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雲南最好吃的23只雞,你最喜歡哪一隻?

雲南少數民族眾多,各民族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構成了比較有特色的菜系。當然,對於同一種食材,由於地域文化的差別,雲南人的製作方法就各有千秋,比如說:雞。

先從玉溪出發,

那就不得不提

玉溪最有脾氣的一道菜

鴻源醬油雞

雞煮到八九成熟斬成條塊,分層次“復原”雞形,碼放到用鮮檸檬片、紅彩椒拼花的瓷盤中,澆上玉溪通海醬油,放入花椒、鹽、幹辣子、蒜末、薑末。然後在鍋中倒入精煉油燒至七成熱時,把油熗入裝有雞肉花椒、幹椒、蒜末、薑末、醬油等調料的盤中,雞肉上的幹紅椒立馬熗成烏金色,飄出一股奇香。

刺桐關麻辣雞

麻辣雞是以花椒、辣椒等20多種香料為主,佐以土豆、芹菜、蒜苗、魔芋等等煮食的雞肉,特點是麻辣鮮香,適合人多的時候一起享受。

峨山舂雞

把整只的土雞煮好,

剔掉骨切成塊。然後將鹽巴、油辣子、花椒、麵醬、胡椒等佐料撒在切好的雞肉上,一起放進石臼裡,用烏黑堅實不掉屑的香椿木杵,將雞肉舂爛。在舂的同時,雞肉和各種佐料的味道得到充分的融合……鮮香漫起,絲絲縷縷地鑽進鼻孔,讓人禁不住垂涎。

建水汽鍋雞

作為雲南最傳統的一道菜,以建水汽鍋最為正宗。滇南建水特製的汽鍋,烹飪的時候在汽鍋下面放一個盛有很多水的鍋,然後把雞塊放入汽鍋內,一丁點兒水都不加,完全由蒸汽將從烹熟,裡面的湯汁為蒸湯凝成,保持了原汁原味,雞肉香嫩,雞湯清鮮。

竹蓀天麻燉雞

天麻燉雞,昭通當地的吃法,因昭通盛產天麻,用於燉雞,能養血熄風,可治療血虛肝風內動的頭痛、眩暈,再輔以竹蓀,竹蓀是雲南野生菌的一種,因長相優美,被人們稱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菌中皇后”,它營養豐富,香味濃郁,自古就列入“草八珍”之一。竹蓀爽脆,雞肉鮮美,完美結合真是妙不可言。

彌勒鹵雞

煮、炸、燒、烤等雞肉的烹飪過程可謂各有不同,但在彌勒人的舌尖上,惟有“色豔、味香、肉筋和耐嚼”的鹵雞,最具地域飲食文化特色,常伴米線一起出售,就是彌勒有名的鹵雞米線。

麗江火塘雞

來馬幫菜吃飯,必定要吃的一道菜就是火塘土雞。這種土雞是真正意義上的土雞,是和總的500畝山林裡放養的、“雞齡”接近或超過1年的母雞,用木炭燉煨而成。喝一口雞湯,能讓你回味三天呢。而當地山間的枸杞尖、野生松茸等新鮮素菜,常常被作為火塘雞的配菜。

香格里拉尼西土鍋雞

尼西土鍋雞,一定要用尼西土陶燉制而成,不需要高超的烹飪手藝,原汁原味,營養豐富,這就是尼西土鍋雞精髓所在。用尼西土鍋燉出的藏香雞湯色澤金黃,濃香撲鼻,鮮香味美。品嘗過這種滋味的人只怕今生難以忘懷。

永平壯涼雞

壯涼雞是雲南永平縣回族風味名菜,瘦肉紅似櫻桃,肥肉潔白如雪,質嫩香醇,臘味鮮美。製作壯涼雞時雞的宰殺十分重要,需要兩個人合作,不讓血液倒回保持雞肉潔白。

西雙版納鬼雞

這道菜來源於雲南西雙版納傣族當地民族危殺雞祭鬼的習俗,菜名聽起來詭異,味道卻是好極了!火紅的辣椒,味道濃重的大蒜,加上富有柔韌感的稚嫩雞絲,使這道菜的色彩猶如夜晚霓虹燈般繽紛,而其濃郁香辣的地方風味更是讓夏日昏睡的味蕾馬上醒神。

