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鄖西的“乞巧”習俗保留完好

鄖西是牛郎、織女約會的地方。牛郎、織女的故事在這裡流傳了千百年,

衍生出許多有趣的民間習俗。因為傳說中,織女的手藝極巧,能織出雲彩一般美麗的天衣。因此,為了使自己也能擁有織女一般的巧手,在少女之間,遂發展出了一種“乞巧”的習俗。乞巧的習俗大約早在漢代就已形成,只不過是後來才和牛郎、織女的故事相結合。漢代時,鄖西民間便開始向織女乞巧了。不但祈求心靈手巧,還祈求得到財富、早日有美滿甜蜜的婚姻和早得貴子。

鄖西有穿針引線“乞巧”的習俗。七月七這一天,鄖西婦女們都要穿針引線,做香包、繡球、鞋帽、枕頭、服裝掛飾等刺繡物品,大多送給准情郎或是心上人,誰做的快,誰就能得巧。鄖西地處偏僻,受外來文化影響較少,遠古民族文化積澱深厚,因此其刺繡藝術大量保留著原始風貌。鄖西的手工刺繡的一針一線,無不透著古拙質樸、濃郁粗獷的鄉土氣息,展示著巧奪天工的藝術創造力,

現在還流傳著繡花得巧一說。

鄖西有搽臉染甲“乞巧”的習俗。鄖西為何是出美女的地方?緣于 鄖西姑娘在七月七這天搽臉染甲。鄖西人家喜歡種植鳳仙花(指甲花),到了七月初七這一天, 這裡的婦女、姑娘都要採集各種鮮花,放在盛著水的銅盆裡,露置院中,第二天取來搽面,據說可使皮膚嬌嫩白淨,也有些則搗指甲花,取汁染“紅指甲”。不管是搽臉染甲都會得巧,

鄖西婦女們大多為了得巧,到了七月七這天晚上搗碎指甲花,再上些明凡放在指甲蓋上,外麵包上核桃樹葉,再用花錢纏住,第二天指甲就變紅了,而且很色澤紅豔,不易褪色。

鄖西有制做巧食“乞巧”的習俗。七夕節有吃巧食的風俗,巧食的內容有瓜果和各式各樣的麵點,各地風俗不一,鄖西以為麵點主,七月七這天,鄖西的人們都要用麵粉做些魚戲蓮、蝶戀花、福壽盤桃等寓意愛情的花饃或做點心、麻花、馬蹄酥等各種花鳥魚蟲樣的巧食,

陳列到庭院中的幾案上,好像要請天上的織女來品評。然後大家一面觀賞著遙遠的夜空,一面吃著各種巧食,這樣也會使女人變得靈巧。

七月七日,婦女們忙問乞巧,男子也沒閑著。俗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鄖西男人們在七夕這天都要祭拜魁星,

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魁星爺就是魁鬥星,廿八宿中的奎星,為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也魁星或魁首,鄖西人在酒桌上猜拳(劃拳)時最愛出的拳就是“五魁首”,祝願對方官運亨通或是事業發達。古代士子中狀元時稱“大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都是因為魁星主掌考運的緣故。

據說七夕的天河,還可預告當年收成,天河明顯,收成就好,糧價就低;天河灰暗,收成就不好,糧價就貴。鄖西有的地方在七夕這天還做“青苗會”,也是一種許願活動。

鄖西有的地方在七夕這天還做“青苗會”,也是一種許願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