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NVIDIA GTX 1070 Ti顯卡同步評測:反擊AMD織女星新常“Ti”

NVIDIA Pascal架構顯卡最後一名成員GTX 1070 Ti性能今晚正式解禁,作為史上首次“7”檔位帶“Ti”尾碼顯卡,擁有與次旗艦的GTX 1080十分相近的硬體規格,削減了1組SM單元,仍有2432個CUDA單元,同時改用了產能更大的GDDR5顯存,

大家肯定期待花更少的錢買到性能更好的顯卡,我們即將揭曉GTX 1070 Ti性能秘密。

從GP104-300這個型號以及曝光一個月即上市來看,GTX 1070 Ti是NVIDIA早有準備的秘密武器,,只不過沒有合適的“發射期”發佈而已。因為GP104-400(GTX 1080)以及GP104-200(GTX 1070)一年前就發佈了,加之沒有新顯卡刺激市場消費,還有AMD RX Vega 56帶來的性能壓力,

NVIDIA選擇在十月釋放GTX 1070 Ti“洪荒巨獸”。

此前的硬體規格曝光十分精確,報導並沒有“出現偏差”。GTX 1070 Ti和GTX 1080之間相差確實小得可怕,,僅僅一組SM單元的差距,算起來就是19×128=2432個CUDA單元,152個TMU紋理單元以及64個ROP光柵單元。這種差距讓你驚歎老黃的“外科手術刀”,它真的能與GTX 1080區分出性能嗎?

同時GDDR5X顯存僅僅由美光獨家提供,長期處於緊缺狀態,GTX 1070 Ti推出也有基於補充GTX 1080市場地位的考慮,因此GTX 1070 Ti使用256bit位寬的8GB GDDR5顯存,對應地顯存頻率也從10Gbps降到了8Gbps,GDDR5X顯存的缺席對於性能影響有待我們進一步檢驗。

為了精確定位GTX 1070 Ti性能,與GTX 1080、GTX 1070保持適當性能差距,NVIDIA故意將其頻率固定了1607MHz-1683MHz,

而且不允許AIC廠商們對顯卡進行預超頻出廠,造成市面上所有的GTX 1070 Ti在頻率上都是一樣的,也就是處於同一起步線。儘管NVIDIA並沒有公佈個中緣由,但肯定與市場策略有關。當然了,NVIDIA只是說限制顯卡出廠不能超頻,個人玩家還是可以自由超頻的。更別說廠商們都在“暗度陳倉”準備好一鍵超頻軟體給大家,輕輕一點就頻率“起飛”。

功耗上,GTX 1070 Ti規格上接近GTX 1080,NVIDIA同樣將其設定在180W,NVIDIA顯卡功耗較低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也因此採用單8Pin外接供電即可滿足所需。

視頻輸出介面還是老一套了,DVI-D×1、HDMI 2.0b×1、DisplayPort 1.4×3已經完全用戶所需,非公版上會有更多的HDMI介面。

售價上,GTX 1070 Ti理論指導售價為3499元,也符合GTX 1070、GTX 1080之間的價差。不過AIC們可不會良心定價在3499元,多少有1000元以內的溢價。

而且GTX 1070在被AMD RX Vega 56碾壓後,GTX 1070 Ti在提升性能後,還可以順帶在價格上狙擊其一波,因此如果3499元能買到GTX 1070 Ti還是相當不錯的。

索泰GTX 1070 Ti 玩家力量至尊 PGF 圖賞(¥3899):

一看這個顯卡這個碩大塊頭,就知道索泰GTX 1070 Ti 玩家力量至尊PGF,這也是我們GTX 1070 Ti首發評測所使用的顯卡。索泰PGF GTX 1000系列的顯卡外觀設計可以說相當霸氣,超大體積+滿滿的肌肉線條造型,其實在主流消費者眼裡,他們總覺得越大顯卡意味著更好,光從體積上就更勝一籌。不過買回家前你最好注意顯卡的三維尺寸:310×150×54mm,買回家裝進主機殼發現蓋不上側板就非常尷尬了。

這個導風罩採用金屬壓鑄成型,細膩的磨砂質感非常棒,糅合了碳纖維紋飾後又不會太單調。

風扇造型分為兩種,一枚正轉,另外兩枚反轉。中間的是我們平時常見的類似,而兩側的風扇葉片弧度更大,意味著風壓更大,這種優化空氣動力學的設計可以使得風阻更小,降低噪音。

