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古人說:不吃河魨,不知魚味 河豚走上餐桌變美味 劇毒肝臟可生吃

漁婦手中“憤怒的小鳥”叫河豚,本名河魨,因捕獲出水時發出類似豬叫聲的唧唧聲而得名河"豚"。

故多年來人們習慣寫成河豚,將錯就錯至今。2016年國家解禁養殖河豚的食用,從此偷偷摸摸食用河豚的歷史終結。河豚天下至鮮,自古以來就被文人雅士推崇至極。春秋戰國時期,吳越之地盛產河豚,吳王成就霸業之後,河豚一時被推為天下極品美食。

當時人們無法形容河豚潔白如乳、豐腴鮮美、入口即化、美妙絕倫的感覺,好事者聯想起越國美女西施,於是河魨肝被稱之為“西施肝”,河魨精巢被稱之為“西施乳”。然而因為河豚劇毒,所以在很長的時間法律明文規定禁止食用。時至今日,關於養殖河豚有毒無毒、毒素如何依然爭論不休,敢吃河豚的行為通常被指為“撐死膽大的”。

河豚肝,是河豚身上最為鮮美的部位,但也是毒素最為集中的部位。美食的誘惑,毒素致命的威脅,這兩者很難權衡。據持證上崗的專業處理河豚的廚師介紹,養殖的河豚本身毒素較低,再加上專業的操作,食用者既可享受天下至鮮,又可安然無恙。

在經過專業持證廚師的操作下,河豚肝以類似生魚片的方式,走上餐桌,變成了一道口味絕佳的美食。(友情提示:非專人士切莫冒險嘗試)而河豚的操作過程非常繁瑣,而又具有極強的專業性,下面我們看看專業的持證廚師是如何操作河豚,化劇毒為美食。

廚師小哥看起來年紀輕輕,但處理河豚的已經多年,持證上崗。小哥介紹,我國禁止食用任何品種的野生河豚,所有的河豚從養殖加工到廚房都有一套完整的品質安全追溯制度和衛生管理制度,所以大家食用起來儘管放心。

廚師小哥向攝影師介紹:“都說魚眼養目,但河豚魚的眼睛無論如何是不能食用的,必須剔掉。”關於網路盛傳日本人喜食毒素較高的河豚,他們不怕死是他們的事情,我們必須嚴格按照規程辦事。

河豚的骨頭毒素集中,必須要剔除乾淨。經過專業人士處理的河豚肉需要在流水中長時間沖洗,目的是不讓血液殘留。但提起沖洗時長,屬於商業機密,具有專業資質的廚師笑而不語。

古人說:“不吃河魨,不知魚味”。河豚魚塊下鍋後,讓人忍不住垂涎欲滴。廚師小哥說:我們大可不必談豚(魨)色變,只要經過專業人員專業操作,養殖的河豚的確是一道可以放心食用的餐桌美味。親愛的讀者,對於劇毒的河豚,經過專業人士專業處理,你敢吃嗎?

河豚的骨頭毒素集中,必須要剔除乾淨。經過專業人士處理的河豚肉需要在流水中長時間沖洗,目的是不讓血液殘留。但提起沖洗時長,屬於商業機密,具有專業資質的廚師笑而不語。

古人說:“不吃河魨,不知魚味”。河豚魚塊下鍋後,讓人忍不住垂涎欲滴。廚師小哥說:我們大可不必談豚(魨)色變,只要經過專業人員專業操作,養殖的河豚的確是一道可以放心食用的餐桌美味。親愛的讀者,對於劇毒的河豚,經過專業人士專業處理,你敢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