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接地氣 全覆蓋 翁垟全面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

田間宣講十九大,稻花香裡說豐年。

街道會議室、文化禮堂、田間地頭、企業車間......連日來,

翁垟街道通過各種形式,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確保將十九大精神在翁垟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微型黨課賽認識

11月2日,翁垟街道組織轄區黨員幹部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常委集體瞻仰中共一大會址和南湖紅船時的重要講話精神。

翁垟街道部署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工作。

會議邀請溫州市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教授梁德君作專題講座和業務培訓,深刻解讀十九大精神和“紅船精神”,幫助黨員幹部對十九大精神進行系統梳理。

在邀請專家授課的同時,翁垟街道還結合實際,開展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微型黨課賽課活動。

11月1日,翁垟街道各村居、學校、企業等基層一線黨支部的60位黨員,

相聚翁垟街道會議室,開展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微型黨課賽課。

賽課現場,60名選手一一登臺,激烈角逐。他們或結合當下社會熱點,或分享親歷體會,或講述身邊故事,通過PPT演示等多種形式,以接地氣的語言,從學、思、踐、悟等方面,暢談個人學習十九大精神的所思所想。

最終,來自翁垟機關第一黨支部的李欣昀憑藉《你好新時代,攜手再出發》這一課題,以普通話結合家鄉話,

呼籲青年人積極奮鬥勇於擔當,獲得一等獎。另外包括花蕾幼稚園黨支部林秀雅、沙頭村黨支部鄭良潔、意華控股有限公司黨支部厲斐之在內的16名獲獎者被聘為翁垟街道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講師團成員。

翁垟街道党工委書記朱小恭表示,“紅船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十九大精神指引我們未來發展,作為基層黨工委必須立足一線、以學為先,

學以致用,助推工作實際,才能將有關精神在基層落地生根。

接下來,翁垟街道將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努力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借助講師團力量,確保十九大精神在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推動翁垟經濟社會實現更平衡、更充分、更全面發展。

文化禮堂看變化

場內精彩紛呈,場外亦很熱鬧。除了街道會議室,農村文化禮堂也成了翁垟街道十九大精神宣講的重要陣地。

10月31日上午,翁垟街道華新文化禮堂內,偌大的市民講堂被擠得滿滿當當,村民們結合十九大報告說體會、談發展。

當天,翁垟街道宣講團成員金享潔利用PPT演示文稿,為華新村村民上了一堂題為《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如何做好基層文化建設》的黨課。通過對大會主題、文化傳承與創新、文化事業可持續發展等內容進行細緻解讀。

不僅如此,村裡還製作了“一圖看懂十九大報告”展示板在文化禮堂內展出,方便村民更直觀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

“十九大報告提出社會主義文藝是人民的文藝,這幾年我們村不僅建設了文化禮堂,還建了公園,文化禮堂裡活動多,調動了老百姓參與文藝活動的積極性。”華新村黨支部書記葉岩寶說,近5年來,華新村不僅建起了文化長廊、知識之窗、村史館等,還充分利用文化禮堂這一平臺,開展各種各樣的文化活動,為村民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通過學習黨的十九大,更堅定了村民加強文化事業建設的信心和決心。接下來,華新村還將繼續推進文化禮堂建設,讓每個村民參與到文化禮堂活動中來。

村口樹下談建設

翁垟街道的宣講員們,還將講堂搬到了田間地頭。11月4日上午,翁垟街道前西門村村口的大榕樹下,幾十名村民圍坐一堂,該村黨支部書記姚建弟正指著新製作出來的十九大宣傳展板,用家鄉話和村民們一起學習十九大精神。

宣講送到村口。

姚建弟接地氣的宣講,贏得村民們陣陣笑聲,也激發了村民們對村莊建設的討論。入黨積極分子鄭燕說,這些年村裡的環境衛生不斷提升,大家有目共睹,如果能再為村民們建一個健身場所,就更加完美了。

村中老黨員、81歲的姚日超說,他入黨40多年,感觸最深的就是村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他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將村裡建了30多年的破舊老人亭擴建,讓村裡的老人們有個室內的聚集地。

聽了老人的心聲,姚建弟趕緊為老人寬心:“這個您放心,習總書記都說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老人亭擴建的事情,村裡正在籌畫。”姚建弟的一番答覆,使老人們笑開了花。

村黨支部書記“接地氣”,宣講團成員“連天線”。

姚建弟講好後,翁垟街道宣講團成員林秀雅結合十九大精神和“一圖看懂十九大報告”的展示板,用生動平實的語言宣傳黨的最新方針政策,分享了自己的心得經驗。

林秀雅是街道通過微型黨課賽課活動從基層選拔出來的宣講團成員之一,相對于姚建弟的“接地氣”,她更“連天線”,為村民們系統地傳達了習近平總書記南湖重要講話精神和十九大精神。

田間地頭話豐年

除了村口宣講,當天宣講員們還來到了田間地頭,為樂清浙豐農業專業合作社的農戶們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宣講。