背板結合了金屬和亞克力兩種不同材質,在不影響顯卡背板燈光效果之餘,增添了幾分陽剛之氣。如果你不太喜歡光污染,也可以換上索泰為你準備的全金屬背板,這種結構我們之前也見過。

頂部還有“ZOTAC”、“PGF”的流光RGB燈位元,可以使用Firestorm軟體自由定制燈光顏色以及模式。

顯卡厚度當然超過了兩個槽位

3個DisplayPort 1.4、1個HDMI 2.0、一個DVI視頻輸出介面

8+8Pin外接供電可能有些誇張了,畢竟才180W TDP,但據說這卡超頻很猛

索泰GTX 1070 Ti 玩家力量至尊 PGF頂部設計有一個LOGO呼吸燈,擁有一種類似於流光的變化,效果還不錯。

索泰標誌性PowerBoost速能引擎模組

Z-ELVES智靈模組——燈光控制

散熱器GPU核心部分採用了純銅底座與之相連,而顯存部分就使用普通的金屬以及導熱矽墊。底座是通過4根8mm+1根6mm熱管與散熱鰭片相連,可以快速帶走GPU核心積熱。

16相供電MosFET被單獨散熱片覆蓋

高透光的PMMA塑膠+金屬鑲嵌複合背板

索泰這款GTX 1070 Ti的PCB可以說比高更高,比常規的越肩式還要更高一些,全都是為了容納16相供電。

GTX 1070 Ti真面目——GP104-300核心,只比GTX 1080少一組SM單元哦。

美光的D9TCB系列GDDR5顯存

看著這16相整齊劃一的供電VRM部分,有沒有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

核心供電每相使用2+1的MOSFET組合,分別是臺灣UBIQ力祥的M3055(30V 97A 4.8mΩ@10V/7.2mOΩ@4.5V)和M3058(30V 140A 3mΩ@10V/4.8mOΩ@4.5V)。

同樣來自臺灣力祥uPi的uP9511P 8相PWM控制器,控制頻率範圍200-600kHz。由於索泰GTX 1080 Ti PGF OC需要有16相通道控制,因為每兩相供電共用一個uP1962S MosFET倍相驅動晶片。

PowerBoost速能引擎模組,能夠同時起到穩壓與過流保護的雙重效果,在大電流時仍然能夠保證極小的紋波,為超頻供強勁的動力,提高超頻成功率,也能夠對GPU起到充份的保護作用。

新版本的Z-ELVES智靈模組已經全面升級,拋棄了那根繁瑣的線纜,大大提升了便捷性,同時將風扇控制、LED燈光控制、GPU電壓檢測集於一身。

測試平臺&說明:

肯定有網友問小編,Intel第八代酷睿處理器都出了好久,怎麼不用Core i7-8700K測遊戲?是不是你們搶不到CPU啊?8700K我們當然有,也做過《最佳遊戲CPU測試》,結論是在普通遊戲測試中,Core i7-7700K依然以高頻占優,因此目前我們仍選擇它作為顯卡測試平臺。

搭配微星Z270 XPOWER GAMING TITANIUM主機板,記憶體選用了芝奇幻光戟DDR4套裝,3200MHz 8G×4,SSD選擇了Intel 600P 512GB,電源來自長城的80Plus鉑金電源G-750W(92+)。

作業系統更新到微軟Windows 10 秋季創意者,具體版本是Microsoft Windows 10™ Build 16299。驅動方面,RX Vega 56用的是AMD Software Crimson ReLive Edition 17.10.2 Beta;而GTX 1080、GTX 1070使用的NVIDIA GeForce 388.00版本,GTX 1070 Ti使用測試版的Geforce 388.09版本。

測試項目包括常規的3DMark(Fire Strike、Time Spy)、Superposition,此外還有12款涵蓋性能要求、遊戲類型不同的遊戲,為了讓顯卡準確還原玩家的實際使用環境,這次新加入了兩個新遊戲,分別是DirectX 11的《中土世界:戰爭之影》以及DirectX 12的《戰錘:全面戰爭2》。

鑒於GTX 1070 Ti定位中高端,1080P解析度已經對其構成不了威脅,將會同時測試遊戲在1080P以及2K解析度下的成績,並且將遊戲畫質全部開至最高,大家可以以此作為參考。

顯卡基準性能測試:

