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75年前的11月,英美聯合“火炬”作戰計畫實行,二戰迎來一線轉機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1942年10月23日,蒙哥馬利統帥的英國第八集團軍突破阿拉曼防線向西追擊隆美爾軍團。兩周後,艾森豪將軍率領的英美聯軍按計劃成功在法屬北非的阿爾及利亞、卡薩布蘭卡等地成功登陸,

這就是英美兩國共同制定的“火炬”作戰計畫,為消滅德意志在北非的軍事力量增加了砝碼,也使反法西斯戰爭出現了新的局面。

▲夕陽下的克里姆林宮

這一切,卻要從1942年8月說起。這一天,邱吉爾到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宮參與首輪會談,

結果邱吉爾還沒有來得及說話,就迎來了史達林的怒火。因為在蘇德戰爭爆發後,一直是蘇軍單獨與德軍作戰,而英美兩國曾一再允諾要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到現在都沒有動靜。面對史達林的指責,邱吉爾心裡很不服氣,一開始英軍和德軍單獨作戰,蘇聯也沒有什麼表態,更沒有說什麼開闢第二戰場,現在戰火燃到他自己身上就知道著急了。
不過邱吉爾並沒有表現出絲毫不滿,而是以一種真誠的口吻對史達林說,英美兩國從不食言,如果條件成熟一定會開闢第二戰場,哪怕現在條件還不成熟也準備了替代方案。說完這些,邱吉爾拿出了和美國商談好的“火炬”作戰計畫。看完這些,史達林的火氣才稍微消退了一點,但也僅僅是一半。

▲希特勒閱兵舊照

為什麼要實行“火炬”作戰計畫呢?一方面邱吉爾認為“不要把兵力浪費在防守上,要在德國人屁股上踢一腳”,現在的歐洲大陸在英軍撤出後,幾乎都是德意志的天下,此時盟國無法反攻歐洲,只能在德國背後踢一腳,而德國的背後就是北非。另一方面盟軍在北非的法屬殖民地登陸,可以把北非作為反攻南歐的跳板。

因為非洲的最北部是瀕臨地中海的一排國家,還都是西方一些國家的殖民地。埃及是英國的殖民地、利比亞是義大利的殖民地,而法國更是手握突尼斯、阿爾及利亞和大半個摩洛哥。

盟軍在綜合考慮後,選擇了在法屬北非登陸,因為這裡有良港、有法國艦隊卻沒有德國軍隊。法國投降後,由維希政府掌權,而法國的軍隊和部分艦隊還是駐守在法國在北非的殖民地。

▲史達林、羅斯福、邱吉爾舊照

邱吉爾選擇在法屬北非登陸,一部分原因是為了將風險降到最低,另一部分原因卻是不想讓盟軍清靜下來。當時英軍正在非洲和隆美爾的非洲軍戰鬥,而盟軍在北非的西部登陸,正好在非洲軍的背後,可以和英軍一起前後夾擊,將非洲軍趕出非洲,然後再進攻義大利。“火炬”作戰計畫的目的只是保證盟軍從南到北反攻歐洲,並不完全可以算作開闢第二戰場,這也是當初史達林為什麼只是氣消了一半,不過有總比什麼都沒有強。

“火炬”作戰計畫是英美兩國軍隊第一次聯合作戰,邱吉爾建議羅斯福任命艾森豪為總指揮,而英軍亞歷山大為副指揮。在1942年夏秋交替之際,美軍開始陸續前往英國。為了使行動不被德軍發現,美軍直接搭乘臨時徵用的豪華客輪,用以掩人耳目。艾森豪先派特使到北非與美國駐北非的官員及法國抵抗組織的軍官接頭,與此同時,77艘軍艦上的74000名英軍和美軍在英國出發,而另一支32000人的美國特別行動部隊從美國出發。

▲艾森豪畫像

其實盟軍在直布羅陀海峽外集結的時候,就已經被德軍發現,卻不知盟軍的目的是什麼,此時希特勒恰好在參加“啤酒館政變”紀念集會,和慕尼克的一群夥伴回顧這些年的崢嶸歲月。當得知盟軍集結時,醉醺醺的希特勒並沒有多大在意,不過也下了一條命令,那就是“準備佔領全部法國”。不得不說希特勒的軍事敏感性很高。

▲直布羅陀海峽

為防止北非法軍投靠盟軍,希特勒從一開始手中就攥著強有力的籌碼,那就是法國未淪陷的國土。一旦發現北非法軍有投靠盟軍的意思,他便以攻佔法國全部領土來逼迫北非法軍。當希特勒清醒過來後,馬上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立即往突尼斯調兵遣將,於是在盟軍抵達突尼斯準備攻下這裡的時候,希特勒已經調集來25萬德意軍隊。

