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養成這些小習慣,摘掉“月光”的帽子也不是那麼難!

不知什麼時候起“月光族”似乎成了90後的代名詞,據調查,90後青年務工群體收入水準相對較低,但消費水準相對較高。近四成90後務工群體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但近六成的月消費在1000—3000元之間。

而且,90後整體儲蓄水準普遍偏低,沒有儲蓄意識。

每到年關,很多人都開始反思自己為什麼一年到頭存不到錢呢,那些年,錢都去了哪兒?不少人之所以會“月光”,主要是因為沒有良好的消費習慣和理財習慣,當發現這個月光了,開始後悔之前的“剁手”行為,但好不過三天又開始衝動消費。我們理財更多的是追求財物的可持續健康發展,而不是一夜暴富,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些經驗,

只要日積月累,小錢終會變大錢。

一、拒絕衝動消費,爭取每一分都用在刀刃上

消費,是關乎我們是否能存錢的重中之重,理智型消費者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只賣自己需要的東西,衝動消費者則根據自己一時興起而買買買,殊不知又浪費了一筆錢。

就拿淘寶來說,自從開始網購,總免不了時常“剁手”,那麼,如何避免網購的衝動消費呢。小編是這樣做的,當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

先將其放入我的最愛或購物車,過一段時間再來看就沒有了當初的購物欲望,然後再清空購物車,這就節約了原本浪費的錢。

節流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消費購物前都應該想想,我買這個東西是不是必須的,沒有它我會怎麼樣。節流從記帳開始,平時將自己的花銷流水記錄下來,定期回顧自己的開銷是否合理,然後進行更加合理的規劃。

二、樹立攢錢觀念,強制儲蓄

很多朋友會因為剛畢業工資不高,又要交房租,發了工資大多用去還信用卡、花唄,所以並沒有刻意去攢錢。可能是因為從事和錢有關的互聯網行業,每個月發工資後,小編先會預算這個月剛性支出大概是多少,然後強制扣除一筆錢用來儲蓄,

三四百也好,五六百也罷,總之必須存錢。

三、培養理財意識,從低風險開始

存錢的目的不僅僅是存錢,而是當達到一定數額後用於理財,讓錢生錢。小編目前的理財階段是把一部分繼續存餘額寶,一部分放在某些風險相對較低的投資平臺,當然,風險低也意味著收益低。如果你的收入、儲蓄等情況非常好,就有更大的空間進行資金分配,比如部分用於配置固定收益類產品,

均衡風險和利潤,部分進行股票、基金等投資,爭取更高的收益。

何以解憂,唯有暴富。暴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個過程的開端就是從存錢開始,然後將積蓄投入到理財,獲得更多收益。切忌不要因為剛開始的一點兒小錢而失去存錢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