作為顯卡性能“金標杆”測試軟體3DMark,可以說代表了顯卡在絕大多數時候的性能表現,其公平性歷經考驗,以此作為基準相當公正。

NVIDIA GTX 1070 Ti從誕生之初就是AMD RX Vega 56的死對頭,從3DMark FireStrike三個測試場景來看, GTX 1070 Ti稍微輸了2個百分點,與GTX 1080存在10%的距離。

但到了DirectX 12測試項目Time Spy中, GTX 1070 Ti卻力挽狂瀾,以7.3%、2.3%優勢勝過了RX Vega 56,這個就相當奇怪了,本來以率先支持DirectX 12為榮的AMD顯卡卻輸掉了,而且幅度有點大。這個問題在RX Vega 56評測時也有所體現。

最後就是來自Ungine的Superposition Benchmark,剛誕生之初的時候,小編絕對這個測試對於AMD、NVIDIA顯卡測試都挺公平,沒有出現Ungine Heaven 4.0 Benchmark那種性能一邊倒的情況。但是漸漸發現AMD顯卡表現要比真實稍差,我們可以看到原本性能差不多的NVIDIA GTX 1070 Ti和AMD RX Vega 56,卻出現了12%性能差距。

DirectX 11遊戲測試:

本次的DirectX 11遊戲共有5款,都是比較有代表性的遊戲。在1080P解析度下,GTX 1070 Ti在《GTA5》、《中土世界:戰爭之影》兩項遊戲中表現稍差於RX Vega 56,但在《守望先鋒》、《幽靈行動:荒野》中表現相當強勢,與RX Vega 56拉開不少距離。而GTX 1070只有其90%不到功力,GTX 1080要高出10%不到,看來頻率限制大|法相當成功。

GTX 1070 Ti戰2K解析度遊戲是一個比較完美的搭配,更高的渲染壓力下,GTX 1070 Ti性能得到進一步發揮。除了《中土世界:戰爭之影》落敗以外,均優於RX Vega 56。其實小編認為GTX 1070 Ti在《中土世界:戰爭之影》性能表現有點不正常,落後幅度有點大,可能是測試版驅動沒有對新遊戲進行優化的緣故。

DirectX 12遊戲測試:

原本DirectX 12遊戲一直都是AMD顯卡的“天堂”,但這次測試中我們看到結果幾乎“五五開”。GTX 1070在《古墓麗影:崛起》、《奇點灰燼》表現突出,比RX Vega 56好得多,甚至縮小了與GTX 1080的差距。

2k情況下也同樣如此,有個比較特別的遊戲就是《殺出重圍:人類分裂》,可以看到GTX 1080、RX Vega56成績特別棒,很可能是與其測試Benchmark場景極其複雜,頻寬更大的GDDR5X與HBM2顯存就發揮效用了。

測試成績匯總:

綜合以上30個測試項目來看,小編要先讚歎一下NVIDIA對於產品性能的精准把控。若果以GTX 1070 Ti為100%基準,GTX 1080大約是其的109.5%,GTX 1070只有89%。作為最大競爭對手的AMD RX Vega 56稍微輸了一點,只有其98.4%。

溫度&功耗測試:

在溫度測試過程中,測試時全程進行封箱處理,測試環境溫度約為25℃,使用酷冷至尊MasterBox 5 Lite睿作為測試主機殼。待機溫度是開機以後處於Windows桌面記錄10分鐘,滿載溫度則是完成3DMark Fire Strike壓力測試後記錄下。

待機溫度上,你可能會覺得索泰GTX 1070 Ti玩家至尊PGF可能稍微有點熱,待機為39℃,不過這是風扇停轉狀態下獲得,已經足夠優秀。滿載溫度也僅為74℃,著實令人驚訝,同時還能保證靜音。不過小編發現其MosFET供電部分的散熱鰭片相當熱,大家要小心注意了。

通過我們專門購置的顯卡功耗測試儀器,可以分別精確地測量顯卡PCI-E、外接電源介面瓦特數,顯卡最大功耗在3DMark Fire Strike壓力測試中獲得,滿載/待機功耗都是記錄3分鐘。

由於這次GTX 1070 Ti頻率都是公版,功耗上已經和NVIDIA給出的TDP理論值相近,我們測試滿載下為平均功耗為185.5W,峰值為187.7W;平均待機功耗24.7W,這個和索泰顯卡用料比較猛有關係,待機功耗稍微大一些。

