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父親 龍川河邊的一株小草

———來自原閩粵贛邊老同志劉大夫女兒的回憶

閩西革命烈士陵園裡的蒼蒼翠翠依然挺拔,身姿傲立,守衛著虎嶺上的忠魂。往來駐足的人群中,卻不見了一對父女。曾經,劉鐘灣時常伴著父親來到陵園,一呆就是小半天,父親時不時會告訴她,同時也告訴自己,龍岩人民很了不起,很包容。我們來自潮州,

但是他們接納了我們,這裡就是我們的家。“父親經常來這,表達他對龍岩人民的敬意和謝意,即便是在他辭世那一年,也會讓我帶著他來。他愛這片土地,深深紮根這裡。父親曾出過一本詩文集,叫做《小草》,她不是高幹濃蔭的喬木,也不是鮮豔華麗的瓊花,她是龍川河邊的一株小草。說的是他的詩文集,也是說他自己,我的父親劉大夫。”

劉大夫,原名鐘聲,1916年生於廣東潮州潮安縣意溪鎮。

受進步思潮影響,又得當地共產黨人及友人的引導,他在青少年時期便積極投身當地的革命鬥爭和抗日救亡運動。在這些啟蒙者中,鐘騫在後來經常被劉大夫提及,在他的詩文中,有不少是為悼念鐘騫而作:

“袒胸露臂樹紅旗,瀝膽披肝志不移。鵬舉壯懷最激烈,《前驅》抗敵敢堅持。‘思親淚盡韓江水,報黨心悲命似絲’。不愧書生一鐵骨,口碑傳誦兩行詩。”

“英靈遙,夢裡瞧,瑰瑋風流猶舊標,

慷慨鞭魔妖;拋柔貂,戴鬥筲,揮旗呐喊揚眉梢,閩粵一佼佼!”

……

閩粵佼佼兩代情

劉大夫和鐘騫是堂兄弟。但最初,二人只是點頭之交。“初始,兩人彼此並不瞭解。在父親看來,鐘騫是貴公子,他自己則是窮光蛋,有點道不同不相為謀的誤解。後來發生了一件事,事後兩人便漸漸處得比親兄弟還親。”劉大夫的二女兒劉鐘灣回憶到,當時正臨近春節,在泰國謀生的父親的兄長寄了一些錢回來。

數日後,兄長的一位朋友前來找父親,因他家房子失火,特尋求幫助,父親二話沒說予以接濟。此事後來被鐘騫知曉,他當即找到父親,表示要和他永遠做好朋友。自此,兩人不論寒暑,不分晝夜,同食同宿,幾乎天天泡在一起。“鐘騫那時是潮汕金山中學的高材生,受進步老師影響,他的思想日趨進步,開始關心國家大事,研究社會科學。據父親回憶,那時的鐘騫會拿高爾基、魯迅的作品給我父親,
也會給我父親看馬克思、艾思奇的哲學著作。所以,父親把鐘騫看成是自己革命的啟蒙者之一。”

“考入中山大學後,鐘騫的愛國情結與日俱增,這種變化連帶著影響了父親。1935年暑期,鐘騫放假回到潮安,與父親幹了一件大事。父親買了鋼板、蠟紙、白報紙、油墨等物,由鐘騫用鋼板刻傳單,內容大意為:國難方殷,必須同赴國難,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印好傳單後,他們將傳單郵寄給各商店、機關、團體、學校。每至三更半夜,二人又將傳單帶至街頭散發,並書寫抗日標語。”此舉令當地國民黨當局大為光火,細查下便懷疑到了劉大夫和鐘騫身上,遂下令通緝。不得已,劉大夫前往上海,鐘騫則去了廣州。兩人的別後重逢,已是在“西安事變”之後的潮安縣城,此後,兩人在潮安縣城有過短暫共事。1939年下半年,鐘騫前往福建工作,後因積勞成疾於1944年5月31日病逝。翌年,中共閩粵邊臨委追認他為模範黨員。1946年6月,閩南特委將王濤支隊第四大隊命名為“鐘騫支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福建省人民政府追認鐘騫為革命烈士。

“鐘騫病逝時,父親正隱蔽在饒平縣啟新學校。當時,李碧山寫了一封信給父親,在信中,他將鐘騫病逝的消息告知父親。因知道父親和鐘騫的關係,李碧山極力安慰父親,可父親又怎能忍住心中的悲痛呢?那一夜,父親的枕頭被淚水浸了個通透。”

“父親和鐘騫的感情後來以另一種形式持續著。他長期接濟鐘騫的母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父親只要一發工資,都會匯款給她,忙的時候,就讓我們兄弟姐妹去,一直到鐘母逝世。鐘母逝世前給父親寫了一封信,提到將他們家的房子留給我父親,還捎了兩袋花生,中間藏了一枚戒指。戒指,是鐘母留給父親的念想,被父親留了下來,但房子,父親拒絕了。我所知道的,很少有人能夠這樣和朋友交往,父親做到了,他和鐘騫的感情,非常深。”

莫逆于心一世友,閩粵佼佼兩代情。

潮汕地風起雲湧

1937年2月,劉大夫加入中國共產黨。6月,他參與組織發起“汕頭青年救亡同志會”,8月13日該組織成立,劉大夫擔任總務、支書等職。翌年1月,該組織改名為“汕頭青年抗敵同志會”

父親買了鋼板、蠟紙、白報紙、油墨等物,由鐘騫用鋼板刻傳單,內容大意為:國難方殷,必須同赴國難,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印好傳單後,他們將傳單郵寄給各商店、機關、團體、學校。每至三更半夜,二人又將傳單帶至街頭散發,並書寫抗日標語。”此舉令當地國民黨當局大為光火,細查下便懷疑到了劉大夫和鐘騫身上,遂下令通緝。不得已,劉大夫前往上海,鐘騫則去了廣州。兩人的別後重逢,已是在“西安事變”之後的潮安縣城,此後,兩人在潮安縣城有過短暫共事。1939年下半年,鐘騫前往福建工作,後因積勞成疾於1944年5月31日病逝。翌年,中共閩粵邊臨委追認他為模範黨員。1946年6月,閩南特委將王濤支隊第四大隊命名為“鐘騫支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福建省人民政府追認鐘騫為革命烈士。

“鐘騫病逝時,父親正隱蔽在饒平縣啟新學校。當時,李碧山寫了一封信給父親,在信中,他將鐘騫病逝的消息告知父親。因知道父親和鐘騫的關係,李碧山極力安慰父親,可父親又怎能忍住心中的悲痛呢?那一夜,父親的枕頭被淚水浸了個通透。”

“父親和鐘騫的感情後來以另一種形式持續著。他長期接濟鐘騫的母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父親只要一發工資,都會匯款給她,忙的時候,就讓我們兄弟姐妹去,一直到鐘母逝世。鐘母逝世前給父親寫了一封信,提到將他們家的房子留給我父親,還捎了兩袋花生,中間藏了一枚戒指。戒指,是鐘母留給父親的念想,被父親留了下來,但房子,父親拒絕了。我所知道的,很少有人能夠這樣和朋友交往,父親做到了,他和鐘騫的感情,非常深。”

莫逆于心一世友,閩粵佼佼兩代情。

潮汕地風起雲湧

1937年2月,劉大夫加入中國共產黨。6月,他參與組織發起“汕頭青年救亡同志會”,8月13日該組織成立,劉大夫擔任總務、支書等職。翌年1月,該組織改名為“汕頭青年抗敵同志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