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1名服務員,撐起了一家200㎡的餐館!

一家憑藉蒸餃起步的煎餃店,從別出心裁的用包裝開拓蒸餃品類,到無人化餐廳的探索實踐,目前在北京核心商務區擁有5家門店。2011年創立至今,從選擇放棄蒸餃門店,到轉型入駐盒馬鮮生做煎餃,

綠盒子煎餃一直在創新的道路上。它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又是如何改變大眾認知,做到客如流水的呢?

小考拉有幸採訪到“綠盒子”創始人包春先生,他將向我們揭秘從跨界做蒸餃,到轉型做煎餃,”綠盒子“經歷了什麼?

跨界青年做蒸餃,

看重的居然是包裝?

“綠盒子”的兩位創始人是跨界青年,一位在外企十餘年從事物流市場和大資料,而另一位元則是做網游的程式師,

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都小有成就。在一家做食品包裝盒工作的包春注意到:此時的上班族很難吃到一頓體面的午餐,無論是口感還是包裝體驗都極差,更別說想吃得健康。健康環保的紙盒子在國外已經流行很多年,能否引入中國呢?

經過多輪實驗,他最終將品類定在蒸餃。

小考拉

為什麼選擇做蒸餃?

綠盒子創始人包春

一方面蒸餃的製作流程簡單,且不會產生大量油煙。另一方面,蒸餃在運輸過程中口感的損失較低,用“蒸”的方式處理食材也符合當下白領對於健康的要求,與自己要求的健康理念不謀而合。

“綠盒子”蒸餃使用天然有機食材,給消費者形成綠色/健康的品牌印象。目前蒸餃人均消費在40左右,主力客群是收入相對較高的職場白領。女性占70%以上,國際化客人較多。

打造體驗感好的“無人餐廳”

作為跨界的餐飲人,

尤其是自己做資料市場和合夥人的程式師背景,“綠盒子”對資訊化應用非常早。2015年,開始轉型的“綠盒子”率先打造了一個”無人餐廳“。

近200㎡的面積,通過自己研發的智慧點餐節約了大量人力成本,整個店只有1名收銀員+1名前堂+若干後廚。智慧點餐是綠盒子一次大膽的互聯網化嘗試,

用戶到店後直接下單、支付,系統自動回饋一個等待號碼,餐食做好後用戶直接取餐即可。

為了進一步降低前堂人員,“綠盒子”同時改造了自己的餐具回收流程,使用者吃完飯後直接將餐盤放到回收架上就完成了整個就餐過程。

綠盒子創始人包春

這樣的點餐系統,其實在資訊優化、後期維護上花費很高。未來我們在運營上也會更多的在後端著手,通過標準化門店面積(標準店60-100㎡)、精簡人力結構(一個店4-6個人)、大幅減少產品的sku(降到10個左右),來實現運營效率的提升。

轉型做健康的煎餃,

不變的是健康和口味!

因為蒸餃本來就是個小品類,受眾群小導致“綠盒子”很難支撐大規模的連鎖化發展。為了打造更大眾化的產品,2017年“綠盒子”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品類:綠盒子煎餃。不僅與盒馬鮮生達成戰略合作,更在盒馬鮮生的旗艦店裡開闢了品牌餐區,進入盒馬鮮生APP開闢生鮮餃子零售新模式。

“綠盒子”煎餃將人均客單價控制在20元左右,消費群體可以輻射月收入5千-5萬的大範圍人群,並實現從早晨到宵夜的全時段覆蓋!

小考拉

為何決定轉做煎餃?

