宋詞是特例,還去華東師範大學進修了中國古典文學,她認為“古典文學是中國文化的精髓,學習古典文化就猶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在那裡你可以望得更遠”。

她的臥室裡沒有電視機、手機和其它電子產品,每晚睡覺前看書是固定流程,工作再忙,每天都會保證一個小時的閱讀時間。關於讀書,她有句名言,“讀書讓我很快樂,假如我幾天不讀書,我會感覺像一個人幾天不洗澡那樣難受”。常說一個人讀過的書,會潛移默化地改變他的氣質,今天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在節目裡出口成章、對答如流,眼裡都是詩情畫意和碧海藍天的董卿,這裡面一定有她曾經受到古典文學浸潤的功勞。

長得漂亮的綜藝節目主持人有很多,有知識內涵、文化底蘊深厚的卻不常有。無論是《朗讀者》,《中國詩詞大會》,還是《中國民歌大會》,董卿都能娓娓道來,不急不燥,她像一盞燈火,帶我們回歸文字的世界。看著董卿一路主持過的多年春晚,作為觀眾的我都老了,而董卿卻越來越有魅力,這可能就是知識賦予女性的一種永恆之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