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展現新時代風貌 何家安105米《長江新卷》在國家博物館開展

“何家安《長江新卷》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 劉思恩攝

國際線上消息:11月5日,“何家安《長江新卷》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展出百米描繪長江新風貌的中國畫長卷。展覽由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中國畫學會、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主辦。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大為在展覽開幕式上說,何家安的山水畫用筆簡潔、概括,非常大氣,厚重樸實的畫風,有著鮮明的面貌。十九大成功舉行,全國正在掀起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的熱潮,

何家安的《長江新卷》在國家博物館展出,正逢其時。

長江是中華民族母親河,長江流域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最發達地區之一,黨中央對長江經濟帶的提出,預示著這裡將是中國發展戰略的重要依託。因此,眾多文藝工作者以長江為題材進行創作,視之為當代藝術家神聖而又光榮的使命。何家安先生就是在這種精神的感召下,為了完成心中的使命而產生了創作衝動。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大為說:全國掀起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的熱潮當中,何家安的《長江新卷》在國家博物館展出,正逢其時。 劉思恩攝

何家安決心畫一幅詳盡的、全景的、現代的長江長卷。他2013年開始動筆,多次沿江徒步寫生收集素材,2014年完成初稿,

之後又幾經反復,數易其稿,於今年8月結束,耗時五年。畫卷長105米,高1.25米,西起金沙江源頭,東至上海吳淞口,畫面用較多的筆墨重點刻劃了重慶、武漢、南京、上海等大城市,同時還描寫了三峽大壩、長江大橋等現代建築,使這個原本古老的繪畫題材有了鮮明的時代特徵。

他說:“我感覺生逢其時,當下國家富強,全面振興中華文化,雖然我已年過七十,‘老牛自知夕陽晚,不用揚鞭自奮蹄’,

仍然要為民族文化復興盡一份綿薄之力,努力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感恩社會,感恩時代。”

何家安說,“老牛自知夕陽晚,不用揚鞭自奮蹄”,仍然要為民族文化復興盡一份綿薄之力。 劉思恩攝

長卷是一種古老的藝術形式,畫卷百米之長是因欣賞環境的改變,

現代才出現的一種新事物,畫好它很難。何家安這幅長江長卷既有千山萬壑,山重水複,咫尺天涯之意趣,又有筆精墨妙,酣暢淋漓之痛快,充分體現出畫家豐富的生活積累和深厚的傳統功力。這是一部內容豐富、技藝精湛,材料詳實,工程浩瀚,不可多見的鴻篇巨制。

本次展覽兩個展廳,一個廳展百米長卷,另一個廳展出的是何家安一批近期的作品,有創作,有小品,也有對景寫生,基本代表何家安的藝術面貌和學術水準。

畫卷長105米,高1.25米,環繞國博展廳一周,呈現長江沿線時代風貌 劉思恩攝

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左中一,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王耀,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大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秘書長徐裡,中國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中國國家畫院名譽院長、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會長龍瑞,中國畫學會副會長孫克等領導和嘉賓出席展覽開幕式。

何家安,1946年生於河南羅山,是當代著名山水畫家,現為中國美協會員、中國畫學會理事、河南美術家協會理事。他堅守傳統,關注生活,有著獨立的學術主張。這次展覽是他多年藝術探索的一次集中展示和總結。

展覽將持續到11月17日。

《長江新卷》局部 劉思恩攝

長卷的局部 劉思恩攝

也有對景寫生,基本代表何家安的藝術面貌和學術水準。

畫卷長105米,高1.25米,環繞國博展廳一周,呈現長江沿線時代風貌 劉思恩攝

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左中一,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王耀,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大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秘書長徐裡,中國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中國國家畫院名譽院長、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會長龍瑞,中國畫學會副會長孫克等領導和嘉賓出席展覽開幕式。

何家安,1946年生於河南羅山,是當代著名山水畫家,現為中國美協會員、中國畫學會理事、河南美術家協會理事。他堅守傳統,關注生活,有著獨立的學術主張。這次展覽是他多年藝術探索的一次集中展示和總結。

展覽將持續到11月17日。

《長江新卷》局部 劉思恩攝

長卷的局部 劉思恩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