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正在贏得更遠大的未來——把握住我們的新時代④|銳評

第一個百年目標是什麼?第二個百年目標幹什麼?最近,一段習近平總書記“原音重現”的視頻,講述了“你我的新時代”。黨的十九大對中國未來的發展,做出新的戰略安排;習近平總書記會見中外記者時,

標定了未來幾年工作座標。推開新時代的大門,新征程在前方展開,正需要我們攜手同行,向著這些時間節點、這些奮鬥目標前進。

“世界上其他大國都沒有這麼長遠清晰的規劃,這讓許多人感到震撼。”一位元德國記者所感慨的規劃,是十九大報告對中國建成全面小康之後30年現代化之路作出的“兩步走”安排。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

“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個“再奮鬥十五年”,第一個階段將從經濟科技、平等法治、文化文明、生活水準、治理格局、生態環境等方面接近目標;第二個階段則意味著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全面提升,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
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人生需要做遠景規劃,國家同樣需要目視遠方,不斷調整航向去往初心所系的目標。作為有遠大理想和政治追求的党,必須樹立國家建設的明確目標,

不僅要符合國情,而且應與時俱進。歷史地看,96年來,我們黨幹了三件大事:救國,已經完成;興國,基礎扎實;強國,還在路上。變革地看,改革開放近40年,從“三步走”到“新三步走”,再到“兩個階段”,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推動著我們去爭取更高遠的新目標。高懸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風帆,塗裝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油彩,錨定21世紀中葉的中國巨輪一旦駛入新的水域,
必將進一步豐富現代化本身的定義和內涵。

當然,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實現宏偉藍圖,需要時刻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加艱苦的努力。現代化凝聚了幾代人的心血,極不平凡的過去五年取得了全方位的、開創性的成就,為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奠基;當前直至2020年,“五位一體”“七大戰略”“三大攻堅戰”,決勝全面小康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築石。有外媒認為中國在贏得未來,

“做第一,而不是零”,世界也正在習慣“中國領先”,但我們決不能夠有歇歇腳、喘口氣的思想。行百里者半九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只有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才能最終實現中國民族的百年夢想。

“實現這些具體目標沒有大的懸念。”專家們深信中國有足夠能力走好自己的路。中國已經具備了實現目標的天時、地利,5年來更凝聚起萬眾一心的“人和”。美國探索頻道的紀錄片《習近平治國方略:中國這五年》中講述了不少普通老百姓的故事:種獼猴桃的農民、北京的計程車司機、心懷足球夢想的小女孩、被科技改變了生活的小鎮商店店主……每個人都是發展的一個縮影,也都代表著一股向前向上的力量。從讓鄉親們吃上肉到讓中國人過上“美好生活”,共產黨人剪不斷“心系人民”的紐帶,這讓任何新目標都在人民獲得感中產生,讓所有新征程都有磅礴的人民偉力護航。

鄧小平曾說,“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一種精神動力。”信仰不是建立在空想之上的,它是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的統一,歸根結底就是在攻克難關中走向成熟、在創造奇跡中凝聚人心。遙看2050,不知多少奮進者、搏擊者、弄潮兒會為之鼓與呼、踐與行。歷史從來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唯有志存高遠、腳踏實地,我們才能在新時代的長征中不斷跨越“雪山”和“草地”,征服“婁山關”和“臘子口”。

美國探索頻道的紀錄片《習近平治國方略:中國這五年》中講述了不少普通老百姓的故事:種獼猴桃的農民、北京的計程車司機、心懷足球夢想的小女孩、被科技改變了生活的小鎮商店店主……每個人都是發展的一個縮影,也都代表著一股向前向上的力量。從讓鄉親們吃上肉到讓中國人過上“美好生活”,共產黨人剪不斷“心系人民”的紐帶,這讓任何新目標都在人民獲得感中產生,讓所有新征程都有磅礴的人民偉力護航。

鄧小平曾說,“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一種精神動力。”信仰不是建立在空想之上的,它是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的統一,歸根結底就是在攻克難關中走向成熟、在創造奇跡中凝聚人心。遙看2050,不知多少奮進者、搏擊者、弄潮兒會為之鼓與呼、踐與行。歷史從來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唯有志存高遠、腳踏實地,我們才能在新時代的長征中不斷跨越“雪山”和“草地”,征服“婁山關”和“臘子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