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分析“一帶一路”與全球治理 原外交部副部長何亞非在橫店演講

11月4日上午,橫店國貿會堂賓朋滿座,在東磁公司主辦的築夢東磁“一帶一路”業務模式研討會上,

外交部前副部長、國務院僑辦原副主任何亞非作了主題為《“一帶一路”與全球治理》的報告,解讀“一帶一路”以及中國參與全球治理新思想,暢談中國企業發展新機遇。東陽市和周邊地區數百位元企業家以及從世界各地遠道而來的上百位元東磁客戶,共赴這場思想交流的盛宴。

何亞非是首任中國G20事務協調人、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他旁徵博引,提出時代變遷的不確定性成為全球化“新常態”,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整體力量上升,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實力相對下降、危機不斷,全球化與“逆全球化”博弈加劇,全球化面臨嚴峻挑戰。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通過G20、聯合國、達沃斯等平臺,為未來全球治理體系改革、世界經濟發展、解決全球化難題,

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案,突出的就是“一帶一路”倡議。

何亞非指出,“一帶一路”倡議體現中國積極、正面應對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其五個核心要素為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帶一路”五個核心要素是發展戰略對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和民心相通。

何亞非說,發展戰略對接也就是政策溝通,是中國尋找合作方,如國際產能合作、拓寬市場等,

同時要考慮對方的發展戰略。對企業來說,這也是要做的第一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之一。有了基礎設施,貿易就會增長,形成緊密的經濟圈。投資、貿易、項目的增長帶動貨幣流通和人民幣國際化。民心相通對企業來說非常重要,各國人民間在溝通交流過程中要尊重對方的文化和社會風俗習慣,不能持有文明的優越感,大家都是平等的合作夥伴。
中國企業要做好自己的“名片”,不能給中國“丟臉”。中國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中國資本“走出去”除了追逐利潤,更要有社會責任擔當,體現“達而兼濟天下”,讓各國人民共用經濟發展成果。

最後,何亞非希望企業家除了考慮投資環境、項目、資金、合作夥伴、成本等問題外,也要在國家戰略層面謀劃企業的未來,成為一名戰略家,以利於企業的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