哈尼蘸水雞

哈尼族哈尼蘸水雞,是把土烏雞煮熟後晾冷斬塊裝盤。而蘸雞的汁水挺有特點,是勾了一點煮雞原湯在碟裡,加入鹽、味精、紅小米椒碎、大香菜碎、魚蓼碎、姜米和蔥花先拌勻,再放入煮熟的雞肝片和雞胗片,最後還要把切成塊的白水雞蛋加進去,一碗五彩斑斕、口味清鮮、辣味濃厚的蘸水就這麼做出來了。

傣族香茅草烤雞

把宰好的雞洗淨,放在火炭上烘烤至六成熟,然後把肉剔下來,用舂鹽棒捶軟,捶碎。用事先準備好的香料塞進雞肉內,用洗淨的香茅草捆住,用竹片夾起來,放在火炭上烘烤。肉烤熟後,再抹上豬油繼續烘烤幾分鐘,去掉香茅草就可以吃了。這種菜肴香辣可口,味道鮮美,頗受歡迎。

大理木瓜雞

大理州雲龍縣一帶,用其盛產的酸香可口的木瓜燒雞來防病治病補身,也用來招待遠方來客,為客人消疲解乏,強筋健胃。木瓜雞,湯、肉酸香,味清純,毫無油膩之感,食後令你胃口大開,通體舒坦。

怒江漆油雞

漆油雞是生活在怒江峽谷的傈僳族喜愛的傳統食品。逢年過節或遠方的朋友到來,傈僳人都會做上這道菜來慶賀佳節、招待貴賓。漆油是很有地方特色的調料,有種獨特的味道。好的漆油顏色發深棕色,一般的是土黃色。

哈尼竹筒雞

竹筒雞,雲南哈尼族的傳統名吃。利用竹筒烹飪,歷史久遠。雲南哈尼族的竹筒雞既有雞肉之鮮甜,又有青竹之清香,滋嫩軟糯,制法獨特,古老樸實。

沾益辣子雞

沾益辣子雞是滇菜的代表作,也是曲靖沾益的宣傳名片,它的製作工藝有百年歷史,因其選料精殊挑剔、製作道序複雜、味道辣香爽口而名震四海。較具代表性的是龔氏辣子雞。

文山岜夯雞

岜夯雞,是文山州廣南縣壯族獨有的一道獨具風味的傳統美味菜肴,被稱之為“雲南一絕”。岜夯雞,以香甜、鮮美和奇特的酸味為特色,油而不膩,開胃,易消化,添食欲,老少皆宜。

屏邊白河涼雞

白河涼雞是雲南省紅河州知名美食,此菜因來自屏邊縣白河鄉的白河橋而得名白河涼雞,是當地宴席必備佳餚,席中上品,深為群眾喜愛,白河涼雞味道鮮辣可口、肉質滑嫩細膩,口感極佳,令人回味無窮。近年白河涼雞名聲享譽全省上下。

騰沖罎子雞

罎子雞是雲南騰沖著名的漢族小吃,源於明末,興于清初,相傳與明朝末代皇帝永曆皇帝有關。由瓷壇(或特製砂鍋)燜制工藝和神秘的宮中藥物融合騰沖當地原材料配製而成。其色金黃玉潤,晶亮養眼,其色純正持久,不悶不膩,入口細品,皮脆肉嫩骨酥,滿口溢香。罎子雞還因為中藥秘方的鹵制,有活血舒筋之功效。

猛海烤雞

這是一種西雙版納猛海縣特有的傣雞,體型較小,每只雞體重不到一斤,肉嫩味好,特別經有經驗的師傅一加工,再配上特有的粉狀調料,那味道更不一般。烤雞肉質鮮嫩,輕輕便可撕下。

河口剁雞生

將雞宰殺、脫毛、剖肚取出肚雜內臟洗淨後,剔出雞胸肉,砍下雞頭和雞大腿(帶腳),用雞脖子、雞脊樑骨及雞身上的其它骨頭,連皮帶少量肉和骨頭一起剁碎成肉沫狀,再將小米辣、生薑等配料剁碎,在鍋內放入適量油鹽後,用猛火爆炒,炒制水分即將幹時香味溢出即可出鍋食用。此外,可以根據各自的喜好,有的放香菜(切碎)拌炒,有的放紫蘇葉(切碎)拌炒,有的放香茅草(切碎)拌炒。