綠盒子創始人包春

從門店數據看:黑豬肉韭菜煎餃一直賣的非常好,常年佔據銷售排行榜的第一位;從品類發展看:日本煎餃一直很火爆;從行業發展看:中國生煎鍋貼的市場規模有十幾個億,但煎餃這個領域還是沒有什麼大的品牌。於是,我們決定打造煎餃品類,希望提供更高性價比的餃子給客戶。

“綠盒子”煎餃目前有兩家門店,店面選址集中在靠近地鐵站的購物中心,通過人流量帶動產品銷售。每家門店僅3名員工,28㎡便能開展工作,人效平均可達1,200左右。店內呈口字型,擀皮、和餡、包餃子、下鍋等過程都一覽無餘。

他們通過精簡產品sku,只提供3款煎餃+2種粥+1種酸辣粉+若干小菜的組合模式。煎餃上,他們使用了加拿大的芥花籽油等天然食材和生煎的烹飪方式,借鑒日本煎餃店風格,做一款既健康又有特色的“爆汁煎餃”,平價、好吃、手工,好品質是綠盒子煎餃的最大特點。

綠盒子創始人包春

經過內部分析和複盤,線下的流量足以支撐綠盒子的業務。所以,綠盒子最終選擇了回歸傳統餐飲或速食的模式。我們會在明年的10月份之前,煎餃店會從兩家擴展到8家到10家,蒸餃店暫時不會再去擴張。

從蒸餃到煎餃,綠盒子無論在產品結構上,或是品牌的模式上都在不斷的做轉變和調整。這正表明了,只要你摸索到自己品牌的發展規律,並有超前的思維、敢於實踐的魄力,把坪效和人效不斷優化。就能在市場的優勝劣汰中生存下來,做強做大。

綠盒子創始人包春

這樣的點餐系統,其實在資訊優化、後期維護上花費很高。未來我們在運營上也會更多的在後端著手,通過標準化門店面積(標準店60-100㎡)、精簡人力結構(一個店4-6個人)、大幅減少產品的sku(降到10個左右),來實現運營效率的提升。

轉型做健康的煎餃,

不變的是健康和口味!

因為蒸餃本來就是個小品類,受眾群小導致“綠盒子”很難支撐大規模的連鎖化發展。為了打造更大眾化的產品,2017年“綠盒子”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品類:綠盒子煎餃。不僅與盒馬鮮生達成戰略合作,更在盒馬鮮生的旗艦店裡開闢了品牌餐區,進入盒馬鮮生APP開闢生鮮餃子零售新模式。

“綠盒子”煎餃將人均客單價控制在20元左右,消費群體可以輻射月收入5千-5萬的大範圍人群,並實現從早晨到宵夜的全時段覆蓋!

小考拉

為何決定轉做煎餃?

綠盒子創始人包春

從門店數據看:黑豬肉韭菜煎餃一直賣的非常好,常年佔據銷售排行榜的第一位;從品類發展看:日本煎餃一直很火爆;從行業發展看:中國生煎鍋貼的市場規模有十幾個億,但煎餃這個領域還是沒有什麼大的品牌。於是,我們決定打造煎餃品類,希望提供更高性價比的餃子給客戶。

“綠盒子”煎餃目前有兩家門店,店面選址集中在靠近地鐵站的購物中心,通過人流量帶動產品銷售。每家門店僅3名員工,28㎡便能開展工作,人效平均可達1,200左右。店內呈口字型,擀皮、和餡、包餃子、下鍋等過程都一覽無餘。

他們通過精簡產品sku,只提供3款煎餃+2種粥+1種酸辣粉+若干小菜的組合模式。煎餃上,他們使用了加拿大的芥花籽油等天然食材和生煎的烹飪方式,借鑒日本煎餃店風格,做一款既健康又有特色的“爆汁煎餃”,平價、好吃、手工,好品質是綠盒子煎餃的最大特點。

綠盒子創始人包春

經過內部分析和複盤,線下的流量足以支撐綠盒子的業務。所以,綠盒子最終選擇了回歸傳統餐飲或速食的模式。我們會在明年的10月份之前,煎餃店會從兩家擴展到8家到10家,蒸餃店暫時不會再去擴張。

從蒸餃到煎餃,綠盒子無論在產品結構上,或是品牌的模式上都在不斷的做轉變和調整。這正表明了,只要你摸索到自己品牌的發展規律,並有超前的思維、敢於實踐的魄力,把坪效和人效不斷優化。就能在市場的優勝劣汰中生存下來,做強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