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玉龍三太子為何會變成白龍馬?其實是西海龍王一次良苦用心的佈局

看過《西遊記》的都知道唐僧西天取經時所騎的坐騎名喚白龍馬,乃是西海龍王敖閏的第三個兒子玉龍太子所化。由於縱火燒了西海龍宮殿上的明珠,被其父親西海龍王告上了天庭,

以忤逆之罪而被判處斬!正所謂虎毒還不食子呢?玉龍太子無非是打碎了自家的明珠,小事一件,本可以家族中就解決的事情,這西海龍王為何如此下得了決心,告其子忤逆之罪,使得玉龍被判處斬,著實讓人匪夷所思。

《西遊記》取經師徒影形象劇照(圖)

有人說,玉龍太子所燒的明珠乃是玉帝所賜,燒了御賜之物,恐有株連九族之危,西海龍王為了更多龍族之人生命安全只能舍軍保帥,犧牲玉龍太子一人以保全全族生命的安危。

其實這個觀點是不對的,首先玉龍太子所燒的明珠並非玉帝所賜,乃是西海龍宮自家的東西,為何?按照《西遊記》作者寫作的特點,所出現的寶物、物件,如果來歷非凡的話都會有所交代,

特別指明。而《西遊記》中並未多做說明與修飾,可見此明珠無非是西海龍宮之物。其次,西海龍王上告玉帝之時,是以玉龍太子忤逆之罪上告的,而非說其打碎了“玉帝所賜的明珠”。可見,明珠乃御賜之物站不住腳!

《西遊記》人物影形象劇照(圖)

那既然玉龍太子只不過打碎了一件家中的物件,

龍王為何還要如此狠心上告天庭,告玉龍忤逆之罪呢?且聽筆者悔昔道來:其實,這一切盡在西海龍王掌控之中,也是西海龍王教育兒子的一番良苦用心而已。

西海龍王三太子由於平時沒有教育好,故而時常傲嬌,未將任何人放在眼裡,包括其父親西海龍王。西海龍王三太子時常闖出禍端,惹得西海龍宮人人怨聲載道,可又敢怒不敢言。

後來西海龍王知曉了,便找玉龍太子質問其罪行,這玉龍太子被父親責駡,心裡就不舒服了,其火起來便縱火燒起宮殿燒了明珠。

玉龍太子人物影視形象劇照(圖)

西海龍王得知後,心裡十分的苦悶,不知道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兒子。正在犯愁的時候,

他的一個佛界朋友告訴他,觀音菩薩不日便會到中土大唐尋找有緣之人西天取經,不如施法讓你兒子給其做個腳力,一來可以磨煉太子心性,使其受點罪,改過自新,二來取經功成之時,能得成正果,封個聖什麼的,遠比其一事無成強多了。

西海龍王覺得很有道理,便上天請求玉皇大帝幫忙,大帝仁慈,知曉緣由後便有意幫助龍王教育其兒子。於是,龍王便以忤逆之罪上告玉帝,玉帝在將三太子定罪,然後故意派人將龍王三太子吊在空中,打了三百,對外宣稱不日遭誅(如果是真的話,玉龍太子早就在刮龍台遭誅了),其實是靜待觀音前來要人。果然,後來,菩薩路過,見到玉龍太子喊救命,正好取經人確實需要個腳力,於是菩薩前去玉帝處求情,玉帝好像什麼都明白似的,啥都沒說便同意了放了。(若是真要殺他,如此放了,怎麼給龍王交代?)

西海龍王、玉龍太子影視形象(圖)

當然玉龍太子是蒙在鼓裡的,不知道一切皆是其父親的佈局,被判處斬深深的受到驚嚇與教訓,一路護送唐僧西天取經受到磨煉,吃盡苦頭,唐僧取經成功後,玉龍被封為八部天龍馬,終成正果,玉龍太子也終於幡然覺悟,西海龍王的一番良苦用心佈局也終得回報,正應了那句俗話:”可憐天下父母心”。(文:潘悔昔)

玉帝在將三太子定罪,然後故意派人將龍王三太子吊在空中,打了三百,對外宣稱不日遭誅(如果是真的話,玉龍太子早就在刮龍台遭誅了),其實是靜待觀音前來要人。果然,後來,菩薩路過,見到玉龍太子喊救命,正好取經人確實需要個腳力,於是菩薩前去玉帝處求情,玉帝好像什麼都明白似的,啥都沒說便同意了放了。(若是真要殺他,如此放了,怎麼給龍王交代?)

西海龍王、玉龍太子影視形象(圖)

當然玉龍太子是蒙在鼓裡的,不知道一切皆是其父親的佈局,被判處斬深深的受到驚嚇與教訓,一路護送唐僧西天取經受到磨煉,吃盡苦頭,唐僧取經成功後,玉龍被封為八部天龍馬,終成正果,玉龍太子也終於幡然覺悟,西海龍王的一番良苦用心佈局也終得回報,正應了那句俗話:”可憐天下父母心”。(文:潘悔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