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40年前重慶招辦負責人揭秘1977高考往事:為把考生檔案送到清華北大據理力爭!

83歲的徐鳴,至今耳清目明,中氣十足!其在南方花園所住社區裡,物業人員都認識這個快樂,健康的老人!但他們都沒意識到,這個老人和當年重慶市大中專招生辦公室的20多名同仁,

一起挑起了1977年高考招生錄取工作的重任。

在實況新聞—重慶時報發起的《1977級同學會——重慶人高考40周年系列訪談》中,徐老是最為特殊,也是當年的精英考生們,最為關注的一位。40年前,作為四川省重慶市大中專招生辦公室第二負責人,他和同事們經歷了那場歷史事件全過程!從啟動,到招生工作結束!當年重慶考上的2000多名考生檔案,都是他和同事們在成都送到學校招生人員手裡,

檔案的審查更是他主管完成!

他曾在下鄉檢查備考情況過程中,險些因為車輛翻下懸崖而遇難;

他曾讓考生的區縣基層領導,給更多考生開綠燈而費盡口舌,也曾為把考生檔案送到清華、北大等高校那裡而據理力爭;

他說,40年前重慶大中專招生辦公室其實就已秉承“出身不能更改,前途可以更改!”的理念,而幫助更多考生;

他說,從不接受採訪的他,之所以主動聯繫實況新聞—重慶時報,

是在這個歷史節點上,讓更多人瞭解40年前那段高考的重慶往事,也是為了懷念為那次高考付出全力的前重慶市委書記丁長河、副市長林淩、招生辦第一負責人陳公俠等領導,同事!

“笑臉對考生,40年前重慶就有模擬考試”

其實在1977年12月9日正式考試前,

重慶市招考辦按照省招辦部署,還專門對考生進行了一次預考,甚至組織了全市60余名精英教師閱卷。這說明,當年重慶市對1977高考的重視程度,已經非常高!而時任重慶市主要領導,也出現在12月9日的考試現場!

在12月8號,徐鳴是冒著雨到江北縣考場檢查工作。他記得很清楚,那天他和同事還被淋了一場雨。徐鳴檢查的主要內容,是考場達不達標,譬如路途安全,

考生安全,交通如何,一切按將考場不力條件降低到最低來!

40年後回過頭來看,1977高考重慶招考工作是非常嚴謹的。那一天,考卷都是重慶市公安局排出專人持槍押運,重慶市三院等重要醫生,甚至派出主任醫生負責考生安全。就連搬運試卷這種體力活,徐鳴這樣的幹部也是親自上陣,在冬天熱得只穿一件內衣。

實況新聞—重慶時報記者瞭解到,40年前的重慶市招考辦,還有一條內部工作準則:對待每個考生都要笑容相待,

不要給予他們壓力!而徐鳴說,他最不想看到的,就是考生在開考後30分鐘未能到場......

(1977重慶高考的最原始官方記載)

錄取按120%推薦,和大學負責人較真

按照40年前全國29:1的錄取比例、當年重慶的7萬余考生,中榜人數不過2000餘人。而這2000餘人的檔案,都是徐鳴和同事們,在成都審查並推薦給學校。

那是一場和省招考辦和錄取大學負責人“鬥智鬥勇”的一周。穿著中山裝的徐鳴,每天都會夾著考生檔案小跑步,穿梭在成都某區辦公樓中,去推薦給那些學校。當時,他們依據重慶考生考分從高到低,志願填報的順序,按照120%的比例遞上去。

他最關心的,就是自己手上的重慶考生是否進入這個檔,怎樣保證他不掉檔。“沒有認識的考生,也記不得推薦了多少人,但只要上了分數線學校還有異議,我們都會據理力爭!”徐鳴回憶說。

徐鳴很理解,對複習條件極差,甚至許多年都沒接觸過書本了的考生來說,儘量幫助他們就是重慶市招考辦的目標。他記得很清楚,當年重慶考生最為熱衷的大學還是中科大、清華、北大、四川大學......

而從成都回來後,徐鳴和同事們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各區招考辦負責人召集到一起:千萬不要讓考生有“一考定終身”的壓力,因為1978年高考馬上就要開始,一定要給考生打氣!而在1978年重慶高考走出的名人中,有後來重師副校長黃翔,前中國重慶三峽博物館館長王川平等........

(40年後的徐鳴,對當年工作無愧於心!)

給當年招生工作95分

時隔40年,徐鳴再回憶那段歷史,給當年自己和同事們的評分是百分制的95分!組織的落實,幹部的認真負責,無疑將一切都推向有利的方向,在不違反組織原則的基礎上,最大限度了幫助了考生,尊重了人才!“我一生沒有遺憾,無愧於心!之所以能快樂到老,就是在自己的崗位上幫助別人,快樂自己!”徐鳴說。

那一年後,重慶市招辦成立了臨時黨支部歸市級機關黨委領,由於工作出色,被評為市級機關的先進支部;那一年重慶市招辦出色的表現也受到了四川省和重慶市的點名表揚,並在1980年成為常設機構,名為“四川省重慶市大中專招生辦公室”,並隨後規模得以擴大......