超頻測試:

NVIDIA出於產品定位緣故,限制了GTX 1070 Ti的出廠頻率,所有市售GTX 1070 Ti頻率都是1607-1683MHz,boost頻率幅度之小讓人感到有一絲詫異。不過顯卡廠商們已經摸索出“暗度陳倉”的秘笈——提供一鍵超頻軟體,硬體出廠頻率不能動,那麼就用軟體來達成更高的頻率。

索泰就提供一款定製版的Firestorm,只要識別到GTX 1070 Ti顯卡的ID,就可以使用一鍵超頻功能。點擊“一鍵超頻”後,軟體會提示超頻後的風險資訊,其實並不要緊,超頻幅度完全是GP104-300核心能承受的範圍之內,如果你想顯卡一直以超頻狀態運行,那麼就需要設置Firestorm開機啟動,並自動載入超頻設置。

“一鍵超頻”後的GTX 1070 Ti預設頻率由預設的1607提升至1698MHz,Boost頻率也提高至1774MHz,顯存頻率則沒有動。

下面就讓我們來使用3DMark簡單測試下性能提升,這才是GTX 1070 Ti真正實力。

一鍵超頻後的索泰GTX 1070 Ti 玩家力量至尊 PGF性能再度增加4-6%,大幅度拉近與GTX 1080顯卡性能差距,同時也意味著RX Vega 56已經毫無還手之力。這僅僅是官方提供比較保守的“一鍵超頻”,與其說是“一鍵超頻”不如說這才是GTX 1070 Ti原本“預設”的頻率。我們還能對其進行更高強度的超頻操作。

超頻測試中,測試採用3DMark Fire Strike Ultra。超頻前將溫度控制、功耗上限均拉至最高。 通過不斷嘗試,將GPU核心頻率不斷上調,直到該頻率不能通過3DMark Fire Strike測試為止,記錄前一個可通過測試的超頻頻率。

經過我們手動超頻發現,GP104-300也能擁有十分良好的體質,超頻至1785MHz相當輕鬆,顯存也能超頻至1861MHz,等效頻率為8508MHz。最終3DMark Firestrike Ultra GPU得分5136,比預設狀態下提升10%以上。

總結:實力Ti強

一定很多人問候NVIDIA為什麼要在GTX 1080/1070發佈一年多後再度推出近似產品,這是為什麼?其實原因來自方方面面,其中不乏GDDR5X顯存嚴重缺貨、AMD RX Vega 56產品性能打壓、Volta顯卡出不來缺乏新品,這些因素集合起來促成了NVIDIA放出了GTX 1070 Ti這款與眾不同的產品。在降低成本之餘,GTX 1070 Ti可以很好地彌補GTX 1080缺貨境地,補充市場所需,畢竟以其性能足以橫行1080P解析度下遊戲,劍指2k遊戲。

甚至為了平衡與GTX 1080、GTX 1070之間的性能差距,NVIDIA史無前例地限制了AIC廠商們的非公版顯卡頻率,不允許超頻、不允許產品宣傳超頻這些做法。讓GTX 1070 Ti性能乖乖待在GTX 1070與GTX 1080之間。這也難為了一眾顯卡廠商們,大家的產品性能、功耗、發熱都差不多,怎麼賣?

可以說非公版GTX 1070 Ti之爭,就是廠商們軟實力的競爭,性能不夠,不讓超頻?我可以研發個一鍵超頻軟體給玩家用啊!索泰也在第一時間研發出一鍵超頻版的FireStorm來應對NVIDIA的頻率限制,反映相當迅速。特色不夠?那就比拼功能、燈夠不夠酷炫,我們也歡迎有更多別具特色的產品出現。

目前來說GTX 1070 Ti價格在3499-4399元之間,與部分低價GTX 1080有所重疊,那該怎麼選?其實如果能買到GTX 1080當然最好,但是很多情況不盡人意,你可能不太喜歡這個品牌、這個外觀設計、與整台電腦不搭、缺貨等等問題,而往下GTX 1070 Ti就有更多選擇,而且預設性能與GTX 1080差個8%,超頻就能追回來,還是相當不錯的。

