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地鐵施工挖出古橋 盤點中國最美十大古橋

2017年11月4日,探訪山西太原鎮遠橋。鎮遠橋始建於明代,位於太原府城鎮遠門外的護城河。

圖為俯瞰這座古橋,可以看到完整清晰的兩組車轍軌跡。

今年秋季,這座被塵封70多年的明代古橋在太原軌道交通地鐵2號線北大街站的施工區域內被挖出,考古部門對其進行了搶救性發掘。該遺跡位於北大街-解放北路交叉口西北,明清太原府城鎮遠門(大北門)甕城城外。據乾隆《太原府志》卷十“津梁”記載:“鎮遠橋在北門鎮遠門外”。因此,這座因地鐵施工而重見天日的古跡,

正是當年太原府城大北門外的鎮遠橋,是明清太原府城城防交通體系的重要實物遺存。

現階段搶救保護的是這座石拱橋的北半部分,單拱磚石結構。根據現有公開資料,城釋設計團隊通過數位化技術建構了遺址虛擬場景,

並嘗試對鎮遠橋進行數位復原。至此我們得以看到這座明代古橋的全貌。

細數中國最美十大古橋

盧溝橋、廣濟橋、五亭橋、趙州橋、安平橋、十字橋、風雨橋、鐵索橋、五音橋、玉帶橋,被稱為我國十大著名古橋。

一、盧溝橋(北京)

“盧溝橋”因“七七事變”的一聲槍響,永遠載入史冊。盧溝橋的風景再美,永定河的水再清,在中國人心中總還是痛苦的。

盧溝橋原名廣利橋,距京城30餘裡,

是離京送別之地,因此很容易讓人想起唐詩裡反復吟詠的“灞橋”,有一種“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的淒苦情結。

盧溝橋上的石獅子——數不清,這是當地的歇後語,以前數不清,現在離真實更遠。古舊的獅子,猶如盧溝橋的飾物,古拙與靈動之間,最恰如其分體現一種悠遠深長的氣度韻味。

二、廣濟橋(潮州)

廣濟橋,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太守曾汪創建,初為浮橋,由86只巨船連結而成始名“康濟橋”。後自東西兩岸向江心逐墩修築,至紹定元年(1228年),西岸建成橋墩10座,東岸建成橋墩13個座。東西橋建起來後,中間仍以浮舟連結之,形成了梁橋與浮橋相結合的基本格局。明宣德十年(1435年),潮州知府王源主持大橋重修,於橋上修築樓閣12座,橋屋126間,並統一名稱為廣濟橋。

正德八年(1513年),知府譚倫增建一墩;嘉靖九年,減船6只,形成目前18梭船24洲風格。清雍正二年(1724年),時任知府張自謙再修,並鑄鉎牛二隻,分置西橋第八墩和東橋第十二墩,意在“鎮橋禦水”。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洪水,東墩鉎牛墜入江中。有此民謠道:“潮州湘橋好風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樓臺廿四樣,二隻鉎牛一隻溜”。

三、五亭橋(揚州)

五亭橋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駐紮在揚州的兩淮鹽運使高恒為了迎接乾隆帝南巡,開鑿了從揚州城向西北直抵平山堂的蓮花埂新河(即瘦西湖),並在蓮性寺以北的湖面狹窄處建造了五亭橋,以便於南北通行。

五亭橋位於瘦西湖的中部,五亭橋上有五個亭子,中間一亭突起,周圍四亭對應坐落,從空中鳥瞰恰似一朵美麗的蓮花綻在瘦西湖,遠翹白塔,夕陽的餘暉下,熠熠生輝,船娘劃槳留下的波痕泛起了片片漣漪,若是碰巧,幾隻白鷺闖入畫中,就算至美了。

清代李鬥的《揚州畫舫錄》稱:“月滿時,每洞各銜一月,金色滉漾。”

四、趙州橋(石家莊)

趙州橋建于隋代大業年間(605年~618年),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和建造,距今已有約1400年的歷史,因橋體全部用石料建成,俗稱“大石橋”。趙州橋是一座空腹式的圓弧形石拱橋,是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橋,創造了世界之最。

趙州橋經歷了10次水災,8次戰亂和多次地震,趙州橋都沒有被破壞。你能從它蒼老的面容上讀出一些什麼?時光、心境、情緒、沉重、艱辛、奇跡、驚奇、驚歎、陶醉、悲涼、奇聞、話題、傳說、軼事、天災、人禍、祈禱、希冀……

