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養你小 你養我老》的時代漸行漸遠

對於父母我們每個人都不能不談不談的話題。

這個世界最無私奉獻的 人只有父母了,

他們把最好吃的,最好玩的,一切最好的物件留給子女,而且是無條件的。

網上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圖片,父母陪伴子女小時候的各種場景,感受著母愛溫暖,父愛如山的情懷。可我們長大了呢,爸媽真的就變成老爸老媽了,怎麼辦?伴隨著年齡的增長,疾病的困擾,金錢的厚度,作為子女到底該如何對待曾經把我們當寶的父母?

我們是送去養老院、自己照顧、還是請保姆?如果是你該如何選擇?

案例一

小秋和她老公都是獨生子女,典型的“四二一”模式。雙方的四位老人都是農民,無退休金,僅有種地留下的一點積蓄,現在有兩位老人身患癌症在治療。

這怎麼辦?辭了工作回來全身心照顧雙方父母不現實,

看病也需要錢。小秋夫妻倆離開農村來到大都市打工,就是想著多賺點錢。可父母得上這樣的病,他們只能是無奈加歎息。

慶倖的是小秋雙方父母的年紀都還算不上高齡,日常起居生活都是可以的。在加上現在醫院都有護工,小秋他們就只能定期分時間段回去看忘父母。辛苦賺的錢也都用於給父母看病了,小倆口已經是身心疲憊。

養老的壓力如果只來源於賺錢的話,

實際上不是真正的壓力,真正的養老壓力是又要賺錢、又要養家、又要陪伴,真正的上有老下有小的困惑。

案例二

再說小偉,是個北京獨生男,老媽查出癌症晚期,全家忙的暈頭轉向就顧不上照顧老年癡呆的奶奶了。怎麼辦?糾結著請保姆的話,奶奶需要24小時看護,沒有6k根本請不來。雖然老爸老媽的退休金正好夠請一個看護的,可老媽的醫藥費和他們生活開銷呢?

小偉夫妻倆也是工薪階層,不啃老就不錯了,沒有多餘的錢給奶奶請保姆,無奈之下,只能把奶奶送去遠郊便宜的養老院,每個月2000元左右。

小偉這種情況還算不錯,父母有退休金,小倆口能賺錢,還能讓奶奶住的起2000元每個月的養老院,但他們依然不敢要孩子,媳婦懷孕兩個月沒辦法最後選擇了墮胎。因為原計劃是準備讓父母給帶寶寶的。

前不久,小偉去看奶奶,奶奶一個人穿的很薄,

坐在大廳裡縮著脖子發抖,看到小偉就說“救救我、救救我呀”,小偉心裡說不出的心酸——這種養老院,條件和服務顯然不夠好,配套設施也不完善,奶奶在這裡肯定是不習慣。

案例三

相比無奈和小秋和小偉,北京的張老太太算是比較幸福的,八十多歲,兩個兒子,一個在北京一個在廣州。三套房子,一套拆遷,兩個兒子一人分得兩百萬。現在誰陪伴老人呢?保姆。開銷保姆四千,加上生活費、醫藥費一個月需要小一萬元,兩個兒子一起承擔。廣州的兒子一年能來看一兩次老人,北京的兒子來的稍稍多一些,雖然有錢,但是老人總覺得太孤單,早就沒有了兒孫繞膝的情懷!

看完三個案例想說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未來的我們無論你是有錢還是沒錢,有時間還是沒有時間,都不可能全身心的陪伴在父母身旁,我們的子女也不會全身心的陪伴在我們身邊。你養我小我養你老只能是念叨念叨了,因為社會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自古以來“養老”一直是社會的常態,但由於中國(特別是農村)缺乏養老的社會福利機制,在農村老人唯一能夠切實依賴的也就只有兒女的報答”,其結果是:“父母討好子女已經成為一種公開的競爭。”

現在很多的子女都在敦促自己的父母能夠獨立的生活,(其自私心裡昭然若揭;你別來管我,管好你自己,或是在養老院呆著,因為我已經夠忙了)而我們的大部分父母的思想是除了子女之外無可求助。

現代社會有些情況下其實是身為子女者太自私了。見過許多這樣的家庭:想啃老的時候啃老,在不需要父母來管自己的時候,則最好他們在遙遠的地方健康快樂地生活著;但在需要老人來帶孩子時,又覺得這是他們不可推卸的義務,把老人當作不用付薪水的保姆來看待。

如果兩代人彼此都只是權利對等的個人,那麼父母原也談不上有多少特殊的義務——在美國、日本大體上就是這樣:既已獨立成家了,父母和子女的來往也就僅限於客氣的拜訪,幫你帶孩子? 沒有的事。

當然,現在城市中也越來越多地出現一種新現象:許多人寧可雇傭保姆,而不願勞動父母來帶孩子,只不過原因與其說是尊重老人,倒不如說是怕麻煩或擔心老人不能教育好孩子。

隨著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老人們會找到自己的生活著陸點,隨著中國老齡化程度逐漸加深,養老也成了非常重要的話題,養老事業也越來越趨於合理。也希望未來也就是我們的父母或是我們都會迎來一個嶄新的彼此。

加上生活費、醫藥費一個月需要小一萬元,兩個兒子一起承擔。廣州的兒子一年能來看一兩次老人,北京的兒子來的稍稍多一些,雖然有錢,但是老人總覺得太孤單,早就沒有了兒孫繞膝的情懷!

看完三個案例想說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未來的我們無論你是有錢還是沒錢,有時間還是沒有時間,都不可能全身心的陪伴在父母身旁,我們的子女也不會全身心的陪伴在我們身邊。你養我小我養你老只能是念叨念叨了,因為社會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自古以來“養老”一直是社會的常態,但由於中國(特別是農村)缺乏養老的社會福利機制,在農村老人唯一能夠切實依賴的也就只有兒女的報答”,其結果是:“父母討好子女已經成為一種公開的競爭。”

現在很多的子女都在敦促自己的父母能夠獨立的生活,(其自私心裡昭然若揭;你別來管我,管好你自己,或是在養老院呆著,因為我已經夠忙了)而我們的大部分父母的思想是除了子女之外無可求助。

現代社會有些情況下其實是身為子女者太自私了。見過許多這樣的家庭:想啃老的時候啃老,在不需要父母來管自己的時候,則最好他們在遙遠的地方健康快樂地生活著;但在需要老人來帶孩子時,又覺得這是他們不可推卸的義務,把老人當作不用付薪水的保姆來看待。

如果兩代人彼此都只是權利對等的個人,那麼父母原也談不上有多少特殊的義務——在美國、日本大體上就是這樣:既已獨立成家了,父母和子女的來往也就僅限於客氣的拜訪,幫你帶孩子? 沒有的事。

當然,現在城市中也越來越多地出現一種新現象:許多人寧可雇傭保姆,而不願勞動父母來帶孩子,只不過原因與其說是尊重老人,倒不如說是怕麻煩或擔心老人不能教育好孩子。

隨著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老人們會找到自己的生活著陸點,隨著中國老齡化程度逐漸加深,養老也成了非常重要的話題,養老事業也越來越趨於合理。也希望未來也就是我們的父母或是我們都會迎來一個嶄新的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