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岳母的臨終祝福(清明思親)

文/青慶 余芳

老伴的家鄉,有一個風俗習慣,女子結婚懷孕後,都要做一罐米酒,用罎子封存起來,直到孩子出生時,才挖出來開壇,放到鍋裡熬煮。吃時放上紅糖,叫吃“月子酒”。那米酒用糯米做成,

配以當地特殊的佐料,用當地民間流傳的特殊工藝釀制而成,營養豐富,具有補虛益脾之功效。

老伴的家鄉有個古老的鄉俗,男女在長大成人後,到了婚嫁年齡,在相親、訂婚儀式上的第一件事是吃米酒,這吃米酒有個講究,相親時,女方父母如果對來相親的男方不滿意,就會用眼神示意親友,讓親友用米酒灌醉男方,讓男方出醜,然後找茬推掉婚事。這時候,還要看妹子的意思,

妹子如果對男方不滿意,用眼神示意後,眾親友便會想法設法把男娃灌醉,如果女家妹子對男娃滿意,即使女家主人暗中發出信號,眾親友用眼神徵詢女家妹子後,得到妹子制止的眼神,誰也不去當那個惡人。

在男女訂婚儀式上,吃米酒更是莊重而浪漫。

老伴的家鄉,稱男女相親訂婚為“燒香”,“燒香”分“燒大香”和“燒小香”。和北方的相親、過禮差不多。只是儀式上有些民族的特殊鄉俗。“燒大香”時,准丈母娘(男方由准婆母)當著眾親友的面,開壇挖出來放糖熬煮,煮成後,由准丈母娘親自盛一碗親手端給准女婿,准女婿接過來當眾親友喝一口,眾人才敢喝其他的,准女婿不喝,誰也不敢動嘴喝,准女婿只要動嘴喝一口,
立即會風掃殘雲,米酒一掃而光。當然,這裡面有一些當地民族風俗儀式,丈母娘端酒和准女婿接酒都要說一些話以示吉祥。

可是,我的這碗酒卻由於地域關係,演繹出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作為文學青年,靠著廣種薄收換取一點心理上的虛榮。

不知怎麼歪逮正著,在《中國青年報》發了一個不到八百字的小散文。可是就是這個小散文,成就了我一生感到非常滿意的婚姻。那時我已二十八歲,進入大齡青年,成天寫詩作文,家裡又窮,每天寫文章,只見退稿不見發稿,想成個家非常困難。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有一篇《書癡》,裡面的書癡說過這樣幾句話:“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黍,書中自有顏如玉……”這話一點不假,
那篇小短文發出後,收到全國各地文友的來信,其中有一個南方女孩,自稱叫餘芳,愛好文學,苗族,四川酉陽縣人嘛,這裡的鄉俗……”可我那時聽不懂,無論怎麼讓,我就是不喝。在推讓中,我弄得滿頭大汗,余芳的母親急得滿頭大汗。這時,余芳母親臉色刷地一變,把碗往餘芳手裡一塞:“趕緊整走,這樣的客我難招待!”餘芳接過來,遞給我讓我喝,那我也不喝。餘芳見我很執拗把碗放在我身邊,對親友說:“他不活(喝),你們大家都活(喝)罷。”很快,風掃殘雲,一鼎鍋“毒藥”被餘家的親友喝個精光。這時,我才知道,那東西一定好喝,想喝一點嘗嘗,但剛才拗著不喝,又抹不開面子,於是依然端著架子坐在那裡。余芳的母親這時站在院裡生氣,餘芳跑出去勸母親,余芳的親友也都跑出去勸說:“莫生氣嘛,外鄉人不懂鄉須(俗)……”

我見屋裡沒人,悄悄端起來嘗了一下:啊!世界上竟有如此美妙的東西……我一仰脖一碗米酒喝了個乾乾淨淨。還想再喝,鼎鍋裡哪有半滴米酒的影子……丈母娘為女兒出嫁準備的米酒竟在這樣一種狀態下,演繹了一個滑稽的故事……

在我要領著餘芳北上的日子裡,岳母的臉,始終不開晴,一看見我,那濃濃的黑雲暴雨會立即下下來,看得出,岳母一直隱忍著,餘芳一直對我傾心,岳母看得出來。我一直擔心岳母會在關鍵時刻向我提出苛刻條件,可岳母自始至終沒有向我提一個字的條件。那時,我最擔心的是岳母向我提錢,那是我最不能辦到的軟肋。

岳母沒有向我提關於錢的事,也沒有向我提其他條件,直到我領著余芳上路時也沒提。唯一的條件,岳母要求,我們領了結婚證再走。

記得,我們上路的那天,天下起雨來,岳母打發余芳的弟弟送我們到車站,家裡只有一把傘,余芳的弟弟出去借了一把,岳母看到我沒有傘,又出去借了一把交給我說:“等買一把還給人家。”我的心頭一熱,不由自主地喊了一聲:“媽……”這是我到餘芳家一直不好意思喊出來的字。

岳父站在門外,眼睛裡流著兩行淚,望著我們想說什麼,張了張嘴,沒有說出來,用手擦了下眼睛,向我們揮揮手,餘芳突然跑回去抱住父親的脖子喊了聲:“爹……”淚水從餘芳眼裡流出來,這時,我的心裡一陣好難受。岳父用手拍了拍女兒的頭髮:“走吧,記得到了地頭來信……”余芳一步三回頭地望著爹。

