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紫金e評|【學思踐悟十九大】精准扶貧在新時代要做到“一個都不能掉隊”

十九大報告提出:“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党的莊嚴承諾。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准扶貧、精准脫貧,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務,

確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在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時代,扶貧脫貧任務更加艱巨,要做到“一個都不能掉隊”,就要做到扶貧與扶志、扶貧與扶智相結合,在貧困地區、貧困戶中既要“輸血”,更要“造血”,激發起脫貧的內生動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式扶貧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600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4%以下;從2014年開始,每年減貧率分別高達14.9%、20.6%、22.2%;全國28個貧困縣摘帽,國家設定貧困縣31年來,貧困縣數量第一次淨減少。改革開放近40年來,我國逾7億人摘掉貧困帽子,

“中國式扶貧”道路對人類減貧事業貢獻巨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開髮式扶貧方針,把發展作為解決貧困的根本途徑,既扶貧又扶志,調動扶貧物件的積極性,提高其發展能力,發揮其主體作用。”與過去相比,通過多年的持續奮鬥,現在貧困面大幅縮小了,貧困人口大幅度減少了,但現在面對的,是那些底子最薄、條件最差、難度最大的“硬骨頭”。啃“硬骨頭”就要多管齊下,

多措並舉,符合實際,實施一地一策、一戶一策,精准扶貧、精准脫貧。

精准扶貧要在扶志上多下功夫。扶貧首先要扶志。在脫貧攻堅戰中,不難看到大多數貧困群眾嘗到了勤勞脫貧的甜頭,走上了脫貧奔小康之路。但也有一部分人單純“等靠要”,難以徹底拔掉思想上的“窮根”。

毛澤東早就說過:“嚴重的問題在於教育農民。”在一些貧困地區、貧困戶中,等靠要思想還比較嚴重,有的缺乏過緊日子的思想,領到扶貧款、救濟款、慰問款後不是用來發展生產,而是用於吃喝玩樂;有的整天喝酒打牌,坐享清福,不願動手學習技術、幹點實事。一些多年被幫扶的貧困戶,如今仍然是家徒四壁、一貧如洗,其原因就是他們好吃懶做、滿足現狀等原因所致。
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觀念、扶信心,加強教育引導,幫助貧困群眾把主動脫貧之志氣“扶”起來,把“內因”啟動起來,脫貧的腰杆才會硬起來,脫貧的辦法才會多起來,才會讓他們有“我要脫貧”的迫切願望而非國家“要我脫貧”的被動督促,才會“人窮志不窮”地發憤脫貧,才能從根本上剷除滋生貧窮的土壤,真正激發出持久的脫貧致富動力。

精准扶貧要在扶智上多動腦筋。古人雲:“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對貧困戶來說,給錢給物僅僅是一次“輸血”,如果沒有“造血”功能,一旦停止“輸血”,最終只能是“原地踏步走”。實現“造血”式扶貧,就要“扶智”,要為貧困地區、貧困戶輸思想、輸技術、輸教育、輸產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以更加明確的目標、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有效的行動,深入實施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專案安排和資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點上、根上,讓貧困群眾真正得到實惠。要因地制宜扶貧,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堅持以產業發展扶貧、“互聯網+色生態扶貧”、特色產業扶貧。要加強對農民的技術教育培訓,為貧困山區、貧困戶提供智力幫扶、財力資助、技術指導,大力引導、鼓勵人民群眾科學種植養殖,為市場提供更多優質產品,增加農民收入,引領人民群眾脫貧致富。要強化社會力量扶持投入,鼓勵個人、社會組織和市場主體參與扶貧產業開發,讓貧困主體能夠真正進入市場,在市場經濟發展中能夠平等分享市場積累的成果,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自我“造血”的能力。

精准扶貧要在解難上多施好策。人民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這些年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已成為大多數地區貧困戶脫貧的最大“攔路虎”。“辛辛苦苦奔小康,一場大病全泡湯”,“辛辛苦苦幾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流露出的是群眾尤其是貧困群眾對大病的恐懼、無奈。根據國家扶貧辦2015年統計資料,全國建檔立卡貧困戶因病致貧占到44.1%。真正有效解決貧困人口因病致貧、返貧問題,已經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各級政府要堅持問題導向、底線思維,精准施策、定向發力,綜合運用政府、市場、社會的手段,建立完善針對貧困人口因病致貧返貧的城鄉居民合作醫療、大病醫療保險、補充商業保險、大病醫療救助、慈善救助相銜接的醫療保障制度,全面落實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先診療後付費”政策。要頂層設計,綜合施策,採取堅決得力措施,拿出真金白銀,切實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看不起病的問題,讓貧困群眾脫疾病貧困,脫物質貧困,脫能力貧困,真正實現全面小康夢、一個也不少的全民小康夢。(丁新伯)

古人雲:“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對貧困戶來說,給錢給物僅僅是一次“輸血”,如果沒有“造血”功能,一旦停止“輸血”,最終只能是“原地踏步走”。實現“造血”式扶貧,就要“扶智”,要為貧困地區、貧困戶輸思想、輸技術、輸教育、輸產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以更加明確的目標、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有效的行動,深入實施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專案安排和資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點上、根上,讓貧困群眾真正得到實惠。要因地制宜扶貧,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堅持以產業發展扶貧、“互聯網+色生態扶貧”、特色產業扶貧。要加強對農民的技術教育培訓,為貧困山區、貧困戶提供智力幫扶、財力資助、技術指導,大力引導、鼓勵人民群眾科學種植養殖,為市場提供更多優質產品,增加農民收入,引領人民群眾脫貧致富。要強化社會力量扶持投入,鼓勵個人、社會組織和市場主體參與扶貧產業開發,讓貧困主體能夠真正進入市場,在市場經濟發展中能夠平等分享市場積累的成果,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自我“造血”的能力。

精准扶貧要在解難上多施好策。人民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這些年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已成為大多數地區貧困戶脫貧的最大“攔路虎”。“辛辛苦苦奔小康,一場大病全泡湯”,“辛辛苦苦幾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流露出的是群眾尤其是貧困群眾對大病的恐懼、無奈。根據國家扶貧辦2015年統計資料,全國建檔立卡貧困戶因病致貧占到44.1%。真正有效解決貧困人口因病致貧、返貧問題,已經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各級政府要堅持問題導向、底線思維,精准施策、定向發力,綜合運用政府、市場、社會的手段,建立完善針對貧困人口因病致貧返貧的城鄉居民合作醫療、大病醫療保險、補充商業保險、大病醫療救助、慈善救助相銜接的醫療保障制度,全面落實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先診療後付費”政策。要頂層設計,綜合施策,採取堅決得力措施,拿出真金白銀,切實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看不起病的問題,讓貧困群眾脫疾病貧困,脫物質貧困,脫能力貧困,真正實現全面小康夢、一個也不少的全民小康夢。(丁新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