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十大員警」趙魯傑:堅守不悔 將青春奉獻給邊疆

(李巨成)從青春年少到年逾三十,他在祖國最北村莊一呆就是12年。

他先後榮立個人三等功2次;2010年被公安部邊防局評為“優秀共產黨員”;2014年被省邊防總隊評為“優秀共產黨員”,2014年被黑龍江省公安廳評為“全省公安機關愛民模範”、“優秀青年崗位能手”榮譽稱號。他就是趙魯傑,現任大興安嶺邊防支隊北極邊防派出所副營職副所長,武警少校警銜。

趙魯傑1985年出生,2005年6月入伍,被分配到黑龍江省邊防總隊大興安嶺支隊北極邊防派出所工作,

一干就是12年。歷任內勤民警、責任區民警、副所長等工作崗位。

真心服務,打牢群眾基礎。

“十幾年如一日”這句話經常被人提起,但是趙魯傑卻做到了充分踐行。12年來,他遠離山東的家鄉,跨越三千公里,紮根在祖國北極,用堅守撰寫著樸素卻堅韌的戍邊情懷。

趙魯傑作為北極村黨支部副書記,在創建模範黨組織活動的帶動下,他認真借鑒派出所黨支部建設的成功經驗,一邊結合北極村邊境一線實際,依託軍警地共建聯創活動,北極邊防派出所黨支部與北極村黨支部聯合成立“江邊黨支部”,並組建了“江邊黨員之家”。“江邊黨支部”趙魯傑被選任為黨支部書記,漁船民老黨員任副書記,大家共同制定《江邊黨支部共建規範》,

將分佈在江邊漁船民黨員納入組織管理,明確了“組織聯建”、“黨員聯管”、“服務聯動”、“機制聯創”等多項工作機制。利用黨團日活動,組織黨員官兵及村民同頻開展文化娛樂活動和邊境政策法規宣傳。在趙魯傑同志的努力下,“江邊黨支部”在護邊管邊工作發揮了明顯的群眾防線作用,聯創共建活動贏得了轄區百姓的真心認可,贏得了駐地黨委政府和各級公安機關充分肯定。

“勤學苦練”是趙魯傑同志的座右銘。作為北極村責任區民警,他自始至終堅持著轄區人口熟悉率100%的優秀成績。他還通過將實際走訪、圖上作業,大幅度提高了民警的人口熟悉率。在他的帶動下,北極邊防派出所全所責任區民警辦證率、掌握率均達100%。正是這種認真負責的勁頭,使得趙魯傑練就了扎實的群眾工作本領。

圖中左一 趙魯傑

情暖北極,感恩回報社會

趙魯傑出生在貧困的農村家庭,他深知農村孩子求學的不易,深知農民創業增收的艱難。因此,在踐行公安邊防部隊愛民固邊戰略中,趙魯傑把關注社會弱勢群體作為一項社會責任擔當起來。

多年來,趙魯傑在派出所開展的 “1+1”助學、“關愛轄區弱勢群體”等愛民實踐活動,先後與轄區的2戶孤寡老人、3戶貧困戶和2名困難學生結成了幫扶對子,這種幫扶形式在北極鎮也贏得了學校領導和學生家長的一致好評。趙魯傑始終把群眾的冷暖掛在心上,視百姓如親人,扶危濟困,真情待民,用行動架起了一座密切警民關係的橋樑。

立足北極,盡心為民服務

老百姓對趙魯傑評價說:趙魯傑同志沒有轟轟烈烈的故事,也沒有驚天壯舉,但他卻離我們老百姓的生活最近。”

2009年山東省國土資源廳的陳先生,向派出所打來求助電話,希望通過派出所幫忙尋找失散59年的堂姐,由於年代久遠,只知道姐姐小名叫栓柱,耳朵後面長了一個“拴馬樁”。所領導將尋人的任務交給了責任區民警趙魯傑,憑藉對轄區群眾的熟悉和瞭解,趙魯傑通過2天時間,他核實了轄區3個村屯所有適齡的老人資訊,幾經曲折在北極鎮北極村找到了2次改嫁3次搬家並已改姓的于淑仁老人,對照已有線索和于淑仁老人進行驗證,在所有資訊都吻合後。趙魯傑把這個消息告訴了陳先生,在派出所的安排下,兩人通過網路視頻見了面,姐弟失散59年後再一次相見。趙魯傑幫助老人60年千里尋親的事情,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近年來北極鎮大力發展旅遊業,北極村的土地被集體徵收,轄區群眾全部轉到鎮屬企業上班,勞動部門按照相關規定要對被安置農民的戶籍資料進行審查。為確保全村2500餘名被安置農民的戶籍資料準確、齊全,趙魯傑同志堅持對轄區全部安置人員進行一次全面的走訪調查,主動説明群眾解決戶籍檔案中存在的問題,搜集群眾的意見建議。通過三個月的努力,轄區被安置農民的戶籍資料全部通過審查,趙魯傑的工作不但贏得了轄區群眾的稱讚,也受到了駐地黨委政府的肯定。