正值農忙時節,前天下午,浙豐農業專業合作社裡收割機轟轟作響。見有來人,合作社負責人彭獻財招呼員工聚攏過來。

“會不會影響大家生產?”宣講員有些擔心。

“不會,現在都是機器作業。”彭獻財的回答乾脆灑脫,未等宣講員開口,他便談起了自己對十九大的認識。

“我啊,大道理講不出來,但十九大提到‘創新’‘共用’兩個詞,令我很有感觸。”彭獻財說,他的合作社成立已有12年,這些年在國家政策的幫助下,合作社面積已達600多畝,年畝產量可達550公斤。如此高產量離不開技術創新的助力,在有關部門的指導下,這些年合作社不斷增加技術投入,開展機器換人,形成了插秧機、收割機、烘乾機、拖拉機等科技生產“一條龍”。今年合作社又投入50多萬元購置了7台大型烘乾機,成為溫州地區最大的稻穀烘乾基地,在滿足自身生產的同時,也方便了周邊農戶稻穀烘乾需求。

“過去500畝地需要員工20人,現在只要2個人就能完成作業。”彭獻財說自己是“創新”的受益者,如今他正在籌建市級烘乾中心,並希望能夠成立自己的米廠,提升合作社深加工水準,和附近農戶共用“創新”成果。

彭獻財對未來產業的深刻思考,其兒子彭育之功不可沒。

彭育之是前西門村的報帳員,在大學時便已成為入黨積極分子,畢業到村裡工作後,他積極將黨和政府的有關精神貫徹到農村建設中來。十九大閉幕後,他便整理大會精神要點,給老爸上家庭黨課。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就要到基層宣講解讀大會精神,我們農村黨員從群眾中來,可以更好地說百姓話、講百姓事,確保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彭育之說。

和彭育之一樣,目前翁垟街道各村居的黨員幹部,全面開展黨員聯繫群眾活動,到田間地頭,到村民家中,和村民零距離接觸、面對面談心,讓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不僅如此,翁垟街道還組織每個支部安排宣講員,以網格化形式負責所在轄區宣講工作,並為各村提供點單式宣講服務。

企業車間謀發展

連日來,翁垟街道非公企業掀起了學習“紅船精神”、分享十九大心得、學習新黨章、擴散“紅色細胞”的高☆禁☆潮。

上豪電子開展學習。

村民在家門口學習十九大精神。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與我們高中政治課本上的主要矛盾已經不一樣了,說明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11月1日下午,在南方塑膠製造有限公司的黨員活動中心,進行一場別開生面的十九大微黨課學習活動。在場的藍領黨員們未脫去沾有油污的工作服,便圍坐一堂,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對十九大的心得。該企業黨支部書記唐小燕則展示自己精心製作的PPT,為員工普及十九大精神。

這份學習十九大精神的熱潮正在翁垟非公企業中蔓延。

浙江上豪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作為翁垟街道的龍頭企業,是翁垟最早成立黨支部的企業之一。

11月4日下午,該公司的黨支部書記孫家園利用課間休息時間,在企業生產車間為員工們上了一節微型黨課。

當天,身兼翁垟街道宣講員的孫家園為企業員工講解了十九大在國家層面宏觀的新政策新方向等,特別強調了自身非公企業如何在黨的十九大方針政策下實現新的飛躍。他說,上豪將緊隨國家宏觀計畫,在進一步生動實踐黨建工作的前提下,踐行企業微觀的五年計劃甚至十年計畫,在場的黨員們感到使命感倍增。

“翁垟街道非公企業在經濟上發展勢頭強勁,在全市經濟發展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翁垟街道党工委委員金成棟表示,加強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是基層黨建工作需要破解的重要課題。如今,不少翁垟非公企業掀起學習貫徹十九大學習高☆禁☆潮,並將十九大精神轉化為企業生產力。相信不久的將來,翁垟的非公企業党建文化將會“遍地開花”,源源不斷地輸出紅色力量,為全市的非公企業黨建開展活動起到模範表率作用。

方便村民更直觀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

“十九大報告提出社會主義文藝是人民的文藝,這幾年我們村不僅建設了文化禮堂,還建了公園,文化禮堂裡活動多,調動了老百姓參與文藝活動的積極性。”華新村黨支部書記葉岩寶說,近5年來,華新村不僅建起了文化長廊、知識之窗、村史館等,還充分利用文化禮堂這一平臺,開展各種各樣的文化活動,為村民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通過學習黨的十九大,更堅定了村民加強文化事業建設的信心和決心。接下來,華新村還將繼續推進文化禮堂建設,讓每個村民參與到文化禮堂活動中來。

村口樹下談建設

翁垟街道的宣講員們,還將講堂搬到了田間地頭。11月4日上午,翁垟街道前西門村村口的大榕樹下,幾十名村民圍坐一堂,該村黨支部書記姚建弟正指著新製作出來的十九大宣傳展板,用家鄉話和村民們一起學習十九大精神。

宣講送到村口。

姚建弟接地氣的宣講,贏得村民們陣陣笑聲,也激發了村民們對村莊建設的討論。入黨積極分子鄭燕說,這些年村裡的環境衛生不斷提升,大家有目共睹,如果能再為村民們建一個健身場所,就更加完美了。

