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聯想過於執著“PC第一” 拖慢轉型腳步

在手機業務和資料中心業務明顯下滑的情況下,聯想依然將近10億人民幣砸向已經比較穩固的PC業務,這讓人難以感受到這家公司的轉型決心。

業務之後,聯想集團營收在整體營收中的占比保持在70%左右(最新數字71%),隨著對富士通PC業務的收購,PC業務在聯想的比重將進一步提升。

但聯想如此倚重的PC業務卻是一個持續萎縮的市場。IDC資料顯示,自2012年以來,受平板電腦和智慧手機業務的興起,全球PC市場規模不斷縮小,在2016年就回落至2007年水準。

IDC預測,今年第4季度PC出貨量還將有小幅走弱。

鑒於PC整體市場看衰,收購富士通PC業務帶來的幾個百分點提升,對聯想財務貢獻並無多大益處,甚至有礙其發展中長期目標。

根據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制定的戰略發展計畫,該公司短期目標是個人電腦業務,聯想將加大PC產品研發力度,為PC加入智慧和雲服務的新元素,形成“PC+雲”的新常態;中期目標是移動業務和資料中心業務;長期目標是打造基於人工智慧技術和雲服務的新型智慧終端機,

發力“設備+雲”領域。

不過,楊元慶並沒有明確什麼情況下可視為完成短期目標,以及什麼時候達到中長期目標。

相比之下,聯想亟需把更多的投入放在頻頻告警的移動業務和資料中心業務,也即該公司中期目標、楊元慶眼中的“新增長引擎”。

聯想2017年中報顯示,該公司以智慧手機為核心的移動業務營收同比增長2%至 38.23億美元,

在整體營收中僅占比18%。以伺服器為核心的資料中心業務同比下滑10%至至19.47億美元,在整體營收中僅占比9%。

如果橫向對比競爭對手,聯想上述兩項業務的下滑更為觸目驚心:

2016年,聯想智慧手機業務跌出全球前五,出貨量5204萬部,不及華為的四成(1.39億部);中國市場暴跌至470萬部,不及第一名OPPO的零頭(7840萬部)。如今2017年半年報顯示同比增長僅2%,說明回升仍然緩慢。

聯想資料中心業務的興起也源自收購。

因為於2014年收購IBM(NYSE:IBM)x86伺服器業務,聯想一舉躍升為中國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三的伺服器廠商。

但近一年,聯想伺服器業務退步明顯——IDC 2017年第二季度資料顯示,聯想伺服器出貨量在中國市場跌出第一陣營,排在戴爾、浪潮、華為、新華三之後。

在移動業務和資料中心業務走危的情況下,聯想選擇將近10億人民幣砸向PC業務,讓人難以感受到這家公司的轉型決心。

一位在聯想工作近十年的員工告訴《財經》記者,從投入來看,聯想仍以PC業務為主。

在此次聯想與富士通的交易中,富士通是主要受益方。

富士通是日本第二大個人電腦製造商,但近年來其PC業務陷入虧損,財報顯示,2015財年,該公司PC業務虧損超100億日元。2016年,富士通將PC業務獨立出來,目的在於甩掉這塊“燙手山芋”。它曾與東芝以及從索尼獨立出來的VAIO磋商個人電腦的合併事宜,但無疾而終,最終花落聯想。

11月2日,聯想也公佈了2017年半年報。財報顯示,聯想第二財季總體營業額為11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提升了5%,實現稅前利潤3500萬美元。

最終花落聯想。

11月2日,聯想也公佈了2017年半年報。財報顯示,聯想第二財季總體營業額為11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提升了5%,實現稅前利潤350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