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世紀百部佳片之《碧血金沙》,將人性的貪婪表現的淋漓盡致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碧血金沙》用一個淘金故事把這句話中的自私、貪婪、無情具象地呈現了出來,作為影史經典的“淘金片”,《碧血金沙》以揭露人性而著名。

反派主角弗萊德(亨弗萊鮑嘉飾演)面對黃金的喪心病狂,

鮑勃面對利益的錙銖必較,睿智機敏的老人霍華德對淘金年復一年的執著追求無不表白同一個意思:人,是利益的奴隸,在看得見的利益面前,看不見的正義、情誼和良心早已化為雲煙。

利益誅情

弗雷德和鮑勃本是兩個混跡街頭的流浪漢,

同樣的境遇讓兩人惺惺相惜,同吃同住同受騙,在弗雷德中了彩票之後,弗雷德真心實意地邀請鮑勃去挖金礦,兩人此時“情比金堅”,霍華德幾句話就戳破了這塑膠花姐妹情。正如霍華德所說,一旦挖到了金子,再高尚的情誼也會瞬間崩塌。

當三人歷盡千辛萬苦找到了金礦之後,弗雷德首先開始對這段友誼發起了攻擊,他覺得挖2萬5千太少,5萬不算多,7萬5美元就更好了,直白地表達了自己的金錢的迫切需要。

鮑勃是個比較知足的人,他認為三人挖到的金砂夠換2萬5千美元就好了,

並且還說了一句很有道理的話“我們像豬一樣貪婪有什麼用?”,弗雷德的反映很激烈(如圖),仿佛鮑勃說穿了他的本性,他馬上要求鮑勃歸還當初資金的一大部分,這不足以說明三人情誼有多脆弱,後半夜的“躲貓貓大戰”徹底誅殺了三人之間比紙還脆弱的友情。

弗雷德深夜醒來,看見霍華德床上沒人,疑心頓起。

他懷疑霍華德去找自己的藏寶地了,

於是拿著槍出了帳篷,直奔自己的藏寶地,路遇霍華德,尷尬地說打哈哈過去了。

來到自己的藏寶地,小心翼翼地檢查

霍華德回到帳篷,鮑勃被吵醒,看到弗雷德床上沒人,鮑勃心裡也很擔心自己的藏寶地被人發現,藉口去找弗雷德,就拿著槍出去了。

兩人在外面沒碰著面,弗雷德先回到帳篷,看到鮑勃床上沒人,還是坐不住,決定拿著槍再出去看一下。

睡在一邊的霍華德嗤笑了兩人“守財奴”似的行為。看到這裡,我不禁啞然失笑,想起中國的寓言故事《窮人與富人》。

富人富得流油,但終日悶悶不樂,因為他擔心別人趁他睡著的時候來偷他的錢,只好整日整夜地守著自己的財富,而對面的窮人,窮的叮噹響,卻每天咧起大嘴笑,富人很羡慕窮人的快樂,於是將自己所有的錢拿出跟窮人交換快樂,窮人得到這一筆巨大的財富後,輪到他吃不好睡不香了,夜晚一點風吹草動,就用全身捂緊自己的財富,惶惶不可終日。

在該段中,三人之間微妙的關係通過俐落清楚的剪輯呈現出來,你防著我,我防著你,讓人在忍俊不禁的同時又備受啟發。這次之後,弗雷德逐漸反派化,利益殺死了他和鮑勃、霍華德的感情。

利益誅義

鮑勃下山採購,引起年輕的科迪的注意,鮑勃費勁心機地想要阻止他上山,但科迪仍然偷偷尾隨著鮑勃上了山。

三人的眼裡滿是警惕和挑釁,氣氛十分緊張,科迪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說了這麼一番合情合理、毫無邏輯漏洞的話。

說的另外三人一愣一愣的。

這一招“以退為進”又把三人唬住了。明明是科迪處於下風,他卻臉不紅心不跳地提出了下面的要求。

事實確實如此,但是弗雷德、鮑勃和霍華德三人不想科迪瓜分他們的金礦,正如霍華德所說“為了保護我們的利益我們什麼也做得出”,三人一番商量之後,決定拿槍幹掉這個入侵者。

正義和利益,永遠都不可能平衡于天平的兩端,如同“利益誅情”一樣,利益即將殺死正義,正當我這麼想的時候,情節再一次“出乎意料之外”,音樂激烈而衝突,科迪處於死亡的邊緣,不過強盜的出現讓科迪的生命延長了幾分鐘,不久四人在與強盜槍戰時,他死于強盜手下。

