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他的實力最弱,為何能成為五霸之一?靠的只有兩個字

在春秋時期,曾有“春秋五霸”,版本也多少有些出入,但是無非就是下面八位:鄭莊公、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由於鄭莊公年代較早,那時還沒有霸主一說,

所以後人一般稱其為“春秋小霸”。而闔閭與勾踐又相對晚很多年,和前五位不是一個時期。所以五霸一般指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這五個人說法比較普遍。

在春秋五霸裡面,齊桓公是第一位登上霸主之位的。晉文公也是緊隨其後,

這兩位是當之無愧的,沒有任何人有異議的。秦穆公因而周襄王任命他為西方諸侯之伯,稱霸西戎,也被《史記》認為五霸之一,也令人信服。楚莊王是楚國的君主,楚國當時與中原抗衡,不聽從天子號令,自稱為王。後又問鼎中原,按實力進五霸也並不不可。

五霸之中實力最弱的就得數宋襄公了,他既有打經典的勝仗(反而總是打敗仗),也沒有讓宋國成為強國,可他能成為五霸之一憑的是什麼呢?

宋襄公這個人在歷史上以仁義著稱,他這個人非常講究仁義,宋襄公有個哥哥叫目夷,是他父親小妾所生。但在他們父親去世之後,宋襄公居然主動要把宋國君位讓給他的哥哥目夷。理由一句話:你是兄,我是弟!這可是權利的象徵,

多少人勾心鬥角甚至喪命,他居然不要。而公子目夷堅決不幹,最終還是讓宋襄公做了宋國君主。宋襄公還不甘心,就讓他哥哥當上了宋國的首席大夫(二把手)。這一次讓賢,讓他的美名傳開。

齊桓公去世後,他的四個兒子爭奪君位,鬧的齊國元氣大傷。指定的接班人太子昭被打跑了,因為之前有齊桓公曾將太子昭託付宋襄公,便來到宋國求助宋襄公。

要說宋襄公真是仗義,

不僅護送公子昭回齊為君,還號令天下諸侯都派兵來相助太子昭,以壯大聲勢。但是由於實力較弱,大部分也不拿他當回事兒,就都置之不理,只有曹、衛、邾幾個小國派了點人馬來了。宋襄公生氣了!他把故意遲到的滕宣公扣押,又把不來鄫國國君殺了以此來威脅震恐諸侯。

宋襄公帶著幾個小國,來到齊國,平定了齊國內亂,讓齊國太子昭當上君主。這使宋襄公名氣一下子大了起來,就連齊國的事務都要由他來裁定,此事還有誰能和他相提並論呢?宋襄公也開始飄飄然了,他以為霸主之位非他莫屬。

但是能否成為霸主,關鍵在於是否得到了周天子冊封,齊桓公做到了這一點。齊桓公死後,按當時的情況,似乎由宋襄公來接替齊桓公,成為新一任“盟主”。但是他一直也沒得到天子的冊封。但是卻自行舉辦了“盟主大會”,想效法齊桓公那樣服眾,但是在大會召開那一天,由於話不投機卻被楚成王事先埋伏在台下的士兵給劫持了,雖然楚成王此舉不講究,但是卻也著實的打了宋襄公的臉!

因為他這個霸主是不合法的,他所靠的不是實力,而是名分(宋國在名分上比齊國還要高一等)。將他放在五霸之中,是因為他的“仁義”,所謂“春秋無義戰”。宋襄公能將仁義的大旗高舉,且非常完美的施行(其實是蠢豬式的仁義)。應該是歷史看他可憐,為了教育後世“講仁義”才給宋襄公開的綠燈吧?!如果按實力,他也可以算做春秋時期一霸,但根本不可能進入實力最強的前五名。說他算一霸還是可以的,但說他是五霸之一,則很牽強。

成為新一任“盟主”。但是他一直也沒得到天子的冊封。但是卻自行舉辦了“盟主大會”,想效法齊桓公那樣服眾,但是在大會召開那一天,由於話不投機卻被楚成王事先埋伏在台下的士兵給劫持了,雖然楚成王此舉不講究,但是卻也著實的打了宋襄公的臉!

因為他這個霸主是不合法的,他所靠的不是實力,而是名分(宋國在名分上比齊國還要高一等)。將他放在五霸之中,是因為他的“仁義”,所謂“春秋無義戰”。宋襄公能將仁義的大旗高舉,且非常完美的施行(其實是蠢豬式的仁義)。應該是歷史看他可憐,為了教育後世“講仁義”才給宋襄公開的綠燈吧?!如果按實力,他也可以算做春秋時期一霸,但根本不可能進入實力最強的前五名。說他算一霸還是可以的,但說他是五霸之一,則很牽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