五、安平橋(福建)

安平橋位於福建省晉江市安海鎮和南安市水頭鎮之間的海灣上。因安海鎮古稱安平道,橋因此得名。

安平橋因為有五裡長,所以又名五裡橋,它是世界上最長的梁式石橋,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

這一座“隱然玉路、儼然金堤”,“石樑跨海臥晴虹、晉邑南安路可通”的我國現存最長的海港大石橋是那般地極具美感,縱使您僅是朝聖般敬畏地用手一摸,在視線內雙眸一瞄,然後慢慢地做一次深呼吸,也會覺得是一種令氣息通暢、渾身舒坦的享受。

六、程陽風雨橋(廣西)

程陽風雨橋又叫永濟橋、盤龍橋,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縣城古宜鎮的北面20公里處,是廣西壯族地區眾多具有侗族韻味的風雨橋中最出名的一個,是侗寨風雨橋的代表作,是目前保存最好、規模最大的風雨橋,是侗鄉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中國木建築中的藝術珍品。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到廣西不能不看民族風情,看民族風情不能不到柳州,苗族的節日、壯族的對歌、瑤族的舞蹈和侗族的建築被譽為柳州民族風情“四絕”。

程陽風雨橋是建築的集大成者,集橋、廊、亭三者於一身,在中外建築史上獨具風韻。墩臺上建有5座塔式橋亭和19間橋廊,亭廊相連,渾然一體,十分雄偉壯觀。橋的兩旁鑲著欄杆,好似一條長廊。橋中有5個多角塔形亭子,飛簷高翹,猶如羽翼舒展;橋的壁柱、瓦簷、雕花刻畫,富麗堂皇。整座橋雄偉壯觀,氣象渾厚,仿佛一道燦爛的彩虹。

七、瀘定鐵索橋(四川)

瀘定橋又稱鐵索橋,位於四川省瀘定縣城大渡河上。清朝康熙時期,藏族和漢族的物質交流到了大渡河全靠渡船或溜索轉渡。有時不能及時渡河,大渡河兩岸經常貨物堆集如山,一些鮮活食品(比如說山珍海味、肉菜)因無法過河而腐爛,而軍隊的頻繁調動在這裡也成了梗阻。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皇帝為了國家統一,解決漢區通往藏區道路上的梗阻,下令修建大渡河上的第一座橋樑,經過一年的修建,大橋於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建成,康熙皇帝取“瀘水”(即大渡河舊稱“沫水”,康熙錯以為“瀘水”)、“平定”(平定西藏準噶爾之亂)之意,御筆親書“瀘定橋”三個大字,並立禦碑於橋頭,碑文正文為“瀘定橋”,而橫批為“一統河山”。從此瀘定橋便成為連接藏漢交通的紐帶,瀘定縣也因此而得名。

站在橋頭的碉堡上,看著康熙大帝手書瀘定橋三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撫摸著當年紅軍經歷風雨無數的堡壁,讓人依稀的觸摸到往昔歲月風雲的溫度與脈搏。

八、五音橋(河北)

在清東陵的百余座石橋中,當以孝陵的七控拱橋最具特色。它長過百米,形似長虹。最奇妙的是它兩側的欄板,會發出金鐘、玉磬一樣的聲音來,因而才名聲大噪。

這些欄板是用一種特殊質料的漢白玉雕砌而成,內含50%的方解石和鐵質。輕輕敲擊,石欄板會發出美妙和諧的聲音。七孔橋上的欄板,按石料所發的聲音,似與古律宮、商、角、征、羽五音相似,因此這座橋也被稱為“五音橋”,可稱當代奇橋。

九、玉帶橋(北京)

頤和園玉帶橋舊名“穹橋”俗稱駝峰橋,均以形象命名。位於北京頤和園昆明湖長堤上,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年~1795年)。玉帶橋拱高而薄,形若玉帶,弧形的線條十分流暢。橋身、橋欄選用青白石和漢白玉凋砌,潔白如玉,宛如玉帶,故名。