其實,我大膽猜測一下,導演這裡別有用心,因為霍華德由他父親飾演,霍華德在這裡面是唯一一個睿智善良的人,後面霍華德還救了一個小孩子,如果他在這裡殺了人,跟後面救人有一點矛盾。

所以導演就安排了強盜上山這一場戲,借強盜之手殺掉科迪,似乎科迪的存在是如此地無足輕重,但仔細一想,科迪加強了利益和正義的衝突性,讓三人面臨了一次考驗,特別是弗雷德,經過這次考驗後,更有勇氣去殺人了。

在這一片段中,情節安排怎一個“奇”字了得,當我們以為科迪會死的時候,他沒死,當我們以為科迪不會死的時候,他馬上死了,當我們以為弗雷德、鮑勃和霍華德與強盜有一場激烈的打鬥的時候,強盜卻嬉皮笑臉地演起了戲,試圖對三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當我們以為強盜和三人終於打的不可開支的時候,聯邦部隊趕來,強盜四散逃竄。仔細一想,導演要表現的是人性和利益的關係,所以,西部片常見的持槍格鬥的動作場面自然弱化了下來。這一段我再看十遍都不會膩。

利益誅心

該段是本片最最最精彩的高☆禁☆潮,戲劇衝突到達了頂端,我看的眼睛都沒眨一下。

三人挖到了足夠多的金礦,決定離開礦山,下山途中,霍華德救了印第安人的一個溺水不醒的孩子,印第安人要報答霍華德,霍華德不能推卻,於是,鮑勃和弗雷德答應霍華德帶著他的金砂到多倫多等他。

只剩下鮑勃和弗雷德兩人了,沒有第三個人來平衡,兩人很快就產生了矛盾。矛盾源于弗雷德的不滿。

接著弗雷德任性地將怒氣撒在鮑勃身上。

不滿的累積導致了弗雷德的貪婪—將霍華德的金砂據為己有,有了貪心的念頭,人所有的理智都將喪失,弗雷德陰險地大笑,笑的鮑勃不寒而慄。

接著,他把自己邪惡的想法告訴了鮑勃。

鮑勃還比較善良,馬上就呵斥了弗雷德。

弗雷德已經失去了理智,他告訴鮑勃,只要鮑勃一睡著,他馬上牽著所有的驢子跑路,於是,鮑勃為了保護自己和霍華德的財產,只好與弗雷德開始了一場“不睡覺比賽”,在這場比賽中,弗雷德屬於攻方,一開始處於劣勢—他的槍被鮑勃沒收了,他時刻想幹掉鮑勃,比如偷襲。

鮑勃處於守方,一方面,鮑勃的體力不及弗雷德,另一方面,善良的鮑勃不相信弗雷德會為了這些金砂而殺人,在幾天幾夜的對峙之後,他終於合上了困乏的雙眼。

弗雷德瞅准這個時機,變劣勢為優勢,把自己和鮑勃的槍搶過來, 並在小樹林給了鮑勃兩槍。

亨弗萊鮑嘉在這一段貢獻了教科書級別的演技,他把一個殺人犯的恐懼、後怕、自私、欺騙演活了,我們完全忘記了《卡薩布蘭卡》中那個把自己愛的人拱手相送的憂鬱、深沉的公子哥形象。

殺人之後感覺全身冰冷,並進行自我安慰。

開始勸服自己良心“良心無用”

火堆越燒越旺,良心也燒沒了。

第二天,一早起來,想起來自己昨天殺了人,很害怕,既想馬上逃跑,又怕屍體被人發現,於是不斷地說服自己。

聽到了一聲叫,以為是老虎把鮑勃屍體吃了,打算走過去看看。

走到半路上,心裡又矛盾起來。

於是返回,拉起驢子往山下走。走了沒幾秒,開始嘀咕。

但是又怕禿鷹吃屍體的時候引來被人的注意,於是拿著鏟鍬跑回去。

發現地上什麼也沒有。

先是害怕,到處叫喚鮑勃的名字,於是只好自欺欺人地以為被老虎吃了,最後仰天大笑。

笑容裡滿是心虛。

於是心安理得地離開。

通過亨弗萊鮑嘉精彩的演繹,我們看到了當一個人眼裡只有利益的時候會變得多麼可恨和可悲。不要說是陌生人,就連最親密的人也阻止不了他殺戮的本性,這個時候,弗雷德已經不能夠控制自己了,他就像一頭野獸一樣,沒有困乏,沒有疲倦,沒有人性。