佤族雞肉爛飯

雞肉爛飯,佤族語稱“布安納亞”,是佤族菜譜中最著名的一道菜,也是佤族待客的上等佳餚,因其比稀粥要稠一些,有經過加工的雞肉混合,故俗稱雞肉爛飯。,別看看上去好像賣相不太好,但是真的很想香啊。

永平黃燜雞

永平黃燜雞剛在古道驛站的餐桌上出現,便以其色鮮味佳,香氣撲鼻,油而不膩,味道獨特,烹製快捷而受到官員驛使和商賈旅人的交口讚譽。並且迅速隨著古道的走向而逐步普及,最終成為博南古道沿線的眾多馬店驛站用來招待過往客商和官員驛使的首選名菜。土豆切小塊或是長條,和雞一起放鍋裡爆炒,然後放大料一起加水燜,把湯汁收幹後再小炒一會,把油汁炒出來就可以上桌了,這樣做出來的雞和土豆都極入味,香氣撲鼻。

說了那麼多

這些雞肉你都吃過了沒?

如果你有更好的推薦

快快來給我們留言吧!

麗江火塘雞

來馬幫菜吃飯,必定要吃的一道菜就是火塘土雞。這種土雞是真正意義上的土雞,是和總的500畝山林裡放養的、“雞齡”接近或超過1年的母雞,用木炭燉煨而成。喝一口雞湯,能讓你回味三天呢。而當地山間的枸杞尖、野生松茸等新鮮素菜,常常被作為火塘雞的配菜。

香格里拉尼西土鍋雞

尼西土鍋雞,一定要用尼西土陶燉制而成,不需要高超的烹飪手藝,原汁原味,營養豐富,這就是尼西土鍋雞精髓所在。用尼西土鍋燉出的藏香雞湯色澤金黃,濃香撲鼻,鮮香味美。品嘗過這種滋味的人只怕今生難以忘懷。

永平壯涼雞

壯涼雞是雲南永平縣回族風味名菜,瘦肉紅似櫻桃,肥肉潔白如雪,質嫩香醇,臘味鮮美。製作壯涼雞時雞的宰殺十分重要,需要兩個人合作,不讓血液倒回保持雞肉潔白。

西雙版納鬼雞

這道菜來源於雲南西雙版納傣族當地民族危殺雞祭鬼的習俗,菜名聽起來詭異,味道卻是好極了!火紅的辣椒,味道濃重的大蒜,加上富有柔韌感的稚嫩雞絲,使這道菜的色彩猶如夜晚霓虹燈般繽紛,而其濃郁香辣的地方風味更是讓夏日昏睡的味蕾馬上醒神。

哈尼蘸水雞

哈尼族哈尼蘸水雞,是把土烏雞煮熟後晾冷斬塊裝盤。而蘸雞的汁水挺有特點,是勾了一點煮雞原湯在碟裡,加入鹽、味精、紅小米椒碎、大香菜碎、魚蓼碎、姜米和蔥花先拌勻,再放入煮熟的雞肝片和雞胗片,最後還要把切成塊的白水雞蛋加進去,一碗五彩斑斕、口味清鮮、辣味濃厚的蘸水就這麼做出來了。

傣族香茅草烤雞

把宰好的雞洗淨,放在火炭上烘烤至六成熟,然後把肉剔下來,用舂鹽棒捶軟,捶碎。用事先準備好的香料塞進雞肉內,用洗淨的香茅草捆住,用竹片夾起來,放在火炭上烘烤。肉烤熟後,再抹上豬油繼續烘烤幾分鐘,去掉香茅草就可以吃了。這種菜肴香辣可口,味道鮮美,頗受歡迎。

大理木瓜雞

大理州雲龍縣一帶,用其盛產的酸香可口的木瓜燒雞來防病治病補身,也用來招待遠方來客,為客人消疲解乏,強筋健胃。木瓜雞,湯、肉酸香,味清純,毫無油膩之感,食後令你胃口大開,通體舒坦。

