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二十四節氣|立冬養生,一條全知道!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唐·李白《立冬》

立冬簡介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其確定的依據是以太陽到達黃經225°為准。此時,地球位於赤緯緯-16°19',北京地區正午太陽高度僅有33°47'。從“立冬”開始一直到“立春”都叫“冬三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時節。而此時,在北方,正是“水結冰,地始凍”的孟冬之月,在南方卻是小陽春的天氣。

對“立冬”的理解,我們還不能僅僅停留在冬天開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古人對“立”的理解與現代人一樣,

是建立、開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麼簡單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冬”的解釋是:“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規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是什麼時候

立冬是在西曆每年11月7-8日之間,即太陽位於黃經225°。

2017年立冬時間:2017年11月7日 13時38分,農曆2017年九月十九。

立冬的氣候

立冬時節,偏北風加大、氣溫下降、下雪。

且過後,日照時間將縮減,夜晚時間延長;正午時分,太陽的高度也將繼續降低。

立冬的三候

立冬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此節氣水已經能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三候“雉入大水為蜃”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後,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

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後便變成大蛤了。

立冬的習俗

立冬是收穫祭祀與豐年宴會隆重舉行的時間,也是寒風乍起的季節。有“十月朔”、“秦歲首”、“寒衣節”、“豐收節”等習俗活動。

古人在立冬季節多用占卜的方法來看整個冬天的冷暖,

古人認為,如果立冬當日是晴天,一個冬天都會寒冷;如果立冬當日是陰雨天,反而一個冬天都不是很冷,是暖冬。

立冬的食材

適宜的食材

1、中醫食補要根據陰陽氣血的偏盛偏衰,以滋陰潛陽、補腎益心為主,常用補藥有人參、黃芪、阿膠、冬蟲夏草、首烏、枸杞、當歸、山藥、蓮子、百合等。

2、日常飲食宜適當加強營養,增加熱量,多食苦甘之品,如羊肉、狗肉、豬肉、雞肉、鴨肉、鱔魚、甲魚、海蝦、核桃、大棗、龍眼肉、芝麻、栗子、豆製品、糯米、豆腐、白菜、木耳、棗、帶魚、牛奶等。

禁忌吃什麼

1、少吃寒涼食物及冷飲等,如蜆、蚌、螃蟹、螺螄、田螺、綠豆、綠豆芽、生藕、生冷瓜果、冰棒等。

2、忌食過鹹之物。此類食物可使體內水鈉瀦留,加重支氣管黏膜水腫充血,加重咳嗽等冬季易發的呼吸系統症狀。

想益腎,多食“黑”

四季與五行、人體五臟相互對應。按照中醫理論,冬天合於腎;在於無色配屬中,冬亦歸於黑。因而在11月上旬的立冬時節,用黑色食品補養腎臟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所謂黑色食品,是指因內含天然黑色素而導致色澤烏黑活深褐的動、植物性食品。黑色食品種類繁多,有的外皮呈黑色,有的則骨頭裡面是黑色的。除了眾所周知的黑芝麻、黑棗以外,黑米、紫菜、香菇、海帶、髮菜、黑木耳等植物性食品及甲魚、烏雞等動物性食品都屬於黑色食品。