▲盟軍於北非登陸

盟軍發現德軍已經有所準備,也不再遮掩,直接和德軍對戰,直到1943年5月才殲滅了在突尼斯的軸心國部隊。因為義大利國土像個深入地中海的高跟鞋,西西里島在鞋尖處,只要佔領了西西里島就可以進攻到義大利,因此盟軍的下一個目標就是西西里島。到現在,“火炬”作戰計畫也漸漸進入高☆禁☆潮。西西里島一戰打的非常輕鬆,希特勒知道無法守住這個地方,便奉行守不住就撤的政策,直接保存力量,將軍隊都撤退到義大利大陸,在那裡等待盟軍的到來。

▲喬治·史密斯·巴頓

由於德軍基本都選擇了撤退,美軍很輕鬆就攻下了巴勒莫,這是西西里島的最大城市和主要港口,美軍司令巴頓覺得不過癮,便指揮軍隊繼續進攻墨西拿,將德軍還未來得及撤退的軍隊打了個措手不及。在巴頓佔領墨西拿之後,英軍也趕到了。到8月17日,盟軍已經完全佔領了西西里島,並重創了3萬多德軍,而德軍也實現了自己的計畫,撤到墨西拿海峽對岸4萬多人。盟軍重返歐洲計畫即將開始,而“火炬”作戰計畫也圓滿結束。

微信公眾號:趣觀歷史,每日為您甄選好玩有趣的歷史。

將非洲軍趕出非洲,然後再進攻義大利。“火炬”作戰計畫的目的只是保證盟軍從南到北反攻歐洲,並不完全可以算作開闢第二戰場,這也是當初史達林為什麼只是氣消了一半,不過有總比什麼都沒有強。

“火炬”作戰計畫是英美兩國軍隊第一次聯合作戰,邱吉爾建議羅斯福任命艾森豪為總指揮,而英軍亞歷山大為副指揮。在1942年夏秋交替之際,美軍開始陸續前往英國。為了使行動不被德軍發現,美軍直接搭乘臨時徵用的豪華客輪,用以掩人耳目。艾森豪先派特使到北非與美國駐北非的官員及法國抵抗組織的軍官接頭,與此同時,77艘軍艦上的74000名英軍和美軍在英國出發,而另一支32000人的美國特別行動部隊從美國出發。

▲艾森豪畫像

其實盟軍在直布羅陀海峽外集結的時候,就已經被德軍發現,卻不知盟軍的目的是什麼,此時希特勒恰好在參加“啤酒館政變”紀念集會,和慕尼克的一群夥伴回顧這些年的崢嶸歲月。當得知盟軍集結時,醉醺醺的希特勒並沒有多大在意,不過也下了一條命令,那就是“準備佔領全部法國”。不得不說希特勒的軍事敏感性很高。

▲直布羅陀海峽

為防止北非法軍投靠盟軍,希特勒從一開始手中就攥著強有力的籌碼,那就是法國未淪陷的國土。一旦發現北非法軍有投靠盟軍的意思,他便以攻佔法國全部領土來逼迫北非法軍。當希特勒清醒過來後,馬上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立即往突尼斯調兵遣將,於是在盟軍抵達突尼斯準備攻下這裡的時候,希特勒已經調集來25萬德意軍隊。

▲盟軍於北非登陸

盟軍發現德軍已經有所準備,也不再遮掩,直接和德軍對戰,直到1943年5月才殲滅了在突尼斯的軸心國部隊。因為義大利國土像個深入地中海的高跟鞋,西西里島在鞋尖處,只要佔領了西西里島就可以進攻到義大利,因此盟軍的下一個目標就是西西里島。到現在,“火炬”作戰計畫也漸漸進入高☆禁☆潮。西西里島一戰打的非常輕鬆,希特勒知道無法守住這個地方,便奉行守不住就撤的政策,直接保存力量,將軍隊都撤退到義大利大陸,在那裡等待盟軍的到來。

▲喬治·史密斯·巴頓

由於德軍基本都選擇了撤退,美軍很輕鬆就攻下了巴勒莫,這是西西里島的最大城市和主要港口,美軍司令巴頓覺得不過癮,便指揮軍隊繼續進攻墨西拿,將德軍還未來得及撤退的軍隊打了個措手不及。在巴頓佔領墨西拿之後,英軍也趕到了。到8月17日,盟軍已經完全佔領了西西里島,並重創了3萬多德軍,而德軍也實現了自己的計畫,撤到墨西拿海峽對岸4萬多人。盟軍重返歐洲計畫即將開始,而“火炬”作戰計畫也圓滿結束。

微信公眾號:趣觀歷史,每日為您甄選好玩有趣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