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匠人|東晉時期的偉大雕塑家,首創中國式佛造像

撫琴高吟

魏晉時期,是世人心靈得到大解放的一個時代。

魏晉清談,名士風流,縱論玄學,高談佛道。自西漢末傳入中國以後,佛教便得以在魏晉期間興盛!佛教石窟的建立、佛造像的本土化、佛教藝術與中國文化融合皆在魏晉時期緊密有序的進行,並達到鼎盛。

戴逵

戴逵在這個佛教在我國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極大的促進和推動作用。為我國佛教本土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戴逵(326-396 ),東晉著名美術家、雕塑家。字安道,譙郡銍縣(今安徽濉溪)人,

居會稽剡縣(今浙江紹興嵊州市)。

首創中國式佛造像

神州佛像永久定格

晉孝武帝中葉,會稽山陰靈寶寺慕名求戴逵為之刻一尊一丈六尺高的無量壽佛木像。佛像刻制完成後,觀者無不稱妙。可戴逵左看右看,總覺得這尊像的神態過於死板,而情感表現得不夠充分,缺乏一種對人的衝擊力和震撼力。他逐一向眾人請教,但大家都說恭維話,不提具體修改意見。

戴逵想,看來人們怕我面子過不去,不願說真話。於是他就躲到屏風之後,把參觀者對於佛像的各種議論記錄下來,如有的說:這佛像上額太窄;有的說:這尊佛的兩眼太小;還有的說,這尊佛的耳朵應下垂,以顯現出大度風範的樣子……諸如此類,戴逵都一一記在心裡,反復琢磨研究,然後反復修改,前後經過了三年時間,終於刻製成一尊符合佛經教義、體現民族風格、深受觀眾讚歎的完美佛像。

戴逵此像一出,世人爭相仿效,並把外來佛像的形體修改定格為寬額、濃眉、長眼、垂耳、笑臉、大肚的公認形象。由此可見,戴逵是首先創造了中國式佛像的藝術家。絕世創舉!

為人品格能夠令萬人敬仰

藝術來源於最真實的生活

戴逵秉性高潔,

常用高標準來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於禮節規範。最能體現他高潔品格有三件事,一乃終生不為王門伶、二為德操憾友人、是終生隱逸不入仕。他反對當時風行的放浪形骸的社會風氣,認為所謂放達是不走正道,不足取。

他說:父母去世了,卻以采藥為由而不回家的,不是好兒子;君王遇到危險,而不能挺身而出的,是那苟且偷生之臣;一個人只追求所謂放達的形式,

而不去實踐做人的根本目標,這種行為就是舍實逐聲,是東施效顰!

終生不為王門伶 戴逵摔瑟以示本心

他堅決反對不求實質只求貌似的作法,以為徒貴貌似十分有害,如同“紫之亂朱”。他說,儒家尚譽是為了提倡賢,如果失其根本便是“懷情喪真,以容貌相欺”。道家遠離虛名是為了追求實,否則情理俱虧必然導至“本薄”沒有根基。他主張“擬之然後動,議之然後言”,“先辯其取捨”。

班墨空間

如果能做到這樣,人們雖各自走的道路不一樣,但最終會達到什麼境地,是可以預測的;世事雖然迷亂無序,卻仍然可以找到它的規律,而不至於弄錯。所以人切不可“自驅以物,自誑以偽,外眩囂華,內喪道實”。一句話,一定要加強自身修養,培養道德根本,不要為虛名、形式所累!

工匠精神植根於歷史深處

戴逵足以作萬千匠人表率

東晉戴逵在佛教中國化這一條“萬里長征路”上,從起步至今,他起到了開拓性、引領性雙重作用。可謂意義非凡!

雕刻

開拓性,是指戴逵首創中國式佛造像,完全將外傳佛像本土化,使佛文化與當時的中國文化更加深度相融。而引領性,則是在數千年的歷史征程中,他為後世千千萬萬雕塑大師及手工藝者,在雕塑技藝與禪藝上,都有著引領性作用;汲古開新,古在哪裡?古在東晉戴逵的雕塑技藝與禪藝中!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他不僅是我國史上最為著名的雕塑家,而且是東晉時期著名的美術家。其畫功與同時期顧愷之相當,因甘居邊緣,名士朋友少,受到的關注遠低於顧愷之!

以容貌相欺”。道家遠離虛名是為了追求實,否則情理俱虧必然導至“本薄”沒有根基。他主張“擬之然後動,議之然後言”,“先辯其取捨”。

班墨空間

如果能做到這樣,人們雖各自走的道路不一樣,但最終會達到什麼境地,是可以預測的;世事雖然迷亂無序,卻仍然可以找到它的規律,而不至於弄錯。所以人切不可“自驅以物,自誑以偽,外眩囂華,內喪道實”。一句話,一定要加強自身修養,培養道德根本,不要為虛名、形式所累!

工匠精神植根於歷史深處

戴逵足以作萬千匠人表率

東晉戴逵在佛教中國化這一條“萬里長征路”上,從起步至今,他起到了開拓性、引領性雙重作用。可謂意義非凡!

雕刻

開拓性,是指戴逵首創中國式佛造像,完全將外傳佛像本土化,使佛文化與當時的中國文化更加深度相融。而引領性,則是在數千年的歷史征程中,他為後世千千萬萬雕塑大師及手工藝者,在雕塑技藝與禪藝上,都有著引領性作用;汲古開新,古在哪裡?古在東晉戴逵的雕塑技藝與禪藝中!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他不僅是我國史上最為著名的雕塑家,而且是東晉時期著名的美術家。其畫功與同時期顧愷之相當,因甘居邊緣,名士朋友少,受到的關注遠低於顧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