火鍋這樣吃才健康

火鍋在立冬時節頻受歡迎,卻鮮少有人瞭解火鍋的健康吃法。

首先,吃火鍋時應本著少葷的原則。用大量解膩、去火和止渴的蔬菜、豆腐及菌類佐以適量的肉類,才是最佳的搭配。

第二、掌握火候很關鍵。以保證既不流失營養又充分殺滅食物中的細菌為標準,尤其是水產品,在開鍋後煮15分鐘以上方能入口。

第三、忌喝火鍋湯,否則易誘發或加重痛風病。

第四、切勿吃過辣及過燙的火鍋,以免造成食道充血或水腫。

第五、火鍋也不宜吃得過久,否則極易導致腸胃功能紊亂。

立冬的食譜

(1) 百合紅棗粥

【材料】江米適量、百合10克、山藥15克、薏仁20克、紅棗10個。

【調料】白糖適量。

【做法】

①把百合用開水泡一次。將江米淘淨,與百合、紅棗用文火緩熬成粥。

②加白糖適量即成。

(2) 花生燉豬蹄

【材料】豬蹄500克,花生米適量。

【調料】鹽、南腐乳等調味品適量。

【做法】

①將豬蹄洗淨開邊,油鍋燒熱後將生薑爆香,放入豬蹄,加入南腐乳,炒勻。

②加適量水,加入花生,加入調味品,慢火煲兩小時左右,待豬蹄軟熟。

立冬小常識

立冬過後,天氣逐漸轉冷,自然界中的許多動物開始冬眠,不少人也深重腦倦,只想待在家中,根本不想走到戶外,更不用提參加體育鍛煉了。事實上,這樣對健康有害無利,在立冬時節堅持體育鍛煉,不僅能使人的大腦保持興奮狀態,增強中樞神經系統的體溫調節功能,還能提高人的抗寒能力。因此在冬天仍堅持鍛煉的人很少患病,正如俗話所言:“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氣溫的降低,人在立冬以後新陳代謝的速度會放緩,因此在此時節鍛煉不宜太激烈,以防止適得其反。健身操、太極拳或跳舞、打球等運動均是立冬鍛煉的不錯選擇。

2、日常飲食宜適當加強營養,增加熱量,多食苦甘之品,如羊肉、狗肉、豬肉、雞肉、鴨肉、鱔魚、甲魚、海蝦、核桃、大棗、龍眼肉、芝麻、栗子、豆製品、糯米、豆腐、白菜、木耳、棗、帶魚、牛奶等。

禁忌吃什麼

1、少吃寒涼食物及冷飲等,如蜆、蚌、螃蟹、螺螄、田螺、綠豆、綠豆芽、生藕、生冷瓜果、冰棒等。

2、忌食過鹹之物。此類食物可使體內水鈉瀦留,加重支氣管黏膜水腫充血,加重咳嗽等冬季易發的呼吸系統症狀。

想益腎,多食“黑”

四季與五行、人體五臟相互對應。按照中醫理論,冬天合於腎;在於無色配屬中,冬亦歸於黑。因而在11月上旬的立冬時節,用黑色食品補養腎臟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所謂黑色食品,是指因內含天然黑色素而導致色澤烏黑活深褐的動、植物性食品。黑色食品種類繁多,有的外皮呈黑色,有的則骨頭裡面是黑色的。除了眾所周知的黑芝麻、黑棗以外,黑米、紫菜、香菇、海帶、髮菜、黑木耳等植物性食品及甲魚、烏雞等動物性食品都屬於黑色食品。

火鍋這樣吃才健康

火鍋在立冬時節頻受歡迎,卻鮮少有人瞭解火鍋的健康吃法。

首先,吃火鍋時應本著少葷的原則。用大量解膩、去火和止渴的蔬菜、豆腐及菌類佐以適量的肉類,才是最佳的搭配。

第二、掌握火候很關鍵。以保證既不流失營養又充分殺滅食物中的細菌為標準,尤其是水產品,在開鍋後煮15分鐘以上方能入口。

第三、忌喝火鍋湯,否則易誘發或加重痛風病。

第四、切勿吃過辣及過燙的火鍋,以免造成食道充血或水腫。

第五、火鍋也不宜吃得過久,否則極易導致腸胃功能紊亂。

立冬的食譜

(1) 百合紅棗粥

【材料】江米適量、百合10克、山藥15克、薏仁20克、紅棗10個。

【調料】白糖適量。

【做法】

①把百合用開水泡一次。將江米淘淨,與百合、紅棗用文火緩熬成粥。

②加白糖適量即成。

(2) 花生燉豬蹄

【材料】豬蹄500克,花生米適量。

【調料】鹽、南腐乳等調味品適量。

【做法】

①將豬蹄洗淨開邊,油鍋燒熱後將生薑爆香,放入豬蹄,加入南腐乳,炒勻。

②加適量水,加入花生,加入調味品,慢火煲兩小時左右,待豬蹄軟熟。

立冬小常識

立冬過後,天氣逐漸轉冷,自然界中的許多動物開始冬眠,不少人也深重腦倦,只想待在家中,根本不想走到戶外,更不用提參加體育鍛煉了。事實上,這樣對健康有害無利,在立冬時節堅持體育鍛煉,不僅能使人的大腦保持興奮狀態,增強中樞神經系統的體溫調節功能,還能提高人的抗寒能力。因此在冬天仍堅持鍛煉的人很少患病,正如俗話所言:“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氣溫的降低,人在立冬以後新陳代謝的速度會放緩,因此在此時節鍛煉不宜太激烈,以防止適得其反。健身操、太極拳或跳舞、打球等運動均是立冬鍛煉的不錯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