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春風又綠湖兩岸

春風又綠湖兩岸

散文

作者/ 侯中興

春風是從哪裡來的呢?沒人說得清。但複聖公園知道,明心湖知道。這不。湖兩岸突然間就綠了,告訴你我,春風來了!

也許是一夜之間?當人們還在感受春晚的寒冷早晨的冰涼時,

驀然之間,居住在慧明樓下的灰喜鵲“喳喳”幾聲,提醒遊人注意,腳下的草綠了,枝上的芽發了。先是垂柳,淡淡的,淡淡的露出了一絲嫩綠、嫩黃,不經意間,就像瓔珞一樣垂在那裡,一簇簇、一棵棵、一團團,像極了畫家的筆,那麼輕巧地一抹,就給春天的明心湖兩岸增添了說不盡的亮色。更有那性急的迎春花趁人疏忽間給湖岸鑲上了點點金黃。
連翹花也不示弱,冒著被人認作“迎春花”的風險,迎著明心湖上吹來的微風謔然開放。近年來有個詞兒很流行,叫什麼“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在這裡卻是“面朝明湖,春暖花開”。遊人是歡樂開懷,笑聲朗朗,蹦跳著、嘻鬧著,搶著用手機、照相機為個人、為他人拍照留念。

忽地想起唐朝詩人王維的《桃源行》。開頭幾句說“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去津。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忽視人……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頓覺眼前缺了一蓬小舟。如是,此地當為桃花源。有幾株桃花,原產地肯定不是我國的,早已開出了一片粉紅。湖西岸有用磨盤砌成的石道,從南面走過去,面臨對面的慧明樓有一個長椅,依在上面,眼望澄明的湖水、綠色的湖岸,

靜靜地讀一本書,對,就一本書!隨便你文學的、政治的、科技的、經濟的,那一定是萬分愜意的!

站在慧明樓上,俯視著樓下一片清明的水面,讓人感覺,這就是一片澄澈的海。為何叫“明心湖”呢?古人講“淡泊明心”,眼前的湖是說借湖水明什麼心志呢,還是說一泓湖水讓自己的心靈變得清澈透明、一塵不染了呢?或許二者皆有吧!我在青島休息了近一個月,第一次見識了大海。

那真是浪頭推著浪頭,時刻不停。望大海,真是茫茫不見邊兒。可俺媳婦說:“大海不也是有邊兒的嗎?”我以為,你認為有邊兒,它就有邊兒。你以為無邊兒,它就無邊兒。各人視心境而已。在海邊兒,我說:“海邊兒的人看大海,如同我們在家鄉看湖、看灣。而在家鄉,我們看湖、看灣,不也應該理解為是在看海嗎?”海是湖的魂,湖是海的影。任何人在棧橋上一站,望一眼明心湖,都會感受到大海一樣寬廣的胸懷。

站在放生臺上,眼望碧波蕩漾的水面,真的感覺好像置身波濤洶湧的大海上。大海我沒見過,而且近期也可能見不上,但我真真切切地見過了眼前這片湖面。細觀水中,微小的魚兒一閃一閃,如果不仔細看,還真難發現。靠岸邊水淺的地方,有種植的蓮。碧綠一片,有青蛙呱呱鳴唱。若下雨時,可以想像雨敲荷葉啪啪響,別有一番“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情趣。荷花盛開時,有紅的、白的、粉紅的,一朵朵、一片片,或藏在荷葉間,或挺立在荷葉叢中,有的似開非開,不光吸引遊人的目光,連小鳥們也來湊熱鬧,非得上來啃一口嘗個鮮呢。眼望對面的慧明樓,在這平地之上真有淩空欲飛之感。馬上想到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鬱青青。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古人在沒有電腦,而且是在用毛筆書寫又軟又慢的情況下,能創作出這樣震懾人心流傳千古的名篇大作,今人前來遊覽,可否來篇《慧明樓賦》呢?我想會的。甯陽人傑地靈,不乏文采飛揚之人,一定會有人寫出名篇佳作的。

複聖公園開園以來,我來過多次,每一次都感受不同。最喜歡的,是它的綠。印象裡,春季的綠總給人以嶄新的感覺,就象一幅墨汁未幹的水墨畫;夏日的綠儘管浸在驕陽中,卻透出一股生命的強勁;秋天的綠染著淡淡的金黃,向世人炫示著豐收的喜悅;冬季的綠,卻在皚皚白雪中顯示出人生的高潔。陳毅元帥不是說嗎:“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哩。

