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月入十萬的人都在靠什麼賺錢?

知乎有一個 4400+ 回答的問題:

“月入十萬,難嗎?”

很多人的反應是很難,因為大多數人的工資都是 4-6k 的水準,但那麼多一擲千金的土豪是哪裡來的呢?

華為年入 1500 億,是深圳 GDP 的脊樑,而微信爆文「35歲財務崩盤」主角每月不過 2 萬收入。

當然了,月入 10 萬,也是有人能做到的,對吧。

不然就不會有隨手買下百萬豪車的土豪了。

但這些土豪,一定不是靠工資才拿下百萬豪車的。

為什麼?我們來看看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給老闆幹活,月入十萬到底意味著什麼。

如果你是個打工者,月入十萬,就意味著年入 120 萬。

眾所周知金融行業是平均收入最高的行業,那就拿基金經理來舉例子,年入 120 萬的話,就意味著稅前收入 200 萬。

有一件悲傷的事實,45% 的稅,七七八八五險一金亂七八糟一扣,到手其實也就 110 萬左右吧。

高大上自帶逼格金融業、每天手底下管理幾個億的基金經理,貌似手裡也拿不到十萬呢。

為啥工資收入很難提升?因為工資是不含風險的收入。

風險和回報成正比,風險大的事情,回報多,風險小的事情,回報少。這很容易理解。賺大錢的項目,也可能賠個底朝天。但工資不一樣,如果單位不給你發工資,你還可以去勞動局告他。

除了風險,另一項高收入必備條件是“不可取代性”。郭德綱經常和他徒弟撕逼,他徒弟說老師給的錢太少了,所以不想幹了。郭德綱的態度是,愛幹幹,不幹滾。徒弟覺得累死累活才掙這麼點錢,

師傅覺得,你不想幹可以不幹啊,門外還有那麼多人想進來呢。如果這個徒弟做不到“不可取代”,那他就別想要高收入。

“不可取代”除了指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指信任,郭德綱信得過嶽雲鵬,所以他力捧小岳嶽,換了別人就不可能這麼捧。這個世道,值得信任的人是不多的,如果大家都信你,你就有海量的無形資產,這筆無形的財富比帳面的錢更值錢,因為將來別人有什麼合作,

首先都會考慮你。

除了風險和不可取代性,另一項重要因素是格局,格局決定了你的眼界。有不少人,成天似乎很忙,但是到年底算算,這一年似乎也沒賺到幾個錢。為啥會這樣?那是因為他忙著幫老闆賺錢,不是給自己賺錢。

上班族總會抱怨說,房價這麼高,我要打多少年工,才能買得起一套房啊?但是與此同時,擁有幾套的人多如牛毛。光靠工資,沒人能夠買得起幾套房子。

人和人財富上的區別,就在於工資以外的收入。

王健林說:“先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比如掙它一個億”,首富覺得一個億是容易達到的小目標,而吃瓜群眾做夢也沒想過自己能賺到一個億。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賺 100 萬應該是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一旦你能達到,那麼下一個 100 萬易如反掌。

所以,你想要月入十萬,這個目標是可以達到的,但你要做到以下三點:

1. 願意冒必要的風險,但不要去冒無謂的風險;

2. 提高自己的能力,爭取把自己打造成不可取代的人和值得信任的人;

3. 格局要寬,要有志向,不要糾結於瑣碎的小事,要多把時間放在大事上。

那怎麼達到呢?答案是——理財。

財富的積累並非是一場智商 120 的人一定能擊敗智商 90 的人的遊戲。套用在理財上說,收入幾千塊錢,未必不能投資理財,而月入過萬的人,月光的也大有人在。

但是,對於月入幾千的小夥伴來說,在面對動輒就大幾千的生活成本時,常有一種“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憂傷。

假設你符合以下的生活狀態:

● 月薪 3K-8K,月支出 2K-5K,結餘 1K-3K;

● 無家庭負擔 or 家庭負擔較輕;

● 暫無重大支出計畫,如結婚、買房等;

● 有理財意願但缺少投資知識。

此時,該如何理財呢?