不過買回家前你最好注意顯卡的三維尺寸:310×150×54mm,買回家裝進主機殼發現蓋不上側板就非常尷尬了。

這個導風罩採用金屬壓鑄成型,細膩的磨砂質感非常棒,糅合了碳纖維紋飾後又不會太單調。

風扇造型分為兩種,一枚正轉,另外兩枚反轉。中間的是我們平時常見的類似,而兩側的風扇葉片弧度更大,意味著風壓更大,這種優化空氣動力學的設計可以使得風阻更小,降低噪音。

背板結合了金屬和亞克力兩種不同材質,在不影響顯卡背板燈光效果之餘,增添了幾分陽剛之氣。如果你不太喜歡光污染,也可以換上索泰為你準備的全金屬背板,這種結構我們之前也見過。

頂部還有“ZOTAC”、“PGF”的流光RGB燈位元,可以使用Firestorm軟體自由定制燈光顏色以及模式。

顯卡厚度當然超過了兩個槽位

3個DisplayPort 1.4、1個HDMI 2.0、一個DVI視頻輸出介面

8+8Pin外接供電可能有些誇張了,畢竟才180W TDP,但據說這卡超頻很猛

索泰GTX 1070 Ti 玩家力量至尊 PGF頂部設計有一個LOGO呼吸燈,擁有一種類似於流光的變化,效果還不錯。

索泰標誌性PowerBoost速能引擎模組

Z-ELVES智靈模組——燈光控制

散熱器GPU核心部分採用了純銅底座與之相連,而顯存部分就使用普通的金屬以及導熱矽墊。底座是通過4根8mm+1根6mm熱管與散熱鰭片相連,可以快速帶走GPU核心積熱。

16相供電MosFET被單獨散熱片覆蓋

高透光的PMMA塑膠+金屬鑲嵌複合背板

索泰這款GTX 1070 Ti的PCB可以說比高更高,比常規的越肩式還要更高一些,全都是為了容納16相供電。

GTX 1070 Ti真面目——GP104-300核心,只比GTX 1080少一組SM單元哦。

美光的D9TCB系列GDDR5顯存

看著這16相整齊劃一的供電VRM部分,有沒有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

核心供電每相使用2+1的MOSFET組合,分別是臺灣UBIQ力祥的M3055(30V 97A 4.8mΩ@10V/7.2mOΩ@4.5V)和M3058(30V 140A 3mΩ@10V/4.8mOΩ@4.5V)。

同樣來自臺灣力祥uPi的uP9511P 8相PWM控制器,控制頻率範圍200-600kHz。由於索泰GTX 1080 Ti PGF OC需要有16相通道控制,因為每兩相供電共用一個uP1962S MosFET倍相驅動晶片。

PowerBoost速能引擎模組,能夠同時起到穩壓與過流保護的雙重效果,在大電流時仍然能夠保證極小的紋波,為超頻供強勁的動力,提高超頻成功率,也能夠對GPU起到充份的保護作用。

新版本的Z-ELVES智靈模組已經全面升級,拋棄了那根繁瑣的線纜,大大提升了便捷性,同時將風扇控制、LED燈光控制、GPU電壓檢測集於一身。

測試平臺&說明:

肯定有網友問小編,Intel第八代酷睿處理器都出了好久,怎麼不用Core i7-8700K測遊戲?是不是你們搶不到CPU啊?8700K我們當然有,也做過《最佳遊戲CPU測試》,結論是在普通遊戲測試中,Core i7-7700K依然以高頻占優,因此目前我們仍選擇它作為顯卡測試平臺。

搭配微星Z270 XPOWER GAMING TITANIUM主機板,記憶體選用了芝奇幻光戟DDR4套裝,3200MHz 8G×4,SSD選擇了Intel 600P 512GB,電源來自長城的80Plus鉑金電源G-750W(92+)。

作業系統更新到微軟Windows 10 秋季創意者,具體版本是Microsoft Windows 10™ Build 16299。驅動方面,RX Vega 56用的是AMD Software Crimson ReLive Edition 17.10.2 Beta;而GTX 1080、GTX 1070使用的NVIDIA GeForce 388.00版本,GTX 1070 Ti使用測試版的Geforce 388.09版本。

測試項目包括常規的3DMark(Fire Strike、Time Spy)、Superposition,此外還有12款涵蓋性能要求、遊戲類型不同的遊戲,為了讓顯卡準確還原玩家的實際使用環境,這次新加入了兩個新遊戲,分別是DirectX 11的《中土世界:戰爭之影》以及DirectX 12的《戰錘:全面戰爭2》。