玉帶橋在西堤六橋中是最令人喜愛的一座,是西堤上唯一的高拱石橋。該橋單孔淨跨11.38米,矢高約7.5米,全部用玉石琢成,橋面是雙反向曲線,組成波形線橋型,配有精製白石欄板,顯得格外富麗堂皇。蛋尖形橋拱,特別高聳,好似玉帶。玉帶橋潔白的橋欄望柱上,雕有各式向雲中飛翔的仙鶴,雕工精細,形象生動,顯示了雕刻工匠們的藝術才能。乾隆皇帝每次去西山必從此橋下經過,不僅因為這座橋交通方便,還因為它造型玲瓏秀美。現在,橋頭還留有乾隆皇帝的禦題:東面是:螺黛—痕平鋪明月鏡,虹光百尺橫映水晶簾。西面是:地到瀛洲星河天上近,景分蓬島宮闕水邊多。

十、十字橋(山西)

晉祠十字橋,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十字橋。不過,你要是問太原人這座十字橋在哪兒,他們十有八九會搖頭。因為本地人不管它叫十字橋,這座橋,有一個特別特別美的名字——魚沼飛梁。

魚沼飛梁,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整個梁架都是宋代的遺物。它是一座精緻的古橋建築,其十字形橋是中國現存古橋樑中的孤例。呈十字型的橋面,把聖母殿和獻殿連為一體,給人以一種展翅欲飛的感覺,古人雲:“飛梁石磴,陵跨水道”,“架虛為橋,若飛也”,“飛梁”之意,當在於此了。

不過,這並不影響魚沼飛梁的獨特存在。魚沼飛梁被譽為當代水陸立交橋鼻祖,除了其造型奇特優美,是中國少有的十字橋樑形式,其建築功能也十分過硬。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讚歎道:“此式石柱橋,在古畫中偶見,實物則僅此一孤例,洵為可貴。”

你覺得哪個橋最美呢?

三、五亭橋(揚州)

五亭橋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駐紮在揚州的兩淮鹽運使高恒為了迎接乾隆帝南巡,開鑿了從揚州城向西北直抵平山堂的蓮花埂新河(即瘦西湖),並在蓮性寺以北的湖面狹窄處建造了五亭橋,以便於南北通行。

五亭橋位於瘦西湖的中部,五亭橋上有五個亭子,中間一亭突起,周圍四亭對應坐落,從空中鳥瞰恰似一朵美麗的蓮花綻在瘦西湖,遠翹白塔,夕陽的餘暉下,熠熠生輝,船娘劃槳留下的波痕泛起了片片漣漪,若是碰巧,幾隻白鷺闖入畫中,就算至美了。

清代李鬥的《揚州畫舫錄》稱:“月滿時,每洞各銜一月,金色滉漾。”

四、趙州橋(石家莊)

趙州橋建于隋代大業年間(605年~618年),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和建造,距今已有約1400年的歷史,因橋體全部用石料建成,俗稱“大石橋”。趙州橋是一座空腹式的圓弧形石拱橋,是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橋,創造了世界之最。

趙州橋經歷了10次水災,8次戰亂和多次地震,趙州橋都沒有被破壞。你能從它蒼老的面容上讀出一些什麼?時光、心境、情緒、沉重、艱辛、奇跡、驚奇、驚歎、陶醉、悲涼、奇聞、話題、傳說、軼事、天災、人禍、祈禱、希冀……

五、安平橋(福建)

安平橋位於福建省晉江市安海鎮和南安市水頭鎮之間的海灣上。因安海鎮古稱安平道,橋因此得名。

安平橋因為有五裡長,所以又名五裡橋,它是世界上最長的梁式石橋,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

這一座“隱然玉路、儼然金堤”,“石樑跨海臥晴虹、晉邑南安路可通”的我國現存最長的海港大石橋是那般地極具美感,縱使您僅是朝聖般敬畏地用手一摸,在視線內雙眸一瞄,然後慢慢地做一次深呼吸,也會覺得是一種令氣息通暢、渾身舒坦的享受。

六、程陽風雨橋(廣西)

程陽風雨橋又叫永濟橋、盤龍橋,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縣城古宜鎮的北面20公里處,是廣西壯族地區眾多具有侗族韻味的風雨橋中最出名的一個,是侗寨風雨橋的代表作,是目前保存最好、規模最大的風雨橋,是侗鄉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中國木建築中的藝術珍品。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到廣西不能不看民族風情,看民族風情不能不到柳州,苗族的節日、壯族的對歌、瑤族的舞蹈和侗族的建築被譽為柳州民族風情“四絕”。