1. 不要去好高騖遠的想著理財的宏圖規劃;

2. 要有高效的利用錢財,以達到最大限度的滿足日常生活需要的目的。

具體地,你可以這樣做:

瞭解自己的財務狀況,而非“大概清楚”

你的月薪、負債、積蓄、外債、固定支出,都是你應該牢記於心的。如果還不清楚自己每月到底花了多少錢,有多少存款,那你要做的就是記帳了。

在這個基礎上,設定自己的理財目標。比如月薪 3000,打算一年之後要攢下多少錢,2 萬還是 5 萬?先有個整體的目標,再推算到每個月,你需要攢下多少,你又可以通過理財增加多少利息收入。

開源節流,是理財的基礎

月薪沒過萬,特別是還停留在三四千元檔位上的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原始財富的積累和理財知識的儲備。

儘量去開源吧,也就是想辦法讓自己的收入多一些。比如你可以做一個自媒體,獲得廣告、打賞收入,或者開個微店或者淘寶店,總之,多些收入的管道。

如果沒有精力做副業,那就好好的節流,算好每筆錢花在哪兒,怎麼花,把現金流控制好。

控制現金流的具體做法,比如,你可以提醒自己不要撿便宜物件囤貨,所有的東西買回家就貶值,這是市場規律;只買必需品,避免重複採購。

雖說這樣過會比較累,但是你的收入不允許你肆無忌憚的花錢,也只能這樣了。

強制儲蓄,因為自律才有自由

如果你有一個殷實的家庭背景,那麼你可以很任性。但大多數人只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需要自己努力積累。

或許你瞭解很多理財牛人,也羡慕他們所獲得的理財收入,但你要知道一點,幾乎所有人的第一桶金都是靠“攢”得來的,沒有攢出來的第一桶金,就算你有再好的投資項目,也只能望而生歎。

所以,在收入不多的時候,請堅定攢錢的重要。

另外,除了強制攢錢,消費方式的改變,也能幫你事半功倍。

比如從“收入-支出=結餘(儲蓄)”,變成“收入-結餘(儲蓄)=支出”,把順序換一下,產生的效果卻大不相同。

如果你還說,“我存不下錢怎麼辦?” 解決方法很簡單:把工資卡交給你媽保管。

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產品

李嘉誠有一套理財理論,“一年存 1 萬 4 千元,並且獲得每年平均20%的投資回報率,40 年後財富會增長為 1 億零 281 萬元。”

我敲了敲計算器,這個結論是正確的。但問題的關鍵是,這 40 年間,每年的投資回報率都要達到 20%!

這個誰能做到?李嘉誠可以,一些高收入高淨值的人群可以,一些專業投資人也可以,然而對於絕大多數靠著工資養家糊口的人來說,20% 無異於癡人說夢,何況每年都需要穩定在 20% 左右。

高收益的理財方案對你而言不一定是有效的,所以不要盲目選擇收益高的產品和投資組合,適合自己的,哪怕只能跑贏通脹也是好的。

月入幾千元,能最後拿來理財的錢其實很有限,因此投資上要儘量選擇門檻低、安全穩健、方便操作的理財方式。

除了選對產品,投資能否成功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時間。理財不是今天給你做了規劃方案,明天你按我說的做了就能擺脫困境的事情,可能要花費很長時間才能看到效果。理財比的是耐力,而不是爆發力。

現在收入不高沒關係,重要的是不要整天哀歎於掙得少,不夠花,只要多注意生活中的理財細節,學會開源節流,一樣可以擁有自己的財富。越早開始理財,未來才可能越安穩。

所以,你想要月入十萬,這個目標是可以達到的,但你要做到以下三點:

1. 願意冒必要的風險,但不要去冒無謂的風險;

2. 提高自己的能力,爭取把自己打造成不可取代的人和值得信任的人;

3. 格局要寬,要有志向,不要糾結於瑣碎的小事,要多把時間放在大事上。

那怎麼達到呢?答案是——理財。

財富的積累並非是一場智商 120 的人一定能擊敗智商 90 的人的遊戲。套用在理財上說,收入幾千塊錢,未必不能投資理財,而月入過萬的人,月光的也大有人在。

但是,對於月入幾千的小夥伴來說,在面對動輒就大幾千的生活成本時,常有一種“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憂傷。

假設你符合以下的生活狀態:

● 月薪 3K-8K,月支出 2K-5K,結餘 1K-3K;

● 無家庭負擔 or 家庭負擔較輕;

● 暫無重大支出計畫,如結婚、買房等;

● 有理財意願但缺少投資知識。

此時,該如何理財呢?