鑒於GTX 1070 Ti定位中高端,1080P解析度已經對其構成不了威脅,將會同時測試遊戲在1080P以及2K解析度下的成績,並且將遊戲畫質全部開至最高,大家可以以此作為參考。

顯卡基準性能測試:

作為顯卡性能“金標杆”測試軟體3DMark,可以說代表了顯卡在絕大多數時候的性能表現,其公平性歷經考驗,以此作為基準相當公正。

NVIDIA GTX 1070 Ti從誕生之初就是AMD RX Vega 56的死對頭,從3DMark FireStrike三個測試場景來看, GTX 1070 Ti稍微輸了2個百分點,與GTX 1080存在10%的距離。

但到了DirectX 12測試項目Time Spy中, GTX 1070 Ti卻力挽狂瀾,以7.3%、2.3%優勢勝過了RX Vega 56,這個就相當奇怪了,本來以率先支持DirectX 12為榮的AMD顯卡卻輸掉了,而且幅度有點大。這個問題在RX Vega 56評測時也有所體現。

最後就是來自Ungine的Superposition Benchmark,剛誕生之初的時候,小編絕對這個測試對於AMD、NVIDIA顯卡測試都挺公平,沒有出現Ungine Heaven 4.0 Benchmark那種性能一邊倒的情況。但是漸漸發現AMD顯卡表現要比真實稍差,我們可以看到原本性能差不多的NVIDIA GTX 1070 Ti和AMD RX Vega 56,卻出現了12%性能差距。

DirectX 11遊戲測試:

本次的DirectX 11遊戲共有5款,都是比較有代表性的遊戲。在1080P解析度下,GTX 1070 Ti在《GTA5》、《中土世界:戰爭之影》兩項遊戲中表現稍差於RX Vega 56,但在《守望先鋒》、《幽靈行動:荒野》中表現相當強勢,與RX Vega 56拉開不少距離。而GTX 1070只有其90%不到功力,GTX 1080要高出10%不到,看來頻率限制大|法相當成功。

GTX 1070 Ti戰2K解析度遊戲是一個比較完美的搭配,更高的渲染壓力下,GTX 1070 Ti性能得到進一步發揮。除了《中土世界:戰爭之影》落敗以外,均優於RX Vega 56。其實小編認為GTX 1070 Ti在《中土世界:戰爭之影》性能表現有點不正常,落後幅度有點大,可能是測試版驅動沒有對新遊戲進行優化的緣故。

DirectX 12遊戲測試:

原本DirectX 12遊戲一直都是AMD顯卡的“天堂”,但這次測試中我們看到結果幾乎“五五開”。GTX 1070在《古墓麗影:崛起》、《奇點灰燼》表現突出,比RX Vega 56好得多,甚至縮小了與GTX 1080的差距。

2k情況下也同樣如此,有個比較特別的遊戲就是《殺出重圍:人類分裂》,可以看到GTX 1080、RX Vega56成績特別棒,很可能是與其測試Benchmark場景極其複雜,頻寬更大的GDDR5X與HBM2顯存就發揮效用了。

測試成績匯總:

綜合以上30個測試項目來看,小編要先讚歎一下NVIDIA對於產品性能的精准把控。若果以GTX 1070 Ti為100%基準,GTX 1080大約是其的109.5%,GTX 1070只有89%。作為最大競爭對手的AMD RX Vega 56稍微輸了一點,只有其98.4%。

溫度&功耗測試:

在溫度測試過程中,測試時全程進行封箱處理,測試環境溫度約為25℃,使用酷冷至尊MasterBox 5 Lite睿作為測試主機殼。待機溫度是開機以後處於Windows桌面記錄10分鐘,滿載溫度則是完成3DMark Fire Strike壓力測試後記錄下。

待機溫度上,你可能會覺得索泰GTX 1070 Ti玩家至尊PGF可能稍微有點熱,待機為39℃,不過這是風扇停轉狀態下獲得,已經足夠優秀。滿載溫度也僅為74℃,著實令人驚訝,同時還能保證靜音。不過小編發現其MosFET供電部分的散熱鰭片相當熱,大家要小心注意了。

通過我們專門購置的顯卡功耗測試儀器,可以分別精確地測量顯卡PCI-E、外接電源介面瓦特數,顯卡最大功耗在3DMark Fire Strike壓力測試中獲得,滿載/待機功耗都是記錄3分鐘。