據說公園濕地和水域面積有13萬平方米,栽培的植物達200多種。我對樹打小就有一種很深的感情,不管梨樹、楊樹、棗樹,統統喜愛。畫家老樹說:“無奈生在世間,日子甚不清閒。與其跟人鬥氣,何如與樹纏綿。”真是說到了點子上。遠望一棵棵細高的樹時,我大惑不解地和妻子說:“這麼好的地方,也有栽的楊樹?”等到細細觀看,不禁啞然失笑:銀杏!細小的葉片兒在風中微微晃蕩,可能不是生我的氣吧:俺銀杏名揚天下,你什麼眼神兒!我說別生氣,俺自十幾歲就近視眼兒,沒看清。但另外的樹種我卻看清了:黃連木、泰山平頂松、櫻花、碧桃,沒有一棵不可愛。你看那鐵樹,在樹叢中一個勁的拍手:莫不是為來到甯陽這塊鐘靈毓秀的風水寶地而驕傲吧?

我曾經狂傲地宣稱自己是詩人,但有名的詩還沒寫過幾首,儘管我是《甯陽縣歌》的詞作者。今天就讓我胡謅幾句,為複聖公園唱首讚歌吧:

綠色滿湖畔,世外桃花源。

春夏秋冬草青青,百鳥朝鳳鸞。休閒複聖園。

五湖四海寬,朋友遍宇寰。

天南地北人遊覽,笑聲繞湖轉。好客複聖園。

文章作者

侯中興

工作單位:山東省甯陽縣人民武裝部

有種植的蓮。碧綠一片,有青蛙呱呱鳴唱。若下雨時,可以想像雨敲荷葉啪啪響,別有一番“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情趣。荷花盛開時,有紅的、白的、粉紅的,一朵朵、一片片,或藏在荷葉間,或挺立在荷葉叢中,有的似開非開,不光吸引遊人的目光,連小鳥們也來湊熱鬧,非得上來啃一口嘗個鮮呢。眼望對面的慧明樓,在這平地之上真有淩空欲飛之感。馬上想到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鬱青青。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古人在沒有電腦,而且是在用毛筆書寫又軟又慢的情況下,能創作出這樣震懾人心流傳千古的名篇大作,今人前來遊覽,可否來篇《慧明樓賦》呢?我想會的。甯陽人傑地靈,不乏文采飛揚之人,一定會有人寫出名篇佳作的。

複聖公園開園以來,我來過多次,每一次都感受不同。最喜歡的,是它的綠。印象裡,春季的綠總給人以嶄新的感覺,就象一幅墨汁未幹的水墨畫;夏日的綠儘管浸在驕陽中,卻透出一股生命的強勁;秋天的綠染著淡淡的金黃,向世人炫示著豐收的喜悅;冬季的綠,卻在皚皚白雪中顯示出人生的高潔。陳毅元帥不是說嗎:“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哩。

據說公園濕地和水域面積有13萬平方米,栽培的植物達200多種。我對樹打小就有一種很深的感情,不管梨樹、楊樹、棗樹,統統喜愛。畫家老樹說:“無奈生在世間,日子甚不清閒。與其跟人鬥氣,何如與樹纏綿。”真是說到了點子上。遠望一棵棵細高的樹時,我大惑不解地和妻子說:“這麼好的地方,也有栽的楊樹?”等到細細觀看,不禁啞然失笑:銀杏!細小的葉片兒在風中微微晃蕩,可能不是生我的氣吧:俺銀杏名揚天下,你什麼眼神兒!我說別生氣,俺自十幾歲就近視眼兒,沒看清。但另外的樹種我卻看清了:黃連木、泰山平頂松、櫻花、碧桃,沒有一棵不可愛。你看那鐵樹,在樹叢中一個勁的拍手:莫不是為來到甯陽這塊鐘靈毓秀的風水寶地而驕傲吧?

我曾經狂傲地宣稱自己是詩人,但有名的詩還沒寫過幾首,儘管我是《甯陽縣歌》的詞作者。今天就讓我胡謅幾句,為複聖公園唱首讚歌吧:

綠色滿湖畔,世外桃花源。

春夏秋冬草青青,百鳥朝鳳鸞。休閒複聖園。

五湖四海寬,朋友遍宇寰。

天南地北人遊覽,笑聲繞湖轉。好客複聖園。

文章作者

侯中興

工作單位:山東省甯陽縣人民武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