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喇叭開始廣播啦,滄州市5700個村大喇叭傳遞十九大好聲音

大喇叭在滄州農村火了。徐亮 攝

長城新媒體滄州11月3日訊(記者 龔磊 徐亮)11月2日,

6時30分,晨曦微露,滄州市黃驊鎮東孫村大喇叭傳出了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楊金槐的聲音:“鄉親們,十九大報告提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這說明什麼呢?咱村的村民種樹、建大棚,都可以放心大膽地幹,不用再有後顧之憂了。”近來,和東孫村一樣用大喇叭傳遞黨的聲音的村莊,在滄州市已實現了全覆蓋,前些年幾乎消失的大喇叭如今在滄州農村火了起來——該市170個鄉鎮黨委和5700個村的大喇叭廣播,
成了傳播黨的好聲音的“擴音器”、密切黨群幹群關係的“連心橋”、農民群眾致富奔小康的“資訊站”。

如何讓黨的聲音傳遍千家萬戶?滄州市依託傳統大喇叭廣播,結合應用廣播電視網路、電腦軟體、U盤介質、無線網路等現代技術,建立起各鄉鎮統一操控的“點對點”“點對面”智慧化廣播系統,實現鄉鎮統一錄播和各村自主直播雙軌運行全覆蓋。

聽著惠農政策,棗農笑意寫在臉上。徐亮 攝

今年8月,黃驊市東孫村裡修繕安裝了大喇叭,並設了兩名廣播員,但碰到國家、省、市的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政策發佈,村支書楊金槐都會親自上陣。十九大開幕當天,村裡的大喇叭全程直播了開幕盛況。

“我還特意把聲音提高了兩檔,目的是讓村裡每個人都能聽見。”

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後,楊金槐的廣播內容又多了一項:宣講十九大精神,讓十九大精神家喻戶曉。為此,楊金槐製作了一本農村大喇叭日誌,裡面詳細記載了村裡自製廣播節目的具體播出情況和內容。“俺可不是瞎廣播,是經過學習消化、並結合村子的實際情況,用大白話把國家大政方針、黨務知識等廣播出去,

讓村民們知道有這麼多惠民的好事。”

“十九大報告裡有好多關於咱老百姓的事,我們特別想知道。通過大喇叭說出來,通俗易懂,讓人信服。”村民趙立華說。

黨代表王紅心當廣播員,宣講十九大精神。徐亮 攝

覆蓋了所有鄉村的大喇叭,

還成了黨代表宣講十九大精神的好平臺。10月29日,黨的十九大代表王紅心就來到滄縣東盧村廣播室,重點圍繞三農方面內容,開始宣講十九大報告,一講就是兩個小時。

東盧村黨支部書記盧樹才說,有了大喇叭,全村老少都能聽明白,不僅熟悉了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還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村民的文化知識和法制意識,形成良好的村風民風。“十九大報告給咱們農村發展指明了新方向,帶來了新機遇,一定要充分利用咱村大喇叭、微信、標語、條幅等各種宣傳形式,把報告中的‘好聲音’都告訴鄉親們,讓十九大精神在基層落地生根。我們一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帶領村民早日奔小康。”

“十九大報告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還有,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真正給我們吃了定心丸……”在呂家樓村,村民們一邊聽著大喇叭廣播,一邊進行著熱烈討論。

立足讓農民更好地學習十九大精神,滄州大喇叭廣播開設了“十九大報告摘要”“十九大精神解讀”“十九大惠民實事”“百姓表心聲話發展”等板塊,讓群眾聽得懂、記得住、用得上。

為確保大喇叭宣傳效果,滄州市明確,由市、縣宣傳部門做好相關廣播內容的組織工作,村級確保做到天天有廣播,定時定點推送。同時,建立起一支以村黨支部書記為主,大學生村官、村委會其他成員、駐村幹部為輔,講政治、懂政策、接地氣、受歡迎的農村大喇叭“主播隊伍”,並制定了村幹部坐班制度和定時廣播制度、廣播室管理制度、廣播員工作職責等規章制度,完善廣播台賬及播出內容檔案,推動大喇叭廣播工作規範落實。

帶來了新機遇,一定要充分利用咱村大喇叭、微信、標語、條幅等各種宣傳形式,把報告中的‘好聲音’都告訴鄉親們,讓十九大精神在基層落地生根。我們一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帶領村民早日奔小康。”

“十九大報告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還有,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真正給我們吃了定心丸……”在呂家樓村,村民們一邊聽著大喇叭廣播,一邊進行著熱烈討論。

立足讓農民更好地學習十九大精神,滄州大喇叭廣播開設了“十九大報告摘要”“十九大精神解讀”“十九大惠民實事”“百姓表心聲話發展”等板塊,讓群眾聽得懂、記得住、用得上。

為確保大喇叭宣傳效果,滄州市明確,由市、縣宣傳部門做好相關廣播內容的組織工作,村級確保做到天天有廣播,定時定點推送。同時,建立起一支以村黨支部書記為主,大學生村官、村委會其他成員、駐村幹部為輔,講政治、懂政策、接地氣、受歡迎的農村大喇叭“主播隊伍”,並制定了村幹部坐班制度和定時廣播制度、廣播室管理制度、廣播員工作職責等規章制度,完善廣播台賬及播出內容檔案,推動大喇叭廣播工作規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