怒江漆油雞

漆油雞是生活在怒江峽谷的傈僳族喜愛的傳統食品。逢年過節或遠方的朋友到來,傈僳人都會做上這道菜來慶賀佳節、招待貴賓。漆油是很有地方特色的調料,有種獨特的味道。好的漆油顏色發深棕色,一般的是土黃色。

哈尼竹筒雞

竹筒雞,雲南哈尼族的傳統名吃。利用竹筒烹飪,歷史久遠。雲南哈尼族的竹筒雞既有雞肉之鮮甜,又有青竹之清香,滋嫩軟糯,制法獨特,古老樸實。

沾益辣子雞

沾益辣子雞是滇菜的代表作,也是曲靖沾益的宣傳名片,它的製作工藝有百年歷史,因其選料精殊挑剔、製作道序複雜、味道辣香爽口而名震四海。較具代表性的是龔氏辣子雞。

文山岜夯雞

岜夯雞,是文山州廣南縣壯族獨有的一道獨具風味的傳統美味菜肴,被稱之為“雲南一絕”。岜夯雞,以香甜、鮮美和奇特的酸味為特色,油而不膩,開胃,易消化,添食欲,老少皆宜。

屏邊白河涼雞

白河涼雞是雲南省紅河州知名美食,此菜因來自屏邊縣白河鄉的白河橋而得名白河涼雞,是當地宴席必備佳餚,席中上品,深為群眾喜愛,白河涼雞味道鮮辣可口、肉質滑嫩細膩,口感極佳,令人回味無窮。近年白河涼雞名聲享譽全省上下。

騰沖罎子雞

罎子雞是雲南騰沖著名的漢族小吃,源於明末,興于清初,相傳與明朝末代皇帝永曆皇帝有關。由瓷壇(或特製砂鍋)燜制工藝和神秘的宮中藥物融合騰沖當地原材料配製而成。其色金黃玉潤,晶亮養眼,其色純正持久,不悶不膩,入口細品,皮脆肉嫩骨酥,滿口溢香。罎子雞還因為中藥秘方的鹵制,有活血舒筋之功效。

猛海烤雞

這是一種西雙版納猛海縣特有的傣雞,體型較小,每只雞體重不到一斤,肉嫩味好,特別經有經驗的師傅一加工,再配上特有的粉狀調料,那味道更不一般。烤雞肉質鮮嫩,輕輕便可撕下。

河口剁雞生

將雞宰殺、脫毛、剖肚取出肚雜內臟洗淨後,剔出雞胸肉,砍下雞頭和雞大腿(帶腳),用雞脖子、雞脊樑骨及雞身上的其它骨頭,連皮帶少量肉和骨頭一起剁碎成肉沫狀,再將小米辣、生薑等配料剁碎,在鍋內放入適量油鹽後,用猛火爆炒,炒制水分即將幹時香味溢出即可出鍋食用。此外,可以根據各自的喜好,有的放香菜(切碎)拌炒,有的放紫蘇葉(切碎)拌炒,有的放香茅草(切碎)拌炒。

佤族雞肉爛飯

雞肉爛飯,佤族語稱“布安納亞”,是佤族菜譜中最著名的一道菜,也是佤族待客的上等佳餚,因其比稀粥要稠一些,有經過加工的雞肉混合,故俗稱雞肉爛飯。,別看看上去好像賣相不太好,但是真的很想香啊。

永平黃燜雞

永平黃燜雞剛在古道驛站的餐桌上出現,便以其色鮮味佳,香氣撲鼻,油而不膩,味道獨特,烹製快捷而受到官員驛使和商賈旅人的交口讚譽。並且迅速隨著古道的走向而逐步普及,最終成為博南古道沿線的眾多馬店驛站用來招待過往客商和官員驛使的首選名菜。土豆切小塊或是長條,和雞一起放鍋裡爆炒,然後放大料一起加水燜,把湯汁收幹後再小炒一會,把油汁炒出來就可以上桌了,這樣做出來的雞和土豆都極入味,香氣撲鼻。

說了那麼多

這些雞肉你都吃過了沒?

如果你有更好的推薦

快快來給我們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