大約走了二裡多路,余芳的弟弟一回頭,發現岳母頂著大雨一直跟在我們後面,餘芳見跑回去抱住母親,娘兒倆哭成淚人。岳母一直擔心著女兒上當受騙。

十幾年後,岳母岳父到東北,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說起這件事,岳母說:“你們走後我幾天吃不進飯,幾天沒合眼……”特別聽我說我怕被餘家藥死,岳母:“嗯——呀!怪不得砍腦殼的能把我女兒騙到手,鬼心眼子多的很……”說完,一家人哈哈大笑。

岳母去世的時候七十三歲,我由於為了照顧家,沒有去南方為岳母奔喪,岳母臨死的時候拉著餘芳的手說:“維雨是個孝順的好孩子,你也是個孝順的好女兒,你們家以後日子越過越好哈……”就這樣拉著餘芳的手,娘兒倆說著話,咽下最後一口氣……

岳母去世後,我和老伴一直在大腦皮層裡印刻著,老人臨終之際留給我們的祝福,那是對我們婚姻的認可,也是對我們未來的展望……

因為,老人對我們的婚姻,一直是持有看法的。

【作者】

青慶,本名崔維雨,樺甸市紅石鎮白山平崗村農民,63歲,愛好文學,作品散見於《吉林日報》《長春日報》《河源日報》《賀州日報》《中國文學》《火種文學》《梅川文學》《江城晚報》《常州日報》等。

樺甸發佈——輝發河週末

投稿郵箱:97558122@qq.com

對親友說:“他不活(喝),你們大家都活(喝)罷。”很快,風掃殘雲,一鼎鍋“毒藥”被餘家的親友喝個精光。這時,我才知道,那東西一定好喝,想喝一點嘗嘗,但剛才拗著不喝,又抹不開面子,於是依然端著架子坐在那裡。余芳的母親這時站在院裡生氣,餘芳跑出去勸母親,余芳的親友也都跑出去勸說:“莫生氣嘛,外鄉人不懂鄉須(俗)……”

我見屋裡沒人,悄悄端起來嘗了一下:啊!世界上竟有如此美妙的東西……我一仰脖一碗米酒喝了個乾乾淨淨。還想再喝,鼎鍋裡哪有半滴米酒的影子……丈母娘為女兒出嫁準備的米酒竟在這樣一種狀態下,演繹了一個滑稽的故事……

在我要領著餘芳北上的日子裡,岳母的臉,始終不開晴,一看見我,那濃濃的黑雲暴雨會立即下下來,看得出,岳母一直隱忍著,餘芳一直對我傾心,岳母看得出來。我一直擔心岳母會在關鍵時刻向我提出苛刻條件,可岳母自始至終沒有向我提一個字的條件。那時,我最擔心的是岳母向我提錢,那是我最不能辦到的軟肋。

岳母沒有向我提關於錢的事,也沒有向我提其他條件,直到我領著余芳上路時也沒提。唯一的條件,岳母要求,我們領了結婚證再走。

記得,我們上路的那天,天下起雨來,岳母打發余芳的弟弟送我們到車站,家裡只有一把傘,余芳的弟弟出去借了一把,岳母看到我沒有傘,又出去借了一把交給我說:“等買一把還給人家。”我的心頭一熱,不由自主地喊了一聲:“媽……”這是我到餘芳家一直不好意思喊出來的字。

岳父站在門外,眼睛裡流著兩行淚,望著我們想說什麼,張了張嘴,沒有說出來,用手擦了下眼睛,向我們揮揮手,餘芳突然跑回去抱住父親的脖子喊了聲:“爹……”淚水從餘芳眼裡流出來,這時,我的心裡一陣好難受。岳父用手拍了拍女兒的頭髮:“走吧,記得到了地頭來信……”余芳一步三回頭地望著爹。

大約走了二裡多路,余芳的弟弟一回頭,發現岳母頂著大雨一直跟在我們後面,餘芳見跑回去抱住母親,娘兒倆哭成淚人。岳母一直擔心著女兒上當受騙。

十幾年後,岳母岳父到東北,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說起這件事,岳母說:“你們走後我幾天吃不進飯,幾天沒合眼……”特別聽我說我怕被餘家藥死,岳母:“嗯——呀!怪不得砍腦殼的能把我女兒騙到手,鬼心眼子多的很……”說完,一家人哈哈大笑。

岳母去世的時候七十三歲,我由於為了照顧家,沒有去南方為岳母奔喪,岳母臨死的時候拉著餘芳的手說:“維雨是個孝順的好孩子,你也是個孝順的好女兒,你們家以後日子越過越好哈……”就這樣拉著餘芳的手,娘兒倆說著話,咽下最後一口氣……

岳母去世後,我和老伴一直在大腦皮層裡印刻著,老人臨終之際留給我們的祝福,那是對我們婚姻的認可,也是對我們未來的展望……

因為,老人對我們的婚姻,一直是持有看法的。

【作者】

青慶,本名崔維雨,樺甸市紅石鎮白山平崗村農民,63歲,愛好文學,作品散見於《吉林日報》《長春日報》《河源日報》《賀州日報》《中國文學》《火種文學》《梅川文學》《江城晚報》《常州日報》等。

樺甸發佈——輝發河週末

投稿郵箱:975581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