程陽風雨橋是建築的集大成者,集橋、廊、亭三者於一身,在中外建築史上獨具風韻。墩臺上建有5座塔式橋亭和19間橋廊,亭廊相連,渾然一體,十分雄偉壯觀。橋的兩旁鑲著欄杆,好似一條長廊。橋中有5個多角塔形亭子,飛簷高翹,猶如羽翼舒展;橋的壁柱、瓦簷、雕花刻畫,富麗堂皇。整座橋雄偉壯觀,氣象渾厚,仿佛一道燦爛的彩虹。

七、瀘定鐵索橋(四川)

瀘定橋又稱鐵索橋,位於四川省瀘定縣城大渡河上。清朝康熙時期,藏族和漢族的物質交流到了大渡河全靠渡船或溜索轉渡。有時不能及時渡河,大渡河兩岸經常貨物堆集如山,一些鮮活食品(比如說山珍海味、肉菜)因無法過河而腐爛,而軍隊的頻繁調動在這裡也成了梗阻。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皇帝為了國家統一,解決漢區通往藏區道路上的梗阻,下令修建大渡河上的第一座橋樑,經過一年的修建,大橋於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建成,康熙皇帝取“瀘水”(即大渡河舊稱“沫水”,康熙錯以為“瀘水”)、“平定”(平定西藏準噶爾之亂)之意,御筆親書“瀘定橋”三個大字,並立禦碑於橋頭,碑文正文為“瀘定橋”,而橫批為“一統河山”。從此瀘定橋便成為連接藏漢交通的紐帶,瀘定縣也因此而得名。

站在橋頭的碉堡上,看著康熙大帝手書瀘定橋三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撫摸著當年紅軍經歷風雨無數的堡壁,讓人依稀的觸摸到往昔歲月風雲的溫度與脈搏。

八、五音橋(河北)

在清東陵的百余座石橋中,當以孝陵的七控拱橋最具特色。它長過百米,形似長虹。最奇妙的是它兩側的欄板,會發出金鐘、玉磬一樣的聲音來,因而才名聲大噪。

這些欄板是用一種特殊質料的漢白玉雕砌而成,內含50%的方解石和鐵質。輕輕敲擊,石欄板會發出美妙和諧的聲音。七孔橋上的欄板,按石料所發的聲音,似與古律宮、商、角、征、羽五音相似,因此這座橋也被稱為“五音橋”,可稱當代奇橋。

九、玉帶橋(北京)

頤和園玉帶橋舊名“穹橋”俗稱駝峰橋,均以形象命名。位於北京頤和園昆明湖長堤上,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年~1795年)。玉帶橋拱高而薄,形若玉帶,弧形的線條十分流暢。橋身、橋欄選用青白石和漢白玉凋砌,潔白如玉,宛如玉帶,故名。

玉帶橋在西堤六橋中是最令人喜愛的一座,是西堤上唯一的高拱石橋。該橋單孔淨跨11.38米,矢高約7.5米,全部用玉石琢成,橋面是雙反向曲線,組成波形線橋型,配有精製白石欄板,顯得格外富麗堂皇。蛋尖形橋拱,特別高聳,好似玉帶。玉帶橋潔白的橋欄望柱上,雕有各式向雲中飛翔的仙鶴,雕工精細,形象生動,顯示了雕刻工匠們的藝術才能。乾隆皇帝每次去西山必從此橋下經過,不僅因為這座橋交通方便,還因為它造型玲瓏秀美。現在,橋頭還留有乾隆皇帝的禦題:東面是:螺黛—痕平鋪明月鏡,虹光百尺橫映水晶簾。西面是:地到瀛洲星河天上近,景分蓬島宮闕水邊多。

十、十字橋(山西)

晉祠十字橋,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十字橋。不過,你要是問太原人這座十字橋在哪兒,他們十有八九會搖頭。因為本地人不管它叫十字橋,這座橋,有一個特別特別美的名字——魚沼飛梁。

魚沼飛梁,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整個梁架都是宋代的遺物。它是一座精緻的古橋建築,其十字形橋是中國現存古橋樑中的孤例。呈十字型的橋面,把聖母殿和獻殿連為一體,給人以一種展翅欲飛的感覺,古人雲:“飛梁石磴,陵跨水道”,“架虛為橋,若飛也”,“飛梁”之意,當在於此了。

不過,這並不影響魚沼飛梁的獨特存在。魚沼飛梁被譽為當代水陸立交橋鼻祖,除了其造型奇特優美,是中國少有的十字橋樑形式,其建築功能也十分過硬。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讚歎道:“此式石柱橋,在古畫中偶見,實物則僅此一孤例,洵為可貴。”

你覺得哪個橋最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