作為一名長期在基層工作的一線民警,趙魯傑深刻的認識到:一些小事、小情對派出所民警來說,也許是司空見慣,微不足道,但對於普通群眾來說,可能就是一輩子的大事、難事。因此他總是盡一切可能從老百姓的言談話語中發現他們的難處,並且伸出熱情的手幫上一把,這樣既解決了群眾的困難,又化解了社會矛盾,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了貢獻。

從青春年少到而立之年,趙魯傑把青春融進了祖國北疆,他用自己逝去的青春見證了這個小山村的亙古巨變、經濟騰飛。他忘我工作,無私奉獻,守護一方百姓,以實際行踐行著“耐得住高塞,親民愛民盡心盡力;耐得住寂寞,為民護民盡職盡責”的“北極精神”,用堅持履行著作為“我是一名邊防員警”的不悔諾言。

先後與轄區的2戶孤寡老人、3戶貧困戶和2名困難學生結成了幫扶對子,這種幫扶形式在北極鎮也贏得了學校領導和學生家長的一致好評。趙魯傑始終把群眾的冷暖掛在心上,視百姓如親人,扶危濟困,真情待民,用行動架起了一座密切警民關係的橋樑。

立足北極,盡心為民服務

老百姓對趙魯傑評價說:趙魯傑同志沒有轟轟烈烈的故事,也沒有驚天壯舉,但他卻離我們老百姓的生活最近。”

2009年山東省國土資源廳的陳先生,向派出所打來求助電話,希望通過派出所幫忙尋找失散59年的堂姐,由於年代久遠,只知道姐姐小名叫栓柱,耳朵後面長了一個“拴馬樁”。所領導將尋人的任務交給了責任區民警趙魯傑,憑藉對轄區群眾的熟悉和瞭解,趙魯傑通過2天時間,他核實了轄區3個村屯所有適齡的老人資訊,幾經曲折在北極鎮北極村找到了2次改嫁3次搬家並已改姓的于淑仁老人,對照已有線索和于淑仁老人進行驗證,在所有資訊都吻合後。趙魯傑把這個消息告訴了陳先生,在派出所的安排下,兩人通過網路視頻見了面,姐弟失散59年後再一次相見。趙魯傑幫助老人60年千里尋親的事情,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近年來北極鎮大力發展旅遊業,北極村的土地被集體徵收,轄區群眾全部轉到鎮屬企業上班,勞動部門按照相關規定要對被安置農民的戶籍資料進行審查。為確保全村2500餘名被安置農民的戶籍資料準確、齊全,趙魯傑同志堅持對轄區全部安置人員進行一次全面的走訪調查,主動説明群眾解決戶籍檔案中存在的問題,搜集群眾的意見建議。通過三個月的努力,轄區被安置農民的戶籍資料全部通過審查,趙魯傑的工作不但贏得了轄區群眾的稱讚,也受到了駐地黨委政府的肯定。

作為一名長期在基層工作的一線民警,趙魯傑深刻的認識到:一些小事、小情對派出所民警來說,也許是司空見慣,微不足道,但對於普通群眾來說,可能就是一輩子的大事、難事。因此他總是盡一切可能從老百姓的言談話語中發現他們的難處,並且伸出熱情的手幫上一把,這樣既解決了群眾的困難,又化解了社會矛盾,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了貢獻。

從青春年少到而立之年,趙魯傑把青春融進了祖國北疆,他用自己逝去的青春見證了這個小山村的亙古巨變、經濟騰飛。他忘我工作,無私奉獻,守護一方百姓,以實際行踐行著“耐得住高塞,親民愛民盡心盡力;耐得住寂寞,為民護民盡職盡責”的“北極精神”,用堅持履行著作為“我是一名邊防員警”的不悔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