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4S店的銷售員為何說:買車最好買低配的?

我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看中了日產騏達的車,於是在多家4S店開始了看車歷程,騏達的高配版和次高配版差了十多項功能,但是價格只差了一萬多點兒。於是我果斷要高配版的可是幾個4S店的銷售員口徑像統一了似的都說次高配的性價比最高,

在我的堅持下他們很不情願的為我辦理了高配版購車手續。

買車到底是低配好還是高配好,我來理智給大家分析一波,看完你們就會有清晰的判斷了。

先說第一種情況,“我看上一輛車/一個型號,不知道買這輛車的低配還是高配”。

這種情況其實答案就很明瞭了。能很好地滿足你的需求,使你以後不會因為沒有選購更高配置而後悔的前提下,

盡可能選擇低配。

舉個栗子,我買車是為了代步,主要在都市開。比如我喜歡昂克賽拉,那麼在2.0的落地價比1.5落地價貴1/4的前提下,我沒有特別的必要選擇2.0。如果我的城市道路寬闊,交通不擁堵,我常常跑高速,我又喜歡開車,誒,那我能上2.0一定會上,否則以後可能後悔,對吧?

再舉個栗子,同排量裡,也有簡配版和高配,我怎麼選擇呢?還是依照這個原理。比如說,我喜歡皮質座椅,那就選有皮質座椅的那個最低的檔次。如果我想內飾特別豪華,功能按鈕多看著高檔,可以選擇最高配,但一定要想清楚,這些功能真的用得上嗎?還是為了滿足虛榮心或者受別的奇怪的理論影響?

第二種情況:“我的預算在xx萬,這個價位裡,有幾款不同品牌/型號的車可供我選擇,一些車型是低配版,一些是高配,我該怎麼選擇?”

依然是這個定理,在滿足自己需求的情況下,盡可能選擇低配的版本。但是這裡就會很模糊,因為相對於第一種情況,很多人是很難分清自己的真實需求的,

也容易在選車的過程中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家人、朋友、銷售員、論壇等等)

那怎麼辦呢?多試車。多去看車,試駕,實際體驗。只有在經歷這個過程,內心才會逐漸有清晰的答案。

許多人內心其實是會有對某個車型特別的偏好的,只是自己不清楚或者不堅定。試車才是真正讓你找到答案的方法。外界的各種因素(家人朋友銷售員論壇)會對你有干擾,同時也會讓你瞭解一些車型潛在的優勢和劣勢。

這時候,通過試車,如果有這麼一輛車,不管它的缺陷和問題再多,你都能接受;別的車再怎麼好,有各種各樣的優勢,你還是會猶豫,答案就出來了——那輛讓你心心念念的車,就是你要買的車,遵從自己的內心。因為別的車,不管在別人看來多優秀,你卻一定會後悔。

當然,上述情況說的是主要為自己買車的情況下怎麼選。如果你買車主要是供全家使用,經常要拉家人,可以適當買高一點的配置。如果主要是自己開,在滿足自己需求的情況下,儘量選擇低配是比較好的選擇。

如果20年前讓我回答這個問題,我會持肯定態度,但現在,就不一定了。

原因很簡單,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我早期買車,一心希望少花錢,多辦事,買車自然買入門級。可實際上,多花些錢,多得到一些配置,不是什麼壞事。比如,有些入門級車沒有倒車雷達,沒有倒車視頻,沒有後視鏡加熱,雖然也別不是不能克服,但對於安全來說,有肯定比沒有好。至於天窗,座椅加熱,後視鏡自動折疊等享受級的配置來說,有也比沒有好,當然,前提是花得起那個錢。

廠家自然希望大家都買高配車,因為利潤可能更大些,但如果僅僅因為不希望廠家賺自己的錢,就不買高配車,未免有些滑稽。製造與銷售,就是為了盈利,這是一個社會經濟迴圈的組成部分,那種只希望賺錢不希望自己的錢被別人賺的心態,恐怕只適合昔日的農耕社會,自給自足,與現在這個社會格格不入。因為經濟的本質是迴圈。

多花錢,廠家與商家確實多賺了錢,但同時你也得到了更多的享受。

自己加裝確實可以,有時候恐怕也能節省一些花費,但這種做法未必適合所有購車人。

事實上,我現在的觀點是,不見得所有車都是低配不好,也不見得所有車都是低配最划算。因為每款車配置情況不同,最好研究一下這款車的配置表,以自己需求和經濟能力為導向,進行選擇。

經常要拉家人,可以適當買高一點的配置。如果主要是自己開,在滿足自己需求的情況下,儘量選擇低配是比較好的選擇。

如果20年前讓我回答這個問題,我會持肯定態度,但現在,就不一定了。

原因很簡單,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我早期買車,一心希望少花錢,多辦事,買車自然買入門級。可實際上,多花些錢,多得到一些配置,不是什麼壞事。比如,有些入門級車沒有倒車雷達,沒有倒車視頻,沒有後視鏡加熱,雖然也別不是不能克服,但對於安全來說,有肯定比沒有好。至於天窗,座椅加熱,後視鏡自動折疊等享受級的配置來說,有也比沒有好,當然,前提是花得起那個錢。

廠家自然希望大家都買高配車,因為利潤可能更大些,但如果僅僅因為不希望廠家賺自己的錢,就不買高配車,未免有些滑稽。製造與銷售,就是為了盈利,這是一個社會經濟迴圈的組成部分,那種只希望賺錢不希望自己的錢被別人賺的心態,恐怕只適合昔日的農耕社會,自給自足,與現在這個社會格格不入。因為經濟的本質是迴圈。

多花錢,廠家與商家確實多賺了錢,但同時你也得到了更多的享受。

自己加裝確實可以,有時候恐怕也能節省一些花費,但這種做法未必適合所有購車人。

事實上,我現在的觀點是,不見得所有車都是低配不好,也不見得所有車都是低配最划算。因為每款車配置情況不同,最好研究一下這款車的配置表,以自己需求和經濟能力為導向,進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