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捨不得教育孩子,生活就會狠狠地教育他

1、當你的孩子考了一百分時,你會誇他聰明還是努力?

2、怎樣讓孩子更具復原力?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新聞,因為兒子總是沉迷于遊戲,爸爸回到家後看見兒子在家打遊戲,於是就說了他幾句,

沒想到這個十四歲的孩子居然從八樓跳了出去,當場死亡。

看到爸爸跪在死去的孩子面前泣不成聲,不斷地抽自己的耳光,我的心裡五味雜陳。悲劇的發生,不是孩子的錯,也不是爸爸的錯,而是因為家庭教育的缺失。

很多家長都覺得只要給孩子優質的生活條件,最好的教育就是對孩子最大的愛。

所以,孩子想要什麼就買,想做什麼就做,每個孩子都是溫室裡花朵,

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

但一旦遇上一點風雨和挫折就無力承受。現在孩子最缺的其實是一顆強大的內心。

今天的早讀內容,也就是《另一種選擇》的第七章,就是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培養出一個內心強大的孩子,怎樣增強孩子的復原力。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具復原力,這樣他們就有能力克服生活中的種種困難。

復原力能夠為孩子帶來更多的快樂,也會使他們更成功。

《另一種選擇》一書中指出,要想培養孩子的復原力,就要培養孩子的四個核心理念:

第一、他們對自己的生活具有一些掌控力。

第二、他們能夠從失敗中學習。

第三、生而為人,他們的存在很重要。

第四、他們具有可依賴可分享的真正優勢。

下面,我們就跟隨作者一起,

看看怎樣培養孩子這四種理念。

第一,對自己的生活具有掌控力。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孩子自己制定自己的目標或者寫出自己夢想,然後要實現這個目標或者夢想要做的事情有哪些,然後按照清單一步步去完成。

比如,你的孩子這學期的目標是考第一名。要實現這個目標,每個科目要提高十分,為了提高十分數學要做哪些努力,英語要學習哪些內容,

然後根據自己制定的計畫一步步去實現。

這會讓他們感覺人生有條理、可預測,增強他們的掌控感。

第二,能從失敗中學習。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發現,當兒童具有成長心態而非固定心態時,他們才能更好地應對逆境。

固定心態意味著把能力看成一種與生俱來的或天生不具備的東西。而成長心態則認為能力是可以學習和培養的,他們會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孩子養成固定心態還是成長心態,

一部分取決於父母或老師給予何種類型的表揚。

你的孩子如果考了一百分,你會說,寶貝,你真聰明!還是會說,寶貝,你真努力。

可別小看這兩個字的區別,他們可影響了孩子會形成何種心態。被稱讚聰明的孩子會誤以為自己的才智是固定不變的特質。

當他失敗時,他會認為自己缺乏相應的能力,而不去反思為什麼會失敗。

被稱讚努力的孩子,在做有挑戰的事情,他們會更加努力。他們會在失敗中不斷嘗試,他們知道失敗就是成長的方式。

所以,當孩子表現很棒的時候,不要誇他多麼聰明,而是要稱讚他真努力,下次還可以更努力。

第三,知道自己很重要。在丹麥,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很重要是學校課程的一部分。

每週老師會拿出一個小時,讓學生們聚集在一起討論問題、互相幫助。當有人提出自己的問題時,其他人都會認真傾聽;

當有人尋求建議時,其他人會覺得自己有能力幫助他人。傾聽他人的觀點,反思他們的行為如何影響周圍的人,有助於孩子學習共情。

丹麥的孩子從六歲開始每週都要進行這樣的活動,直到高中畢業。

即使在我們國家沒有這樣的課程也可以讓孩子知道自己很重要。家長在做一些小決定的時候可以徵求孩子的意見。

媽媽在做家務的時候可以向孩子請求幫助,而且要經常告訴孩子,在爸爸媽媽眼裡,你很重要,你是這個家裡獨一無二的存在。

在學校裡,老師可以讓比較自卑的孩子當班幹部或者課代表,請他幫助其他的小朋友學習等等,這些都可以讓孩子感覺到自己很重要。

第四、具有可依賴可分享的真正優勢。

家長和老師的作用是發展孩子的優勢,而不是去培養孩子的優勢。比如明明這個孩子對音樂很興趣,喜歡唱歌。

但父母覺得唱歌對她以後工作沒有多大的幫助,但是跳舞可以培養氣質,為她的形象加分,於是非要逼她去上舞蹈培訓班。

這樣不僅埋沒了孩子的天賦還消磨了她的自信。她喜歡唱歌,你就要讓她去唱,她會在唱歌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優勢,找到自信。

如果一個孩子能擁有這四種理念,那麼你一定會對他的復原力感到吃驚。從神經學來講,兒童比成年人更具可塑性,因此他們的大腦在面對壓力時更容易適應。

文章轉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貴在分享。

當他失敗時,他會認為自己缺乏相應的能力,而不去反思為什麼會失敗。

被稱讚努力的孩子,在做有挑戰的事情,他們會更加努力。他們會在失敗中不斷嘗試,他們知道失敗就是成長的方式。

所以,當孩子表現很棒的時候,不要誇他多麼聰明,而是要稱讚他真努力,下次還可以更努力。

第三,知道自己很重要。在丹麥,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很重要是學校課程的一部分。

每週老師會拿出一個小時,讓學生們聚集在一起討論問題、互相幫助。當有人提出自己的問題時,其他人都會認真傾聽;

當有人尋求建議時,其他人會覺得自己有能力幫助他人。傾聽他人的觀點,反思他們的行為如何影響周圍的人,有助於孩子學習共情。

丹麥的孩子從六歲開始每週都要進行這樣的活動,直到高中畢業。

即使在我們國家沒有這樣的課程也可以讓孩子知道自己很重要。家長在做一些小決定的時候可以徵求孩子的意見。

媽媽在做家務的時候可以向孩子請求幫助,而且要經常告訴孩子,在爸爸媽媽眼裡,你很重要,你是這個家裡獨一無二的存在。

在學校裡,老師可以讓比較自卑的孩子當班幹部或者課代表,請他幫助其他的小朋友學習等等,這些都可以讓孩子感覺到自己很重要。

第四、具有可依賴可分享的真正優勢。

家長和老師的作用是發展孩子的優勢,而不是去培養孩子的優勢。比如明明這個孩子對音樂很興趣,喜歡唱歌。

但父母覺得唱歌對她以後工作沒有多大的幫助,但是跳舞可以培養氣質,為她的形象加分,於是非要逼她去上舞蹈培訓班。

這樣不僅埋沒了孩子的天賦還消磨了她的自信。她喜歡唱歌,你就要讓她去唱,她會在唱歌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優勢,找到自信。

如果一個孩子能擁有這四種理念,那麼你一定會對他的復原力感到吃驚。從神經學來講,兒童比成年人更具可塑性,因此他們的大腦在面對壓力時更容易適應。

文章轉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貴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