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如果清明節有旁白——說說糖尿病的心理護理

如果清明節有旁白,我希望它對糖友說:這一刻,關注血糖!珍惜自己。

清明也是節日、氛圍卻不同,祭祖、掃墓、祭奠、植樹,有生命的地方,就有情感離愁;有親情的地方,就有生死離別。就在節日的前幾天,電話簿中又多了一個再不可能打進來的號碼,這個糖友離開是因為糖尿病抑鬱。大家聽說過影視界的某某明星因抑鬱自殺,可能極少有人注意過糖尿病人的抑鬱。

在我以往交流溝通過的糖友中,“老糖”較多,聊起糖尿病併發症,都能有所瞭解,但因糖尿病引發的另一種疾病——抑鬱症往往無人注意。與糖友接觸這麼多年,感覺最容易被忽視的是心理治療。

一、糖尿病抑鬱為什麼被忽視?

因為抑鬱症往往是隱性的,不是測量時發現血糖高那麼簡單的外在表現。有的糖友在患上糖尿病後心情鬱悶,

而只是自己在心理默默承受痛苦,親朋也沒有在意,有時親友甚至還有所抱怨,長期下去就造成了不必要的悲劇發生。

事實上,抑鬱是糖尿病常見併發症之一,糖尿病病人患上抑鬱症的幾率是正常人的3倍。

二、為什麼糖尿病人更容易抑鬱?

1.首先,是恐懼的心理(精神應激)。

包括:因糖尿病需要改變生活方式焦慮;因治療頻繁(包括規律服藥、注射胰島素、定期門診、血糖監測)擔心;害怕併發症出現;有過難忘的低血糖的痛;因得病可能對工作及家庭的影響焦慮。

2.其次,長期治療產生大量的醫療費用,尤其是沒有重視前期控制得了併發症,給患者及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心理壓力會劇增。

三、抑鬱影響血糖使病情容易惡化,

引起併發症,另一方面,併發症的影響和不安情緒會導致抑鬱,兩者存在相互影響。

很多糖尿病病人可能都有這樣的經驗,如果昨晚失眠、情緒不好、工作壓力大,血糖就要比平時高一些,因為人體記憶體在一個精密的神經內分泌調節系統,

當人處在緊張、激動、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狀態時,交感神經興奮,抑制胰島素的分泌。同時體內的一些應激性激素(如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糖皮質激素等)水準升高,這些應激性激素能夠對抗胰島素,使胰島素降低血糖的作用下降,因而血糖就不易控制。

糖尿病患者發生抑鬱時,皮質醇分泌亢進,大量的皮質醇會降低葡萄糖的利用,並拮抗胰島素,使血糖升高,發生惡性循環。

四、糖尿病人需要心理支援:包括解釋、鼓勵、指導和促進環境改善。

1.解釋:

糖友的不安心理緣於對糖尿病知識的認識不足及誤解。所以,糖尿病的知識教育及自我管理的健康普及非常重要。我們要通過努力叫糖友明白,堅持系統的治療,控制好血糖,控制好併發症,糖尿病人完全可以與正常人一樣享受正常壽命。

2.鼓勵:

在我看來,久病的人就像孩子,無論是醫者還是親友,要多與患者溝通,滿足患者被愛、被關心被尊重的心理需求。鼓勵患者多參與社會活動中,轉移注意力消除緊張心理。

3.指導和促進環境的改善:

指導,不單單是指導血糖的調節方式和生活方式,要説明患者改變對困難和挫折的態度,以客觀、現實、解決問題的方式來處理問題。教會患者利用身邊的環境資源,如親人、朋友、同事、鄰居及糖友機構,利用這些資源解決問題。

五、介紹兩種在任何緊張的狀態下、都可以叫人放鬆的簡單方法給你的患者。

1.歎氣練習:我們日常生活中歎口氣或打個呵欠,會感覺很舒服,因為這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人的疲勞和緊張,進行歎氣練習時站立或坐位均可,可深深吸口氣,儘量讓空氣自然進入肺部,然後緩慢呼氣,如此重複8~12次,用心體驗鬆弛舒暢的感覺。

2.意識性呼吸練習:面對樹林、草叢、田野、小河等空氣新鮮的地方,兩手自然下垂,雙足跟併攏,足尖分開約15cm,吸氣時雙臂微微抬起至前面,平行呼吸時也要緩慢,並意念中想像混濁之氣沿著兩條腿自每個足趾排出,與此同時兩臂下垂呈自然狀態,如此重複練習。

長按上圖3秒鐘,識別二維碼關注

喜歡的話就點贊吧!↙

發生惡性循環。

四、糖尿病人需要心理支援:包括解釋、鼓勵、指導和促進環境改善。

1.解釋:

糖友的不安心理緣於對糖尿病知識的認識不足及誤解。所以,糖尿病的知識教育及自我管理的健康普及非常重要。我們要通過努力叫糖友明白,堅持系統的治療,控制好血糖,控制好併發症,糖尿病人完全可以與正常人一樣享受正常壽命。

2.鼓勵:

在我看來,久病的人就像孩子,無論是醫者還是親友,要多與患者溝通,滿足患者被愛、被關心被尊重的心理需求。鼓勵患者多參與社會活動中,轉移注意力消除緊張心理。

3.指導和促進環境的改善:

指導,不單單是指導血糖的調節方式和生活方式,要説明患者改變對困難和挫折的態度,以客觀、現實、解決問題的方式來處理問題。教會患者利用身邊的環境資源,如親人、朋友、同事、鄰居及糖友機構,利用這些資源解決問題。

五、介紹兩種在任何緊張的狀態下、都可以叫人放鬆的簡單方法給你的患者。

1.歎氣練習:我們日常生活中歎口氣或打個呵欠,會感覺很舒服,因為這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人的疲勞和緊張,進行歎氣練習時站立或坐位均可,可深深吸口氣,儘量讓空氣自然進入肺部,然後緩慢呼氣,如此重複8~12次,用心體驗鬆弛舒暢的感覺。

2.意識性呼吸練習:面對樹林、草叢、田野、小河等空氣新鮮的地方,兩手自然下垂,雙足跟併攏,足尖分開約15cm,吸氣時雙臂微微抬起至前面,平行呼吸時也要緩慢,並意念中想像混濁之氣沿著兩條腿自每個足趾排出,與此同時兩臂下垂呈自然狀態,如此重複練習。

長按上圖3秒鐘,識別二維碼關注

喜歡的話就點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