由於這次GTX 1070 Ti頻率都是公版,功耗上已經和NVIDIA給出的TDP理論值相近,我們測試滿載下為平均功耗為185.5W,峰值為187.7W;平均待機功耗24.7W,這個和索泰顯卡用料比較猛有關係,待機功耗稍微大一些。

超頻測試:

NVIDIA出於產品定位緣故,限制了GTX 1070 Ti的出廠頻率,所有市售GTX 1070 Ti頻率都是1607-1683MHz,boost頻率幅度之小讓人感到有一絲詫異。不過顯卡廠商們已經摸索出“暗度陳倉”的秘笈——提供一鍵超頻軟體,硬體出廠頻率不能動,那麼就用軟體來達成更高的頻率。

索泰就提供一款定製版的Firestorm,只要識別到GTX 1070 Ti顯卡的ID,就可以使用一鍵超頻功能。點擊“一鍵超頻”後,軟體會提示超頻後的風險資訊,其實並不要緊,超頻幅度完全是GP104-300核心能承受的範圍之內,如果你想顯卡一直以超頻狀態運行,那麼就需要設置Firestorm開機啟動,並自動載入超頻設置。

“一鍵超頻”後的GTX 1070 Ti預設頻率由預設的1607提升至1698MHz,Boost頻率也提高至1774MHz,顯存頻率則沒有動。

下面就讓我們來使用3DMark簡單測試下性能提升,這才是GTX 1070 Ti真正實力。

一鍵超頻後的索泰GTX 1070 Ti 玩家力量至尊 PGF性能再度增加4-6%,大幅度拉近與GTX 1080顯卡性能差距,同時也意味著RX Vega 56已經毫無還手之力。這僅僅是官方提供比較保守的“一鍵超頻”,與其說是“一鍵超頻”不如說這才是GTX 1070 Ti原本“預設”的頻率。我們還能對其進行更高強度的超頻操作。

超頻測試中,測試採用3DMark Fire Strike Ultra。超頻前將溫度控制、功耗上限均拉至最高。 通過不斷嘗試,將GPU核心頻率不斷上調,直到該頻率不能通過3DMark Fire Strike測試為止,記錄前一個可通過測試的超頻頻率。

經過我們手動超頻發現,GP104-300也能擁有十分良好的體質,超頻至1785MHz相當輕鬆,顯存也能超頻至1861MHz,等效頻率為8508MHz。最終3DMark Firestrike Ultra GPU得分5136,比預設狀態下提升10%以上。

總結:實力Ti強

一定很多人問候NVIDIA為什麼要在GTX 1080/1070發佈一年多後再度推出近似產品,這是為什麼?其實原因來自方方面面,其中不乏GDDR5X顯存嚴重缺貨、AMD RX Vega 56產品性能打壓、Volta顯卡出不來缺乏新品,這些因素集合起來促成了NVIDIA放出了GTX 1070 Ti這款與眾不同的產品。在降低成本之餘,GTX 1070 Ti可以很好地彌補GTX 1080缺貨境地,補充市場所需,畢竟以其性能足以橫行1080P解析度下遊戲,劍指2k遊戲。

甚至為了平衡與GTX 1080、GTX 1070之間的性能差距,NVIDIA史無前例地限制了AIC廠商們的非公版顯卡頻率,不允許超頻、不允許產品宣傳超頻這些做法。讓GTX 1070 Ti性能乖乖待在GTX 1070與GTX 1080之間。這也難為了一眾顯卡廠商們,大家的產品性能、功耗、發熱都差不多,怎麼賣?

可以說非公版GTX 1070 Ti之爭,就是廠商們軟實力的競爭,性能不夠,不讓超頻?我可以研發個一鍵超頻軟體給玩家用啊!索泰也在第一時間研發出一鍵超頻版的FireStorm來應對NVIDIA的頻率限制,反映相當迅速。特色不夠?那就比拼功能、燈夠不夠酷炫,我們也歡迎有更多別具特色的產品出現。

目前來說GTX 1070 Ti價格在3499-4399元之間,與部分低價GTX 1080有所重疊,那該怎麼選?其實如果能買到GTX 1080當然最好,但是很多情況不盡人意,你可能不太喜歡這個品牌、這個外觀設計、與整台電腦不搭、缺貨等等問題,而往下GTX 1070 Ti就有更多選擇,而且預設性能與GTX 1080差個8%,超頻就能追回來,還是相當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