利益和良心的對決,利益,完勝

然而, 按照套路,在我們被音樂和畫面迷惑到以為鮑勃死了的時候,鮑勃絕對不會死。雖然導演想要表達黃金對人的靈魂的腐蝕性,但是估計導演信奉基督教,正如我們老話所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殺了人的弗雷德在河邊而被強盜兩刀打死,而這群強盜不是我們常見的那種兇神惡煞級別的,而是幾個連黃金和沙子都分不清的矮小愚蠢的人,鮑勃受了兩槍沒死,而弗雷德被鈍刀打兩下就死了,兩人戲劇性的命運再次印證那句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一切都是那麼具有戲劇性,這部電影充滿了寓言色彩。強盜把黃金當做沙子全部倒了,大風將滿地金砂吹向礦山,在礦山艱苦勞作了十個月的鮑勃和霍華德什麼也沒得到,他們的結局和他們的開始一樣悲慘,不過反過來想,他們起碼擺脫了利益的束縛,不再是利益的奴隸。

《碧血金沙》是“美國電影協會20世紀百部佳片”和“IMDB250系列”上榜影片,豆瓣評分8.6,好於93%的淘金片,該片曾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和最佳劇本獎,但是由於上映年代久遠,熟知的人不多。但是經典永遠不會被人遺忘。

鮑勃被吵醒,看到弗雷德床上沒人,鮑勃心裡也很擔心自己的藏寶地被人發現,藉口去找弗雷德,就拿著槍出去了。

兩人在外面沒碰著面,弗雷德先回到帳篷,看到鮑勃床上沒人,還是坐不住,決定拿著槍再出去看一下。

睡在一邊的霍華德嗤笑了兩人“守財奴”似的行為。看到這裡,我不禁啞然失笑,想起中國的寓言故事《窮人與富人》。

富人富得流油,但終日悶悶不樂,因為他擔心別人趁他睡著的時候來偷他的錢,只好整日整夜地守著自己的財富,而對面的窮人,窮的叮噹響,卻每天咧起大嘴笑,富人很羡慕窮人的快樂,於是將自己所有的錢拿出跟窮人交換快樂,窮人得到這一筆巨大的財富後,輪到他吃不好睡不香了,夜晚一點風吹草動,就用全身捂緊自己的財富,惶惶不可終日。

在該段中,三人之間微妙的關係通過俐落清楚的剪輯呈現出來,你防著我,我防著你,讓人在忍俊不禁的同時又備受啟發。這次之後,弗雷德逐漸反派化,利益殺死了他和鮑勃、霍華德的感情。

利益誅義

鮑勃下山採購,引起年輕的科迪的注意,鮑勃費勁心機地想要阻止他上山,但科迪仍然偷偷尾隨著鮑勃上了山。

三人的眼裡滿是警惕和挑釁,氣氛十分緊張,科迪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說了這麼一番合情合理、毫無邏輯漏洞的話。

說的另外三人一愣一愣的。

這一招“以退為進”又把三人唬住了。明明是科迪處於下風,他卻臉不紅心不跳地提出了下面的要求。

事實確實如此,但是弗雷德、鮑勃和霍華德三人不想科迪瓜分他們的金礦,正如霍華德所說“為了保護我們的利益我們什麼也做得出”,三人一番商量之後,決定拿槍幹掉這個入侵者。

正義和利益,永遠都不可能平衡于天平的兩端,如同“利益誅情”一樣,利益即將殺死正義,正當我這麼想的時候,情節再一次“出乎意料之外”,音樂激烈而衝突,科迪處於死亡的邊緣,不過強盜的出現讓科迪的生命延長了幾分鐘,不久四人在與強盜槍戰時,他死于強盜手下。

其實,我大膽猜測一下,導演這裡別有用心,因為霍華德由他父親飾演,霍華德在這裡面是唯一一個睿智善良的人,後面霍華德還救了一個小孩子,如果他在這裡殺了人,跟後面救人有一點矛盾。

所以導演就安排了強盜上山這一場戲,借強盜之手殺掉科迪,似乎科迪的存在是如此地無足輕重,但仔細一想,科迪加強了利益和正義的衝突性,讓三人面臨了一次考驗,特別是弗雷德,經過這次考驗後,更有勇氣去殺人了。

在這一片段中,情節安排怎一個“奇”字了得,當我們以為科迪會死的時候,他沒死,當我們以為科迪不會死的時候,他馬上死了,當我們以為弗雷德、鮑勃和霍華德與強盜有一場激烈的打鬥的時候,強盜卻嬉皮笑臉地演起了戲,試圖對三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當我們以為強盜和三人終於打的不可開支的時候,聯邦部隊趕來,強盜四散逃竄。仔細一想,導演要表現的是人性和利益的關係,所以,西部片常見的持槍格鬥的動作場面自然弱化了下來。這一段我再看十遍都不會膩。