村中老黨員、81歲的姚日超說,他入黨40多年,感觸最深的就是村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他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將村裡建了30多年的破舊老人亭擴建,讓村裡的老人們有個室內的聚集地。

聽了老人的心聲,姚建弟趕緊為老人寬心:“這個您放心,習總書記都說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老人亭擴建的事情,村裡正在籌畫。”姚建弟的一番答覆,使老人們笑開了花。

村黨支部書記“接地氣”,宣講團成員“連天線”。

姚建弟講好後,翁垟街道宣講團成員林秀雅結合十九大精神和“一圖看懂十九大報告”的展示板,用生動平實的語言宣傳黨的最新方針政策,分享了自己的心得經驗。

林秀雅是街道通過微型黨課賽課活動從基層選拔出來的宣講團成員之一,相對于姚建弟的“接地氣”,她更“連天線”,為村民們系統地傳達了習近平總書記南湖重要講話精神和十九大精神。

田間地頭話豐年

除了村口宣講,當天宣講員們還來到了田間地頭,為樂清浙豐農業專業合作社的農戶們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宣講。

正值農忙時節,前天下午,浙豐農業專業合作社裡收割機轟轟作響。見有來人,合作社負責人彭獻財招呼員工聚攏過來。

“會不會影響大家生產?”宣講員有些擔心。

“不會,現在都是機器作業。”彭獻財的回答乾脆灑脫,未等宣講員開口,他便談起了自己對十九大的認識。

“我啊,大道理講不出來,但十九大提到‘創新’‘共用’兩個詞,令我很有感觸。”彭獻財說,他的合作社成立已有12年,這些年在國家政策的幫助下,合作社面積已達600多畝,年畝產量可達550公斤。如此高產量離不開技術創新的助力,在有關部門的指導下,這些年合作社不斷增加技術投入,開展機器換人,形成了插秧機、收割機、烘乾機、拖拉機等科技生產“一條龍”。今年合作社又投入50多萬元購置了7台大型烘乾機,成為溫州地區最大的稻穀烘乾基地,在滿足自身生產的同時,也方便了周邊農戶稻穀烘乾需求。

“過去500畝地需要員工20人,現在只要2個人就能完成作業。”彭獻財說自己是“創新”的受益者,如今他正在籌建市級烘乾中心,並希望能夠成立自己的米廠,提升合作社深加工水準,和附近農戶共用“創新”成果。

彭獻財對未來產業的深刻思考,其兒子彭育之功不可沒。

彭育之是前西門村的報帳員,在大學時便已成為入黨積極分子,畢業到村裡工作後,他積極將黨和政府的有關精神貫徹到農村建設中來。十九大閉幕後,他便整理大會精神要點,給老爸上家庭黨課。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就要到基層宣講解讀大會精神,我們農村黨員從群眾中來,可以更好地說百姓話、講百姓事,確保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彭育之說。

和彭育之一樣,目前翁垟街道各村居的黨員幹部,全面開展黨員聯繫群眾活動,到田間地頭,到村民家中,和村民零距離接觸、面對面談心,讓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不僅如此,翁垟街道還組織每個支部安排宣講員,以網格化形式負責所在轄區宣講工作,並為各村提供點單式宣講服務。

企業車間謀發展

連日來,翁垟街道非公企業掀起了學習“紅船精神”、分享十九大心得、學習新黨章、擴散“紅色細胞”的高☆禁☆潮。

上豪電子開展學習。

村民在家門口學習十九大精神。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與我們高中政治課本上的主要矛盾已經不一樣了,說明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11月1日下午,在南方塑膠製造有限公司的黨員活動中心,進行一場別開生面的十九大微黨課學習活動。在場的藍領黨員們未脫去沾有油污的工作服,便圍坐一堂,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對十九大的心得。該企業黨支部書記唐小燕則展示自己精心製作的PPT,為員工普及十九大精神。

這份學習十九大精神的熱潮正在翁垟非公企業中蔓延。

浙江上豪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作為翁垟街道的龍頭企業,是翁垟最早成立黨支部的企業之一。

11月4日下午,該公司的黨支部書記孫家園利用課間休息時間,在企業生產車間為員工們上了一節微型黨課。

當天,身兼翁垟街道宣講員的孫家園為企業員工講解了十九大在國家層面宏觀的新政策新方向等,特別強調了自身非公企業如何在黨的十九大方針政策下實現新的飛躍。他說,上豪將緊隨國家宏觀計畫,在進一步生動實踐黨建工作的前提下,踐行企業微觀的五年計劃甚至十年計畫,在場的黨員們感到使命感倍增。

“翁垟街道非公企業在經濟上發展勢頭強勁,在全市經濟發展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翁垟街道党工委委員金成棟表示,加強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是基層黨建工作需要破解的重要課題。如今,不少翁垟非公企業掀起學習貫徹十九大學習高☆禁☆潮,並將十九大精神轉化為企業生產力。相信不久的將來,翁垟的非公企業党建文化將會“遍地開花”,源源不斷地輸出紅色力量,為全市的非公企業黨建開展活動起到模範表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