1. 不要去好高騖遠的想著理財的宏圖規劃;

2. 要有高效的利用錢財,以達到最大限度的滿足日常生活需要的目的。

具體地,你可以這樣做:

瞭解自己的財務狀況,而非“大概清楚”

你的月薪、負債、積蓄、外債、固定支出,都是你應該牢記於心的。如果還不清楚自己每月到底花了多少錢,有多少存款,那你要做的就是記帳了。

在這個基礎上,設定自己的理財目標。比如月薪 3000,打算一年之後要攢下多少錢,2 萬還是 5 萬?先有個整體的目標,再推算到每個月,你需要攢下多少,你又可以通過理財增加多少利息收入。

開源節流,是理財的基礎

月薪沒過萬,特別是還停留在三四千元檔位上的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原始財富的積累和理財知識的儲備。

儘量去開源吧,也就是想辦法讓自己的收入多一些。比如你可以做一個自媒體,獲得廣告、打賞收入,或者開個微店或者淘寶店,總之,多些收入的管道。

如果沒有精力做副業,那就好好的節流,算好每筆錢花在哪兒,怎麼花,把現金流控制好。

控制現金流的具體做法,比如,你可以提醒自己不要撿便宜物件囤貨,所有的東西買回家就貶值,這是市場規律;只買必需品,避免重複採購。

雖說這樣過會比較累,但是你的收入不允許你肆無忌憚的花錢,也只能這樣了。

強制儲蓄,因為自律才有自由

如果你有一個殷實的家庭背景,那麼你可以很任性。但大多數人只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需要自己努力積累。

或許你瞭解很多理財牛人,也羡慕他們所獲得的理財收入,但你要知道一點,幾乎所有人的第一桶金都是靠“攢”得來的,沒有攢出來的第一桶金,就算你有再好的投資項目,也只能望而生歎。

所以,在收入不多的時候,請堅定攢錢的重要。

另外,除了強制攢錢,消費方式的改變,也能幫你事半功倍。

比如從“收入-支出=結餘(儲蓄)”,變成“收入-結餘(儲蓄)=支出”,把順序換一下,產生的效果卻大不相同。

如果你還說,“我存不下錢怎麼辦?” 解決方法很簡單:把工資卡交給你媽保管。

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產品

李嘉誠有一套理財理論,“一年存 1 萬 4 千元,並且獲得每年平均20%的投資回報率,40 年後財富會增長為 1 億零 281 萬元。”

我敲了敲計算器,這個結論是正確的。但問題的關鍵是,這 40 年間,每年的投資回報率都要達到 20%!

這個誰能做到?李嘉誠可以,一些高收入高淨值的人群可以,一些專業投資人也可以,然而對於絕大多數靠著工資養家糊口的人來說,20% 無異於癡人說夢,何況每年都需要穩定在 20% 左右。

高收益的理財方案對你而言不一定是有效的,所以不要盲目選擇收益高的產品和投資組合,適合自己的,哪怕只能跑贏通脹也是好的。

月入幾千元,能最後拿來理財的錢其實很有限,因此投資上要儘量選擇門檻低、安全穩健、方便操作的理財方式。

除了選對產品,投資能否成功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時間。理財不是今天給你做了規劃方案,明天你按我說的做了就能擺脫困境的事情,可能要花費很長時間才能看到效果。理財比的是耐力,而不是爆發力。

現在收入不高沒關係,重要的是不要整天哀歎於掙得少,不夠花,只要多注意生活中的理財細節,學會開源節流,一樣可以擁有自己的財富。越早開始理財,未來才可能越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