利益誅心

該段是本片最最最精彩的高☆禁☆潮,戲劇衝突到達了頂端,我看的眼睛都沒眨一下。

三人挖到了足夠多的金礦,決定離開礦山,下山途中,霍華德救了印第安人的一個溺水不醒的孩子,印第安人要報答霍華德,霍華德不能推卻,於是,鮑勃和弗雷德答應霍華德帶著他的金砂到多倫多等他。

只剩下鮑勃和弗雷德兩人了,沒有第三個人來平衡,兩人很快就產生了矛盾。矛盾源于弗雷德的不滿。

接著弗雷德任性地將怒氣撒在鮑勃身上。

不滿的累積導致了弗雷德的貪婪—將霍華德的金砂據為己有,有了貪心的念頭,人所有的理智都將喪失,弗雷德陰險地大笑,笑的鮑勃不寒而慄。

接著,他把自己邪惡的想法告訴了鮑勃。

鮑勃還比較善良,馬上就呵斥了弗雷德。

弗雷德已經失去了理智,他告訴鮑勃,只要鮑勃一睡著,他馬上牽著所有的驢子跑路,於是,鮑勃為了保護自己和霍華德的財產,只好與弗雷德開始了一場“不睡覺比賽”,在這場比賽中,弗雷德屬於攻方,一開始處於劣勢—他的槍被鮑勃沒收了,他時刻想幹掉鮑勃,比如偷襲。

鮑勃處於守方,一方面,鮑勃的體力不及弗雷德,另一方面,善良的鮑勃不相信弗雷德會為了這些金砂而殺人,在幾天幾夜的對峙之後,他終於合上了困乏的雙眼。

弗雷德瞅准這個時機,變劣勢為優勢,把自己和鮑勃的槍搶過來, 並在小樹林給了鮑勃兩槍。

亨弗萊鮑嘉在這一段貢獻了教科書級別的演技,他把一個殺人犯的恐懼、後怕、自私、欺騙演活了,我們完全忘記了《卡薩布蘭卡》中那個把自己愛的人拱手相送的憂鬱、深沉的公子哥形象。

殺人之後感覺全身冰冷,並進行自我安慰。

開始勸服自己良心“良心無用”

火堆越燒越旺,良心也燒沒了。

第二天,一早起來,想起來自己昨天殺了人,很害怕,既想馬上逃跑,又怕屍體被人發現,於是不斷地說服自己。

聽到了一聲叫,以為是老虎把鮑勃屍體吃了,打算走過去看看。

走到半路上,心裡又矛盾起來。

於是返回,拉起驢子往山下走。走了沒幾秒,開始嘀咕。

但是又怕禿鷹吃屍體的時候引來被人的注意,於是拿著鏟鍬跑回去。

發現地上什麼也沒有。

先是害怕,到處叫喚鮑勃的名字,於是只好自欺欺人地以為被老虎吃了,最後仰天大笑。

笑容裡滿是心虛。

於是心安理得地離開。

通過亨弗萊鮑嘉精彩的演繹,我們看到了當一個人眼裡只有利益的時候會變得多麼可恨和可悲。不要說是陌生人,就連最親密的人也阻止不了他殺戮的本性,這個時候,弗雷德已經不能夠控制自己了,他就像一頭野獸一樣,沒有困乏,沒有疲倦,沒有人性。

利益和良心的對決,利益,完勝

然而, 按照套路,在我們被音樂和畫面迷惑到以為鮑勃死了的時候,鮑勃絕對不會死。雖然導演想要表達黃金對人的靈魂的腐蝕性,但是估計導演信奉基督教,正如我們老話所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殺了人的弗雷德在河邊而被強盜兩刀打死,而這群強盜不是我們常見的那種兇神惡煞級別的,而是幾個連黃金和沙子都分不清的矮小愚蠢的人,鮑勃受了兩槍沒死,而弗雷德被鈍刀打兩下就死了,兩人戲劇性的命運再次印證那句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一切都是那麼具有戲劇性,這部電影充滿了寓言色彩。強盜把黃金當做沙子全部倒了,大風將滿地金砂吹向礦山,在礦山艱苦勞作了十個月的鮑勃和霍華德什麼也沒得到,他們的結局和他們的開始一樣悲慘,不過反過來想,他們起碼擺脫了利益的束縛,不再是利益的奴隸。

《碧血金沙》是“美國電影協會20世紀百部佳片”和“IMDB250系列”上榜影片,豆瓣評分8.6,好於93%的淘金片,該片曾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和最佳劇本獎,但是由於上映年代久遠,熟知的人不多。但是經典永遠不會被人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