40年後,徐鳴老人至今都懷念那段歲月,懷念已去世的丁長河書記、林淩副市長、招生辦第一負責人陳公俠等人!他說,那是兄弟一樣的情誼,大家相互之間沒有分歧,沒有上下級,有的只有為國輸送人才,讓年輕人得到更好教育的樸素理念。

“只有這樣一個團隊,才能夠最大程度的尊重人才,關心考生和他人!”徐鳴說。

連結:1977級同學會——重慶人高考40周年系列訪談啟動

從即日起到今年12月,實況新聞—重慶時報將開設《1977級同學會——重慶人高考40周年系列訪談》,第一次全面針對重慶這座城市,就1977年12月9日、10日前後的歷史故事,細節進行全面歷史還原!

整個10月份以來,實況新聞—重慶時報已經從各種管道,甚至從美國、日本、加拿大收集到了部分當年的老師,考生的圖片,故事。但在當年2000多名重慶中榜生、7萬多名重慶考生,1萬多工作人員、老師以及數千來渝學生前,都是滄海一粟!我們需要得到你的説明。如果你或你的父輩親人,經歷過當年那場歷史,請在我們的APP專題留言區留下聯繫方式和資訊,又或是將資訊發自郵箱15542343@qq.com(任重18602388185),實況新聞—重慶時報記者將分別進行聯繫,並還原你和你父輩的故事!

實況新聞—重慶時報記者 任重 實習生 唐佳麗 cqtimes2493076

而這2000餘人的檔案,都是徐鳴和同事們,在成都審查並推薦給學校。

那是一場和省招考辦和錄取大學負責人“鬥智鬥勇”的一周。穿著中山裝的徐鳴,每天都會夾著考生檔案小跑步,穿梭在成都某區辦公樓中,去推薦給那些學校。當時,他們依據重慶考生考分從高到低,志願填報的順序,按照120%的比例遞上去。

他最關心的,就是自己手上的重慶考生是否進入這個檔,怎樣保證他不掉檔。“沒有認識的考生,也記不得推薦了多少人,但只要上了分數線學校還有異議,我們都會據理力爭!”徐鳴回憶說。

徐鳴很理解,對複習條件極差,甚至許多年都沒接觸過書本了的考生來說,儘量幫助他們就是重慶市招考辦的目標。他記得很清楚,當年重慶考生最為熱衷的大學還是中科大、清華、北大、四川大學......

而從成都回來後,徐鳴和同事們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各區招考辦負責人召集到一起:千萬不要讓考生有“一考定終身”的壓力,因為1978年高考馬上就要開始,一定要給考生打氣!而在1978年重慶高考走出的名人中,有後來重師副校長黃翔,前中國重慶三峽博物館館長王川平等........

(40年後的徐鳴,對當年工作無愧於心!)

給當年招生工作95分

時隔40年,徐鳴再回憶那段歷史,給當年自己和同事們的評分是百分制的95分!組織的落實,幹部的認真負責,無疑將一切都推向有利的方向,在不違反組織原則的基礎上,最大限度了幫助了考生,尊重了人才!“我一生沒有遺憾,無愧於心!之所以能快樂到老,就是在自己的崗位上幫助別人,快樂自己!”徐鳴說。

那一年後,重慶市招辦成立了臨時黨支部歸市級機關黨委領,由於工作出色,被評為市級機關的先進支部;那一年重慶市招辦出色的表現也受到了四川省和重慶市的點名表揚,並在1980年成為常設機構,名為“四川省重慶市大中專招生辦公室”,並隨後規模得以擴大......

40年後,徐鳴老人至今都懷念那段歲月,懷念已去世的丁長河書記、林淩副市長、招生辦第一負責人陳公俠等人!他說,那是兄弟一樣的情誼,大家相互之間沒有分歧,沒有上下級,有的只有為國輸送人才,讓年輕人得到更好教育的樸素理念。

“只有這樣一個團隊,才能夠最大程度的尊重人才,關心考生和他人!”徐鳴說。

連結:1977級同學會——重慶人高考40周年系列訪談啟動

從即日起到今年12月,實況新聞—重慶時報將開設《1977級同學會——重慶人高考40周年系列訪談》,第一次全面針對重慶這座城市,就1977年12月9日、10日前後的歷史故事,細節進行全面歷史還原!

整個10月份以來,實況新聞—重慶時報已經從各種管道,甚至從美國、日本、加拿大收集到了部分當年的老師,考生的圖片,故事。但在當年2000多名重慶中榜生、7萬多名重慶考生,1萬多工作人員、老師以及數千來渝學生前,都是滄海一粟!我們需要得到你的説明。如果你或你的父輩親人,經歷過當年那場歷史,請在我們的APP專題留言區留下聯繫方式和資訊,又或是將資訊發自郵箱15542343@qq.com(任重18602388185),實況新聞—重慶時報記者將分別進行聯繫,並還原你和你父輩的故事!

實況新聞—重慶時報記者 任重 實習生 唐佳麗 cqtimes2493076