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植保無人機“落地難”?先解決這幾個“尷尬”難題

2017年 3 月13 日消息 近年來,植保無人機受到了各界的極大關注,各大廠商不斷挖掘其潛在市場價值,不乏有人借政策春風騙取“補助”,顯然植保無人機的熱度含有“虛高”成份,而且植保無人機本身也存在不足需要改進。

一些購買無人機的個人或組織,沒有掌握核心的技術,作業效率難提升,甚至沒有相關的配套設施,植保無人機的實際應用中並沒有鼓吹的那麼理想。

首先,目前國內有關植保無人機生產技術標準和噴施作業技術標準處於空白狀態。

在諸多關於植保無人機的試驗作業的報導中,都存在關於噴施作業的相關技術參數尚未形成統一標準,以及在施藥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其次,植保無人機的價格並不能被廣大農戶所接受,雖然有些地方出臺了購機補助政策,但此優惠政策卻被某些不良商家鑽了空子。因此有專家認為應該取消“購機補助政策”而實行“作業補貼制度”,雖說此項提議能夠有效遏制不良商家的意圖,

不過對於價格調試這一塊卻沒有起到積極作用。

同樣棘手的還有“專業飛手”的問題該如何解決,植保無人機操作使用存在一定技術難度,在缺少相應的使用培訓情況下,農民很難自主準確操作與使用。龐大的航空作業規模與當下屈指可數的專業飛行員形成鮮明對比。

最後配套服務的問題也是使用者比較關心的,與農業植保相配套的服務包括培訓、維修、保險、租賃等,

由於植保無人機尚未在我國農業生產中凸顯出重要作用,所以與其相配套的服務性專業公司尚未形成規模。植保無人機在作業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各種問題,而對於農戶來說,需要技術支援以及售後服務,而對於這一塊的配套設施相當欠缺。

作為剛剛起步的植保無人機來說,還需要各方力量的大力支持來解決落地難的問題,

想用戶之所想,相信好的產品比先入為主的思想更能征服人心,也更具長遠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