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居家+社區+機構 黃山市推進多元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隨著人口老齡化日益發展,養老問題已成為關係國計民生、社會和諧穩定的重大問題。

11月6日下午,作為政府主管養老服務的職能部門,市民政局召開黃山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情況新聞發佈會,介紹近年來我市養老服務的有關情況,並針對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強化養老服務政策創制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把發展養老服務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

實現養老服務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部署、同落實。2011年,我市制定出臺《黃山市加快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辦法(試行)》,2015年出臺《黃山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2016年出臺《黃山市關於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實施意見》,涵蓋基本養老保障、醫療服務、養老服務、政策支援、服務產業發展指導、精神文化教育、服務人才隊伍、法律保障、組織領導等內容。

去年,又先後制定《黃山市養老機構管理實施辦法》《黃山市養老機構管理和服務基本標準》,建立養老機構准入、退出與監管制度,把養老機構列入消防安全和衛生許可制度重點管理範圍,這些政策的制定出臺,對我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完善老年人社會保障體系

老年人社會救助覆蓋全方位,將城鄉符合條件的困難老人全部納入低保救助範圍。

截至目前,全市城市低保老人2918人,占城市低保對象的22%,月人均補助392元;農村低保老人16236人,占農村低保對象的46%,月人均補助269元。同時在實行分類施保時,將其中70歲以上老人全部納入B類人員給予保障,保障金增加20%。此外,拓展城鄉醫療救助範圍,對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城鄉低保老人,個人承擔費用給予全額資助、免除住院治療起付金。

老年社會福利開拓多管道。

完善農村五保供養制度,落實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建立高齡津貼和低收入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補貼制度。每年全市發放高齡津貼2500多萬元,受益老人近4.4萬人;發放低保老人居家養老服務補貼800萬元,受益老人2.4萬人。

醫養結合創出新模式

據瞭解,2016年底全市共有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285497人,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約占4%左右。

推動醫療衛生資源與養老服務相結合,

是化解高齡、失能、失智等老年群體護理難題的有效途徑,也是提升養老服務水準的重要手段。去年10月,我市制定出臺《關於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實施意見》,民政部門重點做好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建立合作機制等工作,指導全市各類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完善“醫養結合”服務協定,發揮各地優勢,積極探索具有地方特色,集旅遊、養老、運動醫學、康復醫學為一體,旅醫養融合發展的服務機構。市第三人民醫院先行先試成立以“醫養結合”為特點的“老年科”,為廣大老年人提供融醫療康復、生活照料、慢病托老、精神慰藉、文化娛樂等為一體的老年護理新模式,以滿足現代多元化的養老需求。休甯縣與上海洪天養老投資有限公司簽訂《休寧縣養老護理康復中心合作協定》,從今年7月起,在該縣現有養老院基礎上,新增投資1200萬元,將其建設成集養老院、護理院和休閒旅遊度假基地為一體的養老康復護理中心,現已正式對外營業。

積極開展居家養老服務試點

旅醫養融合發展的服務機構。市第三人民醫院先行先試成立以“醫養結合”為特點的“老年科”,為廣大老年人提供融醫療康復、生活照料、慢病托老、精神慰藉、文化娛樂等為一體的老年護理新模式,以滿足現代多元化的養老需求。休甯縣與上海洪天養老投資有限公司簽訂《休寧縣養老護理康復中心合作協定》,從今年7月起,在該縣現有養老院基礎上,新增投資1200萬元,將其建設成集養老院、護理院和休閒旅遊度假基地為一體的養老康復護理中心,現已正式對外營業。

積極開展居家養老服務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